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鳗鳅一年两茬养殖试验

2022-07-19刘建朝王钟强张强王圆圆李中科丽东

河北渔业 2022年7期

刘建朝 王钟强 张强 王圆圆 李中科 丽东

摘要:为有效提高淡水养殖池塘利用率,结合台湾鳗鳅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和市场需求,2021年4月19日-10月23日,开展台湾鳗鳅一年两茬养殖试验,试验组平均产量41 985 kg/hm,平均产值68.33万元/hm,平均收益36.67万元/hm;对照组平均产量41 657 kg/hm,平均产值63.57万元/hm,平均收益29.44万元/hm,试验结果表明:河北省气候条件能够满足台湾鳗鳅一年两茬养殖周期需求,对照传统养殖,一年两茬养殖平均收入增加7.24万元/hm,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关键词:池塘利用率;台湾鳗鳅;一年两茬;养殖周期

近年来,由于水库网箱养殖模式的取缔、雄安新区整体规划要求和生态环保高压态势等因素影响,河北省淡水养殖规模持续减少,如何高效利用日益减少的可养水面,开展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的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渔业,成为河北省淡水养殖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淡水养殖池塘利用率最大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出路。为此,在2021年我们选择生长速度快、上市规格要求低的台湾鳗鳅作为试验对象开展一年两茬养殖试验,以期从养殖周期上探索出承包一年池塘,能够收获两茬的模式,以实现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养殖效益显著增加,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池塘及配套设施

试验场地选取唐山市瑞越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新挖标准化台湾鳗鳅养殖池塘6口共2 hm,每口池塘面积统一为标准的0.33 hm,正方形,内坡比1∶3,池深2.5 m,池底平坦。每口池塘配置3 kW叶轮式增氧机2台、投饲机1台。选择池塘东西两面池梗每隔8 m设置高度为1.5 m的木桩,并于各木桩距顶部10 cm用铅丝依次连接,然后以铅丝为固定每隔25 cm拉设钓鱼用鱼线,形成防鸟网。养殖用水源为陡河水及地下深井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分离。本试验确定1#—3#池塘作为试验组,4#—6#池塘为对照组。

1.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2.1池塘消毒放养台湾鳗鳅水花前12 d各池塘统一进水至深度1 m,进水管口用60目筛绢网袋过滤,防止野杂鱼虾及卵进入,放养前10 d采用150 kg/hm漂白粉(30%)进行池塘水体消毒。

1.2.2施用基肥放苗前5 d施用氨基酸肥水膏45 kg/hm、小球藻30 kg/hm,使水色呈嫩黄绿色,透明度控制在20~30 cm。

1.3苗种的选择与放养

台湾鳗鳅水花下塘前1 d,采集各池塘水样检测水质常规指标并进行试水,要求池水pH值在 7.8~8.6之间,试水12 h后台湾鳗鳅水花活力正常无死亡。下塘前2 h,全池泼洒应激灵(VC)7.5 kg/hm,提高水花的抗应激能力。为方便总结试验效果,6口池塘于4月19日同时投放定向生产的同批次台湾鳗鳅水花(2.5日龄),放养密度均为1 200万尾/hm。7月19日,试验组池塘经全池拉网和降水地笼收底全部出池上市;对照组池塘继续养殖。7月20日,3口试验组池塘统一进水至深度1.2 m,全池泼洒300 kg/hm漂白粉(30%)进行池塘清野及水体消毒,并于7月25日同时投放同批次台湾鳗鳅水花开展第二茬养殖,3口试验组池塘第二茬水花放养密度仍为1 200万尾/hm。

1.4饲料选择及投喂

台湾鳗鳅水花下塘3 d内以摄食池塘水体中浮游动物为主;第4 d开始,选择泥鳅开口粉料兑水全池泼洒,日投喂量为10 g/万尾,总投喂量的80%投喂到池塘四周沿岸3 m以内;第10 d开始每7 d打样一次确定规格并根据台湾鳗鳅不同生长阶段转换适宜规格的微颗粒、小破碎、大破碎料直至成鱼料。台湾鳗鳅规格达到4 000~6 000尾/㎏时,开始驯食,驯食时将投饵机投料量及投料频率调至最低,6口池塘5 d后驯食成功,统一进入正常投饲阶段。饲料投喂遵循“四定”原则,每日02:00、06:00、10:00、17:00、21:00各一次,每次投饲量分别占日投饲量的25%、20%、10%、20%、25%。养殖期间具体投喂量根据每日即时天气、水温、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整,日投饲量按台湾鳗鳅的预估存塘总重量计算,试验组统一为存塘总重量的5%,台湾鳗鳅规格达到2~3 cm阶段,此期间减少10%投饲量,防止转换肠呼吸时消化不良。

1.5水质调控

台湾鳗鳅养殖期间水质调控遵循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为主,追肥、补水为辅的原则,通过构建并保持稳定平衡的菌相及藻相以控制养殖水质环境,养殖后期饲料投喂量显著增加,水质难控时适当换水。具体操作为:水花放养前2 d全池泼洒EM菌或光合细菌打底,初步构建良好菌相;水花放养后每隔3 d补水10 cm,逐渐加至2.5 m;以后每隔10 d换水15 cm;并根据水质状况,少量多次施用氨基酸肥水膏或生物肥水素;整个养殖期间每隔10 d使用经活化的EM菌或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一次;保持水色呈黄绿色或浅茶褐色,透明度控制在20~30 cm。

1.6病害防治

台湾鳗鳅养殖全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有效的防控机制。通过采取选用优质苗种、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科学调控水质、控制池塘肥度和投喂量等措施,改善养殖环境、提高鱼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试验期间,各池塘发病及治疗情况详见表1。

1.7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色、透明度及台湾鳗鳅的摄食、活动情况,并测量养殖水体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氮等水质指标。

2结果与分析

2.1试验结果

10月22—23日,3口对照组池和3口试验组池塘塘经全池拉网和降水地笼收底全部出池上市,结合生产记录,汇总出各池产出及养殖成本对比,详见表2、表3。

2.2结果分析

2.2.1台湾鳗鳅一年两茬养殖模式突出优势分析表2、表3可知,对照传统养殖方式,台湾鳗鳅一年两茬养殖模式缩短了单个养殖周期,并未进入100尾/kg以内生长速度缓慢并且蓝藻难控、病害频发的过程,显著提高了饲料利用率,養殖过程水质较为稳定,3口试验池塘均未发生肠炎、腐皮烂身等台湾鳗鳅养殖后期易发疾病,减少了药品投入,降低了能耗,试验池平均产量41 985 kg/hm,平均产值68.33万元/hm,平均收益36.67万元/hm,对照组平均产量41 657 kg/hm,平均产值63.57万元/hm,平均收益29.44万元/hm,饲料系数从1.35下降到1.16。综上所述,台湾鳗鳅一年两茬养殖对比单茬养殖,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是促进水产养殖产业提质增效和渔民增收的一条崭新途径。

2.2.2台湾鳗鳅一年两茬养殖模式存在问题台湾鳗鳅一年两茬养殖模式需要考虑当地苗种生产情况,保证两茬养殖苗种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