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2022-07-18左雪飞
刘 娟,钟 贞,左雪飞,彭 旷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湖南 衡阳 421001)
心内科一般是指心血管内科,此科室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一旦护理不到位,极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护理实习生多数是高等医学院校未毕业的学生,他们刚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缺乏实践经验,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时,不能快速适应护理工作,缺乏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合适的带教方式能够帮助护理实习生熟悉科室的工作流程,提高护理实习生的专业水平,为日后服务患者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带教方法虽然有带教效果,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升带教质量,需要寻找新的带教方式。本文对分层次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从2021年3月—6月在我院心内科进行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中随机抽取100名展开调查,按照随机抽签分组法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即参照组(n=50)和试验组(n=50)。参照组50名:男生9名,女生41名,年龄18~22岁,均值(20.01±1.09)岁。试验组50名:男生10名,女生40名,年龄18~22岁,均值(19.98±1.11)岁。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后无明显差异性(P>0.05),可进行研究对比。
(二)带教方法
1.参照组应用传统带教方法。参照组主要是由专业素养高、教学能力好的相关带教教师向护理实习生讲解并示范相关教学内容,护理实习生则按部就班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锻炼工作能力。在实习期的最后一个星期对护理实习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评,同时对带教教师的带教质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改进,从而保障教学质量。
2.试验组应用分层次教学法。(1)选取带教教师。由本院心内科护理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沟通能力好、教学能力强的护理人员担任带教教师,需要进行心内科相关知识的学习,展开心内科护理技巧培训,相关考核合格后方可为护理实习生进行带教服务,保障带教质量。(2)制订带教计划。带教教师需要先熟悉本院教学大纲和心内科的相关规章制度,设计科学的带教计划,明确带教目标,突出带教重点,做好带教前的准备工作,为日后带教工作提供便利。(3)展开带教服务。在护理实习生进入心内科后,带教教师需要全面评估护理实习生的基本资料、受教育程度及综合能力,以此为参考依据将其分为大专组和本科组。先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心内科理论知识的教学,包括心内科常见疾病、心内科仪器使用方法、心内科护理方式等,在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学习后,指导护理实习生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其工作能力,不断强化其专业水平。在带教期间,需要高度重视培养本科护理实习生心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决策能力与管理能力,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大专护理实习生心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操作能力。带教计划需要根据护理实习生专业水平的差异性,合理设计教学进度与护理作用,给予其肯定的评价,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利用询问等方式掌握护生的学习状态与生活情况,便于采取相应的带教模式。(4)实施双向考核制度。在实习期的最后一个星期对护理实习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评,同时对带教教师的带教质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改进,保障实习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观察指标
1.考核成绩。考核成绩包括心内科理论知识成绩、心内科实践操作成绩、总成绩等,前两项的评估工具为本研究自拟评分标准,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专业素养越好;总成绩为前两者各50%相加之和,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专业素养越好。
2.工作能力。工作能力包括对话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护理查房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评估工具为本研究自拟评分标准,分值0~25分,分值越高表示工作能力越好。
3.带教满意度。带教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种评价,评估工具为本研究自拟调查问卷表,分值9~10分为非常满意,分值6~8分为比较满意,分值0~5分为不满意,带教满意度为前两者占比之和。
(四)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检测,其中考核成绩、工作能力均做t检验;带教满意度做X检验。两组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后,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
二、结果
(一)对比考核成绩
试验组带教后的考核成绩与参照组相比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表1 考核成绩对比
(二)对比工作能力
试验组带教后的工作能力与参照组相比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2。
表2 工作能力对比
(三)对比带教满意度
试验组带教后的带教满意度与参照组相比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3。
表3 带教满意度对比 N,%
三、讨论
心内科属于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各种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诊治服务的主要场所,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此科室护理质量的好坏与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息息相关,对相关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护理实习生虽进行过系统学习,但未真正为患者服务过,在面对多种临床护理问题时不能随机应变,无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最佳的护理方式,可能对治疗效果有不利影响,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科学的带教方式能够有效减少上述情况,提升护理实习生的专业水平,培养其工作能力,提高带教效果。传统带教方法虽由带教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相关教学内容,起到了一定的带教效果,但不是十分理想,忽视了不同护理实习生的专业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带教质量。而分层次教学法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选取带教教师,经过相关培训,提升带教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熟读教学大纲,制订科学带教计划,做好带教的准备工作。通过展开带教服务,全面评估实习生的专业素养,对其进行分组,展开心内科专业内容学习,不断强化专业水平,注意对不同层次护理实习生展开不同教学重点的带教。通过实施双向考核制度,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为日后工作和带教提供依据。
本研究表明,试验组带教后的考核成绩、工作能力均好于参照组,且带教满意度高,说明应用分层次教学法能够提升护理实习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其工作能力,提升带教质量,且已经取得了护理实习生的普遍认可。本研究结果中试验组护理实习生带教后的对话沟通能力为(23.22±1.28)分,与王玲洁等研究结果中CBL组的医患沟通(20.20±1.50)相比更高,说明应用分层次教学法能够提升护理实习生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教学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对心内科护理实习生使用分层次教学法进行带教的效果更好,能够提升护理实习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其工作能力,提高带教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