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心肺复苏普及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2022-07-18唐广立殷文朋付玉东杨晓军瞿国锋贾智军曹琳娜石金霞

中国急救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专业性合格率医务人员

唐广立, 殷文朋, 付玉东, 杨 颂, 杨晓军, 瞿国锋, 贾智军, 曹琳娜, 石金霞

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是一个全世界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在我国每年心脏骤停发病例数高达54.4万例,但神经功能完好率不足1%[2-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可以预见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地增加。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抢救心脏骤停的重要手段,国外非常重视CPR技术的普及[4]。我国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是公众CPR知识普及率较低,“第一目击者”无法对心脏骤停患者及时救治以及专业人员缺乏科学、系统的CPR知识和技能[5-6]。有研究[7]发现,院外现场“第一目击者” 进行及时有效的CPR,是挽救OHCA患者生命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提高CPR抢救的成功率及患者的生存率,必须依靠全民参与,通过CPR培训,可显著提高全民急救意识,提高CPR技术掌握程度,提高现场CPR抢救成功率[8]。

近几年,CPR普及教育在国内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与教学方法提高CPR培训效果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同时,为提高全民CPR知识水平、培养更多合格的“第一目击者”,拥有一支高效的CPR普及教育团队就是当务之急,为此,本研究于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庙城镇、龙山镇、雁栖镇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8名医务人员对社区居民进行CPR普及教育培训,为了解普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随机抽取听课居民对医务人员讲课内容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后对医务人员讲课效果进行复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自愿参加本次调研活动,年龄20~65岁,能够自行或在第三方调查员帮助下完成问卷填写且未接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庙城镇、龙山镇、雁栖镇82名社区居民。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1人。再随机抽取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名医务人员,对入选居民进行CPR普及教育培训。

1.2研究方法

1.2.1 调查情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82名居民进行CPR基线调查,并由82名居民分别对8名医务人员策略干预前、后的CPR授课能力进行评判,调查问卷设计分为三项内容:①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学历、自身有无心脏病史、家属有无心脏病史、是否接受过培训、是否经历过紧急抢救场景。②培训方式:课件吸引力、专业性及互动性。③单人徒手CPR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包括4个项目20条关键性操作,总分100分。

1.2.2 培训情况 8名医务人员先为对照组进行CPR普及教育培训,经培训后对照组填写调查问卷,8名医务人员进行课件调整后再对试验组进行CPR普及教育培训。

1.2.3 效果评价 使用统一情景现场对参与居民进行考核,以《中国心肺复苏培训教程》中《单人心肺复苏操作考核量表》作为评分表,包括复苏前准备、评估并启动急救系统、CPR质量评估、5个循环后评估四个方面20个条目,每个条目5分,满分100分,80分合格。

2 结果

2.1一般资料 对照组共41人,平均年龄(44.15±11.20)岁,其中男性28人,女性13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8人,高中学历20人,初中学历13人,操作合格18人;试验组共41人,平均年龄(44.05±10.71)岁,其中男性26人,女性15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6人,高中学历21人,初中学历14人,操作合格16人。两组平均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基线CPR知识掌握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社区居民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基线CPR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2.2CPR技能考核合格率的影响因素 对照组采用调整授课策略前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后居民CPR技能考核合格率为70.73%;试验组采用调整授课策略后的方式进行培训,合格率为92.68%。使用χ2检验分析,发现培训课件的吸引力、专业性及互动性3个因素可影响CPR合格率。见表2。

表2 社区居民CPR技能考核合格率的影响因素

2.3培训效果 培训后,两组CPR技能考核合格率分别为 70.73%(对照组)和92.68%(试验组),两组较培训前43.90%(对照组)和39.02%(试验组)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策略干预后试验组合格率(92.68%)较对照组(70.73%)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社区居民培训前后CPR技能考核合格率比较[n(%)]

3 讨论

我国心脏骤停院前急救系统起步较晚,近年来,学者们在大力推广现场CPR普及教育工作。本研究通过医务人员对社区居民进行CPR培训后测评CPR操作技能掌握水平,结果显示,对照组居民培训后对CPR操作掌握水平有所提高,并且发现培训结果与授课课件的吸引力、专业性及互动性有关。根据对照组结果干预授课方式后,对试验组社区居民采用策略干预后的授课方式进行培训并测评,结果显示试验组社区居民的CPR操作水平较培训前有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对照组和试验组技能考核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策略干预后的方式进行培训的试验组,CPR操作水平提高的更加显著。

本研究发现,在进行CPR培训前,社区居民的CPR掌握水平为30%~40%,与既往文献报道基本一致[9],由此可见社区居民对CPR知识认识相对不足,迫切需要专业的CPR知识培训。

