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传统纹样的新生

2022-07-18姚世珍程港龙

艺术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青铜器青铜文创

姚世珍 程港龙

摘要:当今数字化雕塑技术成熟,以3D打印的方式呈现文创产品成为设计主流。文章将3D打印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探索、传承与创新古滇青铜器文化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与应用,以助推云南古滇青铜器系列文创产品在新时代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面貌,是对创新训练项目实施中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经验总结。

关键词:3D打印技术;文创产品;古滇青铜器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3-00-04

1 古滇青铜器系列文创的发展现状

云南古滇青铜器是云南传统雕塑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造型生动奇特,呈现出内容多样、纹饰细腻复杂的特点,所蕴含的艺术信息丰富,是云南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瑰宝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青铜器所呈现的丰富内容、精美纹饰与深刻内涵需要得到传承与创新,同时,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古滇青铜器系列文创产品应运而生。

文创产业是新时代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不仅体现了丰富的创造力,也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面貌提供了机会。云南省博物馆针对古滇青铜器,大力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先后推出了与贮贝器

造型相仿的贮贝器存钱罐,富含青铜器纹样的冰箱贴,直接将青铜器造型缩小、放大、换材质而形成的羽人形象耳环、滇王之印纪念章等文创产品。

目前,博物馆对古滇青铜器系列的文创产品开发有所欠缺,仅停留在开发一些具有实用功能的小物件上,且文创整体造型大多直接照搬青铜器形象,缺乏产品种类的多样性、文化内涵的独特性、“异想天开”的创意性。距云南省不远的三星堆青铜博物馆积极开发文创产品,三星堆人物盲盒、纵目萌萌杯、青铜面具冰激凌、青铜系列联名彩妆等文创产品(见图1、图2、图3、图4),使三星堆青铜文化以多样的形式载体“走出”博物馆,重新出现在大众面前,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

文创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向好,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逐渐成为文创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云南坐落于祖国的西南边陲,科学技术发展内劲逐年增强,且拥有深厚的青铜文化,应大力发掘传统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文化标簽和别具一格的文化风貌,使古滇青铜文化以新的面貌进入大众视野。

2 古滇青铜器系列文创产品的创意灵感来源

古滇青铜器的造型美、形式美、意蕴美是毋庸置疑的,但古老的青铜器无法与新时代接轨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所以,在以科技、创意为推动力的古滇青铜器系列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应积极赋予古老的古滇青铜器有意味的形式。古滇青铜器系列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象棋文化。中国象棋大约成型于战国时代,项目团队在象棋原本内涵的基础上,将古滇青铜器与象棋融合创新,创作出丰富的属于滇族本土的象棋形象,讲述了一个千年以前发生在云南这片神秘大地上的战争故事。

3 古滇青铜器文创产品《滇人象棋》的形象特征与等级关系定位

3.1 对古滇青铜器人物形象造型语言的借鉴

古滇国生活淳朴,项目团队借用了许多生活元素来塑造兵卒形象。在当时,古滇国最低阶级的士兵一般由田间劳作的农民组成,穿着最为简陋,根据最为真实的情况来塑造人物形象,亦是不能篡改的事实。

以棋子“兵”为例,该角色主要借鉴古滇青铜器的人物造型,士兵原型为古滇青铜器“战争场面贮贝器”中的士兵。“战争场面贮贝器”表现了滇人和昆明人之间一场激烈的战争,编着长发的昆明人被气势高昂的滇族士兵打得溃不成军。在“战争场面贮贝器”一角,有一滇族士兵身着盔甲,左手拿盾牌,右手持剑,面部表情狰狞,身体作跨步状,似乎是想在防御的同时伺机发动攻击,表现出了滇族士兵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如此丰富的造型内涵为棋子“兵”的形象塑造奠定了一定的造型基础。团队分析了此士兵的装备、服饰、造型形式,借助数字雕塑的手段进行了形象还原与二次创作。项目团队在二次创作中,一方面保留了原始具象写实的风格,另一方面保留了青铜雕塑中所营造出的狰狞气氛与原始冲动,并将士兵安排在富有古滇特色的铜鼓棋座上,这样,一个在艺术造型上具有典型性,在文化内容上又具有代表性的“兵”就变得栩栩如生了。

