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教学改革赋能 为学生成长奠基

2022-07-19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2年6期
关键词:统一命题试题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各地要“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近期,“提升中考命题质量”“加快实现省级统一命题”成为基础教育改革领域的热点话题。如何处理好变革与稳定的关系,是推进省级中考统一命题改革的关键。

山西省在此领域先行一步,于2010年恢复全省中考统一命题,2011年启动中考命题改革。近年来,在教育部连续四年中考试题评估中,专家们的肯定与指导更使得试题质量不断攀升,理论成果也渐成体系,初步走出了中考命题的山西道路,形成了中考命题的山西经验和风格。

确立“考试不只是评价,更是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

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起,如何在中考命题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指导思想就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2011年命题改革启动之时,山西省初中教育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多数学校没有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认识课改,努力的目标往往停留于提高考试成绩的层面。思想上的短视导致课改的动力缺乏,方向模糊,后劲不足。第二,中考与初中教育教学相对平行存在,不少教师习惯于反复“刷题”,对课程标准重视不够,中考“指挥棒”的正面导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第三,中考命题缺少规律和规范的调控,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被忽视,立德树人的理念得不到真正落实。

基于对现状的深刻剖析,山西省将命题改革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为“考试不只是评价,更是立德树人”,力求通过中考命题改革的杠杆作用,撬动全省的基层课改,倒逼基础教育深化综合改革。

构建“一核·六维·四手段”中考命题理论体系

命题不只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方向要有宏观和准确的把握。山西中考命题改革历时12年,始终铭记对国家政策、方针的及时把握和深入落实并随时调整、深化、提高,带动全省初中教学的理念及行为与时代需求相契合。与此同时,山西省在实践探索的进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发现规律,先后总结出中考命题的“六个维度”、落实命题素养立意的“四个手段”,最终构建起中考命题“一核·六维·四手段”的理论体系。

“一核”即中考命题的核心思想——立德树人、素养立意、导向教學,它明确了中考命题的教育意蕴。“立德树人”居首位,简洁明了地回答了“为什么命题”的问题,这既是对中考核心功能的高度概括,又是使中考命题改革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的重要保障。而要实现“立德树人”的命题理念,在操作层面就必须确立“素养立意”的命题原则。只要中考命题能够明确、持续地落实素养立意,再辅以必要的教学指导建议,学校教师就会逐渐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重视学生的深度学习,并朝着立德树人的方向做出努力,中考命题也能因此实现“导向教学”的追求。

“六维”分别是立足学科素养、加大开放探究、注重阅读能力、关注交流共享、强调问题解决、落实活动建议。“六个维度”实际上是学生“思维认知能力”“学习发展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具体表现。我们对“六个维度”的表述使用了动宾结构,其实质是立足于命题实践工作的一种操作性转换。正是这一系列的动词,不仅给了命题人以原则,更直接启示了教师教学改进的方向,使中考命题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中介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四手段”包括真实任务情境、跨学科整合、不确定性结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是“六个维度”在试题中落地的路径。简而言之:创设“真实任务情境”,意在把来自真实世界的知识再返回去,引领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与自然和人文社会生活的实际糅合起来;真实世界是一个浑然的整体,并不因学科知识的分野而在人的感觉中有所分化,这就为“跨学科整合”提供了可靠的前提和基础;“不确定性结构”是要打破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的定式,直击现实中存在的题海战术和应试技能训练;将“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作为命题手段,不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是要引导他们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健康成长。

提高中考命题技术 以“考改”促“课改”

山西中考命题“一核·六维·四手段”的理论体系跳出对测量和评价的固有认知,从试题立意,到材料选取、情境创设、设问指向、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制定等,均强调不仅要给学生一个公平合理的成绩,还要创设促进学生发展的平台,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经过在命题技术领域年复一年的“深耕细作”,陆续形成了命题范式,归纳出了命题操作路径。

