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林科背景下“森林保护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07-19韩珊朱天辉刘应高李姝江林恬恬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5期
关键词: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韩珊 朱天辉 刘应高 李姝江 林恬恬

[摘 要] “森林保护学”是四川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森林保护学”课程改革是实现新林科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分析了国内相关农林院校课程开设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环节入手,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以期为国内相关农林院校开展“森林保护学”课程提供借鉴,也为森林保护专业其他核心课程进行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四川农业大学建设项目“森林保护课程团队”(1921996334)

[作者简介] 韩 珊(1978—),女,宁夏吴忠人,博士,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森林保护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5-0053-04 [收稿日期] 2022-03-04

“森林保护学”是关于林木病虫害的鉴定及防治理论与技术的课程,该课程以生态学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理论基础,肩负着保护森林资源的重大任务,对中国现代化绿色森林建设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重大意义[1]。森林保护工作学科成立至今,为我国各高等农林学校培育了一批专业人才,推动了森林保护专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为中国林业的恢复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2,3]。“森林保护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林学、森林保护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对教育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2018年,我国林业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新林科共识》,“号召林业高校主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草原事业发展的新需求,加快构建与新时代林业草原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为农林草原事业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4]这为农林高校加快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步伐提供了新的战略窗口期。因此,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战略任务,在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结合新林科建设的大背景,积极进行课堂教育改革。在总结原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经验及课堂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对“森林保护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森林保护专业课程体系对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引领涉林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森林保护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课程等,教学内容来自师生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质量保证[5,6],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依据。面对亟待解决的森林保护现实问题,面对技术快速发展与教学内容陈旧的矛盾,现有教材更新缓慢,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收集滞后,学生从现有教材中学到的知识不能满足生产实践,跟不上现代护林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森林保护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值得我们关注与深入探索。

(二)教学方法方面

高校课堂存在着师生互动少、课堂纪律不易控制、学生低头率高等问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通常以自我为中心讲解森林病虫害的相关知识。如果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有疑惑,教师只能反复强调自己的研究方向,这就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学习,缺乏足够的主动性,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不能将理论与森林保护的实践相结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对课程进行系统化宏观设计,优化课程体系,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森林保护学”课堂应注重启发和引导,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探索、深入研究和创造性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法、PBL教学法及其他教学方法,增加互动,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使空洞的理论知识渗透到具体生动的教学讲解中,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

(三)教学手段方面

过去使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借助多媒体和教材,以“面授+PPT+板书”的形式教学,教学手段比较死板,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森林保护学”课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结合优化的教学内容和适当的教学方法,再合理科学地使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有助于提高森林保护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森林保护学”课程的热情,也符合新时代新林科教育发展的需求,为学生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森林保护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一)多途径更新课程内容

1.案例教学。在确保知识脉络清晰完整的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森林保护学”课程内容。以新林科背景下的森林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以“森林保護学”课程分析为突破口,在教材确定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森林保护学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归纳,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和调整,运用案例法教学,选取典型案例重点讲解。例如,针对板栗疫病的生物防治案例,讲述历史上板栗生物防治的发现过程、实验的设计思路及其应用过程中的困难等,然后让学生去尝试解决生物防治中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并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随着四川省农林产业结构的调整,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成为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其相对应的病虫害也是关注的热点之一,已充实和完善到森林保护教学的内容中。另外,还增添了名木古树的保护与修复内容。进一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社会、有害生物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及专业责任感。

2.科研进课堂。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14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要素,要将科研成果反哺课堂教学、前沿知识融入教学改革、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在“森林保护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及最新科研成果,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弥补了该课程教材新颖性不足的缺陷。例如,讲述松材线虫病时,除了教材常规内容讲述以外,还要结合四川省松材线虫快速检测科研项目,讲述病原的快速检测与松材线虫症状、病原识别、防治等内容,并让学生参与松材线虫快速检测的过程。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教师和学生成为教学科研的统一体,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而且提高了实践技能,培养了探索精神,教学质量也得以提高。

