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NYHA分级慢性心衰患者血清sST2、hs-cTnT水平变化及动态监测临床意义①
2022-07-19余燕晓
余燕晓
(汝州市骨科医院检验科,河南 平顶山 467599)
慢性心衰(Chrome heaot failure,CHF)为临床常见病,由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心肌梗死、心脏功能性疾病等诱因导致心肌功能、结构改变,造成泵血功能低下,为多数心脏疾病终末阶段[1,2]。CHF多持续进展,心功能不断降低,临床病情评估比较困难。故找寻CHF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American New York Heart Assocication,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指标,对评估患者病情,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指出,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Soluble ST2,sST2)为心肌在不良刺激下产生的心肌蛋白,是一种反映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的敏感性指标;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igh 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hs-cTnT)对早期心肌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评估心肌损伤程度[3]。本研究选取我院96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血清sST2、hs-cTnT水平变化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选取2018-06~2020-06我院96例CHF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105例健康体检者列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女43例,男53例,年龄46~78岁,平均(62.51±5.54)岁;体质量指数18.4~26.8kg·m-2,平均(22.48±1.53)kg·m-2;NYHA分级:33例Ⅱ级、42例Ⅲ级、21例Ⅳ级;对照组女48例,男57例,年龄43~79岁,平均(61.84±5.39)岁;体质量指数18.7~26.6kg·m-2,平均(22.39±1.47)kg·m-2。两组体质量指数、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观察组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4]诊断标准;NYHA分级为Ⅱ~Ⅳ级;近期无心肌梗死;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伴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
1.3 方法
(1)检测方法:对照组在体检时、观察组在入院时、治疗后抽取晨起空腹4mL静脉血,离心(速度3000 r·min-1,时间10min,半径10cm),分离血清,取上清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ST2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hs-cTnT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博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采用经面罩或鼻导管吸氧,予以利尿剂、正性肌力、强心、血管扩张药等综合治疗,同时控制、消除诱因,对症治疗基础心血管疾病,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对照组、观察组入院时血清sST2、hs-cTnT水平。(2)比较不同NYHA分级血清sST2、hs-cTnT水平。(3)分析血清sST2、hs-cTnT水平与NYHA分级相关性。(4)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良,比较预后良好、预后不良患者入院时、治疗后血清sST2、hs-cTnT水平。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复发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5)分析治疗后血清sST2、hs-cTnT水平联合检测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sST2、hs-cTnT水平比较
观察组入院时血清sST2、hs-cTn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sST2、hs-cTnT水平比较
2.2 不同NYHA分级血清sST2、hs-cTnT水平
随NYHA分级提升,血清sST2、hs-cTnT水平逐渐增加(P<0.05),见表2。
表2 不同NYHA分级血清sST2、hs-cTnT水平
2.3 血清sST2、hs-cTnT水平与NYHA分级相关性
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sST2、hs-cTnT水平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血清sST2、hs-cTnT水平与NYHA分级相关性
2.4 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治疗后血清sST2、hs-cTnT水平
随访6个月,无脱落患者,96例CHF患者中预后良好61例,预后不良35例,预后良好患者入院时、治疗后血清sST2、hs-cTnT水平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见表4。
表4 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治疗后血清sST2、hs-cTnT水平
2.5 治疗后血清sST2、hs-cTnT水平联合检测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根据治疗后血清sST2、hs-cTnT水平绘制ROC曲线,血清sST2、hs-cTnT水平联合检测预测不良预后的AUC值大于血清sST2、hs-cTnT水平单一检测(P<0.05),见表5。
表5 治疗后血清sST2、hs-cTnT水平联合检测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CHF为心血管疾病发展终末阶段,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通过治疗后,仍有可能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威胁患者生命。研究指出,针对CHF患者准确评估其心功能对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十分重要[5]。临床对于CHF患者心功能情况多通过超声心动图、X线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以上检查均无明显特异性,且对医师主业技术要求较高,故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寻找一种快捷、简单反映心功能的方式极为重要。
刘丽等[6]学者研究指出,血清sST2、hs-cTnT水平与CHF患者病情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通过检测其水平可评估患者心功能。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入院时血清sST2、hs-cTn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CHF患者血清sST2、hs-cTnT水平发生明显改变。同时,随NYHA分级提升,血清sST2、hs-cTnT水平逐渐增加,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分析原因为:sST2属于白细胞介素-1受体/Toll样家族成员,相关研究指出,sST2可在“诱饵受体”形式下与IL-33配体特异性结合,进而介导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过程引发心室重构,进而使心功能受损,其水平越多,表明心室重构越严重,心功能越差;hs-cTnT在正常机体中无法透过细胞膜,在血液中含量极低,但当心功能异常,心肌出现缺氧、缺血造成心肌细胞损伤时,hs-cTnT可透过细胞膜在血液中大量表达,且心肌细胞受损越重,其水平越多,是一种反映心肌损伤的敏感性指标[7]。此外,CHF预后评价也是指导临床完善治疗方案、改进干预措施的重要环节。故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预后患者血清sST2、hs-cTnT水平发现,预后良好患者入院时、治疗后血清sST2、hs-cTnT水平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根据治疗后血清sST2、hs-cTnT水平绘制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sST2、hs-cTnT水平联合检测预测不良预后的AUC值大于血清sST2、hs-cTnT水平单一检测(P<0.05),表明联合血清sST2、hs-cTnT水平可提高对CHF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效果,客观证实二者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CHF患者血清sST2、hs-cTnT水平会发生明显改变,其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通过检测其水平预测预后效果,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