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油画保护研究和修复策略
2022-07-19李安萍
【摘要】油画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难点,油画修复是一项集技术性、系统系、知识性、时间性于一体的复杂工作。油画材料本身、所处的环境和时间变迁以及对油画保护意识的淡薄,都会使油画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损,严重影响了油画的文物价值,所以对毁损的油画进行保护和修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国家一级博物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馆藏的一级文物1969年2月刘春华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为例,分析油画的保存现状、病理情况,在“保护为主,修复为辅”的原则下,对油画进行修复,并对保管保护油画提出建议。
【关键词】油画文物;文物保护;文物修复
【中图分类号】G2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9-197-04
【本文著录格式】李安萍.馆藏油画保护研究和修复策略——以国家一级文物刘春华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2,05(09):197-200.
一、赏析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此油画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刘春华1969年2月在北京临摹1967年自创的作品《毛主席去安源》油画而成。长215cm、宽175.5cm,为布质彩色油画。油画内容为毛主席身穿长衫,手拿油纸伞,步行在安源山头,形象逼真,油画用木质外框装裱。油画是以1921年秋,28岁的毛泽东奉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派遣,第一次到安源考察为题材而创作的,属于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此油画是刘春华创作后邮寄到安源纪念馆,油画背面框架的正中间上有用红色涂料写“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1969年2月”。此油画气势雄伟,汲取了中国传统绘画细腻、简练的优点,采用了色调浓重浑厚的手法,层次分明,非常具有表现力,将特定历史环境下,气宇轩昂、坚定如炬的青年毛泽东的形象绘制得栩栩如生。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曾风靡全国、家喻户晓,“文革”期间在中国美术界具有和样板戏一样的地位,开创了无产阶级美术创作的新纪元。该油画单张彩色印刷全球发行量超过9亿张,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印刷最多的油画作品,创造了世界绘画史上的奇迹,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和收藏价值,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代表性与历史意义。
二、赏析油画创作者
刘春华,1944年生,黑龙江泰来人,国家一级美术师。 196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历任北京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画院副院长、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联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版权保护协会常务理事等。2000年,被日本《美术手贴》评选为“20世纪世界百年百件美术作品作者”。
1967年,创作了享誉全国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长期从事中国画创作,擅长人物兼花鸟、山水。作品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油画、速写、素描等各种形式,构图巧妙灵活、画风深沉含蓄、颜色层次分明。作品曾参加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美展等国内外重要展览,多次举办联合展与个人展,在国内外美术界获得好评,出版有《刘春华画集》《柿柿如玉图》等画集。
三、油画保存的环境状况及病害分析检测
