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课证融通课程改革与实践探讨——以《数控编程与加工》为例
2022-07-16王秋红
王秋红 张 涛
双高背景下课证融通课程改革与实践探讨——以《数控编程与加工》为例
王秋红 张涛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探究课证融通课程改革与实践路径,剖析课证融通的关键问题,分析课证融通改革的必要性。文章以省级精品课程《数控编程与加工》为例,首先阐述了课证融通的改革思路,探讨如何将职业资格能力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然后介绍了课证融通的改革内容,最后总结改革成效,推动课证融通课程改革与实践进一步深化。
课证融通;课程思政;课程改革
引言
高职教育是目前国家重点发展的职业教育,一直备受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国家对于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自2005年开始,国务院陆续印发了一系列文件[1],不断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行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至今,先后指出要推进“双证”制度和“1+X”证书制度[1]。其目标就是大力推进各高职院校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开展全方面的改革。现在已经进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在国家政策引领下,未来会有更多学生走进职业教育的大门。因此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培养更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变得至关重要。
在高职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课证融通”是推进改革前行的重要手段,实现“三对接”,践行“三改革”,将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相融合。符合高职教育改革一路走来的所有改革理念,是对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改革思路的融会贯通。通过“课证融通”,以“就业为导向,以课证为载体”将课程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的内容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素质能力养成,同时融入课程思政,育人和育才双管齐下,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1 课证融通的研究现状
1.1 课证融通存在的问题
就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情况分析,部分课程课堂教学与考证内容关联不紧密,教学过程普遍存在“课”“证”分离现象[2]。教学内容也是孤立于专业领域,没有很好地渗透既能育人又能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有趣思政元素,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疲于应付老师,课后忙于应付作业。学习存在盲目性,“随大流”现象。致使考过的课程都被翻篇,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学生不清楚课程的意义、专业未来前景,甚至在学习了专业课后,还要参加相关证书考核的额外培训,才能参加考证环节,并且考证通过率也是差强人意。这样的结果使得部分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而降低就业率。
1.2 课证融通改革的必要性
《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学生先后要进行理论课的学习和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的实操训练,是一门技能型的核心专业课。本门课不仅教会学生技能,也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因此要求学生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必须要有真本领,能够亲身参与和专业、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未来可以成为能工巧匠、行业精英,进而为社会服务,并不断提升服务于社会的能力[2]。因此专业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仅仅是讲解课本知识,一定要联系当前的先进技术,融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内容,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
基于诸多原因,职业资格证书没有覆盖到全员专业课教师,教师本身不具备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不了解,也就无法将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去。想要实现课证融通,必须要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纳入教师日常考核中去,教师对标证书要求,教师授课要向“证”上靠,做到持证上岗[3]。由此可见,本课程开展课证融通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1.3 课证融通改革需要课程思政助力前行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专业课教授学生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4],决定未来的就业方向,育才是专业课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育人,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教会学生善恶评判标准。专业课和思政课是分开进行的,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是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的专业领域的技能型人才,是各行各业的技能型工匠的主力军,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与专业课老师相处的时间更多,关系更为亲密,尤其是在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过程中,师生几乎朝夕相处,老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是学生们开拓职场的导师[5],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能建立深厚的情感,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和信任。老师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仅是老师了,还是学生的朋友、长辈和职业领路人。在这种特殊的情境下,专业课教师的言行更能直接地影响、引导、教育学生。但是部分教师没有合理选择适合本课程的思政元素,更没有将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不到思政教育的“滋润”,达不到思政育人的效果。如果教师自身再不具备过硬的本领,就更无法实现教书育人,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因此推进课证融通改革的同时要融入课程思政,课程改革才会事半功倍。
2 课证融通课程改革思路
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
2.1 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
深入学习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在专业教学标准下优化课程标准.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合理的融入到专业课程中。课程教学资源是课证融通课程改革建设的基础,没有教学资源的支撑,课证融通在课程教学中都无法开展。本课程一直在持续建设,目前省级精品课程已经建设完成,同时开发了线上线下资源,参照学习任务,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对于课堂上没有完全消化的内容,学生可以线上观看教学视频,每个任务点包含精讲视频和课堂教学同步视频。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可以查缺补漏,对于复杂的实操环节,学生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来提升熟练度[6]。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拓展练习、作业库、试卷库,帮助学生巩固学习,为更好地开展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基础。
2.2 教学过程与职业技能培训过程对接
探索与职业标准衔接的职业教育方案,融通学历教育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深度调查岗位需求,建立与岗位需求相适应、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的课程体系。企业要求高校毕业生,学生也希望毕业后一到工作岗位就能尽快上手;依据企业生产实况,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模拟企业岗位制度,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实现课岗对接[7]。
2.3 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对接
课程考试在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课证融通”改革过程中,针对课程考试环节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不能再以传统的试卷考试作为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一次的考试成绩也不能代表学生的专业能力。课程考核的最终目标是要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价。因此考核应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对接,模拟中级工考试模式,理论实践并重,同时还要参考日常教学评价,最终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专业人才。
3 课证融通课程改革内容
3.1 重建课证融合、课岗对接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
以“1+X”证书为课程建设抓手,重建课岗对接、课证融合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岗位任务、工作流程创新教学内容,强化双证融合,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建立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课程体系,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8]。
以《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为例,本课程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技能,让学生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能胜任岗位需求,还要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课证融通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优化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梳理,调整为三个教学项目,29个教学任务点,任务点的设置更独立、完整。每个任务点都有典型案例支撑,使教学内容更饱满。课程教学安排如表1所示。
