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arse人类适转理论在我国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2022-07-19综述审校沙瑞芹官雪燕黄娅若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13期
关键词:理论人类护理

王 赟 综述,田 莹 审校,沙瑞芹,官雪燕 ,胡 瑞,黄娅若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云南 昆明 650032)

1981年,在《人类-生活-健康:护理理论》一书中,罗斯·玛丽·里佐·帕斯(Parse)博士首次提出“人-生活-健康(man-living-health)”这一概念。随着Parse博士对理论的测试与研究,与理论基础一致的实践和研究方法于1987年被制定出来,为护理学科提供了自己的实践和研究方法。1992年,字典对“man”这个词的释义进行修改后,其理论被改写并重新命名为人类适转(human-becoming)理论。该理论关注的是人类赋予生活事件意义,根据生活质量和个人目标自由地做出选择,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观察解释人类的经验[1]。人类适转理论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研究人类普遍的生活经验,帮助护理人员更深层次地理解人、健康和护理的意义,以丰富的健康经验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其研究方法也被用于临床中,为护理实践提供指导[2]。本文对人类适转理论在我国护理领域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其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1 人类适转理论概述

人类适转理论的哲学假设源自海德格尔(Heidegger M)、萨特(Jean-Paul Sartre)和梅勒- 庞蒂(Merleau-Ponty M)的存在现象学和玛莎·罗杰斯(Martha Rogers)的“整体人”思想[3-4]。人类适转理论是一种思想流派,指导护士将实践集中在护理接受者认为对其生活质量重要的事情上。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健康体现了个人价值,即每个人与宇宙的独特联系,其本质根植于意义、关系模式、希望和梦想,这与人类科学的本质是一致的。

人类适转范式的理念:人是自己生活质量的选择者,根据价值取向和信念的优先级选择生活方式[5-6]。人类适转范式由9个哲学假说、4个假设、3个原则、概念和悖论组成(表1),它们是范式的基本要素和理论基础[7]。这9个假说具体说明了关于人类宇宙的意义、人类适转的精神和生活质量[2]。4个范式的假设是无限(无限的认知),悖论(模式偏好),自由(语境上解释的解放)和神秘(无法解释的)[4,6]。人类适转理论的原则是以意义、节律性和超越为主题,围绕着这3个主要主题,人类适转理论关注于人类赋予生活事件意义,并根据生活质量和个人目标自由地做出选择[1]。每一个主题引出一条原则,说明了个体如何用显性-隐性的认知、确定-不确定的价值、诉说-沉默、移动-静止来构建生存的意义(想象、价值、语言);使用显示-隐藏、启用-限制和连接-分离来形成节奏模式的选择;同时,随着希望和梦想的出现,生活的每一刻都充满了动力、起源和转变[7-9]。人类适转理论中有5种模式:家庭、社区、领导-跟随、指导和教学,这5种模式应用人类适转范式,以新的视角展示了普遍的情境,丰富了对人类经验的理解[10]。

表1 人类适转范式

2 人类适转理论中的3个概念诠释

术语“人类适转”反映了Parse对护理的3个元聚合概念的重新定义:人、健康和护理。要理解这一理论的基本要素,就必须理解这3个概念的含义:(1)Parse理论的本质是尊重人类,认为其是独一无二的,是健康代理人应该珍惜和负责的生物,人类被定义为一个开放的系统(open being),人与外界环境始终持续地相互作用,且和外界共同创造彼此的形式。因此,护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尊重每个人对生活质量的愿景;(2)Parse将健康视为一种生活体验和个人承诺,健康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统一体,是人和外界相互作用持续地产生节律的过程。(3)Parse将护理学定义为一门人性的基础科学,护理实践是科学的表演艺术,是护理理论的经验。而护士在理论的指导下,用个人知识指导个人和家庭在改变健康的过程中做出选择。