(二)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翻转课堂教学法。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或课外观看教师事先布置的视频或其他读物、资料,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讲授知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自主学习材料(视频、电子教材等)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入课堂,在课堂上通过互动讨论、问答和知识的实际应用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翻轉课堂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课件和“灌输式”教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更加明确,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消化新知识,最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针对核桃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教师将采集到的相关图片集、问题及网络中获得的资料发给学生,由学生进行整理,选出有效内容及问题带到课堂,进行讲述及讨论。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学,教师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更容易达成“森林保护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2.PBL教学法。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其核心是以问题为引导、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及模式。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补充和交流其他相关的学习内容,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估,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如要求学生针对四川省发生的松材线虫病制定防治方案。10人为1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从危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方法等方面,逐一进行讲述,并在讲述过程中发问和讨论,教师负责组织、补充和纠正内容,最后由同学及老师进行评比、打分。将PBL教学模式引入森林保护病害教学,不同于单纯的病害讨论过程,后者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结果的判断,前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符合当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对推动当前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3.直观演示教学法。德国杰出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育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应及时给予激励和强化,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自己的潜能和自己的人格,感受到自身的智慧力量和热情向上的动力。因此,教师可在“森林保护学”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真正做有温度的教育者。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及教学目标出发,找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计一些多层次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探索问题的求解过程;结合已讲知识内容科学地设计问题,减少无效提问,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对板栗疫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讲授清楚的情况下设计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三部分内容推导如何进行板栗疫病的防控。这个问题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掌握前面的理论知识,并想办法将其与板栗疫病的防控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进行有效地思考。学生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既能锻炼自身思维的逻辑性,又能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多种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效率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与教育信息化程度,以及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学生获取的信息量都是直接相关的。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服务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森林保护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微观动态的内容很难用单纯的语言去描述,造成学生理解困难。例如,病原菌孢子的侵染过程、吸器的形成等,通过建立图文声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系统,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在讲述林木白粉病的内容时利用FLASH动画技术,将白粉病菌孢子微观世界放大,模拟孢子的侵入过程和吸器的形成,使学生一目了然。

2.现代通信工具在课堂上的应用。大学生作为最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新科技的群体,也是最主要的手机应用群体,他们对手机的依赖不利于课堂教学。因此,在“森林保护学”教学之前,通过设计一些学生能够在智能手机中使用的课程项目,使其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调动学习兴趣,不但可以减少智能手机对课堂的干扰,也可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讲到林木根癌病致病机制这一内容时,备课时先设计问题,课堂上,通过已经建立的课程QQ群,请学生先选出问题的答案并发布在QQ群。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既可以保持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专注力,又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便捷高效。

(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效果评价与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教改的感受,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森林保护学”学生评教统计结果,满意度和满意率均为100%。表1显示,对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满意度分别有35.3%、61.8%、70.6%的学生选择“非常满意”,有58.8%、26.4%、29.4%的学生选择“满意”。由此可以初步说明,该模式针对“森林保护学”课程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森林保护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在新林科背景下,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草原事业发展及行业的新需求,通过改进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式等措施,将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贯穿融合于课程改革,采用多维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构建学生自我学习组织体系,形成了特有的“森林保护学”课程教学模式,为国内相关农林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及参考。

参考文献

[1]沈瑞祥,杨旺,周德群.森林保护专业改革之管见[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2,32(1):1-3.

[2]朱天辉,李芳莲.森林保护学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浅析与对策[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81-83.

[3]陈辉.加入WTO“森林保护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2,82(3):27-28.

[4]田阳.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发布《新林科共识》[EB/OL].(2018-12-12)[2022-01-23].http://www.lyjyxh.net.cn/zxxx/294972.html.

[5]邓桂兵,朱鋒,魏勇,等.职业教育信息化与教学内容的融合[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20(3):52-53.

[6]冯国雨,王春雨,李耀春.提高设备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浅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17):21-28.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Forest Protection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Forestry Science

HAN Shan, ZHU Tian-hui, LIU Ying-gao, LI Shu-jiang, LIN Tian-tian

(College of Forestr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130, China)

Abstract: Forest Protection is the core course of the forest protection specialty in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e reform of Forest Protection course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and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 of this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forestry scie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is course in som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proposes to carry out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from the teaching links such as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teaching mean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o carry out reform in this course and other core courses of forest protection specialty.

Key words: Forest Protectio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

猜你喜欢

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