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要把握好四重关系

2022-07-16谭劲松边春慧

观察与思考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示范区分配

谭劲松 边春慧

提 要: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如何不辱使命、不负中央,把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好,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要求,处理好四重关系: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同公平分配“蛋糕”的关系;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正确处理坚持按劳分配同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正确处理满足生活需要与实现全面发展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2021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启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浙江省迅速制定《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是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红线。在全国推进共同富裕伟大事业中,浙江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要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在实现从部分先富到全民共富提升、从生活富裕到全面发展拓展上发挥先行性、先导性、先进性作用,正确处理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四重关系。

一、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同公平分配“蛋糕”的关系

对实现共同富裕的认识长期存在误区,有人把实现共同富裕单纯看成分配问题,平分财富,甚至误解为劫富济贫,这显然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只有先生产出社会财富,才有财富分配可言,因此,实现共同富裕既是分配问题,更是生产问题。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要正确处理做大“蛋糕”与分配“蛋糕”的关系,把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摆在首位。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水平共同富裕的基础,没有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共同富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要把立足点放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把思想统一到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来。而不能本末倒置,轻生产重分配,把目光聚焦在分“蛋糕”上,把精力集中在分配上。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应在科技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夯实实体经济上发功用力。

(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意见》指出,高质量发展要“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抓手,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加快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开展科技创新的浙江路径。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率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实现从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关键是要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使经济发展从速度增长型、规模扩张型、劳动密集型转向质量型、效益型、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一是加快科学技术创新研究,加大对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研发的支持与投入力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二是支持激励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生产一线能工巧匠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短板、弱项、卡脖子工程进行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以推动产品更新换代、企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三是畅通产学研渠道,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机制。一方面,鼓励支持科技人员把科学研究植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把论文写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上,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另一方面,及时有效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使科研成果快速推动经济发展、创造经济效益,而不是束之高阁,锁在保险柜里。

(二)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也离不开高效健全的体制机制环境。一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引领。一方面,要系统清理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过时政策以扫清发展政策障碍;另一方面,要及时出台服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政策,以政策创新推动和引领高质量发展。二要为高质量发展创造高效健全的体制机制。一方面,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党委政府要有勇气和魄力,敢于攻坚克难,啃硬骨头,既要破除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和行动上的不作为不担当,又要敢于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主动改革、超前改革,打通堵点、攻克难点;另一方面,党委政府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要有超前思维、辩证思维、战略眼光、前瞻意识,完善顶层设计,搞好科学论证,尤其要以深化优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为改革突破口,提高办事效率,让企业和老百姓少跑路不跑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畅通的体制机制保障。

(三)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根基,实体经济强则国民经济兴,实体经济不振国民经济就会地动山摇。实体经济是创造社会财富、增加社会就业的基础。发展实体经济应培养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担当精神,政府及时出台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家坚守发展实体经济的定力,不为短期利益所动,不为炒热钱分心,切实扭转脱实向虚倾向,潜心把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做精做成品牌。发展实体经济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金融业应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帮助中小微生产企业解决融资难等困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马克思设想的发达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决定消费,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共同富裕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私有制不能实现共同富裕,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造成贫富两极分化。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现成理论可应用,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在国外没有现成模式可参考,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极具挑战性的伟大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时代难题和历史任务。浙江应以探路者的勇气,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下,闯出一条推动实现全体人共同富裕新路子来。

(一)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主力军作用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在要求,公有制具备实现共同富裕的天然条件,公有制经济应该成为国家推动共同富裕主力军,为全社会共同富裕作出示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的要求,一是公有制经济应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公有制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实行新发展理念,把工作重心和注意力聚焦到高质量发展上来,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开新局、谋新篇,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创造新业绩,以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支撑高水平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二是公有制经济应全面实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没有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就没有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要全面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优劳优酬的按劳分配原则,以按劳分配激励劳动者求富创富致富热情和积极性,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非公有制经济服从服务于国家共同富裕战略大局