以棋子“炮”为例,该角色为原创,脱离了古滇青铜器人物的具体形象。作为象棋中威力第二大的棋子,“炮”攻守兼备,项目团队在了解古滇国历史和古滇青铜人物造型语言的基础上,对其形象进行了独特的艺术创造。在构图上,采用三角形构图,首先保证其人物的稳定性,增强棋子本身的庄严、挺拔之感,在此基础上,以铜矛形成的尖角为引向,丰富“炮”所应该具有的运动感和冲刺感[1]。在内容上,作为重武器的“炮”,首先在外在形象上应是一个极具威慑力的战士形象,所以项目团队将“炮”设计为一个壮硕的战士,同时辅以重装铠甲,增强其形象上的张力和力量感。其次在武器上,弓箭不太适合这位身形健硕的战士,所以将具有神秘色彩的“吊人铜矛”融入其中,“吊人铜矛”为这位从外表上看就已经威慑力爆表的战士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3.2 对古滇青铜器纹样造型语言的借鉴

以棋子“车”为例,“车”是象棋里威力最大的一个,因为它横线、竖线均可行走。关于“车”的形象,最初设想是将其塑造为具象的战车形象,并辅以一定的纹样装饰。但根据资料考证,当时的云南地形复杂,山路崎岖,并不适合行驶战车,所以该想法与历史不符。“船纹”的出现,使项目团队眼前一亮,当时云南各民族的水上活动频繁,如果民族之间发生战争,可能就会出现战船的身影。在“船纹”[2]中,“羽人”的纹样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虽然“羽人”的祭祀属性更强一些,但“羽人”未尝不可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士。因此,“车”的基本造型为一个站在战船中的“羽人”形象。战船的形象,如果单以一种普通船的形象来塑造,可能略显枯燥,缺乏民族特色。而青铜器中“孔雀铜镇”[3]昂首挺胸的造型就恰似战船的船头,饱满的身体就像巨大的船身,孔雀本身又代表着云南本土特色,这三点给了项目团队很大的启发。将“孔雀铜镇”造型和船相结合,再将羽人安排到孔雀战船上,这样一个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极具古滇特色、云南特色的“车”造型就呼之欲出了。

在古滇青铜器上,有非常多的纹样表现了动物和动物之间厮杀的状态,而有些纹样在表现动物之间互相搏斗的同时,逐渐产生了符号化倾向,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蛇纹”[4]、由“蛇纹”演变而来的“龙纹”以及受蛇纹影响的“虎纹”。受这些纹样的影响和启发,部分棋子的造型也发生了独特的变化。以棋子“炮”为例,“炮”是象棋中具有第二大威力的棋子,攻击距离远且杀伤力较大。远古时代,火器还没有出现,具有远距离杀伤力的兵种只有弓箭手,所以,“炮”的形象来源于古代弓箭手。在人物造型上,为了使其更具有内在张力,项目团队参考了布德尔的雕塑《拉弓的赫拉克勒斯》,并且在人物使用的武器上,受“蛇纹”“龙纹”的影响,项目团队赋予了弓箭更多的动物造型,使一把原本普通的弓箭,升级为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弓箭。这样,象棋中第二大威力的棋子“炮”的形象也明朗起来,即一名正在拉弓射箭的弓箭手。

3.3 古滇青铜器系列文创产品的兵将等级定位

项目团队根据古滇国森严的等级制度与中国象棋各棋子的定位,将二者进行匹配,各棋子的对应关系如下:

将——古滇王庄蹻

车——古滇国骑士阶级(一往无前、直杀直退的“车”,拥有古滇国骑士精神,勇猛无畏的骑士将是战场上战无不胜的大将。)

马——古滇国突进刺客(在象棋中,“马”更适合在后期发力,在定位中更像刺客。)

炮——古滇國重型士兵、较壮的角色(在象棋中,“炮”在前期具有很强的进攻和保护能力,但后期乏力,用处不大,这与重型士兵移动不便的特点较为相似。)

兵——古滇国士兵(古滇国在兵卒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职业,在战时农民等人便会拿起武器,项目团队决定将兵卒塑造为这样的形象。)

相——古滇国舞女(祭祀时需要陪衬祭祀的人员,“相”便以舞女的形象出现。)

仕——古滇国主祭司(“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按照等级制度划分,主祭司应以祀为主。)

4 数字雕塑技术与3D打印在古滇青铜器系列文创产品制作中的应用

‌数字雕塑是利用计算机数字化三维软件制作数字雕塑数据,然后通过CNC设备或3D打印机等成形技术制作出雕塑实物[5]。‌它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一个突破。