例如,阅读是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山西中考强调“大阅读观”,命题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考查的能力点直接指向多种形式的阅读理解、信息提取、结果运用;其二,试题的背景材料丰富,使阅读成为后续解答的基础。特别是在理科试题中,命题人常常会借助科普作品、科学家传记以及任务情境的阐释等文本来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2021年年初,在全省11个地市抽取93 528名初中生的调研结果显示,59.06%的学生认识到“多阅读对于中考非常重要”;26 329名家长中,认可“阅读有利于孩子思维能力的提升”的高达93.92%。

再如,山西中考命题要求做到:情境真实,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学习探索等紧密关联;情境适切,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情境自然,与需要回答的问题、完成的任务水乳交融;此外,情境还要有导向性,借助情境素材实现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和道德品质的熏陶。问卷调研结果显示,13 610名初中教师中,有78.87%的教师表示自己“在备课时,始终考虑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个别时候考虑”和“没有考虑”的仅占2.17%。可见,在中考命题的引导下,多数教师在创设情境方面做出了努力。尽管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这样的实践已弥足珍贵。

命题技术的不断提高为中考正面导向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根本保障。目前,全省以“考改”促“课改”的工作思路已进入良性互动状态,为课程改革赋能、为学生成长奠基的效果初步显现。多方证据显示,随着学习方式由静态向动态、由孤立向联系、由传统向现代的变化,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接触广阔的世界,有了更大的空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事情、思考更多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

指向综合育人对“双减”发挥正向拉动效能

中考命题改革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在目前“双减”背景之下,如何从评价的角度出发,以中考试题为载体对“双减”发挥正向的拉动效能,是意义深远的新课题。山西发挥省级统一命题的优势,不仅科学合理地测评了学生的初中学业水平,而且引导学校充分认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理性回归教育的本质,初步呈现出全省义务教育“减负提质”新态势。

全省统一命题,对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到位,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的落实也更彻底。特别是除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使用统编教材外,其他学科不同程度地存在各地市教材版本不同的问题。全省统一命题,以课程标准为命题的唯一依据,有效避免了考试内容、指标、方式上的随意与偏颇,课程标准的统领地位得到回归。

全省统一命题,便于从更客观的角度让试题保持更合理的难度,最大限度地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推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山西将命题改革的推进作为带动各级各类学校、影响各门学科教学共同发展的手段,构建起以各地课改先进校为基地,以稷山、洪洞、孝义、汾阳、河津、左权等县域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工程为依托的立体化推动体系,引领全省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全省统一命题与各地市分别组织阅卷的工作机制,使中考命题改革理念最终落地。从2013年开始,每年中考结束后第一时间召开各地市阅卷组长培训会,对当年试题的总体命题思路进行解读,各学科细化评分标准,确定评分阈值,尤其对主观题的评阅进行充分讨论和规范,最大限度地减少评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为偏差,保证中考“最后一公里”的推进质量。

中考命题改革不是单一的教育评价业务行为,而是指向育人的系统工程。与分地市命题相比,全省统一命题能有效控制命题成本,降低泄密的风险,消解因地市客观条件所限而带来的试题质量不高等问题。同时,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命题行为,再到命题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各环节保持高度一致,能确保将改革意图、命题理念最大限度地传递给基层学校。省教育厅发挥省级教科研的业务优势,由省教科院牵头组建义务教育学科团队,改良命题人才发展土壤,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国家政策解读、教育理论培训、命题模拟演练等活动,使每位成员就像一粒粒“火种”,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辐射到全省各地,形成了省与校、考试与教学的同频共振。山西中考命题改革实践证明,考试与素质教育并不冲突,恰恰相反,两者的辩证关系为推进命题改革倒逼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了理性前提。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李萍予系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义务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

【拓展阅读】

为什么要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

2022年迎来了“双减”政策实施后第一次中考。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积极推进省级统一命题。尚未实行省级统一命题的省份,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省级统一命题,确保命题质量。确不具备条件的省份,要研究提出加快推进省级统一命题的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到2024年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为什么要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有哪些意义?我们一起来读这篇文章。

2021年以来,教育部加快了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的步伐,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在采取措施,筹划落实这一政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不少省份多年来采用中考市级统一命题的做法,现在为什么要实行省级命题?