表2 人类适转理论的假说、过程、概念和节奏

3 人类适转理论的探究模式——两种基本研究方法,一种应用研究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是研究人员阐述人类生活经验知识时所选择的方法,而应用研究方法是需要将人类适转理论应用到各种情境的实践中时所采用的方法。

3.1Parse研究方法是一种现象学的解析学方法(Parsesciencing) 解析科学是一种定性的探究模式,该方法与人类适转的本体论相一致,回答了关于普遍存在的生活经验这一研究问题,例如,“拥有勇气的生活经验结构是什么?”该方法参与者的数量需4个以上,过程包括3个阶段:对话参与、提取-综合和启发式解释[11]。

3.1.1对话参与 对话参与不是一次简单的采访,而是对参与者所描述的研究现象的关注。研究者在与每个参与者接触时首先态度应温和,让参与者签署同意书,然后研究者打开对话,如“请告诉我你的经历…”,研究者进入当前有节奏的流动中与参与者描述期经验的研究。研究人员与参与者保持面对面,不插入话题,但可以说一些诸如“继续”或“请说更多关于你的经验…”之类的话来推动讨论,且与参与者的对话需要记录下来。

3.1.2提取-合成 提取-合成,这个过程是专注地听或看与参与者对话的录音和录像,找出其生活经验的意义,在保持语义一致的同时进行有逻辑性的创造,把参与者语言中对所研究现象的描述转换为科学语言,形成对生活经验的结构(描述)。这一过程是把每个参与者对话中对现象的基本想法合成故事,从参与者的话语中挑选出关键点,并最终将这些关键点概念化(提炼主题),用科学的语言形成体验的过程。

3.1.3启发式解释 最后一个过程启发式解释,是将结构(研究的发现)与人类适转理论原则相结合,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其包含3个步骤:结构转换、概念整合和艺术表达。(1)结构转换是将生活经验的结构转换到不同的抽象层次;(2)概念整合是将结构(研究的发现)连接到科学的语言(人类适转理论);(3)艺术表现是研究者以某种艺术形式呈现个人的表达或选择,例如诗歌、雕塑、绘画、音乐、隐喻、运动、照片、录像、录音等。

3.2第二种基础研究方法 人类适转诠释方法(Humanbecoming Hermeneutic Sciencing)目的是发现文学和艺术作品中阐释的普遍生活经验的意义。此方法由研究者与文学和艺术作品之间的对话组成,回答诸如“作为人意味着什么?”等研究问题,其过程包括“以有穿透力的话语进行论述,以静观的方式阐释,以启发的想象来理解”。(1)以穿透力的话语进行论述,解开字里行间的歧义,研究者与作者进行对话,将研究者与文学和艺术作品共同创造的意义呈现出来。(2)以静观的方式阐释,是一种沉默的思考,研究者在一个有节奏的过程中扩展了理解,同时在沉思时将意义与文学和艺术作品结合起来[12]。(3)以启发的想象来理解,是一种超越,是对表面意义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和融合改变了研究者对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存在现象的“显性-隐性”理解。

3.3一种应用研究方法 Parse还创立了QDPPP这一应用研究方法,以回答“在使用人类适转实践方法论研究个人或群体时会发生什么?”[13]。QDPPP的步骤包括:(1)项目开始前收集和评估各个来源的相关信息(数据来源如下:①采访护士对人、健康和护理的理念;②采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他们的护理经验;③并采访护士、医生和其他多学科医疗保健提供者)。(2)在研究过程中仍需进一步收集信息,以评估在使用人类适转实践方法论时出现的变化。(3)项目后的信息获取是通过询问参与者与开始时相同的问题,以这样的方式来确定人们关于人类、健康和护理观念的变化,并邀请患者、家属和其他医疗保健提供者描述他们在护理实践中的经历,通过分析整合,研究者从每个信息源中识别出主题。分析完成后,对所有数据收集阶段(项目前、项目中期和项目后)的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综合,以回答研究问题[14]。另外还需使用Parse开发的定性研究评价标准来评价研究,以保证该研究整体的严谨性和可信度。

