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7-18曾凯玥
曾凯玥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取样65例,入院时间2019年12月至2022年02月,抽签分为试验组(33例,循证护理)和参照组(n=32例,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率,观察护理质量变化。结果:护理后,试验组并发症率3.03%,比参照组18.75%低,安全防护(23.74±1.02)分,护理规范性(24.15±0.62)分,护患沟通(23.92±0.67)分,护理及时性(23.77±1.04)分,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可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率。
关键词:安全性;护理方法;急性重症胰腺炎
急性重症胰腺炎具有病情迁移迅速、病情危重、起病急的特点,是常见急性消化系统疾病,以高热、急性腹痛、血尿淀粉酶增高为主要表现[1],若治疗护理不合理,会引起胰腺组织水肿、出血、坏死等炎性反应,诱发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为此,本文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02月入院治疗的6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资料,评价观察了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取样65例,入院时间2019年12月至2022年02月,抽签分为试验组(33例,循证护理)和参照组(n=32例,常规护理)。排除标准:腹膜炎、肠梗阻、胃肠穿孔、急性胆囊炎所致急腹症。纳入标准:尿淀粉酶、血8项、B超检查确诊,没有血液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无严重心肺脑疾病,签订同意书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试验组最高73岁,最低35岁,平均(57.15±6.36)岁,男女性占比%(18/33)、%(15/33),参照组最高74岁,最低35岁,平均(57.60±6.19)岁,男女性占比%(18/32)、%(14/32),P>0.05。
1.2方法
参照组行健康指导、督促用药等常规护理,试验组行循证护理:(1)循证问题:评估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和身体耐受程度,提出突出性护理问题,探究解决策略,统计记录有关数据。(2)循证支持:在图书、网络等渠道,输入关键词,找出与急性重症胰腺炎有关的文献资料,结合患者病情、现实问题及科学的医学研究成果,制定循证护理方案。(3)循证护理实施:①做好饮食、并发症护理:密切关注日常情况,记录皮肤粘膜,、大小便、呕吐物情况,发现异常时,需向主治医师及时告知具体情况并协助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患者饮食结构,增强免疫力,确保营养均衡,降低感染风险。②心理干预:患者易产生悲观、恐惧等负面情绪,对于未发生休克、意识清醒者,需加强心理疏导,及时给予其鼓励、劝慰和安抚,例举成功病例,改善患者心态。③体位干预:胰腺出现急性炎症反应时,诱发背部疼痛、上腹痛等症状,释放出多种胰酶和炎性介质,考虑到胰腺为腹膜后位器官,治疗期间,可采取轻柔动作实施护理操作,指导其取弯腰屈膝侧卧位来缓解其疼痛感。
1.3观察指标
(1)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发生高血糖、全身感染、胰腺脓肿、消化道出血的样本数。(2)护理质量:问卷形式从安全防护、护理规范性、护患沟通、护理及时性方面评估护理质量,总分100。
1.4统计学分析
數据处理用SPSS22.0,以t、X2检验计量()、计数(%)资料,P<0.05。
2.结果
2.1并发症率
试验组并发症率3.03%,比参照组18.75%低,P<0.05。
2.2护理质量
护理后,试验组护理质量得分更高,P<0.05。
3.讨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为常见重症急腹症,诱发原因与酗酒、暴饮暴食和胆管疾病有关,对其的治疗以控制全身炎性反应,稳定体内外坏境,胰管降压,改善胰腺微循环为主,患者极易发生高血糖、全身感染、胰腺脓肿、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不利于病情恢复[2],因此,需采取循证护理措施针对性预防并发症,提升护理有效性。
由表1表2得:护理后,试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参照组,护理质量得分比参照组高,讨论原因:循证护理是以患者病情、现实问题及科学的医学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实施的科学化、人性化护理措施,可提升护理质量,优化护理干预效果,其中,实施饮食、并发症护理,可降低患者感染风险,促进病情转归;实施心理干预,可消除患者负面情绪[3],提升护理有效性;指导患者取弯腰屈膝侧卧位,实施体位护理,可缓解患者疼痛感,避免病情加重。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具有预防并发症,提升护理质量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季伟.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3):99-100.
[2]王秀丽,王笑燕,罗亚晶,等.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6):164+166.
[3]逯晓珊.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康复期间胃肠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0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