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化视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2022-07-17向璐芬
向璐芬
摘要:新一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领域的各个学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致力于开创新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而这期间,运用数学结构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结构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各种教学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用层次分明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本文重点对小学数学中的“结构化”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教学实践
前言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数学各个不同类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各个“点”系统地组建为“结构”,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系统。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对“结构化”教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教师过度依赖数学教材,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是拘泥于课本知识框架,从而将学生的知识资源局限于书本,导致其数学思维的发展无法充分发挥。在此情况下,如何正确理解“结构化教学”,如何将其正确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则成了一个问题。
一、结构数学教学的基本观点
结构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数学的发展。结构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数学知识以某种规律和联系的方式,按特定的结构进行组织,在小学数学结构化的教学中,各种知识相互独立,相互联系。
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思维技巧之后,才能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通过把结构化教学和小学数学课程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拓展了他们的思考方式,从而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概念。结构化的数学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复习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网,并以此取得较好的成绩,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知识板块的整合
利用结构化进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整理与练习,可更好建立自身的知识框架,但由于这种关系式的设计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無法为数学教学构建出一个固定的框架,使其变得枯燥乏味。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案。
1.对课程内容进行综合
数学课程的时间只有40分钟,很多课程都需要二到三节课,比如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无论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其表面积的计算都是建立在对长方体和长方体的概念理解和认识学习的基础上,这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学习过程,还是学习方式,都是如此。将两个模块的知识整合起来,不仅能达到目的,还能清晰地了解立方体与立方体的面积计算,并能方便地求解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全面掌握的知识、突破课程的桎梏、创新的设计、尊重学生的需要,让教科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对单元知识进行综合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单元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它能使知识的完整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小数的内涵与意义、小数加减、小数乘除等都是以小数为基础的。而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分数的性质、加、减、乘、除等方面的知识分布在小学教材的各个不同部分,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而且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此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分数乘除、分数混合运算等知识统一整理,利用思维导图将其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其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与理解。
三、小学数学的结构化教学策略研究
1.结构化预习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实行结构化的前提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适当、适时地预习小学生的数学预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引导小学生进行结构预习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不同特征,制订有针对性的预习目标,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并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
例如《倍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安排一些预习任务,让他们通过看一组数据,了解到倍数的基础知识。在教室里,教师列举了一些较大的数字。通过对数字进行乘法,使学生了解“倍”的含义,进而走进课堂。
2.结构化思维
随着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生要想真正地掌握自己的数学知识,首先要掌握好自己的数学知识。因此,在进行结构化教学时,应注重对小学生数学结构化思维的训练,并对其进行精炼,以提高其数学思想,提高其思维水平,进而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就拿《多边形的面积》来说,由于数学的内容太过抽象,所以一些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形下,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熟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梯形等基本图形的几何面积,再让学生们看到它们的组成,再从它们的分解中,让他们了解到,原来多边形是由许多的基础图形组成,而在计算的时候,只是将它们的数目进行了叠加。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原有的思维模式,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完善知识体系
小学在学生的整个教育阶段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其连续性较强,学生在小学时就掌握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可为今后的数学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构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可以使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并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的学业中,要构建一套完备的数学体系,使其知识更为广博,思维更为活跃。
例如,在小学生刚接触《统计》时,教师便可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的差异,选取相应的数据进行统计图的制作。教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条形统计表、扇形统计表、折线统计表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通过三种不同的图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巩固和强化课堂中的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其能依据具体的情境作出合理的推理,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养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式。为了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进行有计划的思维方法的训练,应构建结构化的思考模式,并将其与内在的关系相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结构思考,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俊华,吴玉国.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6):51-53.
[2]杨景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考试周刊,2021(33):79-80.
[3]吴会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技能结构化教学行与思的优化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1(45):88-89.
[4]郑艺惠."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结构化教学——以"线段图"为例[J].考试周刊,2021(24):73-74.
[5]周慧端.基于结构化视角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思考[J].教师,2020(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