(一)文物保存调查情况
油画存放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文物保管楼2楼(共3层)的普通库房。现场调查检测,现保存环境温度21℃左右、相对湿度45%左右,库房内配有简易冷暖空调,中央空调出风口两个、除湿机一台,基本满足馆藏文物的保管要求。库房处于安源煤矿矿区,背靠山坡树林,春季梅雨潮湿、夏季高温高湿,油画文物保存现状较差,库房保存温湿度控制不当,无防菌防霉措施。由于温湿度、光照、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油画颜料层剥落、龟裂、霉菌侵害等病害程度不断加重,对文物本体造成了较大的损坏。
(二)主要病害及程度評估
根据调查发现,《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存在表面附有灰尘、霉斑、画面龟裂、画面褪色、颜料层起甲及剥落等病害,尤以画面褪色、附有污染物、龟裂、颜料层剥落病害较为突出。
1.画面龟裂
通过观察发现,油画画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龟裂,造成画面出现龟裂的原因主要有:颜料层收缩形成的龟裂、粗目画布上的颜料层出现龟裂、一点集中形成的龟裂、穗型龟裂、压力性龟裂、底层厚薄与粘结力不均产生的龟裂、湿度起伏过大而产生的龟裂、干性油使用过多产生的龟裂等,严重影响了油画文物的价值。
2.污染物
因油画长期放置在外界环境中,致使油画表面积有灰尘及烟熏等污染物,影响了油画的外观与色泽;因在安源所处环境湿度大,温度高,而油画中又含有一些有机物质,便于微生物的生存,致使油画表面出现了霉斑等。这些污物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油画文物的观赏价值,严重的会引起油画文物进一步损坏,对油画文物的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
3.画面褪色
用肉眼便可看到油画的画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褪色、变色现象,造成画面褪色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凡尼斯老化造成画面变色、湿度过高及紫外线过强的环境致使油画画面褪色、颜料层的粉化现象造成画面褪色,白垩化造成画面褪色等。
4.颜料层剥落
画面颜料层剥落是油画的病害之一,主要是因为画布的伸缩系数与颜料层的伸缩系数不同,当油画处于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时,油画吸收的水分或者湿气,便会造成油画颜料层的剥落;另外,含有湿气的颜料再加上新的颜料绘画其上、完全使用挥发性油调和颜料作画、颜料层过厚形成龟裂剥落、冷暖气的急剧变化及在白恶化的画布上加上新的颜料层等因素均会造成油画画面颜料层剥落。
5.霉斑
霉斑主要是因为油画的保存环境不当造成的,油画颜料层中添加的动物胶黏剂属于有机物质,是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易于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
(三)油画结构成分分析检测
1.支撑体编织信息、纤维检测
油画支撑体为细纹理画布,画布纤维经线、纬线的材质均为麻。
2.绘画层结构分析
油画为亚麻画布、胶粉底料的油画作品,绘画层包含底料层和袤鸟层,表面为无光油层。底料由白色粉质填充料与水性胶调和而成,均匀涂刷于亚麻布支撑体表面。
3.底料层成分分析
底料层的白色填充剂主要成分为立德粉,是当代中国油画家最常用的底料填充剂。
4.颜料层成分分析
管装颜料绘制而成,调和剂可能为含有铅丹成分的自制熟油,复绘层与原作颜料层均以干性植物油亚麻籽油为粘结剂,颜料品种包括锌白、锌钡白、普蓝、钻蓝、群青、铭绿、镉黄等。
四、油画保护修复的原则及工作目标
1.设计依据及原则
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为总原则,在确保油画修复的安全性及稳定性的前提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第四条、第四章第四十六条有关规定,采取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降低文物继续劣化的概率,延续文物本体的真实信息,确保文物的各方价值得以保存。
2.保护工作目标
要求该件珍贵文物经保护修复后稳定性得到提高,柔软度和平整度适宜、颜料层的强度与油画画面保存完好的部位强度相吻合,油画画布接边满足装框需要,抗霉变,并且不出现掉粉现象,达到油画保护修复方案的工作目标,可满足收藏、研究和陈列展览的需求。
3.资料信息记录与留存
