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个谷子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综合评价

2022-07-18韩燕丽樊永强王彦辉苗兆丰刘劲哲董亚南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单穗穗长粒重

韩燕丽,樊永强,王彦辉,苗兆丰,刘劲哲,董亚南

(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郑州 450005)

谷子(Setaria italiea)为禾本科狗尾草属,脱壳被称为小米,具有抗寒、耐旱、耐贫瘠等特点,中国谷子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1,2]。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和对饮食健康的重视,谷子作为一种健康食品,因其营养成分齐全,消化吸收率较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3,4]。谷子产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谷子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需要一套标准的评价体系来进行综合评价。

灰色关联度分析是对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描述和标记,在综合评价、辨别分析、类型区划等方面有广泛应用[5]。该方法已经在小麦、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等作物品种综合评价及品种选育上取得效果[6-11]。研究者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谷子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综合评价[12-25],其中也有许多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谷子综合评价的研究[18-25]。本研究以郑州市15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统计,应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谷子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郑州市夏谷的田间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旱作研究室(简称旱作研究室)谷子育种材料,共15个谷子品种,分别为冀谷31、郑农谷09-6、冀谷36、济谷20、邯谷2号、豫谷15、郑农谷7号、冀谷40、冀谷42、豫谷36、豫谷18、郑农谷11-2、晋谷21、豫谷31、豫谷28,其中郑农谷7号、郑农谷09-6和郑农谷11-2为旱作研究室选育的谷子品种。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在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农作物新品种展示中心(郑州市须水镇三十里铺)开展。

1.3 试验方法

15个谷子品种,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6~8行区,行距0.4 m,小区面积不少于20 m2,重复间设1 m观察道。收获时去掉边行,实收面积13.34 m2计产,换算成公顷产量,进行统计分析。

在保证播前底墒(浇水造墒或趁雨墒)的情况下,于2020年6月9日播种,生育期间及时进行间苗、定苗、中耕培土、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9月20日前收获,及时进行晾晒、脱粒、考种工作。按照国家谷子区域试验标准进行各项农艺性状的记载,生育期调查记载播种期、出苗期、抽穗期、成熟期,计算生育期。成熟时,在每个小区中间4行选择不缺苗、长势一致的行随机选取10株谷子,调查株高、穗长、穗粗。收获晾晒后,在室内测定单穗重、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取平均值。小区实收测产。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0整理数据,利用SPSS 25.0软件,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按照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将供试品种(系)及其所有性状看作一个灰色系统,每个性状是该系统中的一个因素,依次为X1(生育期)、X2(株高)、X3(穗长)、X4(穗粗)、X5(单穗重)、X6(穗粒重)、X7(出谷率)、X8(千粒重)、X9(产量)。计算各个品种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25,2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谷子品种的农艺性状变异情况

15个谷子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数据分析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谷子的9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变异系数从大到小排列为穗粒重>单穗重>千粒重>穗粗>株高>产量>穗长>生育期>出谷率,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出谷率,仅为2.05%,变异系数较大的是穗粒重和单穗重,分别为22.66%和21.60%,表明15个谷子品种各个农艺性状差异较大。15个谷子品种,生育期为82~98 d,生育期最短的是豫谷31,最长的是郑农谷09-6;株高为107.45~135.44 cm,株高最矮的是豫谷36,株高最高为郑农谷7号;穗长为17.45~21.40 cm,穗长最短的是豫谷31,穗长最长的是豫谷28;穗粗为2.01~2.69 cm,穗粗最细的是济谷20,穗粗最粗为豫谷28;单穗重为10.84~21.97 g,单穗重最轻的是晋谷21,单穗重最重的是冀谷42;穗粒重为9.04~18.38 g,穗粒重最轻的是晋谷21,穗粒重最重的是豫谷28;出谷率为79.87%~85.86%,出谷率最低的是郑农谷09-6,出谷率最高的是郑农谷11-2;千粒重为1.49~3.05 g,千粒重最低的是冀谷42,千粒重最高的是晋谷21;产量为4 798.00~6 210.50 kg/hm2,产量最低的是晋谷21,产量最高的是豫谷18;产量达到6 000 kg/hm2以上的谷子品种有郑农谷09-6、郑农谷7号、冀谷40、豫谷18、郑农谷11-2、豫谷31、豫谷28。

