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泥绘的意境塑源
——泥绘作品《江枫渔火》的创作感悟
2022-07-16施昌
施 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蕴含着经典,从传统文化经典中挖掘出可供创作的艺术题材,是当代紫砂艺术的必由之路,紫砂泥绘作为紫砂器常用的装饰手段之一,亦可从中获得灵感,创作出充满灵性和意境的艺术作品,作品《江枫渔火》的创作便是根据唐代张继《枫桥夜泊》中前两句所描绘之景精心设计制作而成的。
紫砂泥绘所塑造出的情景画面本身十分独特,其浅浮雕似的画面呈现方式非常适合用来表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画。层叠的山峦与相互遮掩的构景让泥绘创作较之传统水墨画有着更丰富的变化,兼之紫砂“五色土”的丰富色彩,紫砂泥绘所塑造的山水景致也较传统的黑白水墨更为丰富多变,并且其还保留了水墨画的优点,远近对比的虚实变换、各种细节的精雕细琢以及留白留空的精妙,可以说泥绘承袭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所有优点,并在其上有着更加冲击性的画面感,可以根据创作的实际需要构建出特定的画面意境。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千古名句总是能在不经意间扣动人们的心弦,对于这样的文化经典,现代人并不需要逐文逐字地过度解读,只需要顺应文字所描绘的意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泥绘作品《江枫渔火》便是根据这两句诗的想象来进行设计构图的。
首先从紫砂壶本身装饰的角度出发,泥绘的创作空间通常仅仅只局限于壶面之上,只是在创作眼前这把壶的时候,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了这样一幅画面,大江之上,月落乌啼,一片片的霜雪无声降临,江面如同夜空,而在江的两侧,有重峦叠嶂,还有江枫渔火,人的气息融化在自然之中,博大的自然又包容着人在其间的生活,在如此的寂静和凝滞中,孕育着生命和生活。
一、构图设计
作品《江枫渔火》的设计比之过去的泥绘山水创作要更加复杂,其描绘意境的画面并不局限于茶壶的壶面,而是扩展到茶壶整体,为了表现“霜满天”的景象,以点的技巧将脂泥大小不规律地分布在茶壶的所有部位,同时将中央的泥绘山水划分成左右两个部分,中央处留空相隔,这部分的空间要绘制舟楫和飞鸟,这分别对应了“渔火”和“乌啼”,其中舟楫加入了人物,画面构图以下近上远来布置,越靠近壶面上部绘制得越细小简略,反之则更大、更详细,通过远近舟楫的大小对比,凸显出了景深的艺术效果,由此作为参照,观赏者便可以判断画中景物的大概距离,比如飞鸟的大小都是相若的,表面它们都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距离画面所呈现的距离也大致相同,而空中的飘雪则大小不一,与舟楫的描绘相呼应,显现出平面画中的视差效果。
二、实景填充
作品《江枫渔火》实际画面的填充参考了现实中很多相同题材的绘画作品,其中对于山峦以及房舍的搭配较为经典,所以在这件作品的绘制中,以堆贴的方式绘出重峦叠嶂的连绵山川,又用镂刻加画的方法来构建房屋,其中屋檐和门窗的设计则借鉴了明代建筑风格,以规整为特点,并于规整中带有转折变化,这种风格的建筑留存较多,所以可以根据实际的参照物,绘制起来并不困难,在画面中最难的地方在于点缀山峦与房屋之间的植物,传统山水画对于山中植物多只描绘大概,不拘细节,而在作品《江枫渔火》当中,细腻生动的山石纹理倘若与房屋直接连缀在一起,彼此之间会形成一种难以过渡的问题,山中的植物则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一步骤,而在传统绘画中这些植物又多以松枫为主,红绿两色成为绘制的首选,这些植物的填充很好地丰富了山水之间的景物过渡,让整体的画面变得更为生动。
三、书画融合意境呈现
传统书画创作会在整体画面的基础上,寥寥数文点明扼要,在作品《江枫渔火》中也同样如此,文字的加入亦考验泥绘画面的整体设计,文字的说明具有点题的效果,所以要选在显著处,结合茶壶观赏角度,壶肩四十五度是十分恰当的位置,同时由于整个泥绘画面以大江为界,中央留空,这部分的空间正好加入文字,所以最终文字就出现在壶面中间偏上的位置,书画融合点出意境,展开想象。
结语:带有明显主题的泥绘创作是中国文化的延伸,亦是创作者自身想象的延续,如何绘制和表现,深度考验着创作者的理解能力、制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这些结合在一起即是泥绘创作所需要的综合素养。从紫砂艺术的发展趋势来看,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将有助于提升作品的创作水平和最终品质,也正是这样的提升,才能使紫砂泥绘从原本单纯的装饰技法上升到具有独立性质的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