第一,修复前应对保护修复对象的基本信息、病害信息、保存状况等进行详细记录。留取油画文物的纺织品支撑体、底料层、颜料层样品,并对样品进行科学检测分析。第二,在保护修复实施过程中,对具体操作步骤进行详细记录,留存干预手法和修复材料的完整信息,记录方式包括文字记录与影像资料留取。第三,在保护工作完成后,进行资料整理,编写留存保护修复档案,修复档案一式两份,由馆藏单位和保护修复实施单位分别存档。
4.油画文物档案照相
根据油画修复档案编制国际通用原则,须留存完整的档案照相资料,包括修复前、修复中、修复后的可见光照片各一套。
五、油畫保护修复技术路线及操作步骤
(一)主要技术路线
根据文物保护修复的原则和国内外油画保护修复的方法,结合对油画的颜料组成成分、胶黏剂种类、油画表面的污染物等科学分析检测的结果,对该油画进行清洗、加固、接边、托裱和装框以及制作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最后验收入库。
(二)具体修复步骤
1. 核对、建档、照相
在对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实施保护修复的实际修复操作前,对该油画做局部特写拍照和全景拍照,多采集文物影像信息,并且要仔细核对文物的基本信息,保留修复前的原始档案;建立文物修复中、后的档案;对整个油画修复过程进行全程拍摄、拍照记录。
2. 制定修复方案
遵循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的要求,根据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保存环境、光照和油画结构成分、病理检测分析结果等情况,制定科学严谨的保护修复方案。
3. 拆框、扫尘、清洗
油画的清洗分为画面和画背的清洗。画背的清洗应根据灰尘的来源与程度选择清洗剂。首先,将油画小心地拆离原来的内框,清扫画背的灰尘等脏物。灰尘是画背的主要污染物,要清理干净,因为灰尘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致使画面的颜料因受潮而鼓裂,严重影响油画的保存。表面依附的松动灰尘,用柔软的棕毛刷顺着木板的纹理轻轻清扫,再用吹风机或吸尘器把灰尘轻轻吹掉或吸掉。渗入比较深的污渍要用薄薄的小刀轻轻刮除,注意控制力度,以免损坏画布。
刘春华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属于现代油画,画面的清洗是将常年积累的污染物及旧凡尼斯清除。首先,根据污染物分析结果,选择相应的清洗剂,做斑点试验,并对其清洗效果及对文物保护安全性进行观察。油画的颜料结构不同于古典绘画手法,其颜料层结构比较松散,不能使用强力清洗剂。油画表面有颜料层起甲部分,必须先将起甲的颜料层加固后,再对其进行清洗。
将画面用粉笔分成若干小方格,用蘸上松节油的棉签顺着画面的纹理轻轻清洗。在油画画面氧化泛黄的凡尼斯(保护光油)的部位,使用浓度配比为1∶1的酒精+松节油混合剂进行擦拭。为了使清洗的效果变得更好,每次清洗完后用干净的棉签蘸纯松节油再反复擦拭,最后用干净的软毛刷清扫画面,把棉签可能留下的残留物清理干净。
4. 油画颜料层毁损修复
(1)颜料层起甲的加固
因油画所处的环境比较潮湿,油画颜料层起甲的加固材料要选择抗潮性较好的粘结剂——蜡黏合剂、动物胶黏结剂等,采用正面粘合、背面粘合的方式加固起甲的颜料层,从而起到保护油画的作用。在使用正面粘合时,使用的胶黏剂不可过厚、过浓,因为颜料所需要的黏合剂不是很多,若是过厚,则难以清除,反而徒增困扰。背面黏合是透过画布渗透到颜料层的方式粘合颜料与画布,此方式较为安全,一般在颜料层尚未干硬或肌理过厚不便加热时,可以采用背面粘合的方式进行粘合,以避免温度过高,烫平颜料层。
(2)颜料层剥落的填补
颜料层色块的剥落,使油画画面整体不协调,严重影响了画面的美观。将调制好的乳胶(或立德粉)调和成膏状作填充材料,填补在剥落的颜料层中,用棉签将四周多余的颜料轻轻擦除,使剥落处恢复平整。填补时不要覆盖原油画的颜料层,要根据画面周围情况进行填补后,注意肌理的延伸效果,使填补处与原作肌理融为一体。
(3)颜料层的补色
颜料层的补色环节要在填补基底层后才能进行。此油画的底料由白色粉质填充料与水性胶调和而成,基底层涂料较薄,弹性较差,所以用碳酸钙+动物胶填补基底层。在画面颜料缺损的地方用尖头画笔蘸上填补剂薄薄地涂上一层,等待基底层干后再补上颜料,四周多余的颜料用蘸温水的棉签轻轻洗掉。补色需根据原油画检测颜料结果情况进行。在颜料中+凡尼斯进行调和,防止水性配方加固剂对颜料层造成脱色损害,顺着油画肌理,慢慢进行补色。补色需从浅至深进行两遍,第一遍补完色后,大约过4小时等颜料干透后再做一遍补色。每遍颜料补色后,都要和原作色彩进行对比,以确保颜色的统一性。画面补完色后,要给画面喷一层凡尼斯,以更好地保护画面。喷完后将画面在桌面平放2小时以上,使其自然干透。
5. 油画布折边衬托、装框
此油画的画布四周受损十分严重,底部折边更是呈现松弛、老化、变形等现象,其他各边也出现了程度较轻的老化和松弛。根据原油画亚麻画布材质选取相似布料,将布料按需裁成布条,用黏合剂涂抹在布条边上,将布条一边朝向画心粘贴,把布条固定后,用板按压平整、牢固,待黏合剂自然风干。