3.2 将课程思政与课证融合对接
在“课证融通”改革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仅仅是进行课程内容改革还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要将思政元素合理融入新的课程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适合本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开展思政育人[9]。
开展课程思政,如何选择思政元素是关键,思政元素的选取是保证课程思政在开展过程中输出有效的教学内容和良好的育人效果的关键。本课程选取的“思政育人元素”,不是我们平常讲的“思政”,不能把它局限在某一个框架里,也不能去套模板。而是选择一些对学生成长有利的元素,能起积极引导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正能量,一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及一切反映真善美的事物,可以说一切正能量的、美好的东西,都应当是属于课程思政的范畴[10]。需要强调的是,不要固化这些内容,因为思政元素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不断更新扩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会出现一些新层面的道德要求和安全问题等。所以教师还可以找到更多适合课程的思政元素。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课程思政能力,有意识地去寻找和挖掘新的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11]。
3.3 改革教学全过程,提升学生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整理问题。课中教师会针对不同学习任务融入有趣的或者严肃的思政案例,通过育人环节,搜集学生的真实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态度,掌握困扰学生的一些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给予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帮相学生走出困惑[12]。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温度、老师的温暖,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勇敢乐观地面对未来。教学全程将思政育人放在首要地位,同时展开实例导学、预习回顾、知识讲解、练习、巩固和总结,课后开展拓展训练。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要情绪饱满地面对学生,用精气神去感染学生,把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课中不仅要把理论知识点剖析清楚明白,还要采取相应手段,让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印象深刻,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分层次开展多种教学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导学、讨论和多方互动提问等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气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最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13]。
3.4 打造多元化教学资源库
资源库建设要有规范性、前瞻性、科学性、可扩展性、开放性等特点,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平台,同时资源库要不断更新、发展和完善。
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基础上加入上层的课程思政建设,鼓励学生不断进取、不断拼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做到全方位育人[14]。同时将进一步促进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使教学内容设置更合理。
图1 教学资源库
3.5 丰富考核形式及完善考核标准
结合课证融合理念,制定合理的考试标准,修订课程考试大纲。其中专业课课程考核不再拘泥于试卷考试,形式可以更丰富,可以通过加强课后训练和转变作业方式等方法来开展。理实一体化的考核过程更适合高职类的各门课程。
3.6 增加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要培养技能型人才,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增加理实一体的授课比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结束语
课证融通课程改革与实践过程中,建立课程改革研究小组,成员老师共同研究职业技能标准,制订了相关的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抓实教学实施,强化考证培训。同时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融入国家职业资格的标准和要求,有助于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课证融合”,开展数控技能培训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果,为课证融通和课程思政的融合改革提供理论及实践指导。
[1]陈建毅. 数控编程与加工“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5): 110-113.
[2] 刘冬生.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X”课证融通实践研究[J]. 时代汽车,2021(23): 59-60.
[3] 张春东.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1+X”证书课证融通的探索[J]. 时代汽车,2021(23): 94-95.
[4] 包乌云毕力格,哈奔. 1+X证书制度下计算机类专业课证融通的探讨[J]. 科技风,2021(33): 13-15.
[5] 甄铁丽. 基于“1+X”BIM职业技能证书的BIM建模课程的课证融通实践研究[J]. 科技视界,2021(33): 136-137.
[6] 李晓明,张淼,姜昊君,等. 基于课证融通的“1+X”老年照护等级证书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J]. 科技视界,2021(32): 147-148.
[7] 韩巍. 基于课证融通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21): 220-221.
[8] 牟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以《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3): 46-48.
[9] 杨清华.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初探[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19(10): 30-31,52.
[10] 王希. 高职高专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基础及路径选择[J]. 甘肃高师学报,2020(3): 11-15.
[11] 赵星. 地方工科院校工程训练课程思政育人共同体研究与构建[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3): 94-97.
[12] 沙永宝. 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框架"研究综述[J]. 文教资料,2019(12): 179-180.
[13] 陈建甫. 关于高校"课程思政"的探究[J]. 决策探索,2019(16): 78.
[14] 张广才. 课程思政推行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路径[J]. 昌吉学院学报,2020(2): 30-34.
[15] 黄淮学院党委. 黄淮学院: 加强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J]. 河南教育(高校版),2019(10): 56-58.
Discussion on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ourse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 School——Takingas an Exampl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 schoo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actice path of curriculum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analyzes the key problems of curriculum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and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urriculum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reform. Taking the provincial excellent course,cours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reform idea of course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discusses how to integrate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ability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then introduces the reform content of course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reform results to further deepen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ourse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course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curriculum reform
G712
A
1008-1151(2022)05-0138-04
2022-03-02
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双高背景下的课证融通和课程思政融合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以数控专业群课程改革为例”(2020jyxm0317);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0szsfkc0278);安徽省级双基项目(2021skf20);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18jyxm1346);安徽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0szsfkc0277)。
王秋红(1982-),女,黑龙江七台河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模具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