实行中考省级统一命题的政策,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最早提出的。文件明确要求:“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

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实行省级命题和市级命题的省份各占一半。以2021年统计数据为例,全国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其余省份实行中考市级统一命题。全国中考命题单位共有150家。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节点提出这一工作要求呢?教育部从2017年启动了全国中考命题评估工作,每年汇总全国各命题单位的中考试卷,以及命题方案、多维细目表、参考答案等有关材料和数据,组织专家开展评估。我有机会参与了这项工作。基于近年来的评估工作,也结合我个人的思考,现就为什么要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谈点看法。

中考命題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命题人员素质和命题管理工作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人们一般认为,命题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会当老师就会命题。其实不然,不能把中考命题等同于日常教学中的期中、期末考试命题。中考与高考一样,属于高利害的大规模考试,这种试题的命制难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试想,成千上万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苦苦学了9年的数学,而在考场上仅用2个小时的时间,仅考几道数学题就要测出学生的最后成绩,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态度价值观情况,这是一项难度极高的工作。要求命题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素养与训练,包括极高的学科专业底蕴,基本的教育测量知识与技能,对国家课程标准的准确理解,对当地学情与教情的详尽把握,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命题经验,以及很高的专业悟性与专业智慧。且不说科学性、规范性等命题工作的底线要求,即使是一份没有硬伤的试卷,如果命题观念和命题技术存在问题,也会影响到试题的教学导向和人才选拔效果。

可以想象,发现与培养合格的命题人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同样重要和复杂的事情还有,命制一份有质量的试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对每个年度的命题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基本要求;需要有如何选定命题人员、如何确定命题流程、如何组织试做与审题、如何实施安全与保密等一系列极其严密的制度、规程与标准。一份高质量的试卷,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地区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师发展水平的缩影。只有在制度、条件、人员、管理等要素都有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命制出有质量的试题,当地的中考工作才有公信力,考试结果才有可信度。也只有这样的试题,才能实现教学评价与人才分流的目的,才能对当地的教育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因此,从加强命题管理、提高命题质量、降低命题成本等方面看,应该积极推进省级命题的管理制度。从近年来的中考命题评估结果看,总体而言,省级命题质量好于市级命题质量,中西部省份尤为如此。

推进中考省级命题,不仅仅是因为管理、质量与成本问题,而是关系到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问题。从全面小康时代的教育到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国家的考试命题制度体系将会做什么样的改进,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是需要回应的问题。

中考命题关系到地方政府对国家教育质量标准的理解与执行情况。中考的全称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学业水平考试,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以国家教育质量标准来衡量一个地区的教学质量。随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目标的实现,国家即将开启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设与评估工作。优质均衡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教学的质量标准就是国家课程标准。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严肃国家课程标准,为推进义务教育更大范围、更高水准的均衡发展,中考命题应该逐步由市级走向省级。用一个标准来评价省域义务教育质量,可以有效避免各地因各种原因或过宽松、或过严格、或低水平等问题。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要完成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任务,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和体现省级“统筹实施”职责。

因此,中考省级统一命题的意义在于,以省为单位,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命题,用统一命题标准来选拔和分流人才,用统一命题理念来发挥考试对省域教育教学的指挥棒作用,用统一命题尺度来衡量所属各地的义务教育质量发展状况,从而更好地落实省级统筹实施的职责,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指导、推进各地义务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地发展。

根据各地的教育事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可以有多重实施模式,多数省份完全可以實行省级统一命题,用一张试卷量到底;省域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省份,可以同时命制两份或多份试卷,省级掌握不同试卷的质量水平和标准分的内部折算办法,从而确保省级对各地义务教育质量的准确了解。对于正在进行某项中考改革实验、教育教学实验的市,可以由省级授权、市级命题,以保障改革与实验的顺利进行,也可以通过这种办法在小范围内探索命题改革的路径。

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中考命题工作应该由国家通过命题评估而掌握、指导各省份中考命题工作,由省级通过组织命题来统筹省域的学业质量标准,由市级组织考务和结果使用来完成毕业和升学分流工作,建设国家评估、省级命题、市级实施的中考命题体系。

猜你喜欢

统一命题试题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淝水之战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统一方向 瞄准目标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