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作业走出“深闺”
2022-07-18方艺霖
方艺霖
摘要:对于现代初中生而言,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有必要布置作业,尤其是要布置内容新颖、形式新颖的作业,这样才能使得学习压力偏大的初中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防止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厌烦情绪。为了能使得初中语文作业走出“深闺”,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有效设计初中语文作业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方法
素质教育背景下,倡导要帮助学生减压。为了能切实实现这一目标,初中语文教育人员则需要重视优化作业,通过创新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只有突破传统作业枯燥之感,才能提高素质教育效果,使得学生在内化语文知识时,不会出现负担感,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一、设计开放性作业,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注重以开放性为基本原则,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灵活完成作业。不同地域的特点、资源都是有一定差别性,教师要充分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资源,并将其整合到作业设计之中,不仅可以提高作业设计的灵活性,也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关注和认识自己的故乡。在学习《昆明的雨》一文时,作者要求学生注意当地雨季情形和雨季里常见食物,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力,又可以加深其对文本的认识。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项重要课程,但仅限于课堂上的阅读远远不够。教师也可以引导每个人都会根据自身阅读习惯,写下学习笔记,让自身学习观点更加清晰,更加容易理解语文内容。比如,在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指导学生在周末时,尝试阅读《朝花夕拾》中的趣味作品,写成一篇读书笔记,与同伴互相交流,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增长见识,提高写作水平。
二、布置趣味性作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学生学习时永无止境的动力,而学生之所以对作业产生恐惧,是因为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兴趣,所以其作业通常大同小异。在布置作业时,要以兴趣为起点,使作业更具有趣味性,使其乐于主动地完成作业内容,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苏州园林》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探究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不同,从而初步体会到中国园林独特魅力,采取探究式教学活动趣味十足,可以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設置分层作业,减少学生作业数量
不同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会大有不同。因此,初中语文老师要面对学生的差异,把学生分为 A、 B、 C三种不同水平。在设计作业时,要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设计不同作业,而在教学中, A、 C两个层级学生比例相对较低, B层学生比例较高。因此,教师要尽量设计符合 B级学生的教学任务,以使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都有一种自豪感。另外,对于那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快的同学,可以适当地加大学习任务难度,这样更易于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潜力,即使用少量作业,也能达到理想化教学效果,保障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真正加强自身语文学习水平。对于学习成绩差、不愿意主动完成家庭作业的同学,可以适当降低家庭作业数量,从而使各个水平的同学都能从中有所学、有所获。
四、组织表演作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语文这一门学科属于综合学科,涉及众多能力。如何使得学生充分地内化语文知识,已经成为语文教师设计语文作业时研究的重点。为了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以及实现“无纸化”作业目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戏剧表演,通过表演形式完成作业内容。比如,通过一个假期的时间阅读《红楼梦》,针对“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的情节,由学生自愿组成小组,花费一周时间排练,最终在班会中展开舞台演出。这一类作业超越了语文学科的作业要求及形式,为了能够保障表演效果,学生费尽脑力和心思,针对其中情节和人物语言加以创新。在反复排练后,发现剧本中角色相对混乱,每一名学生都需要身兼“数职”。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针对剧本加以创新,改编成简短舞台剧本,准备相关道具进行表演。学生在改编剧本后,重新设计了道具,使得学生的代入感更加强烈。在小组长带领下,各小组成员均完成了精彩的表演,凸显了学生完成作业时的认真态度。设计此类作业,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还能使得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令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学习乐趣,从而更自觉地完成课后作业,希望在作业过程中收获更多内容。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地废除那些低效、重复的作业,设计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乐于做且能做好、有意义的作业,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希望通过本次对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的讨论,可以为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段春燕.初中语文作业分层次布置的思考和尝试[J].新课程,2021(25):203.
[2]黄勇军.关于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评价[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Z2):90-91.
[3]张浩.初中语文优化复习指导效率的有效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4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