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需视角下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评价研究

2022-07-18

北方经贸 2022年6期
关键词:流通业供需权重

高 燕

(四川开放大学,成都 611743)

现代流通业对“双循环”格局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提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提高流通效率。过去,流通业作为传统服务业,国家对其发展质量不够重视。如今,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提出,现代流通业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现代流通业作为重要的先导产业,需尽快向现代化方向转变,因此研究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供需视角出发,构建适用于我国新时代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要求的评价体系,并测度我国30个省区市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为我国现代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本部分梳理了流通业发展评价的相关文献。李飞、刘明葳(2005)从商品流通物质现代化、流通制度现代化、流通观念现代化三个方面,选择了16个三级指标构建了流通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该文评价体系侧重流通规模、效率、贡献、市场化程度、公平化程度的评价,但未涉及国际化、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等方面的评价。宗颖(2009)从市场环境、市场化程度、规模、贡献、成长与效益五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9个二级指标的流通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市进行评价分析,其结果市场环境、规模与综合竞争力相关度最高;市场化程度、贡献与综合竞争力相关度较高;成长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相关度较低。该评价体系缺少电子商务发展的流通业需求指标。马强文、任保平(2011)从增长规模与水平、现代化程度、增长潜力与环境、增长质量、影响力五个维度,构建了包含19个三级指标的流通业增长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侧重对线下流通业的评价。陈珊等(2013)基于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构建了包括商贸流通发展基础、发展贡献、发展状况和成长力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西部12个省份2005-2010年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得出西部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的结论。该评价体系侧重流通产业内部发展状况、贡献、成长力,未纳入国际流通市场、线上交易及关联产业的评价。孙畅(2016)选择了流通规模、流通密度、流通设施、流通效率、流通贡献率和流通辐射力六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5个三级指标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长江上游六个省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水平,得出商贸流通业发展主要取决于流通业的规模、密度、贡献和先导性的结论。该评价体系同样侧重流通业内部发展。王海船、张坚(2019)从商贸流通业的产业规模、市场环境、基础设施、信息化四个方面构建了商贸流通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商贸流通业竞争力变化趋势,得出宁波、无锡、杭州和上海具有强竞争力。该评价体系未纳入国际流通市场的评价。袁培等(2020)从商流一体化指标、信息流一体化指标两个维度测度了新疆2000-2018年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其指标选择范围较窄,不能完全反映流通业发展水平。

综上,国内学者对流通业发展评价的研究集中在发展水平评价和竞争力评价方面,评价范围集中在国内流通市场,纳入国际流通市场评价的不多,对线上交易、关联产业发展的评价较少。此外,多数文献评价指标集中在流通规模、流通效率、流通贡献方面,少数文献加入了市场环境、生产要素等指标。

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评价不仅要考虑自身产业发展,还应综合考虑国内外流通市场、关联产业发展评价。同时,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的兴起,还应纳入电子商务流通需求评价,然而之前文献较少涉及这些方面。基于此,本文将从供需视角出发,加入国际流通市场、关联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发展等指标,构建新的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评价体系。本文的独特性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从供需视角出发,提出适用于我国新时代要求的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评价体系;二是评价体系范围更广,综合考量线上、线下、国际贸易、关联产业,以及现代化发展指标,如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企业电子商务销售额、快递业务收入、外贸依存度、国际旅游收入、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邮电业务总量等。三是在满足数据可得性基础上,尽量保证指标完整性。某些维度指标数量不多,但每个维度都尽量保证有指标纳入考量范围,也期待后期统计路径拓展,能够纳入更多指标数据。

二、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

供需理论是商品交易的基本理论,市场经济由供需关系支配。现代流通业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其发展过程也遵循供需理论。本文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是基于现代流通业发展过程中的供需关系提出的(评价体系见表1),共包含22个二级指标,其中现代流通业发展需求端10个指标,现代流通业发展供给端12个指标。本文流通业增加值由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代表。

表1 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评价体系

需求端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现代流通业的线下需求,包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等指标。二是现代流通业的线上需求,包含网上零售额、企业电子商务销售额指标。三是现代流通业的国际贸易需求,包含货物进出口总额、国际旅游收入指标。

供给端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现代流通业的基础供给,包含货物周转量、客运量、流通业城镇就业人数等指标。二是现代流通业的国际贸易供给,包含外贸依存度指标。三是现代流通业的关联产业供给,包含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快递业务收入、邮电业务总量等指标。

