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古诗词阅读题分析与教学

2022-07-18李红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核心素养

李红敏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考古诗词考查情况,包括考查能力、考查方向以及变化等,对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了一定启发与指导,本文对此内容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考古诗词 阅读试题 教学研究

高考对学科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引与导向作用,当前核心素养之下,高中语文古诗词高考内容呈现了一定的规律,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结合高考变化情况调整对学生的教学方式。

对近几年高考古诗词考查 情况进行分析,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当前针对学生的考查能力主要体现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等层面,不同的考查内容分别对应不同的考查能力,对学生主要的考查要求表现如下,表1。

在具體考查 过程中可以针对相似的题目制定不同的考查 项目,将考查 重点放在对情感基调的把握层面,通过文章的解读总结归纳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与态度。

通过对近三年古诗词考查分析可见,当前高考针对古诗词考查表现类型更为丰富与多元化,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层面更加多元化与合理性。在阅读命题表现上更加科学,通过多项试卷内容全面考查 学生的核心素养。

1.语言架构考查

在古诗词语言架构理解层面,重点考查 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在整个试题分析过程中,在常规知识内容考查 之外,综合分析学生针对古诗语义、诗眼、特殊句式、炼字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例如2021年全国语文卷。辛弃疾的《鹊桥仙·赠鹭鸶》: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鰍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对古诗词的语言内容进行考查 与探讨,由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对学生的考查 ,促进学生加强古诗词积累,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语言特征,使得学生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能够正确梳理古诗词语言特征以及阅读方法等,并引导学生据此完成相应的古诗词赏析,提升学生语言理解与掌握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

古诗词教学中往往综合考查了学生多个层面的思维表现能力,包括了辩证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在题型设计上往往对学生设计了多种类型的题目,例如人物分析、远景与近景景物分析等。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观点阐述。在试卷中考查 某一观点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例如2021年全国卷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场景描写的认知,在解答中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够通过联想与想象等工具,将具体的语言转化为形象或者抽象的画面,并对此再次进行语言阐述。

在该题解答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古诗词中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古诗词中的语言解读与分析能够带给观众此种印象。

3.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

在当前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内容的考查不仅仅是单纯针对古诗词内容的考查,同时也检测了该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情感鉴赏与体验是其中的重要考查内容,一般针对诗词中的某一部分内容进行考查,判断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情况,针对古诗词题目、某一诗句内容等进行考查 。例如2020年全国卷第21题,引导学生分析歌尾联的含义,虽然从表面上分析是考查 诗歌内容,实则注重对自然更替的体验,从而领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因此该诗歌表现中,最后两句话表现了当前寒冷的天气终将过去,温暖的春风终将到来,嫩绿的叶子就像被轻烟笼罩了一样,在温暖的春天摇曳多姿。在对此诗词解读中,此风景之下表现了诗人虽然身处寒冬,当前具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但是诗人坚信未来的生活会面临转机,因此不必为当下的不如意心灰意冷。第15题对古诗中出现的两次酒的意境进行解读,对此题目进行分析可见,该试题中,两次酒的含义不同,其中的主要表现是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由此在古诗词分析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体验诗词中的美景与意境,并通过语言解读领会古诗词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层面

在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考查中,存在很多隐形考查方面,文化传承是其中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解读诗词知识背景,对古诗词中的一些观念进行考查 。例如2020年全国卷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涉及到了科举取士的相关文化知识,苏轼的《送子由使契丹》则考查了出使他国的相关历史文献知识,虽然从类别上属于送别题材,在题目中蕴含了浓浓的手足情感。同时也体现了国事为先的国家大义与我国诗人的爱国传承。此类别在古诗词中较为常见,例如王建《精卫词》,考查了对精卫填海这一故事的认知。由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当对学生讲解一些常见的文化知识内容,引导学生能够体会并领古诗词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在当前新课标之下,高考语文考查具有一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重视文本阅读

当前高考语文试卷中,较为注重对学生进行诗歌内容层面的考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若单纯采用一些答题套路与答题技巧已经难以获得高分。当前针对学生的、古诗词考查少了很多套路,较为注重对学生进行诗词内容本身的解读。例如以意逆志等阅读诗歌方法逐渐变为一种隐形考查能力。在对诗歌思想内容是题目解答的重要依据,要求学生对诗歌内容能够形成一定理解与运用体系,此种设计及考查方式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情况、阅读理解能力以及逻辑表达能力等。

2.注重细节考查

在古诗词考查 中存在着很多细节层面的内容,当前语文高考古诗词考查 中具有很多细节层面的考查,例如针对古诗词具有一道客观题与主观题,针对古诗词的内容考查 逐渐细致。例如针对某一个古今异义字,在不同的诗句中具有不同的表达内容,在主观题目考查中,容易对某一个具体的意境进行分析,考查某一个诗句的内容表达情况以及手法表现特点。当前考查内容逐渐细化,考查 针对性逐渐变强,要求学生在古诗词解读中能够关注一些细节内容。

3.综合考查

当前语文高考古诗词考查中往往同时存在主观题与客观题,对学生的综合考查能力较强。虽然从整体上降低了考查难度,但是增加了对学生的考查 容量。当前相关的考查 分值虽然逐渐下降,但是在考查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较高。由此在解题过程中,要求能够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并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纵向对比与横向对比,由此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此类题目难易适中,但是区分度逐渐变强。若在解题中照搬照抄,使用常规的套路进行解读,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解题效果。对于综合解析与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综合性考查 方式的构建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更加全面的考查 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全面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

1.品味意境

在古诗词题目解答过程中,为了实现正确解题,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品味古诗词中的意蕴,利用贴切的意象,分析题目中蕴含的意境,从而更好的体会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例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中营造了一种清丽辽远的意境,猿猴哀嚎,秋高风急,飞鸟徘徊,此种意境寄托了作者辗转漂泊,国家动荡,自己多病交加的现状,因此塑造了多种较为复杂的情绪。一些语句具有特定的含义,例如西风、梅、柳、明月、南浦等,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讲授,通过常见意境的积累,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激励批判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当前各个学科教学中均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古诗词考查 中,应当鼓励学生勇于批判,大胆质疑。批判能力的考查 在很多题目中均较为常见,由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质疑与批判思维。例如在李商隐《锦瑟》教学中,该诗歌存在多个主旨,并没有一定正确的答案,在习题解答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成多个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小组得出最终的讨论结果。在教学与解答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身的观点与看法,例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诗句中“卷”字可否表达为“激”,引导学生针对古诗词意境大胆质疑与思考。

在新课标下,当前高考语文古诗词考查 内容更加全面与细致,对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理解与解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正确解题,应当对当前高考语文古诗词考查 类型与方式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能够正确领会古诗词中意境,并探索构建批判性思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作者通联:云南玉溪市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