从理论上讲,非公有制中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与建设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矛盾。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笔者认为:第一,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创造财富、增加税收、扩大就业、发展经济、繁荣市场、激发竞争活力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助推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第二,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在基本经济制度中的正确定位。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明确规定:“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方面,在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做到不犹豫、不动摇;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应以坚持和维护公有制主体地位为前提,而不能喧宾夺主,削弱、改变、取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动摇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经济制度根基。第三,引导私企老板正确处理资本利润同劳动报酬的关系。非公企业吸纳就业人数占城镇就业人口的80%以上,私营企业中的劳动者能不能致富关系国家共同富裕战略的成败。政府要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监督私企老板严格执行劳动法和最低工资标准,严禁克扣和压低劳动者工资,确保劳动者依法获得正常劳动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要强调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靠偏门致富不能提倡,违法违规的要依法处理。”政府积极引导支持私有企业吸收职工参股,向职工让利,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红利,把私有企业打造成“劳资两利”的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第四,教育引导企业家树立正确财富观。引导企业家深入思考致富的初心是什么、为什么致富、为谁致富、怎样致富、富起来后怎么办、财富留给谁,如何使自己成为富而有德、富而有爱、富而有责,感恩国家、回报社会、扶贫济困、先富帮后富,热心慈善事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实业家,为服务国家共同富裕战略大局作贡献。在举国上下推动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中,非公有制经济不能缺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能置身事外,徘徊观望、无所作为,更不能成为阻力和障碍,而应积极投身到国家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中去,既利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加快自身发展率先致富和带领企业职工致富,又积极为全民致富发展经济、创造财富、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主动在抑制分配剥削、防止贫富分化、推进共同富裕上尽责出力。

三、正确处理坚持按劳分配同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意见》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完善要素参与分配政策制度,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率先在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上取得积极进展。”这就为我们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发挥按劳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作用和保障功能

按劳分配是对剥削和平均主义的双层否定,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既从根本上消除了剥削,又能有效克服平均主义,防止两极分化,效率公平兼得,最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发挥按劳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稳压器”基础作用和“压舱石”保障功能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企业内部管理层与一线职工按劳分配关系,确保公有制经济内部劳动者收入差距始终维持在合理区间。既要依据劳动贡献拉开收入差距,杜绝大锅饭,不搞平均主义,又要防止脱离劳动贡献差距的收入悬殊和分配不公,做到公平分配;二是处理好工资增长同生产发展的关系。既要克服只讲生产发展,而忽视提高工资倾向,也要防止脱离生产发展水平一味强调工资增加问题。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三是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合理确定积累与消费比例,既不能只顾消费而影响正常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也不能高积累低消费影响劳动者致富和消费水平提高;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以按劳分配激发劳动者求富创富致富积极性去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服从服务于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战略大局

按生产要素分配由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决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对共同富裕的作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制度安排,有利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优化资源配置,激活生产要素,提高劳动生产力,为国家推行共同富裕战略创造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按生产要素分配中包含着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利润按资分配、工资按雇工劳动力价值分配,这意味着允许经济剥削、存在两极分化的可能性,与共同富裕要求相违背。政府在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时,要通过健全完善分配制度、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发挥第三次分配的补充作用,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分配秩序,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遏制灰色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保障基本收入,防止贫富两极分化,把按生产要素分配对共同富裕的消极负面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劳动者共享国家共同富裕战略的红利。

(三)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补充作用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国家总体战略。不仅要保证公有制经济成员共同富裕,而且要努力使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富起来;不仅要保证有劳动能力的人实现共同富裕,而且要保证年老退休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和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也过上富裕生活。推动共同富裕不仅要发挥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作用,而且要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补充作用。政府要通过舆论宣传、政策支持和税收引导,借助道德、文化影响,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成员自愿捐赠、支持慈善事业,扶贫济困,帮助弱势群体摆脱相对贫困共同迈入共同富裕行列。为此,政府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愿提取利润的一定比例,用于公益慈善支出。通过建立企业参与第三次分配机制,为慈善事业提供财力物力支持,为助推全民共同富裕开辟新通道。

(四)充分发挥政府国民收入调控对推动共同富裕的引导作用

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教育科技发展程度和生产力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影响,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社会成员的收入始终呈低中高状态分布。推进共同富裕要防止收入悬殊,高的畸高、低的过低两极分化产生收入鸿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求:“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包容。要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区域人均财政支出差异,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社会成员的收入进行有效合理调节,让高中低收入保持在合理区间,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同频共振。

1.在帮助低收入群体增收致富上走在前列

低收入群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短板弱项。没有低收入群体的富裕就没有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物质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收入增长是共同富裕的保障。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要把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作为推进全民共同富裕的重点,以低收入群体富裕作为共同富裕底线,在帮助低收入群体增收致富上作出示范、积累经验。一是通过扩大就业保障低收入群体有稳定的工作和劳动收入。通过保就业增加劳动收入是帮助低收入群体走向共同富裕的治本之策。党委政府既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尽可能多的创造就业岗位,更要支持帮助低收入群体优先就业;二是通过激励大众创业和拓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三是依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水平,确保最低工资水平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和高水平共同富裕示范区相适应。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做到“完善兜底救助体系,加快缩小社会救助的城乡标准差异,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线”;四是通过对低收入群体技能培训、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自立自强意识、生存发展本领,支持鼓励他们通过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新创业实现增收致富,使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和社会福利水平明显提升,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跟上共同富裕步伐。

