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课堂练笔设计的“三度”空间

2022-07-18刘兆英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老麻雀车夫课文

刘兆英

读写融合是统编教材解决传统教材重阅读轻写作的重要举措,课堂练笔被称为“短平快”的写作方式,“短”体现在写作内容短小精悍,“平”体现在写作多采用仿写的形式,可以有效减缓单元习作的坡度,“快”是指完成写作的时间往往都不长。由此可見,课堂练笔就是读写融合的有效载体。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深入研读教材,有效设计课堂练笔作业,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

所谓广度是指事物的范围向外伸展的程度,具体到课堂练笔的设计来说,就是通过写作使文本表达的范围得以适度扩展、延伸。

一是在文本留白处设计练笔。文本留白是作者根据表达需要做出的选择,对作者来说将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方方面面都写出来,既没必要也不可能;对读者来说,理解文本的时候对省去的内容又需要适当补充,才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有鉴于此,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善于抓住那些需要且值得学生补充的文本留白处,设计课堂练笔,让学生通过适当的想象,合理补充作者省去的内容。如教学《繁星》,课文中有“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睛,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哪些是“我”认识的星,它们在小声地说什么话等,课文中没有具体写出来,属于文本留白。对于学生来说,认识夜空中的星星,想象它们在说悄悄话,是学习《繁星》一课中有意思的活动。教师可以在此处设计补白训练,让学生想象有哪些星星在说什么悄悄话。

二是在需要拓展处设计练笔。理解课文的方法有多种,有时候学生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实际上这是一种拓展理解。教师在研读文本时,可以挖掘文本中需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理解的内容,设计练笔训练,通过适度延伸文本内容使学生理解得更清楚。如教学《花的学校》,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写道:“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这里写的是花孩子们从学校里跑出来时的情形,对于这种情形,学生最熟悉,体会也最深刻。教师可以据此设计拓展练笔:写一写自己放学时走出学校大门时的情形。学生写出了自己那一刻的心情和举动,就能够对花孩子的心情和举动理解得更清楚。

所谓深度是指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具体到课堂练笔的设计来说,就是通过写作加深对文本内容、情感的理解、把握。

一是在文本矛盾处设计练笔。文本的矛盾处是指细读文本时会发现作者写的语言似乎前后不一致,或不符合文本语境,或在文本中显得突兀,读后觉得可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这种矛盾的表达,设计练笔来解决矛盾。如教学《麻雀》一课,课文在写老麻雀救小麻雀时,有这样的表达:“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能够突出老麻雀救小麻雀的英勇无畏的决心和气概; “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就显得很害怕了。这样一来就产生了矛盾的感觉。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这一矛盾处,设计练笔活动:请大家写一写老麻雀发出这种举动时的内心活动。有的学生写道:“老麻雀看到小麻雀有危险,一心只想着救小麻雀,根本没有想有什么危险,所以就直接像石头一样落下来,这种又快又稳的动作,说明老麻雀为了救孩子是什么都不顾的!”有的学生写道:“‘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看上去是害怕,也可以理解为老麻雀拼尽全力想吓退猎狗。”有的学生写道:“老麻雀那么紧张和害怕,却没有退却,还是要保护小麻雀,体现的正是一种伟大的母爱。”通过练笔,学生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锻炼了思辨能力。

二是在文本细微处设计练笔。好的文章处处都有精彩的细节描写,换句话说,精妙的细节表达能够给文章添彩。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细微之处,抓住那些能够体现文本重要内容和关键情感的细节设计练笔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形成对原有文字的适度超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在回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这件事中,描写所救助的车夫的脸时用了“饱经风霜”一词。在作者的表达中,“饱经风霜”就是“我”看到伯父救助的对象时的一种直观感觉,仅此而已,毕竟文章表达的重点是伯父而不是车夫。在教学中,教师可针对这一细微处设计练笔活动:已经是黄昏时分,“我”看到车夫的脸产生“饱经风霜”的感觉,你认为“我”是怎样看出来的?“我”看到了什么?当学生选择肤色、眉毛、眼睛、鼻子、嘴唇、胡须等能够体现脸部特征的角度写出自己心目中的沧桑感、苦难感、辛酸感、痛苦感后,“饱经风霜”就被成功激活,学生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理解作者写的车夫处于下层社会,是卖苦力讨生活的穷苦人;鲁迅先生不因为他的穷苦身份而嫌弃他,不仅积极救治,而且还掏钱给车夫让他“休养几天”。由此,我们能够看出鲁迅先生一心想着别人,凸显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动人形象。

所谓厚度是就事物的质感而言的,具体到课堂练笔的设计来说,就是通过写作体现表达质量上有明显提高与突破的效果。

一是在破译秘妙处设计练笔。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破译文本形式表达方面的秘妙,就能够直接带来提高习作水平的效果。如二年级学生写话时常常出现不知道接下去怎么写的问题,在《枫树上的喜鹊》中有一个范例:“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这里的三个“一会儿”中,排在最后的是教“拼音字母”,接下来写的就是喜鹊阿姨教“拼音字母”的情形。这就能够给学生带来句子与句子之间过渡上的启发:从内容上说,两个句子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从形式上说,可以用同一个词把前后句子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把三个“一会儿”的顺序进行调换,让学生写出其他两种情况下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的相应内容,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能够顺利地写下去。

二是在适合创新处设计练笔。对小学生而言,课堂练笔以仿写为主,追求仿创结合。在《火烧云》一课中,有大量描写颜色的词语,有单色的,如红、白、金、黑等,杂色的,如葡萄灰、茄子紫、梨黄等;有多种复杂的颜色,如红彤彤、金灿灿、半黄半紫、半灰半百合色等;还有一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教师据此设计练笔,根据课文写颜色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写出“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比一比,谁写出的颜色具有创造性,想一想适合描写什么事物。

总之,针对读写融合理念提出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适合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的练笔活动,搭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综合发展的平台。

猜你喜欢

老麻雀车夫课文
“三个车夫”之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诗意建模,表达入格
人力车夫
《麻雀》教学设计
好比喻要细品慢嚼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超越万物的爱
你是第几个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