(二)实证方法介绍及权重计算

1.熵权法

熵权法是信息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由指标的变异性大小来确定信息熵,从而确定指标权重。一般说来,指标信息熵越大,其包含的信息量越多,不确定性越小,因而权重越小,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小;而指标信息熵越小,其包含的信息量越少,不确定性越大,因而权重越大,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熵权法计算步骤:

(1)数据标准化

由于指标计量单位不统一,因此在计算权重之前,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影响。具体地,n为样本,m为指标,x表示第i个样本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i=1,···,n;j=1,···,m),y表示标准化后的数值。其标准化公式如下:

其中,i=1,···,n;j=1,···,m。

(2)计算指标信息熵

计算信息熵前,先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样本值占该指标比重,公式如下:

其中,i=1,···,n;j=1,···,m。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公式如下:

其中,j=1,···,m;k=1/ln(n)>0,e≥0。

(3)计算指标权重

先计算指标信息熵的差异(冗余度),公式d=1-e。其中,j=1,···,m。

接着,计算指标权重,公式如下:

其中,j=1,···,m。

(4)计算综合得分

最后,计算各样本的综合得分,公式如下:

其中,i=1,···,n。

2.数据来源及权重计算

本文样本选自我国30个省区市(不包含港澳台、西藏地区)2015-2019年数据。数据来源主要为中国统计年鉴(权重计算结果见表1)。从一级指标来看,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的需求端权重为0.57,供给端权重为0.43,总体需求端权重略大于供给端权重,供需两端权重较均衡。从二级指标来看,线下需求和基础供给的权重最高;线上需求、国际需求和关联产业供给的权重很接近;国际供给的权重最小。这表明,影响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是线下需求、基础供给,它们是现代流通业首要提质的两个方面。此外,线上需求、国际需求和关联产业供给,也是现代流通业重点提质的三个方面。

从三级指标来看,需求端,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企业电子商务销售额、网上零售额、国际旅游收入、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权重很大,表明需求端的线上线下交易、国际贸易都对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有很大影响。在供给端,快递业务收入的权重很大,此外货物周转量、外贸依存度、居民可支配收入、邮电业务总量的权重较大,表明供给端的快递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收入水平、邮电业务水平对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的影响较大。在22个指标中,权重最大的是网上零售额和货物进出口额,均在评价体系的需求端,因此线上需求和国际需求是现代流通业重点关注的方向。

三、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的实证结果分析

(一)30个省区市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分析

按照熵权法步骤,对我国30个省区市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30个省区市/东中西部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分析

纵向分析。从2015-2019年综合发展质量来看,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的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最高,广东远高于其他省份,江苏、浙江和上海发展质量相近。广东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高主要原因为:一是广东市场有效性高,企业经营效率高。二是广东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发达,企业电子商务规模很大。三是广东有良好的国际流通业发展环境。由于资源匮乏、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吉林、海南、甘肃、宁夏和青海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很低。

横向分析。总体来看,2015-2017年间,我国现代流通业整体发展质量有提高;2017-2019年间,我国现代流通业整体发展质量基本没有变化。2015-2017年间多数省区市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有提高,上海、安徽、河南、湖北提升最明显;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兴起,推动现代流通业供给侧改革,因此很多省区市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有明显提升。此外,因为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广东外贸依存度逐年下降,影响了现代流通业发展,并且广东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亦有明显下降。另外,天津、辽宁下降也比较明显,可能是政府不够重视、企业流通需求不足。其余省区市几乎没有变化。现代流通产业发展比较缓慢,需尽快改善现代流通业发展环境。

(二)现代流通业供需两端质量分析

为了了解我国现代流通业供需两端的质量,现将2019年作为代表年份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30个省区市/东中西区域的现代流通业供需两端发展质量分析

综合来看,2019年我国现代流通业需求端的质量高于供给端。在30个省区市中,有29个省区市需求端的质量高于供给端,仅河北省供给端略高于需求端。这充分说明我国现代流通产业供给侧改革不够,供需两端发展不均衡,包含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东部省市,其中广东供需两端的质量差异最大,需求端的质量是供给端的2倍。主要是现代流通业基础建设不足,加之电子商务急剧增长,使供给端的发展赶不上快速增长的需求,因而现代流通业供需两端发展不均衡。

