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经济下青少年思政教育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2022-07-16王欢

红豆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新时代青少年

【摘要】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党的历史任务和时代使命,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引领,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与时代同频共振、与社会同步合拍,让广大青少年明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广大青少年要激扬家国情怀,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本文首先明确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机制,分析后疫情经济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后疫情经济下青少年思政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构建后疫情经济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机制。

【关键词】后疫情经济;青少年;思政教育;新时代;同频共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中国人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一本现实而生动的教材。疫情防控是我们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教科书,是我们弥补短板、提升治理能力的教科书,也是我们民族、国家和每位公民坚定自信,为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喝彩的生动教科书。我们应充分把握疫情这本现实教材,直面时代课题,与时代同頻共振、与社会同步合拍。

一、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机制概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在疫情的背景之下,这个群体的思政教育关系着国家的繁荣与复兴。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党的历史任务和时代使命,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引领,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与时代同频共振、与社会同步合拍,让广大青少年明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广大青少年要激扬家国情怀,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教育活动,强调人生发展方向与成长的认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构成方式、作用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整体运行方式和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有效调节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内在关系、机理运用、制度规范等四个基本要素,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

在后疫情经济的特殊背景下,实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同频共振的机制,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实现青少年思政教育与新时代的思想、意识、言论、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共鸣或协同。

二、后疫情经济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后疫情经济背景下,赋予了青少年思政教育新的时代特点。与一般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相比,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具有以下特征:发展的全球性、影响的全面性、程度的严重性、较长的时间性、极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政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是使青少年思政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学习的开放性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疫情的发展形势备受世界关注,使广大青少年思政教育的学习资源和方式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开放性主要指在交流过程中,青少年获得信息的渠道开放,内容多元,进而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接收信息的开放性和意愿表达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的特点使广大青少年变得很活跃,易于接收各种信息,敢于表达自己的意愿,但在这信息量巨大的网络平台上,可以说是积极向上,而又暗流涌动,使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受到一些不健康信息的影响,如在后疫情经济的背景之下,会出现抹黑中国、诬陷中国的一些言论,冲击着当代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需要进行积极地引导,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开放性学习背景之下,也会涌现出青少年的先锋力量,会在各种言论和讨论声当中,冷静分析,准确判断,引领信息朝着积极方向的发展,成为学习的榜样和领袖,尤其是对营造健康的网络空间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青少年的普遍参与性

2020年的疫情,是全球性的突发事件,给各个国家造成了重大影响,时至今日,个别国家仍然经受着疫情的痛苦。突发事件一旦爆发,具有突发性,难以控制,并且通常关系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往往能牵动广大民众的心。疫情的发生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报道与微博、论坛、抖音等网络新媒体的宣传后,尤其会使广大青少年参与其中。在实际生活层面,与青少年的生活问题密切相关,使广大青少年关注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民生问题是后疫情经济中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点。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由于网络是疫情传播的重要渠道,广大青少年是忠实的网络用户,在信息传播高速的网络中,使广大青少年参与其中,这也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类处于了前所未有的普遍关联当中,在此次后疫情的背景之下,青少年置身于一个巨大的信息空间,这些信息看起来是五花八门,杂乱无章的,但经过数据的筛选与比对,可以得到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广大青少年的思政教育提高了时效性和针对性。在信息的传播、比对过程中,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不断增强,自主性即自我意识增强,要求平等交流,注重自我呈现。在后疫情经济的背景下,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独立意识、权利意识增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也难免出现言论不当的思想和行为。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青少年在媒体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由原来的被动接收到主动地转化,他们积极发表各种言论、信息,参与讨论,积极活跃,这就使在这一突发疫情背景下的思政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应因时而新,因势而新,适应青少年思政教育的自主性增强的特点。

三、后疫情经济下青少年思政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的特色是“新”,用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指导新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独具特色的理论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很多讲话、座谈等,反复强调“立德树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后疫情经济的背景之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不难发现存在的问题。

(一)后疫情经济下青少年思政教育协同机制缺失

思政课不应该只在课堂上讲,还应该在社会的各层面讲,把思政教育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让思政教育既要“润物细无声”,也要产生“惊涛骇浪”。在“大思政”的背景下,我们理应把协同机制应用于青少年思政教育之中。在新时代,需要不断完善,需要树立协同理念,完善协同制度等。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青少年思政教育与日常教育缺乏有效衔接。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育,二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两条渠道存在脱节情况。作为课堂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一般注重按照教學任务、教学计划进行课堂讲授与引导,对日常的关心与指导有所忽视。在其日常的生活中,家长、任课老师、生活老师也是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开展工作,忽视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不能真正引领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无法实现与思想政治课的同向同行。

第二,“三全育人”有效机制不足。“三全育人”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在青少年的思政教育过程中,“三全育人”并未形成完整的闭环,机制建设不足,比较突出的是教育育人,但其他几方面的工作并不突出,成效甚微。