油画背板为松木龙骨,重新定制胡桃木原木打蜡刷透明漆外框。在画面背后用双层纱布做防尘网,用钉枪将双层纱布钉在画面背部的木框上进行油画装框。
6. 完善文物保护修复档案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修复后,从各角度多拍几组照片存底。遵循《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记录规范》的要求,建立该油画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资料应真实、详细、完整地记录该书画保护修复的过程。
7. 验收入库
通过对画面的拍照、除尘、清洗、基底层颜料层填补、装外框等一系列的修复,该油画恢复了原貌。组织专家对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修复项目进行结项验收,验收通过后入库保存。
(三)修复注意事项
一是对即将使用的材料以及每项修复工作在实施前要进行试验,经过效果、风险、安全性评估后才能着手进行;
二是要在确保油画本体安全的前提下,对油画进行清洗和加固保护;
三是要建立保护修复日志,记录保护修复全过程,包括修复材料、修复步骤和操作仪器设备及环境的记录;要有整个修复过程的照片与影像资料记录;要详细、清楚、真实地记录全过程,便于油画的后期管理。
四是要进行文物修复验收,要有修复操作人员的自评估意见及评审专家验收意见。
六、保护修复后的保存条件
经过处理后的油画,根据《博物院藏品管理办法》《博物院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等标准或规范化文件执行。注意事项有五点。
(一)光照控制
光对油画文物的颜料层、画布等均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易使油画画面产生褪色、画布纤维老化脆化等现象,环境光照强度应控制在50勒克斯(Lux),要避免其接触紫外光。
(二)温湿度控制
文物保存条件:温度为18~22℃,湿度在55%~65%。一般在常温下保存,但24小时的温差不宜太大,应控制在±2℃左右。溫湿度控制范围不科学或控制不稳定都易对油画文物安全造成一定的损坏,油画颜料层与画布伸缩系数不同,若外界环境的温湿度不稳定,易造成颜料层剥落及油画画布呈波浪状卷曲等病害,不利于油画文物的长期馆藏与陈列。因此,需要将油画保存在温湿度相对稳定的环境中。
(三)有害气体控制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接触到油画,会与油画颜料层中的矿物颜料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油画的保存。
(四)防虫防霉
无论是在库房保存或陈列展览,都要采取防霉防虫措施。油画文物受潮后,除画布会膨胀收缩外,油画胶底(涂抹在画布上的动物胶,含有蛋白质)也会因受潮吸收水分而膨胀,释放胶质物质,促使菌类的生长与繁殖,菌类物质的生长也易吸引蟑螂或蛀虫等来啃食油画,从而对油画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坏。因此,无论是库房还是陈列室中的丝织文物,都要注意防虫防霉。
(五)日常管理
要经常打扫表面的灰尘,可用鸡毛掸子和柔软的毛刷轻轻清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空气过滤设备。
七、结语
修复是为了使文物在审美和历史价值两方面更好地延存与传承。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的修复得益于油画修复现代科技手段的加持,油画材料的日益环保与安全,是修复工作者高技术、细致地辛勤劳作的结果。他们使油画生命周期得以延长、焕发生机,油画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得以展现,油画的展览和研究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江勤,马兰,孙红燕,等. 一种油画颜料层裂纹的修复技术分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1(33)04:109-117.
[2]赵坤,刘玮,夏远鹤. 科学技术在油画藏品修复中的应用[J].油画,2021(03):94-97.
[3]张拓.珍藏时代记忆:革命历史油画创作稿的修复与保存思考[J].油画,2020(04):60-69.
[4]何振浩. 从油画修复的角度再谈油画技法与材料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36-37.
作者简介:李安萍(1975-),女,汉族,江西萍乡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