从供需两端来看,30个省区市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排名比较稳定。从需求端来看,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很高,这表明我国现代流通业需求最旺盛的区域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核心地区。此外,山东现代流通业需求端的质量也较高。贵州、海南、宁夏、甘肃和青海的现代流通业需求端的质量较差。从供给端来看,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的现代流通业质量很高,这表明粤、浙、苏、沪是我国现代流通业的主要供给地区,其电子商务产业发达,快递业巨头众多,现代流通业供给市场份额占比很大。吉林、甘肃、海南、宁夏、青海现代流通业供给端的质量较差,需要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步伐。

(三)东中西部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分析

按照东中西部分类来看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结果见表2),东部现代流通业整体发展质量较高,除海南省外其余省市都发展较好。这主要因为东部沿海省市拥有良好的现代商贸体系、电子商务体系,促进现代流通业不断向好发展。中部、西部现代流通业整体发展质量与东部相比低很多,中部中仅河南、湖北较高,西部仅四川较高。

从东中西部的供需两端来看(结果见表3)。东部现代流通业供需两端质量都很高,特别是需求端很高,供给端相比需求端低很多。中、西部供需两端质量都较差,均低于全国现代流通业平均发展质量。因而,东中西部现代流通业发展区域差异很大。同时,东中西部现代流通业供需两端发展都不均衡,需求端的质量均高于供给端,尤其东部供需两端的差异最大,应尽快改善供给端落后的现状。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参考其他文献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结合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情况,从供需角度提出了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并测度了我国30个省区市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得到如下结论:一是我国现代流通业评价体系需求端的权重高于供给端。从二级指标看,线下需求和基础供给的权重很大。从三级指标看,需求端,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企业电子商务销售额、网上零售额、国际旅游收入、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权重很大。供给端,快递业务收入的权重很大。二是我国现代流通业整体发展质量不高,供需两端发展不均衡,多数省区市现代流通业需求端的质量高于供给端。三是我国东中西部现代流通业发展差异较大。东部质量高于中西部,中西部差异不大。从供需两端质量来看,东中西部具有同样趋势。

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积极提升现代流通业需求端的质量。一是积极对大型线下商品交易市场进行提质改革。线下商品交易市场仍然是消费的主流场所,需重视品牌效应,应具有一站式、网络化、多功能的服务能力,快速提升服务质量。未来重点提升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服务质量,对其进行信息化、网络化、多功能化、一体化改革,满足消费者不同偏好和消费需求。二是积极提升线上交易服务质量,包括电子商务、网络零售以及物流服务质量。如今,网上零售额占第三产业比重达20%左右,因此必须加强线上营销渠道的服务质量,保证交易流程高效、流通渠道畅通、售后服务优质。三是积极应对全球化贸易局势,开拓国际市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市场是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市场,不能因为贸易摩擦而放弃全球市场。政府应通过相关政策,引导企业优质商品参与全球化竞争,通过出口高标准、高质量商品提升对外贸易市场的竞争力。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质商品参与国内竞争,促进我国商品整体质量提升。

第二,加强现代流通业供给端的改革力度,缩小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差距。一是积极进行快递业供给侧改革。快递业规模的快速扩张,没有带来快递业服务质量的同步提升。政府应联合快递标杆企业,尽快出台行业服务标准,对快递行业关键岗位的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提升快递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与效率。二是积极建设改造区域内大型货物中转中心,提升货物中转效率。为建立我国统一高效的现代化流通体系,政府应鼓励有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的地区,建设或改造区域内大型货物中转中心,满足现代流通业供给端高质量发展要求,缩小与现代流通业需求端的发展差距。三是改善邮电基础设施水平,提升邮电服务质量。首先对邮电基础设施如通信网络设施改造升级,提高邮电通信设备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其次,通过引进或鼓励有优势的企业参与竞争,打破行业垄断,提升邮电服务质量,以满足现代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四是促进现代流通业与经济高质量同步发展。各地区要积极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提高流通效率,推进现代流通业与经济高质量同步发展。

第三,中西部地区应尽快弥补差距。一是政府通过自身影响力和执行力为现代流通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需积极向现代流通业发展质量高的地区取经,通过对口帮扶、政策指导、招商引资等方式改善现代流通业发展环境。二是优先改善现代流通业基础供给条件,满足现代流通业发展要求。三是将优势、特色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和跨境电商平台销售,满足现代流通业发展的线上需求。

猜你喜欢

流通业供需权重
2020年4月28日28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2020年3月 27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
2018年1月29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2017年12月3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湖南省流通业效率的测度研究
“互联网+”提升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批发零售业对云南流通业的影响研究
各省舆情热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