既往研究发现,社区居民获取CPR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节目和报刊杂志等媒体宣传,专业的培训较少,因此CPR知识来源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同时既往研究多集中于不同培训途径对CPR知识普及的影响,对专业培训学习方式及干预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学习效果受学习对象、教师队伍、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培训效果受课件吸引力、专业性及互动性的影响,考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课件缺乏吸引力。①课件文字太多:医务人员制作课件时,往往会把WORD文档中的文字直接复制到PPT中,文字罗列,吸引力较低。②重点不突出:课件内容相对单一,千篇一律,缺乏内在逻辑和自身思考,未体现重点和观点。③信息接受度低:信息接受度与信息密度、信息敏感度呈正比,文字、图片、视频三种信息载体的信息密度、信息敏感度均呈递增关系,大量使用文字就降低了居民的信息接受程度。

其次,专业性太强。①医学术语太多:医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多使用医学术语体现了自身的专业性,大部分医务人员认为理所应当,而这也是居民反映最难于接受的问题。②数据太多:数据在医学专业中体现的是专业性、严谨性,因此也为众多医务人员所青睐,但却受到了听众的诟病。③缺乏趣味性:医务人员在讲解时更多的是与同行交流的方式,浓厚的专业性的背后是趣味性的严重不足,让居民感觉不亲切,不可接近。

最后,缺乏互动。①授课时未能很好地掌握讲课节奏,对所讲的课题缺乏整体性把握,对培训的重点和难点理解不深刻,因而使得医务人员的讲解与居民关注点未能很好的契合。②未能建立起良好的讲者与受众关系,医务人员默认把自己放在主导位置,居民视为被动接受,信息单向流动现象明显。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了以下策略对医务人员的授课方式进行改进:

应对策略1:针对课件缺乏吸引力问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文字,每张PPT页面尽可能减少文字的数量,文字的排列避免大段落的简单堆集,讲求层次和对比,配合色块和动画等,以增加吸引力。课件制作时需理顺章节的内在关系,并进行有序排列,突出重点,同时融入讲者对知识点的思考和思维角度、方式的转化,以便居民可以更轻松的接受。课件中多选用信息接受度较高的高清视频、音频和图片,同时注意图文的内在联系,避免无内在逻辑性的视图堆砌,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应对策略2:讲解的内容专业性太强是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CPR普及教育的的受众大多是无医学背景的社会人士,专业性强对他们而言就是把双刃剑,要正确认识专业性的作用,既要表明所选用材料的权威,又要避免大量使用专业术语和数据,影响受众的听课兴趣。如“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对于5厘米是多深,人们并没有直观的印象,不妨用“一块砖的厚度”、或“三根手指的宽度”这样形象的具体的事物来代替,就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对于趣味性教育,有学者发现音乐辅助CPR培训在帮助操作者合理控制胸外按压频率方面有显著效果[10],如在讲解《AHA2020版心肺复苏指南》中心脏按压的频率为100~120次/分时,可以播放“国际心肺复苏专用曲“——英国歌曲《STAYING ALIVE》,在乐曲声中让居民了解并熟悉了105次/分的按压节奏,同时,讲解判断心跳呼吸时,标准版是数1001、1002、1003、1004、1005来计时,笔者将其转化为背一首众所周知的五言绝句如《锄禾》的时间,同样是数20下数字,后者将大大增加居民的接受度;同时,在讲授过程中置入3D版单人CPR操作视频,可以让居民更能身临其境感受到CPR的操作过程。

应对策略3:医务人员在授课之初,即应充分了解所讲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涉及重点、难点内容时,应设计互动环节,让居民参与其间,而不只是讲者在唱独角戏,居民的参与将更有效地调动起积极性,提高讲课的效率。同时笔者建议引入信息传递闭环的概念:即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改进-传递,让医务人员能够在信息反馈的环节,更准确地把握住居民的心理状态和对所讲授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切实地让所讲授的内容平稳落地,真正达到让更多的社区居民掌握基本的CPR操作技能的目标。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本研究是在北京市怀柔区展开的研究,样本量偏小,后续需要更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改进CPR培训方式的有益效果;其次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讲者及听众的自身因素,可能尚存在其他影响因素,后续将展开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具备足够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有助于提高公众急救实施意愿。目前国内心脏骤停事件现场第一目击者参与度低,与CPR普及率严重不足直接相关,要改变这种现状,有效地对广大社区居民进行CPR普及教育是提高公众急救素养、从而提高CPR成功率的最重要环节,而培养一批合格的CPR普及教育讲师,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本研究有针对性地对CPR普及教育中常见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并干预,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使社区居民的CPR知识掌握情况得到了明显提高,对今后更高效地推广CPR普及教育、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具备急救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这一终极目标有一定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专业性合格率医务人员
根因分析法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格率
提升眼科机械清洗合格率的护理方法及成效探究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中央出台措施进一步关爱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2017年“国抽“建筑装饰材料产品合格率92.2%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