4 Parse理论在我国护理领域的应用

4.1理论概述 李蕾等[15]对人类适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应用的情况进行了总结,人类适转理论适用于所有个人、家庭、社区及社会的所有时间和场景,帮助护理现象的分析解决和促进科研的发展。

4.2人类适转理论应用于慢性病 杨莉等[16]发现,基于人类适转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其自我管理、自我效能水平和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曹晓文[17]也将人类适转理论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发现人类适转理论组满意评分、血压控制的指标、老年高血压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投诉比例对比常规护理组均有优势。史旭霞[18]、崔卫华等[19]、王朵红[20]以人类适转理论为基础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发现以人类适转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患者更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宋淑君[21]将萧氏双C护理模式和人类适转理论联合,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得出结论:这种联合模式对患者的舒适程度、肾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周茜等[22]应用人类适转理论对高龄糖尿病抑郁患者进行护理,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和抑郁症状有所改善,可提高其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命质量。

4.3人类适转理论应用于护理教育 陈明霞等[23]对人类适转理论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分析国内的护理教学现状,得出结论:在我国护理理论和临床教学中发展人类适转理论教学模式是有推广价值意义的。陈明霞等[24]也将人类适转理论应用于护理临床实习带教中,发现人类适转理论有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另外刘俊香等[25]将人类适转理论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高专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也得出相类似的结论。

4.4人类适转理论应用于护理管理、外科护理及临终关怀 刘红等[26]发现,对比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人类适转理论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以让护士更主动地发现、分析自身问题,以及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提高了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自我调节的能力和自我潜能的发挥。张秀珍等[27]发现,在胸腰椎体骨折佩戴固定支具患者中应用人类适转理论,能有效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健康行为。李华[28]将人类适转理论应用于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发现该理论符合当前临终关怀护理中体现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宗旨。

4.5人类适转理论在中国台湾的应用 在一家医疗机构里,有学者以Parse的人类适转理论探讨初次分娩母亲在分娩后1年的经历,对10例35岁以上首次当母亲的受访者进行了访谈,结果表明该理论有助于阐明人们成为母亲的经历[29]。中国台湾另一项质性研究发现,人类适转理论可以鼓励护士尊重孕妇的独特性,使护士更多地听取她们的意见,促进了护士对神秘事物保持开放态度[30]。CHEN[31]用人类适转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话参与、提取-合成和启发式解释的过程,探讨15例脊髓损伤患者继续前行的生活经验,发现他们继续前行的生活体验结构是面对困难,继续前进,在机会和限制中共同创造成功,寻找自我价值和自信,肯定自己,为康复护士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以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恢复。

5 小 结

护理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对护理实践潜力和独特性的认识。加强对Parse人类适转理论的理解可以使护士能够应用、发展和评估理论假设和过程。Parse的人类适转理论在国外护理领域的应用已较为成熟,而在我国护理领域应用较少。Parse人类适转理论的本质是质性研究,其更多是关注于人文,即人个体的特性、观点、体验,即自然情景中发生的事件对于人类的生活质量、健康、生命意义等作用,该理论运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描述、归纳、解释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转换、超越的现象,以证明假说。人类适转理论是以人文科学为基础,这与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量性科学方法的哲学基础不同,因此,理论的验证和扩展很难用于指导传统的量性研究,而应用于指导质性研究。

但目前,我国应用Parse人类适转理论的研究大部分是定量研究,将其用以指导量性研究是错误的,这会导致研究的哲学基础和方法学不一致。另外,Parse理论主张在涉及价值取向时由被护理的对象自由做出选择,这种选择的权力、责任及决策的后果均属于服务对象,这就意味着人类适转理论并不适用于没有能力做出选择的患者,例如急危重症和意识障碍等患者。人类适转虽是一个抽象的系统但其逻辑性强,且人类适转理论有实践方,是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意义的质性研究指导理论。所以在应用该理论时,首先应注意哲学基础与方法学上的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护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护理情境进行深入理论的探索、验证和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人类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坚持理论创新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