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延迟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07-19曹名波马志杰
丁 娟 曹名波 马志杰
食管癌在临床较为常见,若能在早期接受内镜手术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5%[1]。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相比传统手术,该术式更加微创,病灶清除率更高,患者术后恢复更好[2]。ESD治疗早期食管癌效果确切,但易引发延迟性出血,一旦发生后处理难度较大,是目前临床医师亟需解决的棘手问题之一[3]。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ESD治疗早期食管癌术后延迟性出血的高危因素。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216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4例,女性92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9.69±5.28)岁;体重41~89 kg,平均体重(70.76±4.89)kg;基础疾病:49例高血压,64例糖尿病,33例心血管疾病;病灶位置:食管上段31例,中段129例,下段5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4]诊断标准;②均经病理检查确诊;③具有ESD术指征;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病变;②存在视听障碍或精神疾病;③合并消化道其他肿瘤;④已出现远处转移。
1.2 方法
所有入选者均顺利完成ESD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延迟性出血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延迟性出血判断标准:ESD术后30 d内出现黑便、血便、呕血,血红蛋白下降≥20 g/l,需要进行内镜检查或内镜止血治疗。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术中出血、术中使用肾上腺素、病理分类、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史,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延迟性出血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延迟性出血发生情况
21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经ESD治疗后,20例发生延迟性出血,发生率为9.26%(20/216)。
2.2 单因素
发生组年龄≥60岁、肿瘤直径≥3 cm、术中出血、浸润深度(M3)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基础疾病、肿瘤位置、术中使用肾上腺素、病理分类、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史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延迟性出血的单因素分析(例,%)
2.3 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肿瘤直径≥3 cm、术中出血、浸润深度(M3)是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延迟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见表2。
表2 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延迟性出血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早期食管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具体病机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在早期切除病变组织,大部分患者能够获得理想预后[5]。传统开放性手术为常用术式,但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等弊端,微创成为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ESD为微创手术的代表术式,逐渐用于临床,并展现出一定优势,其治疗效果已获得多方认可,但该术式引起的穿孔、术后延迟性出血等并发症也不容忽视[6]。ESD术中出血能够得到及时处理,而术后延迟性出血的治疗则相对困难,对ESD手术效果影响较大,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出现大出血,威胁患者生命[7]。
ESD术后延迟性出血危害性较大,对患者预后及术后恢复均会造成不良影响,而其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全面分析影响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8]。本研究结果显示,21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经ESD治疗后,发生20例延迟性出血,发生率为9.26%;发生组年龄≥60岁、肿瘤直径≥3 cm、术中出血、浸润深度(M3)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肿瘤直径≥3 cm、术中出血、浸润深度(M3)是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延迟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易发生延迟性出血,年龄≥60岁、肿瘤直径≥3 cm、术中出血、浸润深度(M3)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分析其原因为: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患者血管壁弹性降低、血管硬化明显;加之老年患者组织修复能力明显减弱,创面愈合速度慢,极易发生延迟性出血[9]。②肿瘤直径越大术中操作难度也随之增加,切除的范围也较大,大面积创面术后愈合更慢,而食管壁菲薄,黏膜层具有丰富的血供,术后延迟性出血发生风险更高[10]。③术中出血导致术后延迟性出血增加可能与术中止血不彻底有关,术中出血点未能完全止血,术后会出现隐性出血,干预不及时出血量将不断增加[11]。④肿瘤浸润深度越深,恶性程度越高,术中剔除难度也就越大,切除病灶时切除深度过深也会增加术中出血概率,故浸润越深术后延迟性出血发生风险越高[12]。早期食管癌患者进行ESD治疗术前应进行延迟性出血的风险评估,术中出操作需谨慎,对出血点需止血完全,尤其对于浸润至3M病灶的切除及创面止血,以降低延迟性出血的发生。
综上所述,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延迟性出血发生率较高,主要受年龄≥60岁、肿瘤直径≥3 cm、术中出血、浸润深度(M3)等因素影响,术前应进行风险评估,术中处理好创面,术后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降低延迟性出血发生,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