(二)后疫情经济下青少年思政教育机制理论研究不足

在新时代,青少年的思政教育是一个开放而复杂的系统,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是一个“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这一成长过程中,要把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尤其是在此次疫情中,让广大青少年有着深刻的感触。作为青少年的思政教育理应实现与新时代的同频共振,但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自身成长与国家的联动,相关举措不尽如人意,理论研究有待提升。

(三)后疫情经济下青少年思政教育保障机制不足

当前,青少年的思政教育工作经常出现推诿的情况,影响了青少年思政教育实效性,主要原因缺乏青少年思政教育的保障机制。首先,任课老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一,不能很好的保证思政教育的质量,就全国来看,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尤为显著。其次,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一定的组织保障。各个学校的党委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顶层设计还缺乏具体的规划与安排,组织保障不到位。再次,缺少相关后勤保障及办公设施。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校为思想政治教育专门开辟的场所数量极为有限,例如辅导老师办公室十分拥挤、不重视心理咨询室建设等。最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经费保障不足,不能有效地组织除了课堂教学以外的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等。

四、构建后疫情经济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机制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在后疫情经济的背景之下,需要构建起青少年思政教育与新时代同频共振的机制,提升青少年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以后疫情经济为主线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对接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是不管是在中学还是大学,其他课程同样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任务。《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思政课程要实时传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改进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在这样事件的情况下,及时向青少年传递积极的声音,用好战疫故事,讲好抗疫精神。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大课,思政“小课堂”和战疫“大课堂”同频共振,讲述抗击疫情中的先进事迹,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奉献精神,感受抗击疫情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进而引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课程思政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其他课程同样需要树立起立德树人的意识,有组织有计划的,适时地开展思政教育。课程教师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言行直接起到指引作用,课程教师应把思政教育契合在课程当中,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抗疫中的中国故事、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努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思想政治课与各课程有效对接,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二)以后疫情经济为连接构建校内与校外联动机制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以育人为目标,在后疫情经济下构建起校内与校外的联动机制。在校内联动机制方面,以党委为领导,统筹教学、管理、服务、文化、网络等要素,各个环节相连接,即育人的全员性、全过程性、全方位性。学校应疫情防控需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构建起后疫情经济背景下的知识链、活动链、环境链,实现校内联动。在校外联动机制方面,打通学校、家庭、社会、网络渠道,协同各方资源。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及时共享特殊时期的思想动态和成长情况。在校外实践上,建立研学基地,开展实践项目,实现知行合一。建设好网络思政阵地,在大数据时代,让网络发挥积极作用,开展网上与网下的互动,提升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三)以后疫情经济为要素构建自我教育机制

在后疫情经济的视域下,青少年思政教育的自我教育至关重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管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为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机制的构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自我教育,就是青少年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一种主观活动,即实现“接收-内化-外化”循环转化。构建青少年自我教育机制,要创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在后疫情经济这一要素下,培育青少年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在信息的海洋里,明辨是非,坚定信念。同时在后疫情经济的背景下,冲破空间的限制,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在一些平台上获取知识,比如慕课、智慧树等,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思政教育的资源,此外还有抖音、微博等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需要加以引导青少年关注官方账号,获取正确的信息,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广大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能否一直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最根本的在于能够始终做到自我教育。在特殊的后疫情经济背景下,引导青少年构建自我教育机制,可以准确实现与社会的同步与发展,有利于其健康成长。

(四)以后疫情经济为主题构建“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

从当下的后疫情经济出发,以组织保障为中心,以物质保障为支撑基础,以队伍保障为关键,建立“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在组织保障上,建立统筹领导小组,以党委为领导核心,以各党总支、学生工作部、团委等部门为二级领导部门,渗透青少年思政教育,形成合力育人。在教师队伍上,选贤任能,选优建强师资队伍,并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思政工作者能有效地利用后疫情之下的中国优势进行及时地引导,并对比世界形势,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使思政教育具有时代感。在物质保障上,充分落实保障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落实实践研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知行合一。同时设置专门活动场地以及网络平台,心理咨询室、宣传网站、红色文化网站等,保证青少年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加强舆论的引导,占领网络的高地。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青少年的思政教育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对其既是危机又是先机,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准确解读疫情之下的中國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加强中国价值的凝练与阐述,构建有效机制,实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35.

[2]冯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四个着力点[J].教学与研究,2017(1):18-23.

[3]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光明日报,2019-08-15(1).

[4]程新宇.疫情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反思与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20(6):43-47.

[5]付卫东,周洪宇.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在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2):14-18.

作者简介:王欢(1984年8月-),女,汉,硕士研究生,四川工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

本文系绵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0年度市级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专项课题”立项课题“疫情视域下青少年思政教育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CQSN2020YB12。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新时代青少年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