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溪口窑烧制技艺对龙泉青瓷烧制之启示

2022-07-16叶传应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哥窑溪口制瓷

叶传应

龙泉市仿宋哥窑青瓷研究所 浙江龙泉 323700

从龙泉溪口窑出土的哥窑瓷器看,其器型端庄古朴,做工精致,从一些瓷片可以看出,当时还采用多次素烧、多次施釉工艺,说明溪口窑烧制哥窑不计成本,不图简易,一丝不苟,以最优质的制瓷工艺制作器物。其鼎、炉、觚、彝等黑胎哥窑,简约淡雅、朴素无华而气韵独特,体现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对内心感受的强调,带有雍容华贵、精致古雅的宫廷风格。无怪乎有“溪口官瓷值千金”之传说。也印证了南宋叶 寘《坦斋笔衡》说的“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沏,为世所珍”之语。

《山水盖罐》 哥窑作品 叶传应

一、溪口窑选料加工之严格开创龙泉青瓷选料精益求精之先河

龙泉这一多金属矿带上有地域独特的瓷土瓷矿,在溪口窑等古官窑影响下,形成了不断更新的自成体系的釉料研究改进配方,还有独特的瓷泥加工流程。

从龙泉溪口窑周边及大窑周边场所研究发现,其泥料加工程序复杂,从“选矿→采矿→原料的粉碎→研磨→淘洗→压滤→陈腐→练泥→配料”等环节中有许多细节操作都非常到位。

根据民间传说,其细致处,现代人很难想象。例如筛选矿石、矿土是关键经验技术。溪口窑矿石含大量石英和绢云母矿物。值得注意的是,考古专家对溪口窑的瓷片、瓷石、瓷土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科学研究,表明:溪口窑由石英、长石、含铁云母及其他含铁杂质矿物组成的紫金土中,铁质含量与其他地方相比较而言是属于较高的。同时溪口窑在石灰石炼制过程中要加入草木料伴烧,釉浆制作后也要添加草木灰和紫金土,制成二元配方的草木灰碱釉。其瓷石、土料、石灰石、紫金土均按一定比例严格控制,有的矿石也按照石灰石炼制法,先经过烧炼而后粉碎。

矿石粉碎后,一般要以水碓进行多次研磨,前后要经过三个水塘反复淘洗,陶洗过滤后,往往要经历三年的陈腐,陈腐后重新炼泥放置过三个冬天,在配料后还要再进行陈腐、搅拌等。每一处窑址的陶洗塘、炼泥塘都几乎有五六处以上,此外还有专用的几处陈腐塘。其泥料加工之繁杂,可见古宋人对瓷泥釉料加工的重视程度。这有精细化操作的程序,有沉淀重金属、过滤杂质的作用,还有通过微生物调节泥巴内部结构的作用。溪口窑、大窑等正是在这样的操作工序中成就了龙泉官窑和古哥窑。从其瓷片之精密度、烧结情况均可以看出宋代溪口窑烧制哥窑泥料之加工细致度与处理精致度。溪口窑选料加工之严格要求开创了龙泉青瓷精品精细制料之先河。

二、溪口窑制瓷工艺影响并提升了龙泉窑烧制工艺水平

溪口官窑瓷制作工序繁杂,精细分工,一丝不苟,对龙泉其他窑口的工艺提高影响巨大。探讨溪口窑的烧制工艺,可以发现该窑口与其他窑口在制作工艺上存在较大的区别,例如注重炼泥淘洗、精致修坯、多次上釉、多次烧成、龙窑窑室改进烧制等方面,一是以步骤繁杂细致著称,二是工作态度均体现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例如修坯,修至薄如蝉翼的水平,一见技艺之高超,二见修坯工作之细致。在胎薄如纸、薄如蝉翼的瓷胎上反复施釉,一次次素烧上釉,一次次复烧,其工艺之认真,简直有不到黄河心不死,不烧制出瓷胎薄如蝉翼、厚釉却达 1毫米以上、如冰如玉的青瓷就不罢休之劲头。

