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的全新探索

2022-07-20陆玲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育人新时代

陆玲

摘  要:思政是高校重要教育内容,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思想的提出,为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建构与实施提供支撑,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对此,本文从立德树人实践需要、思政教育改革需要、大学生综合性发展需要的维度,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实践的价值。同时,从教育主体参与不足、教学方法缺乏亲和力、教学内容实效性不佳的维度,论述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实践的困境,以此提出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的全新原则、全新方法和全新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7-000-03

高校大学生作为时代新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关乎国家社会的未来发展。良好的思政教育工作,能使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大学生独立的人格素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实现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实践的价值。因此,新时代下,高校应以思政教育为导向,构建思政育人体系,促进思政教育的创新,推动思政进入新的教育格局,从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使大学生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彰显高校思政育人体系建构与实践的价值。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的实践必要性

第一,立德树人实践需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实践的根本与本质,强调高校教育实践的“立德”与“树人”的思想与概念。思政教育是高校重要的教育内容,关注师生政治信仰、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的教育学科,能够使他们从中获取思政信息及教育内涵,以此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而课程思政思想的提出,进一步凸显思政教育实践的价值,这为思政育人体系的建构提供支撑。新时代下,思政育人体系的建构,也促进了立德树人在高校教育中良好的实践与落实,更能够发挥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目的,强调教育育人的思想,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彰显高校思政育人实践的价值。

第二,思政教育改革需要。思政育人思想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实施,应将思政教育贯彻落实到高校所有教育体系中,融入大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实施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机制,师生对思政教育信息掌握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而高校应立足于思政教育层面,促进思政育人体系的建构,为思政教育的改革提供支撑。尤其针对当前思政教育实践力度不足的问题,构建思政育人体系,可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延伸思政教育的载体等,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辅助高校教育教学的实施,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助力,使大学生在专业、学科等学习中感受、体会课程思政的深意,从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三,大学生综合性发展需要。新时代下,高校思政育人的构建,促进思政教育进入全新的教育格局,这为大学生综合性的发展助力。从目前大学生发展实际需要来看,大学生群体与个体存在的问题多元,包含学习压力、政治觉悟与素养不高、道德品质下滑等问题,这都不利于大学生未来就业与发展。而高校构建思政育人体系,可发挥思政教育引领功效,依据大学生群体与个体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强大学生思想、情感的引领,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困境,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性的发展。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的实践困境

第一,教育主体参与性不高。新时代下,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实践,需要教师与大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在师生的相互促进与融合下,增强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从而实现思政育人实践的真谛。但从当前思政育人实践现状来看,存在教育主体参与性不高的问题,影响到思政育人工作的良好实施。例如,思政育人工作的实践未能够凸显大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大学生思政获取还处于被动思维,这影响到大学生对思政信息的主动参与与学习。同时,部分大学生对思政育人内涵认知不清,故而思政教育及课程思政、三全育人工作的实践参与积极性不高。

第二,教学方法亲和力不够。新时代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主要趋势,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为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使大学生主动融入其中,开展多元的思政学习活动,包含思政理论学习、思政话题讨论、思政实践活动等,以此为思政育人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但从当前高校思政育人实践现状来看,存在教学方法亲和力不够的问题,部分教师践行教育信息化力度不足,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还是以灌输式为主,这使思政育人教育真谛无法得到发挥,同时,大学生思政学习主动性也不高,导致高校思政育人实践成果不足。

第三,教学内容时效性不佳。教育内容是思政育人实践的重要内容,也为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良好实施提供支撑。但从当前思政育人工作实践来看,存在教学内容时效性不佳的问题,导致思政育人工作质量不高。例如,部分教师在思政育人工作实施中,大都以书本与教材为主要内容,很少引入网络、生活与文化等内容,使思政育人内容相比较时代发展过于落后。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的全新原则

第一,德育为先。新时代下,高校思政育人的全新实践,需要遵从德育为先的原则。从思政教育的内在逻辑来看,德育是其主要的教育内容,也是高校教育的灵魂所在。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首次提出了立德树人思想,进一步提升了德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而高校思政育人以德育为先,则需要思政教育的实施事事都应遵从德育教育的原则,将德育贯彻落实到思政教育的全过程,以此为基点,使大学生以德育教育深入了解思政育人工作实践的真谛,增强大学生思政育人实施的主动性。高校思政育人的实践,应重视德育教育的实践,以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思想,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适合的思政育人工作,从而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

第二,以人为本原則。素质教育理念下,以人为本思想是高校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高校所有教育教学的实施,都应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同理,思政育人的建构也不例外,也应遵从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发挥思政育人的成果,以思政育人为基点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高校思政育人遵从以人为本的实践原则,为思政育人工作的全新发展提供支撑,本着一切为大学生发展努力的思想,整合高校所有教育资源,发挥全体教师协同育人的成果,一同将思政教育落实到自身教育实践中,协同开展思政育人工作,从而培养大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才,彰显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实践的价值。例如,高校开展的所有思政育人工作,都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实践的平台,大学生在其中可充分发挥主动性、主体性,自觉、自主获取思政信息、课程思政内容、三全育人思想,从而使大学生成为新时代人才。