2.在培植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上率先示范

中等收入群体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要培植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使中等收入群体为社会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重点帮助五类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高校毕业生是有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方面”“技术工人也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是创业致富的重要群体”“进城农民工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来源”“要适当提高公务员特别是基层一线公务员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工资待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扩中”要求,一要在全社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和氛围,为勇于创业、乐于创业者提供施展创业才华舞台。鼓励有资金、有技能、有才华、有经验的社会成员创办小微企业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二要随着经济发展使公务员、教师、医师、科技工作者、自由职业人士、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中高层管理人员等的收入逐步提高,壮大和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三要拓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探索通过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参与分配以培植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3.在调节高收入群体上攻坚克难先行先试

高收入群体是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既为社会成员发家致富作出了榜样,也为国家走向共同富裕作出了贡献。但少数人收入过高畸高容易造成两极分化,有违共同富裕原则。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要在调节高收入上先行先试深化改革。一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资本性所得管理”的要求,通过税收改革对高收入进行合理调节,让高收入群体多缴税以支持政府推行共同富裕;二是依法监督和引导私营企业主严格执行劳动法,合理确定资本收益和劳动报酬比例,提高雇工劳动收入比重;三是“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坚决遏制权钱交易,坚决打击内幕交易、操纵股市、财务造假、偷税漏税等获取非法收入行为”。依法打击偷税漏税逃税和非法转移财产,非法侵害国家利益和侵吞老百姓利益的非法牟利,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等依法加强对畸高收入的调节与监管;四是“加强公益慈善事业规范管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加强对私营企业主感恩国家、回报社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先富帮后富,扶贫济困、支持慈善事业,为实现共同富裕尽责出力。

四、正确处理满足生活需要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共同富裕是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对应的概念,包括人的生活需要和全面发展两个方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应深化和拓宽对共同富裕内涵的认识,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影响,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共同富裕理解为物质富裕、丰衣足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共同富裕涵盖的内容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不断拓宽和提升的。《意见》指出:共同富裕示范区要“紧扣推动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应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处理好生活富裕同全面发展的关系,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整体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一)在建设高水平社会保障体系上走在前列

建设高水平共同富裕示范区,不仅要解决好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基本社会保障需要;而且要率先向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提升,健全完善全领域全方位全员共同富裕社会保障体系,夯实共同富裕社会兜底保障基础。

(二)在优化物质生活结构和提高生活品质上走在前列

物资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建设高水平共同富裕示范区首先要保障全体人民丰衣足食、衣食无忧,不断提升物质富裕的档次和水平。同时要改善膳食结构,倡导科学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简约消费、俭朴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消费,推动物质生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从生存资料为主向发展资料与享受资料为主提升,以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品位。

(三)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全面发展上走在前列

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都是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物质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精神富有是共同富裕的最高表现和价值追求。物质生活富裕只有同精神生活富有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拥有的物质生活资料和闲暇时间增加,如果没有精神富有作依托,只富“口袋”不富“脑袋”,不仅无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品质提高,相反可能成为滋生惰性、产生新的社会问题的温床。如:社会上出现的讲排场、摆阔气、炫富的奢靡之风,就是物质富裕后由于精神生活贫乏而带来的“富贵病”。

共同富裕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级党委政府要立足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富有,引导群众在追求物质富裕的同时,追求精神富有、精神充实,倡导情趣高雅、文明、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重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四)在创造宜居生态环境上走在前列

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不仅要求个人和家庭个体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更要求生活生存的生态环境好,谁都不愿意生活在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空气污浊、噪音轰鸣、自然灾害频发环境之中。建设高水平共同富裕示范区要“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进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推进海岛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强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按照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建设美好生态环境,努力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新鲜的美丽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在蓝天碧水、绿水青山、鸟语花香的美丽自然生态环境中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的美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放飞自我,享受人生。

(五)在构建诚信友善和谐人际关系上走在前列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建设高水平共同富裕示范区要按照《意见》要求,“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营造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和睦友好的社会风尚。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一是努力构建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相互帮助,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和谐和睦的人际关系;二是创造公平正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社会秩序;三是营造积极进取、比学赶帮、力争上游的进取环境。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示范区分配
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阅读理解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