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血病8例临床特征分析
2022-07-19宾松涛
李 鑫 李 明 宾松涛 王 继 张 婷
先天性白血病(congenital leukemia,CL)也称新生儿白血病,是指新生儿期发病的白血病。先天性白血病十分罕见,不足儿童白血病1 %,常于出生时即有皮肤浸润性结节、肝脾肿大、外周血幼稚白细胞数增高、血小板数减少等表现,部分患儿伴有21-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1]。现对我院收治的8例新生儿白血病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2年9月至2017年4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共收治先天性白血病患儿8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出生体重(2737.5±602.2)g。所有病例诊断治疗及检查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要求。
1.2 方法
收集该8例新生儿白血病的相关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结果及随访结果。
诊断标准[2]:①发生在新生儿期具有白血病相关表现。②完整的外周血细胞计数,包括必要的白细胞分类计数等。③骨髓或外周血涂片中找到相当数量的原始或幼稚细胞,或者在髓外器官中找到白血病细胞浸润的证据。④排除如类白血病反应、肿瘤、溶血性疾病、暂时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血常规:WBC(143.50±143.40)×109/L,PLT(171.88±247.2)×109/L,Hb(11.38±16.45)g/L,均检出幼稚细胞。骨髓涂片完成分型的3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余4例未完成分型或暂未分型。该8例患儿6例伴有脾肿大,5例伴有皮肤紫癜,5例伴有肝脏增大,3例伴有肢端青紫及气促,1例伴有黄疸,1例伴有肢端水肿。除1例外,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畸形,以21-三体综合征及先天性心脏畸形为主。血常规、伴发畸形及骨髓片等结果见表1。该8例均签字出院,未完善免疫分型,均未接受化疗。4例数周内死亡,4例失访。
表1 8例先天性白血病患儿的部分临床资料
3 讨论
先天性白血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多认为和环境因素、感染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洪剑霞等发现孕期酗酒会增加先天性白血病发生率[3]。Landers等[4]指出母亲EB病毒感染的再活化,与儿童期白血病有关。Wiemels等[5]发现CMV感染也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危险因素。Auger等[6]发现孕期居住在电磁场附近,可能增加儿童白血病等癌症等风险。另外,先天性白血病可能与染色体改变有关,如21-三体,最常见的是11q23染色体易位,涉及的位点为(t4;11)和(t11;19),而与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egakaryocytic leukemia,AMKL )相关的染色体改变可能是(t1;22)(p13; q13)的重新排列[7]。也有报道,单卵双胎中1例患病,另1例会在数周或数月内发病的占25%,并认为是相互传播所致,并非同时发病[8]。该8例病例,3例为早产儿。除1例为G1P1外,7例母均有流产或分娩史,但该7例未发现其姐姐或兄长患先天性白血病。提示先天性白血病家属遗传性可能性较小。其中1例母亲接触过化疗药物,该现象是否造成新生儿白血病尚待研究。7例伴有发育畸形:3例21-三体综合征,5例心脏畸形,1例鞘膜积液,1例外阴畸形,1例肛门闭锁。
先天性白血病临床突出表现是皮肤浸润结节,其次有出血、肝脾肿大等。若白血病细胞浸润呼吸系统,可出现呼吸窘迫、肺出血。病理检查各组织尤其是肝脾可见广泛的白血病细胞浸润,脑脊液或脑室中可见白血病细胞[8]。外周血涂片有异形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部分先天性白血病患儿伴有白血病相关的一些先天缺陷和综合征如:如Bloom综合征和心脏畸形等[7]。在该7例新生儿白血病中,脾增大6例、紫癜4例、青紫3例、皮疹1例。该8例外周血均检出幼稚细胞。既往报道,先天性白血病以髓系为主,但我院已分型的4例中仅1例为髓系,3例为淋巴细胞白血病。但该8例均放弃治疗,未完善融合基因及免疫分型检查,较为遗憾。国外也有和先天性红细胞白血病、先天性巨粒细胞白血病的个案报道[9-10]。
新生儿白血病发展迅速,病程短,多数在诊断后不久死亡[11]。国外报道 24 个月时总生存率仅为 23%,死因多是感染和出血[8-11], 但部分患儿也可自然缓解。自然缓解病例多为髓性先天性白血病表型(M5型为主),具有t(8:16)(q11:p13)异位多见[8]。目前认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预后相对好,而急性巨核性细胞白血病合并t(1 ;22)的患儿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 中前B 型和11 q 23 /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 MLL)基因重排的患儿预后较差[7]。肖娟等统计自然缓解的文献报道共 17 例,平均随访 58 个月,14例存活3例死亡[12]。既往认为唐氏综合征短暂性白血病(transient leukemia of Down's syndrome,TMD)的预后相对较好,但Homans AC分析85例TMD患儿中,约三分之一暂时缓解,但随后仍出现以 AML为主的白血病,平均发生年龄为16 个月[13]。故而自然缓解的新生儿白血病存在远期复发的风险,需加强随访。
尽管新生儿对化疗耐受性相对较差,且没有较为统一的化疗方案。但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先天性白血病的治疗及研究,在采取化疗及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改善其生存率。为新生儿白血病的诊疗提供了参考。Hanada 对一名患有先天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女婴进行化疗,该病例存活了10年以上而没有复发[14]。Tsujimoto 对1例新生儿巨核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在降低强度的化疗后,然后进行了与供体无关的脐血移植,取得较好的疗效[15]。Furudate 对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予以HLA-单向干细胞移植,该病例处于长期缓解状态。同时Furudate 进行该研究发现:该病例诱导治疗后发展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6]。Moschiano 也发现了先天性白血病类型在治疗中的转变现象[17]。这很可能影响化疗方案的选择和变迁,从而成为另一个治疗难点。
新生儿白血病是儿科罕见疾病,临床多表现为皮疹、脾大、紫癜等,可伴有其他畸形。外周血发现贫血、白细胞异常升高或血小板减低,尤其是发现较高比例幼稚细胞时需考虑该病,需完善骨髓涂片及免疫分型。尽管目前治疗困难,没有统一的化疗方案,但一些成功的病例给予我们足够的信心。化疗及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新生儿白血病的有效控制方案。对于自然缓解的病例, 应嘱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