四、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的全新路径

第一,树立大思政教育观念。大思政观念的提出,为高校思政教育全新发展注入动力,促进大思政观念的落实,提升思政育人实践的水平。在高校教育教学中,要落实大思政教育观念,以此为基点,增强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全方位学习。一是以“大思政”教育观念,提升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明确思政育人的内涵,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融入思政育人体系中,在教师与辅导员的引领下,更好地学习思政内容,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水平。二是以“大思政”观念,健全大学生人格品质,加强大学生文化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三是以“大思政”观念为导向,落实考核机制,完善大学生考核实际情况,做到教育教学细致化,并以考核成绩,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例如,针对大学生考核其内容应多元,包含创新创业能力、就业能力、思政教育能力、心理疏导能力、实践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将这些作为考核大学生的重要内容,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第二,提升思政育人的重视度。新时代下,为高校思政育人全新实践提供支撑,高校应提升对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视度,推动思政育人工作在教育教学体系中实施。同时,高校应依据思政育人工作情况,树立新的思政育人思维,以此提升高校思政育人工作质量。一是深入研究思政育人工作,明确思政育人工作的优势及实践的不足情况,促进新的思政育人思维融入其中,助推思政育人进入新的教育格局,增强大学生思政育人参与积极性。二是树立课程思政思维,开展思政育人工作,将思政育人落实到大学生发展的全过程,不仅包含专业教育,也涵盖网络教育、寝室管理、团学教育等层面,为大学生构建全方位的思政育人机制,从而促进思政育人的良好建构。三是树立网络化思政育人思想,落实人本化思维,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情况,开展网络与课堂衔接的思政育人工作,从而彰显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实施的价值。

第三,明确思政育人的着力点。新时代下,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全新实施,应明确思政育人的着力点,以此为基点,促进思政育人工作的良好实施。一是思政育人工作的实施,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地位,重视向大学生传达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坚定大学生政治信仰,为大学生全面的发展助力。二是思政育人工作应肩负起高校与我党教育融合的任务,坚持以党的思想为引领,将党的思想融入思政育人体系中,促进思政育人内容的革新,从而开展多元的思政育人活动,使大学生从中获取思政内容,也增强思政育人内容时效性。三是思政育人工作的实施,应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基点,以思政教育为平台,引领大学生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内涵及思想,以此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助力。

第四,丰富思政育人的形式。新时代下,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实施,其涵盖的范围与内容较广,应整合高校教育资源,促进思政育人在多个载体中实施,使大学生随时随地获取思政信息,并积极主动融入思政实践活动中,从而深入了解与感悟思政信息。一是将思政育人融入创新创业体系中,联合思政理论课模式,融入创新创业信息,加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内容的认知与了解,并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基点,促进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从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缓解大学生未来就业难的问题。二是重视文化教育的开展,以思政育人为导向,将其融入文化教育体系中,使大学生在文化探究、研究、思考、学习中获取文化内容,从而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与素养。同时,文化内容包罗万象,教师应根据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加强文化教育引领,包含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等,丰富思政育人的形式,从而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性。三是促进思政育人融入党建工作中,党建是大学生获取思政教育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其与思政教育关联密切,将思政教育融入党建工作中,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因此,在党建工作中应重视思政育人思想与理念的融入,能够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五,创新思政育人的方法。新时代下,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实施,应立足于思政教育体系,重视思政教育的方法创新,使思政教育方法的实施更具亲和力,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政参与和学习的主动性。一是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思政育人中,以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提升思政教育趣味性,使大学生能够获取针对性的思政信息。例如,在传达文化内容、党政信息中[1],教师运用多媒体工具展示思政内容,图文并茂的知识呈现,便于大学生了解与掌握思政内容。二是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开展思政育人工作,增强思政育人方法实施的质量,为大学生提供探究性、自主性的教学活动,使大学生融入其中,借助情境氛围自主获取、实践思政,掌握思政教育信息的内涵,从而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导入教学方法等,教师应立足于大学生发展需要,以思政育人为基点,采取多元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思政育人实践的水平。

第六,优化思政育人结构模式。新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应重视思政育人结构体系的优化,從而增强思政育人工作实践的质量。一是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促进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思政教育中的运用,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一体化的思政育人体系。例如,巧妙运用线上教学平台及网络教育软件、网络教育资源等信息,为大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线上教学活动,获取思政教育内容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思政教育的实践,促进大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深化与理解,达到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良好实施。同时,教师应根据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开展,为大学生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思政教育工作,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领[2],从而促进思政育人体系的创新。二是线上线下的思政育人工作实施,应尊重大学生个体,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思政育人活动,便于大学生融入其中,也能够激发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的活动,从而达到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实施优质性的模式。最后,针对线上线下思政育人工作的实践,加强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信息素养,以及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网络学习意识的培养,从而促进大学生良好的网络思政教育实践[2],延伸思政教育的载体,凸显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实施的价值性。

五、结语

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的全新实践,应依据思政育人实践的价值,以立德树人、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等先进理念为导向,转变传统思政教育方法与模式,促进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建构,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实施中,既要明确思政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也要重视思政育人体系的建构,并从提升思政育人重视度、丰富思政育人的形式、创新思政育人的方法、延伸思政育人的载体四个维度,推动思政育人进入全新的教育格局,从而达到高校思政育人实践优质性。

参考文献:

[1]来丽古丽·库尔班.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思维应用价值和策略[J].福建茶叶,2022,44(2):200-202.

[2]卓然木·巴吾东.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形式探讨[J].就业与保障,2021(20):193-194.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育人新时代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谈高校思政课堂的文化建设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系统的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
试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