初中科普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2-07-20许梦羽
摘 要: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属于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向大众宣传科学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创新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的意识,强化自主探究能力,促进科普教育的发展。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中学生开展英语科普阅读,既能够拓展新知识,又可以掌握学习方法与积极培养思维。基于此,本文基于“双减”的大背景,探讨初中科普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科普英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项目化学习
作者简介:许梦羽(1995.04-),女,上海人,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二级教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初中教育。
面对新冠疫情,科普英语项目需要克服难题,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也在原科普英语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予以创新和改进,推出“讲述科学故事、普及科学知识、引发科学思考、培育科学创新”的活动,以此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科学思创活动。通过为青少年设计契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科学英语阅读活动,能够促进科普教育的发展,有效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本文联系当前比较热门的项目化学习方法,结合青少年学习特点,合理探讨初中科普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
一、科普英语和项目化学习
科普英语学习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在实际应用期间,借助学习以英语语言为载体的科学知识内容,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逐渐增加对科普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以此提升对科学的探知欲望。另外,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并掌握科普知识内容、表达方式等,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此理念下,积极开展科普阅读活动可谓意义非凡,而探究初中科普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势在必行。
同时,随着现代化学习理念的更新与完善,在培养初中学生科普英语阅读能力时,还应该注重培养方法的选择。在当前背景下,项目化学习就是一种重要方式。项目化学习有效突破以往学习的禁锢,以学习者本身为主体,将相关的阅读内容视作任务,并按照项目的形式予以分配。整个过程完成以后,应用者还需要对自身表现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科学英语阅读的兴趣。
基于项目化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积极参与其中,并强化自主探究能力,按照相应的板块内容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后及时加以解决。此外,在学习过程中还应当互相协助,保证组织、引导、促进步骤的合理进行。项目化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掌握关键概念的能力,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积极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出对科学英语阅读的兴趣。本次研究正是将初中科普英语阅读和项目化学习联系起来,结合项目化学习的应用过程,强化对学生科普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科普英语项目化学习的特征及原则
(一)科普英语项目化学习的特征
在科学英语项目化学习期间,会展现出多样化、综合性、趣味性的特点。首先,科普英语阅读选材较为丰富,形式也满足多样化特征,这就为拓展知识范围提供契机,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其次,科学阅读内容总体上观察具有综合性特点,在按照项目予以划分时,各个板块都会有既定的任务,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共同合作、携手探究。最后,该学习方式具有趣味性,加上科普英语本身内容相对丰富,更容易满足学生的求新、求异心理,这些都会为科普英语阅读开展提供保障。
(二)科普英语项目化学习的原则
项目化学习在应用过程中注重实践性,倡导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在科普英语阅读活动期间,还需要遵守相应的原则。第一,有效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按照项目材料内容的规划,整个项目需要能够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借助多样化的方式,促进对知识的应用,将对阅读学习的自主性发挥出来。第二,重视互动性。针对科普英语阅读而言,学生在阅读时作为活动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会有多名学生共同参与,也会有教师进行指导,无论是与教师还是与其他学生,都要积极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互动性的特征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指引,还可以在后期评价期间发挥重要作用。
三、初中科普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学生阅读前,教师需要做好充足准备,合理选择科普英语阅读资料,并有效结合学生心理特征、接受程度、英语知识积累情况,保证选定的资料内容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以便促使学生完成自主探究的过程。结合科普英语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过程,具体呈现如下:
(一)确定好与项目有关的主题内容
在立项目有关的主题内容时,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关注两个重点: 其一是项目的出现过程;其二是项目的分析。整个项目的产生要结合科普英语材料,在准确制定原则的基礎下,保证对任务与组合进行合理统筹,且在提出相关问题后,针对各项目的评价标准予以确定,确保项目的完善性和可操作性。联系到科普英语阅读过程,为了避免项目实施期间带有突兀性,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科普英语资料。
例如,在很多科普英语阅读中都会涉及“Kidneys”的描述,在学生初次看到该单词后,虽然能够简单地翻译出来,但是只能了解到“肾”的含义,可是在后续分析机体泌尿系统的运行、“肾”在其中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时,学生就难以正确理解,甚至涉及机体内部循环、泌尿系统的作用特点时,就无法真正理解。在此状态下,从生活化角度出发,教师需要做出有效描述,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并提前利用互联网搜寻有关机体泌尿系统示意图,使学生明白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内容,为后续涉及“肾”“泌尿系统”等科普类英语阅读文章时提供帮助。科普英语知识距离我们并不远,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科普现象。在保证科普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内容,在阅读英语资料时不会呈现出一头雾水的状态,且伴随着对身边科学的探究,也能够强化对初中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
(二)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分配
在初中科学英语阅读期间,教师可以从整个阅读资料内容出发,结合不同段落的主旨划分为几项任务,制定特定的目标。在组织学生参与到阅读任务中以后,明确所负责的任务目标,在阅读群体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以划分成不同小组,充分利用合作模式展开阅读和探讨,积极实现任务目标。
例如,在对新冠病毒相关科普知识进行探究时,就可以将学习内容进行有效分配,以“Covid-19”为主题,对项目内容予以划分:
1. What are the conclusion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novel coronavirus?
2. How did Covid-19 invade the body? And through what channels will it spread?
3. What are the autoimmune reactions after invading the body? How does the vaccine work in Covid-19?
4. What ar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vid-19? Can mankind completely destroy Covid-19?
通过寻找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科普英语知识内容,让学生去主动了解新冠病毒起源、侵入机体的相关途径、传播方式、侵入机体后的反应情况、疫苗对新冠病毒的作用机制、病毒结构等问题。在此条件下,不仅能够将项目任务进行合理分配,还联系到当前生活背景,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对任务、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分配后,明确阅读目标,有效培养初中科普英语阅读能力。
(三)学习项目执行
在项目执行期间,学生要严格按照既定的任务与标准采取行动,即按照科普英语阅读资料去展开探究,合理制定阅读探究方案,并对相应的方案与计划进行设计,在操作期间,教师需要做好指引,让学生经过小组协商,确认结果。在后期阶段,可以采用提问等方式,了解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在此过程中确保阅读者能够展现出自身具备的水平与能力,提升参与科普英语阅读活动的兴趣,有效提高自身科普英语阅读水平。想要提升初中科普英语阅读能力,并不是掌握大量单词、准确应用语法那么简单,也要从科普英语阅读本身出发,让学生了解到阅读本身的意义。这也表明在对科普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至少应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内容,如果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科普知识丝毫不知,那势必会影响到阅读期间的理解、探索过程。在此状态下,就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合理选择适宜初中生阶段阅读的材料,并在引领期间适度完成一些科普知识的渗透与学习,以便促进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阅读到有关大气层的描述,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究竟什么是大气层。为了消除困惑,教师就需要进行合理解释,可以在屏幕中画出大气层的简易构造,提升学生对大气层的认知。等到学生完全掌握大气层的含义后,学生就可以积极参与到科普英语阅读活动中,自然能够理解有关“air”的成分、含量等问题。在完成对科普知识的形象化描述后,能够强化学生的阅读认知,并且顺应了初中生对科学的认知规律。
(四)对上述项目实施评价
在完成上述项目后,还须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评价过程中采用以下三种方式。第一,实施组内互评,在将学生分组后,经过问题探讨与交流等过程,使组内不同个体间互相评价;第二,采用组外评价,即邀请不同组别的学生对自身予以评价,这也能够有效消除完全依靠组内互评可能产生的弊端,使评价结果趋于公平;第三,由教师来实施评价,从学生的阅读表现、态度、解决问题能力、交流探讨能力等方面出发,应用综合性评价,保证评价公正客观,为后续阅读学习提供支持与帮助。
结合有效评价的结果,可以对不足之处予以改进,在此过程中,可以从技巧角度出发,强化对初中科普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例如,重视科普英语阅读的技巧化。在培养初中科普英语阅读能力时,还要从技巧层面出发,提升学生对科普英语阅读的兴趣,并有效提升阅读能力。不可否认的是,受限于对英语单词的掌握,在阅读期间可能不明白相关单词的含义,同时,加上英语科普类文章中有时还具有固定化的写作方式,多数情况下整个科普英语阅读材料中包含大量的被动语态、涉及动词不定式、动名词等,不少语法知识内容在高中阶段才会学到,初中时期根本难以掌握如此有深度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生根本无法正确理解科普文章内容,整个思绪变得极其混乱,这也会影响到学生对科普英语阅读的兴趣,甚至逐渐产生抵触心理。针对于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领,使学生具备按意群阅读的习惯,在这种模式下,虽然学生难以了解一个单词或者短语的意思,但是通过全篇或者全段带动,就可以体现出意群整个意群的内涵,最终确保在不偏离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正确把握特定的单词或者短语意思。此外,在采用意群阅读的技巧下,也能够提升阅读效率,相对于逐词逐句的分析,这种方法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其次,从设置问题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如在科普英语阅读期间,如果这个科普文章较长,设置的段落相对较多,有时候也会包含大量的科学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优先提出问题,该问题的答案可以是文章的主旨,在满足这种条件后,就能够体现出阅读的针对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强化初中生科普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时,可以结合项目化学习方法,正确把握青少年的科学认知规律,选择贴近生活的案例内容,让青少年养成按意群阅读的良好习惯,带着问题了解科普英语阅读,最终提升初中生科普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远凤.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中),2021(11):128-129.
[2]赵冠军.运用文本主线整体解读阅读文本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1(2):101.
[3]陈新喜.浅议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东方英语,2018(12):74.
[4]陈海峰.浅议如何培养学生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5(2):82-82.
[5]齐建明.浅议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3):88-89.
[6]夏员.浅谈如何培养初中英语閱读能力[J].中外交流,2021(4):1411-1412.
[7]季艳萍.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68,65.
[8]王奕.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互动分析[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