表1 15个谷子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数据分析

2.2 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对供试的15个谷子品种进行相关性分析(表2)。由表2可知,生育期与穗长、穗粗、单穗重、穗粒重、千粒重之间呈正相关,与株高、产量和出谷率呈负相关,生育期与出谷率的负相关系数最大,达到显著水平;株高与穗长、穗粗、单穗重、穗粒重、产量呈正相关,与生育期、出谷率和千粒重呈负相关,其中与穗粒重的正相关性最大,株高与千粒重呈负相关性最大,均达到显著水平;穗长与株高、生育期、穗粒重、穗粗呈正相关,其中与穗粗达到显著水平,穗长与出谷率、产量、单穗重、千粒重呈负相关;穗粗与生育期、株高、穗长、单穗重、穗粒重、产量呈正相关,与出谷率和千粒重呈负相关,穗粗与穗长的正相关性最大,达到显著水平;单穗重与生育期、株高、穗粗、穗粒重、产量之间呈正相关,与穗长、千粒重、出谷率之间呈负相关,单穗重与穗粒重的正相关系数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穗粒重与生育期、株高、穗粗、单穗重、穗长、产量呈正相关,与出谷率和千粒重呈负相关;出谷率与千粒重、产量呈正相关,与株高、穗长、穗粗、穗粒重、生育期、单穗重呈负相关;千粒重与生育期、出谷率、产量呈正相关,与株高、穗长、穗粗、单穗重、穗粒重呈负相关;产量与株高、穗粗、单穗重、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呈正相关,与生育期和穗长呈负相关。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生育期与出谷率农艺性状的关联性较密切,株高与穗粒重和千粒重农艺性状的关联性较密切,穗长与穗粗农艺性状的关联性较密切,单穗重、穗粒重、千粒重3个农艺性状的关联性较密切,穗粒重与株高、单穗重农艺性状关系密切。根据各个农艺性状与谷子产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难以判断其对产量的贡献率,要从本质上揭示其内部的规律性,需要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表2 谷子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相关系数

2.3 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2.3.1 农艺性状数据标准化 为保证各性状间具有等效性和同序性,将谷子品种测定的农艺性状视为一个灰色系统,对每个谷子品种9个农艺性状组成的序列,运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表3)。

表3 谷子农艺性状数据无量纲化处理结果

2.3.2 产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系数 对谷子品种各性状与产量关系系数矩阵(表4)以及关联度(表5)进行分析,从表4和表5中可以看出,谷子各性状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千粒重>出谷率>单穗重>生育期>穗粒重>穗长>株高>穗粗,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出谷率和单穗重,这3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当栽培和管理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千粒重、出谷率和单穗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大,穗粗对产量的影响最小。

表4 谷子品种各性状与产量关系系数矩阵

表5 不同谷子品种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

3 结论与讨论

作物的遗传多样性与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正相关,闫锋[24]对谷子农艺性状研究表明,穗重、穗粒重、株型、穗密度等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魏萌涵等[25]研究谷子农艺性状变异范围在2.67%~11.71%;本研究中15个谷子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05%~22.66%,变异系数范围不大,说明谷子育种获得理想性状难度较大,从育种方面来说,还需要有新的育种手段和材料来提高其遗传多样性。

谷子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栽培措施及品种均有很大变化。谷子各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周佳敏等[12]研究发现谷子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魏萌涵等[25]研究发现穗粒重、单穗重、出谷率与产量呈正相关,穗长与生育期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对15个谷子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谷子单穗重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吕建珍等[22]、魏萌涵等[25]、赵禹凯等[27]研究的结果一致。但是本研究的单穗重与生育期和穗粗呈正相关,穗长与穗粒重呈正相关与魏萌涵等[25]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栽培措施及品种有一定关系。

谷子相关性分析只能发现农艺性状与产量有相关性,但是要知道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还需要更深入的分析。采用灰色系统分析谷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更为充分。栾素荣等[18]通过灰色相关度分析出穗粒重、单穗重、出谷率和穗粗对产量影响较大;史根生等[20]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谷子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为生育期、小区苗数和穗长;解云等[21]通过灰色相关度分析出穗粒重、穗粗、穗松紧度对产量影响较大;吕建珍等[22]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23个谷子育成品种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影响产量较大的农艺性状为出谷率、单穗重和千粒重;贾小平等[23]研究表明单穗重、穗粗和穗长对产量影响较大;魏萌涵等[25]采用相关分析和灰色相关度分析,得出影响谷子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为单穗重、穗粒重和千粒重;影响谷子产量的各种因素很多,不同年份、地域、自然环境和品种都可能影响产量的主要性状改变[22]。本研究得出的千粒重、出谷率和单穗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大与吕建珍等[22]研究的结果一致;单穗重和千粒重与产量的影响较大与魏萌涵等[25]研究的结果部分一致;单穗重和出谷率对产量的影响较大与栾素荣等[18]研究的结果部分一致。本研究得出的结果与其他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不一致的地方,可能与选育的品种和栽培措施及环境有关,下一步需要在其他区域进行更多的试验,更深入地研究与谷子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关系。

猜你喜欢

单穗穗长粒重
基于GBS测序和连锁分析的藜麦单株粒重QTL定位
玉米出籽率相关性状的QTL初定位分析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微胚乳玉米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籼粳杂交稻稻曲病病情分级标准研究
水稻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研究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
大穗材料高麦1号/ 密小穗F2群体穗长性状的QTL初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