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心理健康课程引入“轻咨询”的实践研究
2022-07-18叶璐杨
叶璐杨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50)
一、何谓“轻咨询”
(一)“轻咨询”概念的界定
“轻咨询”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关于心理咨询的新概念,它的出现与互联网的普及密不可分。相比传统心理咨询,“轻咨询”的特点体现在“轻”字上。目前,业内人士对“轻咨询”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轻咨询”指的是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知识技能,以一次咨询的效果为目标,为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困惑并主动求助的人提供的心理咨询专业服务,它包括心理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援助、转介指导、危机预警等。也有人认为“轻咨询”是指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知识技能,通过网络的方式,短时间内为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困惑并主动求助的人提供的心理咨询专业服务。两种定义的区别主要在于对“轻”的接受程度不同。第一种理解认为“轻”指的是一次咨询,而第二种理解更为广义,认为单次“轻咨询”的时长不局限于传统的50~60 分钟,并且一般不是面对面咨询,而是一种面向个体的网络心理咨询,以文字咨询为主。按照第二种理解,文本心理咨询,如应用邮件、QQ、微信及其他具备聊天功能的APP 等方式进行的即时性和非即时性咨询等都可以被归入“轻咨询”的范畴。笔者基于第二种理解,认为将其引入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具有可行性。
(二)“轻咨询”的有效性
早在1998 年就有国外研究者提出将焦点解决取向疗法与叙事疗法应用于网络咨询,结合这两种取向的方法发展出“电子邮件治疗法”,并通过研究证实了其有效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国内也有研究者探索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面向社会大众的实践方面,近年来,国内几个知名的心理科普与服务平台,如壹心理、knowYourself 等,相继推出了线上“轻咨询”服务,“轻咨询”正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新型的网络心理咨询形式。在心理治疗流派的选取上,有研究发现,焦点解决取向疗法可能在网络咨询中有较好的适用性,比较适合网络咨询中文字沟通的特点。笔者及所在的教学团队成员在教学中发现,叙事疗法、焦点解决疗法、认知疗法的理论和技术适合用于设计课堂“轻咨询”体验练习,国内同行在实践中也有类似的发现。
二、“轻咨询”应用于心理健康课程的必要性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注重体验式教学方面已经达成共识,大量的教学研究都证实了体验式教学对于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意义。然而,大班课堂的授课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的不同问题,统一开展的活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体验的深度,影响了学生探索自我并将所学知识真正迁移到生活中的积极性。
心理健康教育较为完善的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正朝着多元化、注重个体差异的方向发展。2018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对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负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然而,虽然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等服务机构,但仍然有许多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没有主动向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求助。因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的心理健康课程,在集体授课的基础上,应做到一定程度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将“轻咨询”引入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教师在课堂中主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符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也有利于进一步吸引需要心理咨询干预的学生放下成见和顾虑,提升其主动求助的可能性。
三、心理健康课程引入“轻咨询”的具体方法
(一)适合引入“轻咨询”的教学内容分析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通常设置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心理健康、认识与提升自我、健全与优化人格、情绪的调节与管理、人际交往、应对压力与挫折、大学学习心理、恋爱与性心理等专题。其中,“认识心理健康”属于导论性质的专题,教师需要在这个专题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的标准和等级划分、抑郁症等知识进行科普,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识与提升自我”与“健全与优化人格”这两个专题在整个课程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为后续进一步理解和学习人际关系、情绪调节、大学学习心理、恋爱能力等各项心理技能做好准备。这两个专题的学习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适合引入“轻咨询”作为课内外体验活动。“情绪的调节与管理”专题,虽然觉察自己的情绪很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情绪相对平静,大部分不处于需要情绪调节的状态,因此,“情绪的调节与管理”专题以学习情绪调节的技术为主。而“应对压力与挫折”是笔者最早尝试设计“轻咨询”体验活动的专题,应用叙事疗法的问题外化技术设计了外化压力的体验练习,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恋爱与性心理”专题中,对自己的恋爱观、理想伴侣画像的探索也适合采用“轻咨询”的方式来进行。
综上所述,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适合较多引入“轻咨询”作为体验活动的专题有:认识与提升自我、健全与优化人格、应对压力与挫折、恋爱与性心理。
(二)“轻咨询”应用举例
1.与自己和解
请选择一个缺点,写下它给你带来的不好的影响有哪些。
[1]缺点:
[2]负面影响:
[3]这个缺点是否在某些时候也给你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或者,你欣赏自己在应对这个缺点的过程中付出的哪些努力?