21世纪为数字雕塑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数字化软件不断更新,不断地适应当前时代发展,轻巧高效的数字化软件充分体现了高科技性。古滇青铜器系列文创产品依托云南省高校数字化艺术创作重点实验室先进的设备,以ZBrush数字雕塑造型软件为造型手段,以光敏树脂材料的3D打印为成型的技术和材料。3D打印又名增材制造技术,与传统的产品生产工艺不同,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树脂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古滇青铜器系列文创产品模型由ZBrush软件制作完成,将模型导出为STL格式,再通过切片加支撑软件将模型文件制作成3D打印机所能识别的切片文件,如此3D打印机便可以根据切片文件,通过层层堆积的方式将模型完好地制作出来。3D打印所制作的模型在精度、效率、质量、成本等方面都较为规范,打印成品表面也呈现光滑、圆润、规整的技术与工艺美感。在小批量或个性化生产过程中,3D打印所呈现的优势是传统制造业无法比拟的,这样的优势使古滇青铜器系列文创产品的研发周期大大缩短,减少了投入成本,为产品样板的二次编辑、修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D打印和数字雕塑技术以新的科技手段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方式,其制作效率高、造型准确、产品材质多样化等优势创新了古滇青铜器系列文创产品的制作过程。

5 古滇青铜器系列文创产品的制作感悟

数字化技术和3D打印在古滇青铜器系列文创产品的制作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在无法真正接触到实物的前提下,项目团队仅通过照片和其他图片资料便能将青铜器模型较好地复原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特的艺术创作。通过多次操作3D打印机制作产品小样,根据小样模型反作用于数字模型,如此反复,以调整文创产品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制作团队通过不断实践,以实际行动扩展了3D打印技术的应用范围,以实践促进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创新,实现了以全新的数字化艺术创作手段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6]。

艺术的延续在于不断创新和发展,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艺术,一旦脱离了创新,与时代脱节,终将不复存在。通过对古滇青铜器纹样的借鉴和运用,充分体现项目团队对古滇青铜文化的理解和对数字雕塑技术、3D打印技术的掌握,生动地传达了古滇青铜文化所呈现的造型美、内容美、形式美和意蕴美,积极展现了古滇青铜文化在新时代的新面貌,丰富了科技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实践。同时,此次创作实践也让项目团队对数字雕塑、古滇青铜文化有了更多的思考与想法,更加确信数字化技术的介入可以丰富古滇青铜器文物和文创产品的展示方式。在文物展示上,可以使用三维扫描技术扫描文物,文物就拥有了虚拟形态,虚拟文物展览也可以就此展开。人们无须移步到展厅,便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在虚拟空间360°全方位地欣赏文物。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这种虚拟展览的方式有助于人们接受文化的熏陶。在文化创新上,可以直接对扫描模型进行二次创作,再通过3D打印技术使之成为触手可及的实物,传播古滇青铜器本身所拥有的艺术美感,为古滇青铜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提供一种新的形式。而这种以科技作用于艺术的形式也丰富了“数字云南”的创新成果。

6 结语

文化需要创新,不断地创作出更多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作品,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科技也需要不断地与艺术交融,才会使艺术发展进步,从而产生更多的艺术种类、艺术形式。古滇青铜文化亦是如此,项目团队一方面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借鉴古滇青铜器人物造型语言,以古滇青铜雕塑最为淳朴的风格改善数字雕塑语言。探索古滇青铜器人物造型,更新数字雕塑的创作方式,构建出结合古滇青铜文化淳朴语言风格的新型数字雕塑创作方式;另一方面从弘扬和保护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古滇青铜文化进行数字雕塑创作是为了更好地传承青铜文化,唤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广泛传播古滇青铜器所拥有的情感、创造与智慧,为古滇青铜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形式。

时代的进步需要创新发展,运用数字化技术将古滇青铜器的造型语言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使古滇青铜器艺术以文创的形式传播和推广,项目团队实现了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探索,为创新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常锐伦.绘画构图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221-222.

[2] 姚钟华.古滇青铜器画像拓片集[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8:55-56.

[3] 张增琪.滇国青铜艺术[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270-271.

[4] 沈宁.云南石寨山文化纹饰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8:17-18.

[5] 张盛.数字雕塑技法与3D打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6-10.

[6] 张仲夏,李异文.“七彩云南”彩车创意构思的文本解读[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9(4):97-99.

作者简介:姚世珍(1999—),男,山西太原人,本科,助理实验员,研究方向:数字雕塑。

程港龙(1997—),男,安徽颍上人,本科,助理实验员,研究方向:数字雕塑。

猜你喜欢

青铜器青铜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青铜之光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
苦难,使我们更坚强——读《青铜葵花》有感
认识“晋式青铜器”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