对溪口窑遗址详细考察和分析表明,南宋该窑制作均以纯手工制作为主,其制瓷工艺精细体现于制坯精巧、利坯细致、挖坯细心、半刀泥划刻简洁到位,似顺势顺手之杰作,又确为精工细作之妙手精制。从瓷片瓷器之毛坯制作可以看出,巧手粘坯、精心修坯,甚至连晾坯装窑都轻手轻脚,细心操作。

其制釉分初次配釉、加配草木灰制釉,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得当,在反复施釉后修釉、补釉、晒釉均精心细作,匣钵制作规整认真,利钵、修钵、晒钵到位,所以烧窑后匣钵依然端庄大气。从密封匣钵处可以看出,基本以瓷土油泥密封,所以匣钵密封度极好。这点与一般民窑也大相径庭。术业有专攻,估计南宋时选进溪口窑烧制青瓷的工匠都是百里挑一的,每一环节都选取最好的工匠来参与制作。每道工序分工明确,前后配合,体现了当时最精良的制瓷队伍。传说邵成章这位“邵局”,曾经几度在龙泉蹲守督造,其要求之严格和选器之精良,人称无以复加。

溪口官窑制作工艺之精益求精,精细分工,精工细作,对龙泉民窑烧制技艺的影响和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对现代青瓷人的烧制技艺也有良好的启示。

三、溪口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探索

溪口窑青瓷烧制不仅在工艺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而且在器型上也大胆创新,为龙泉窑今天的继承发展提供良好的参考。一是在型制上创新,二是在追求风格品位上向制瓷华贵精致的高端发展。当然还有创新使用支烧工艺、创新使用厚釉烧制工艺等。

《仿宋哥窑小碗》叶传应

据考证,南宋龙泉青瓷之器形多传承青铜器制式,但考察溪口窑青瓷,发现溪口哥窑瓷在这方面尤为突出,但溪口窑不仅继承宫廷之风创作,还在传统器型上进行大胆创新。如专供宫廷使用的琮式瓶、凤耳瓶、鱼耳瓶、牡丹瓶、长颈瓶、龙虎瓶莲、纸槌瓶、瓣盖罐型制端庄典雅;象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的双鱼洗,双鱼盘,莲瓣碗等简朴优雅,精致生动。同时这一时代还顺应朝廷需要,创作了实用美观、小巧玲珑、设计巧妙的各式鸟食罐,仿生洗等。器物整体造型估计与“制样需索”有关,故追求与三代青铜器、玉器的风格,并能在神似的追求中进行青瓷的烧制创作。例如在传统胆瓶、梅瓶的造型上进行突破,在传统贯耳瓶的形式上进行创新等。从马里遗址的同心圆圈纹双耳红陶罐到良渚文化墨陶贯耳瓶,从汉代象征“其情灼灼、其乐融融”的投壶,到宋代流行富有深意的宫廷贯耳瓶。创作中在传统器型基础上,宋代溪口窑还创造出椭圆贯耳瓶、六方贯耳瓶、扁方贯耳瓶。贯耳瓶看似简单,其实寓含深意,其颈部两侧贴竖直的管状贯耳,两相对称。其含义即:耿直劝诫君王,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多听逆耳之言,善纳忠直之谏。凤耳瓶等器物从历史的演变中成了宋代宫廷专属的陈设器、欣赏器、雅玩器。这溪口官窑烧制的陈设器与一般宋代平民家庭的陈设器或礼器全然不同。制瓷追求华贵精致,溪口窑多次上釉,有的多达六次使用,其釉层丰厚,质感晶莹,深沉莹泽,如冰似玉,凸显古代和氏璧一样的璞玉之美。追求韵味别致、古意盎然、高雅大气、端庄雅致、肃穆宁静之风,透露出溪口哥窑官瓷高雅的气质和华贵的身份。

《凤舞九天瓷尊》哥窑作品 叶传应

《哥窑直颈瓶》叶传应

猜你喜欢

哥窑溪口制瓷
雨花·艺术 崔海作品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手工制瓷技艺展示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西浦廿题之聚仙亭
关于宣州区溪口镇茶产业发展情况的分析、思考
以碎为美
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指导行动研究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成为省级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