这个练习的设计灵感一方面来自认知疗法,训练学生能够同时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一个问题,避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叙事疗法发展偏好故事的理念也体现在第三小题中,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真实的具体的例子去说明缺点带来的有利影响或者对自己努力的欣赏,使得学生的体验更为生动和深刻。
2.五年后的我
五年后,你和什么人生活在一起?你会有哪些重要的人际关系要维系?你会继续求学吗?工作的话,你的工作会是什么呢?你会怎么安排休息和周末等业余时间?你会坚持什么习惯、兴趣爱好或者运动?你会养宠物吗?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理想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这个练习参考了knowYourself 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在讲解了理想自我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完成,目的是帮助学生描述一个比较清晰的理想自我,这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尤为重要。大一新生无论是实现了上一个阶段树立的理想自我目标,还是与中学时代的理想自我失之交臂,都需要在进入大学这个新阶段时树立新的适合的理想自我,否则就可能会出现迷茫、没有目标、浑浑噩噩的状态。从叙事疗法的理论来看,这些问题也是帮助学生勾勒一个未来的偏好故事,以至于可以激励学生在当下的生活中迈出走向理想自我的步伐。
3.我的人生清单
请写出近五年内打算实现的5-10 个目标,实现了这些目标意味着你活出了自己的理想自我。例如,当上某社团的部长、获得什么证书、存款达到多少万、听一场陈奕迅的演唱会。
这个练习是对“五年后的我”这一练习的进一步细化,是受到焦点解决疗法“一小步的改变”咨询策略的启发而设计的。旨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要实现理想自我有哪些具体的目标可以去达成。因此,这个练习的评分标准就是具体化和可测量,即目标的描述要清晰具体,以及可以衡量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与否。
4.我的理想型伴侣
[1]从对方的年龄、外貌、身高、学历、专业或职业、希望对方具有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对方的沟通风格、希望对方秉持的价值观等方面展开思考,请注意相似性和互补性都会影响人际吸引。写出你对理想伴侣的期待(5-7 条标准),用文字勾勒出你的理想型伴侣的画像。
[2]写出3-5 个你最希望伴侣拥有的性格特征。
[3](选做)你认为你会吸引来的伴侣是什么样子。
“恋爱与性心理”专题一般安排在人际交往专题之后,学生已经对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所了解。本练习引导学生从外表、才华和能力、性格等方面思考理想伴侣的特点,突出性格这一对关系的长期发展非常重要的个人因素,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相似性和互补性这两个会影响人际吸引的人际间因素。
第三小题的设计灵感来自笔者的一个心理咨询个案,来访者非常期待能够在大学阶段谈一场美好的恋爱,她对自己想找什么样的男朋友目标清晰,也付诸行动,但一两年下来还是没有结果。在某次咨询中我问来访者,你很清晰地表达了自己希望找什么样的男生,那么你觉得自己会吸引来怎样的男生呢?这个问题是那次咨询的一个关键,来访者开始意识到对自己的了解还不够,通过后续进一步的探索,来访者发现自己原先理想型恋人有些条件要求太高,还有些条件未必适合自己。来访者调整了寻找男朋友的标准,同时也开始自我提升,尽量展现自己的优势。虽然直到咨询结束,来访者依然没有找到恋爱对象,但心理健康状态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因此,我将这个问题设置为选做题,给那些想要在大学收获一段恋爱关系,但经过一些尝试还暂时没有遇到合适人选的学生提供一个换位思考的角度,也许能像那位来访者一样有新的发现。
除上述几个练习外,笔者及教学团队成员共同为人格专题设计了“优化人格访谈”等“轻咨询”练习,在此不再累述。
(三)学生对“轻咨询”类体验活动的反思和反馈
“认识与提升自我”这一专题,重点在于向内的自我探索,可设计很多“轻咨询”体验练习,从学生课后的反思式课堂小结情况来看,这一专题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比较深刻的,提交的反思数量多且程度深。例如,“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然后深刻体会和全面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不足做出改变,能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让自己往高处走。”“关于自我接纳,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我觉得我自己都没有怎么想过自己的问题,但是有时候我会很自卑,现在我尝试接纳自己的不足,没有人是完美的,正是这些不完美才塑造了独特的我们。”“十句我是谁、那些经历塑造了我、五年后的我等(练习)让我明白了我要做什么,我想到达的高度,认真审视自己的缺点与优点。”“自己人生的五个目标,能够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学生活中有目标与方向。”
