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2-07-18郭红兵哈建民张晓琴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泉沟中心小学甘肃张掖734028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符号意识情境

◎郭红兵 哈建民 张晓琴(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泉沟中心小学,甘肃 张掖 734028)

前 言

课程标准将符号意识列为十大核心词之一,并提出了相应的解释与定位.故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引导学生学习符号意识,在理解符号意识的基础上运用符号.学生对于数学符号的意识发展主要在于其对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及变化规律的能力,以及通过符号进行运算及推理的能力.符号语言具有准确性、清晰性及简约性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符号意识,并降低其对重点与难点知识的理解难度,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只有培养好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培养意义

(一)展现符号作用

数学符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与文字的直接性不同,数学符号是比较抽象的,每一个符号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符号,探索符号背后的故事,在追本溯源中真正理解数学符号.所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在延伸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找出数学的价值,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力求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避免因不理解数学知识而产生运算错误等问题.

(二)充实教育理论

数学教学与语文、英语等学科不同,符号作为数学语言,虽然在教学中并未单独开展,也没有专属的理论体系,但是对于学生学习与发展来讲,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应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入手,在明确符号意识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做好教育创新,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数学问题.教师还要及时观察学生,找出学生在运用数学符号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原因分析工作,在整合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三)培养数学素养

创新数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有着直接影响.在研究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习惯按照教材中的要求来记忆数学符号,难以灵活将其运用到数学学习中去,当面对同一类型题时能够准确快速地解决问题,但是一旦题型发生变化,很容易出现无从下手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并不深入,难以准确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符号其实就是思维转换过程,即将概念、变化规律等以符号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一过程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锻炼学生运算、推理与空间观念等能力,进而实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目标.

(四)提升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而且能够为学生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提供支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观察学生,掌握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看法与认知情况,转变传统教育模式.由于部分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课程标准内容,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在完善数学符号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反思意识.教师应从学生层面入手,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符号的意识与能力,找出使用数学符号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减少错误的,并迁移到解决问题环节中去,实现提升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目标.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培养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符号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要求教师从教学活动出发,以培养学生符号意识为主,提升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并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做好教育创新,为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因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尤其在面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会出现难以理解等现象.而数学符号又比较抽象,如果学生单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因此,教师可基于这一背景,从生活情境出发,以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为主,在引入生活情境的基础上锻炼学生运用符号的意识与能力,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数学符号.教师应充分发挥情境创设的优势,辅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参与生活情境的同时逐渐树立符号意识.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教师应当找准教育重点,确保情境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只有真正进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才能激发出思考的欲望.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展现符号的重要性,借助数学符号锻炼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所在,从而主动记忆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符号解决实际问题.生活情境有着明显的活动性特点,可以促使学生在融入生活情境后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因此教师应当从创新教育内容出发,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在提升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产生真实感受,从而保持学习主动性.如在讲述合格率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在学生真正了解合格率、明确计算方法之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实践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向学生告知活动任务:全班中喜欢打羽毛球的学生占百分之几?全班中喜欢打篮球的学生占百分之几?全班中喜欢踢足球的学生占百分之几?这一案例从生活情境入手,意在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意识,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学生在小组互动、合作探究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身临其境的情境创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符号、知识、技能的了解.

(二)开展对比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符号有着便捷性的特点,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能够提升自身解决数学问题的速度,同时可以简化数学问题,启发学生数学思维.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因其思维正处于逐渐发展阶段,很容易出现难以理解数学符号的现象,而这也加大了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难度,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对比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为主,引导学生用最为基础的方式进行列式,在对比分析中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符号所具备的便捷性特点,实现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目标.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符号,帮助学生树立主动运用数学符号的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出示简单的例子,要求学生进行列式,然后将符号引入列式中.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在引入这一顺口溜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十只青蛙呢?一百只青蛙呢?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以传统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学生在用传统方式计算时普遍感到十分吃力,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数学符号,以此来感受计算变化.在引入用字母代表数这一知识时,教师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针对数学规律进行探究,思考运用n,a,m表示青蛙不同部位数量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完成探讨后,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展示成果,但是在惯性思维影响下,许多学生都是按照字母顺序仿照顺口溜中复述的.这时,教师可以将字母转变位置,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能够调整字母位置等.对比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使其进一步感受数学符号的便捷性,进而实现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目标.

(三)锻炼自主表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不仅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数学符号的重要性,还要借助练习的方式来锻炼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使用数学符号的习惯,实现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目标.首先,在课堂上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表达的机会,如在讲述表内除法知识时,因学生思维有着不可逆性的特点,所以难以讲述除法和乘法间的联系,加之学生对除法这一符号有着较大的陌生感,所以在面对除法问题时习惯使用其他方式来计算.而在发现学生存在这一特点后,教师可以从增加练习机会出发,为学生展示数学除法知识,要求学生将所列除法算式读出来,并及时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正向评价.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学习印象,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数学知识.在课下,教师应当主动为学生提供与符号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一知识,实现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

(四)进行探究活动

许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符号知识时很容易遇到众多的问题,如难以记住符号、难以理解符号中的含义等,甚至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符号是一件极为枯燥、乏味的事,所以只能按照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但是从实际上来讲,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出现学习兴趣丧失等问题,甚至还会对数学符号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提升符号教学趣味性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符号的乐趣,并在主动探究数学符号的基础上真正理解数学符号,实现提升数学符号意识的目标.在讲述数学符号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推理这一方式,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学习数学符号的乐趣,进而转变传统的记忆方式,提升学习乐趣.在开展推理活动时,教师应当从启发学生思维出发,在感受符号之间联系的基础上真正理解符号,掌握符号运用方法.如在讲述三角形知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探索符号意义,明确三角形内角和关系.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制三角形,来认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然后制作四边形,认识四边形内角和为360°,随后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探索内角和之间的干系,并推导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等.这一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促使其逐渐养成符号意识.

(五)提取关键术语

在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过程中,教师需要先指导学生了解数学符号.只有了解数学符号,并能够使用数学符号,学生才能够感受到数学符号的独特性及应用价值,才能够在脑海中为数学符号留有一定的位置,才能够在之后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主动地使用数学符号,并潜移默化地产生数学符号.在数学教学中,随着学习时间的不断延长,学生所了解的数学符号会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如何使用,学生易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而产生较多的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要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学生加以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当帮助,辅助学生提炼关键术语,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在研究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敏感意识,并逐渐使之掌握各种专业术语,以便快速地提取数字信息,在提高其数学符号思维的同时,避免进入题目的陷阱.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很多关键词会出现于数学概念中.例如,整数、自然数、奇数、偶数、质数、分数、小数等.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关键词或专业术语,对学生加以指导,将其融入特定的情境中,便于学生理解把握.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词语的确具有较高的影响价值,但是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语境,以及题干中的数量关系.比如,在小学阶段的应用题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一共、原来、多多少、少多少一类的关键词,这些词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够展示出符号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在理解这些内容时,教师一定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辅助学生学习如何根据特定的情景分析这些关键词,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其核心素养.

结 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角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应当坚持从长期养成入手,要求教师保持充足的耐心,做好指导与引导工作,并在提升学生符号意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其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符号意识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学符号,比多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符号的由来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变符号
护患情境会话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