“健全与优化人格”专题、“恋爱与性心理”专题以及“应对压力与挫折”专题,学生也有不少深刻的反思。例如,人格专题中有学生提到“让我学会了认识不一样的自己,应该从更多不同的方面去探究自己的性格,对事物的认知应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对“恋爱与性心理”专题的反思有:“今天粗略地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自己理想型的对象目标。发现其实爱是可以用多种‘语言’去表达的。”“对两性关系有了一个新的了解,对恋爱有了更多看法,处理感情方面的态度也刷新了。”应对压力与挫折专题的反思有:“对于不同的人遇到同样的事物总是会有不同的看法,还有面对不同的压力应该认识自己,学会调控情绪和正确地选择宣泄方式,完善自己的个人素质。”“知道了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方法应对,类似于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利波特,我们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四、“轻咨询”引入课程实践的反思与改进
(一)重视完成练习后的分享和点评环节
“轻咨询”类的体验活动,应格外重视练习完成后的分享和点评环节。分享和点评环节可以分为即时性的和非即时性的,即时性的分享和点评是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后,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练习的内容,然后给予点评反馈;非即时性的分享和点评是教师批改完作业,选择优秀的、有代表性的练习在下次上课开始时进行点评反馈。
“轻咨询”是向内自我探索,由学生独立完成,生生之间的联系互动较少,容易让课堂氛围陷入沉闷,尤其对于比较外向的学生来说,较长时间且频率较高的向内探索会让他们不适应。练习后的分享点评环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把握课堂节奏。
在叙事治疗中,有时候咨询师会请来访者在精心选择的外部见证人面前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而外部见证者的任务是讲述来访者的故事哪些对自己有吸引力,哪些故事让自己联想到了什么,和这些故事相关的个人经验是什么,以及听了这些故事之后自己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外部见证者的重述可以对来访者所重视的生活方式进行有效的重现,并且可以通过见证者的眼光进行确认。练习后的分享点评环节可以借鉴叙事疗法的外部见证者技术,教师组织引导这一环节完成的同时,邀请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一位学生分享或者由教师展示了一位学生(匿名)的“轻咨询”练习后,教师可以面向全班提出诸如“这位同学的练习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些内容会引起你的共鸣,它有没有让你想起自己生活中的某些经历?”“看完这位同学的练习后,你有没有什么新的思考和发现?”等问题,让班上其他同学成为见证者,让分享者的分享内容得到进一步确认,见证者的相似经历也有机会得到讲述。这一过程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自己的理解以及学生之间的共鸣和连接。
(二)注意差异化和个性化的设计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涉及学生面广,能够对学生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行科普和指导,而心理咨询是一个能够很好体现个性化、差异化的心理服务途径,因此将“轻咨询”引入心理健康课程,要发挥好它所具有的类似传统心理咨询的优势。在实践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专业甚至不同班级的特点设计“轻咨询”体验的文本。还可以在自我探索的深度上进行分层处理,把一些基础的自我探索议题设计为全班都要完成的体验练习,把一些更深入地探索设计为选做题,留给有需要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通过学习通等教学APP,教师可以很便捷地批改学生提交的练习,对其中出现的个性化问题以作业评语、APP 上的一对一聊天、课间指导等方式对部分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反馈。
(三)关注心理健康课程与心理咨询的衔接
虽然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职生愿意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但仍然有许多需要帮助的学生对心理咨询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轻咨询”类练习,主动将心理咨询的体验引入课堂,让学生有机会感受到心理咨询的提问技术是如何帮助自己探索内在世界的,因此更愿意前往心理咨询室接受更完整全面的心理咨询服务。笔者接待的来访者中,就有不少是因为在心理健康课上体验了“轻咨询”而主动预约心理咨询的。另一方面,同学们的心理困扰虽然类型不同、程度不同,但有勇气前来心理咨询的学生所呈现的问题其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坚持向高职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也有助于优化课程“轻咨询”的设计,前文的“轻咨询”应用举例中,就有受到心理咨询过程的启发而设计的提问。对于那些有相似困扰而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前去心理咨询的学生,课程里的“轻咨询”提供了一个自我探索的机会,对于那些正在接受或者接受过心理咨询服务的学生,“轻咨询”起到了辅助疗愈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高职心理健康课程中引入“轻咨询”,将会起到桥梁的作用,促进心理健康课程与心理咨询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