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探索
2022-07-16刘凯琼
刘凯琼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在当下的发展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再加上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导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地区与地区之间在文化交流上的频次不断增加,多元文化的局面也在当下形成。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也需将多元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创新思政教育内容以及思政教育方式,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本文分析多元文化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起到的影响,并提出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
引言:高校作为高等人才的聚集地,加大思政教育力度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思想认知程度,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自觉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端正自身理想信念,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但在部分高校中,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开展思政教育中存在较大的问题,对其重视程度较低,在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上均较为落后,更没有吸收借鉴多元文化中的积极内容,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思政教育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
一、多元文化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随着当下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个国家之前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大,除经济发展上的竞争之外,文化竞争也是各国竞争的重心。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信息在传播方式以及传播范围上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可接触到的信息数量和类型均有着较大程度上的增加,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在不断扩大,这也使得当下的文化发展朝向多元化的趋势进行。由于文化自身的两面性,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多元文化,也具有两面性,不仅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更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以及形式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校学生正确三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传统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由于高校在教学目标上以提升人才的专业知识为主,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导致在具体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存在重视程度不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均较为单一的情况,思政教育质量不高。而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由于其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涵盖领域也较广,利用多元文化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载体,可创新思政教育内容以及思政教育形式,使得思政教育可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学生兴趣爱好等来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
2.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也在不断推动自身在教育理念上的改革,思政教育在当下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凸显出来。而在開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部分高校也开始重视文化渗透的积极作用,并开始将文化教育内容渗透到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使得思政教育开始以文化教育的方式与高校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方面进行融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力。而在提升思政渗透能力的过程中,提升其在文化层面上的影响力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认知程度。为提升文化教育的渗透能力,还需借助多元文化进行,来实现高校学生在思想觉悟、认知以及思维逻辑上的全面提升,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
3.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从高校思政教育现状来看,由于思政教育的内容较为枯燥,理论知识较多,仅以宣扬马克思主义以及我党最新方针政策为主,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与专业知识的关联性较低。再加上形式也较为单一,仅以多个班级开展公共课为主,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在学习能力上也存在较大的不足之处。而多元文化由于立足于精神层面以及思想层面,结合高校学生的兴趣来制定教育计划,极大的提升了高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科学性,使得思政教育可在新视角以及新思想的层面上开展,实现了多元化的教育互补。与此同时,多元文化还为高校的思政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指导,使得思政教育可围绕着文化理念以及精神文明等层面来制定教学计划,使得思政教育在发展中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时代性以及时效性,更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而从文化建设的层面来进行分析,多元文化发展还为思政教育开展提供了各个方面上的支持,有利于转变传统思政教育的局限性,为提升其教育质量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消极影响
多元文化在创新思政教育内容以及形式上可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多元文化吸收借鉴较多的外来文化,而由于文化以及国情上的差异性,这些文化中不仅有着许多积极内容,更含有较多的消极内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政教育,除需考虑到其积极作用之外,还需对其消极影响也提升认知程度,在利用多元文化开展思政教育时,也需吸取其中的优秀内容,摒弃其中的消极内容,来真正发挥多元文化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从其消极影响来看,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增加高校师生的课业负担
思政教育的系统性较强,且属于长期的教学内容,需在长时间的积淀下才能提升教育层次。而多元文化尽管可为思政教育提供全新的理念以及教育内容,但若对多元文化并没有进行筛选,或者在运用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也会对思政教育的顺利进行造成负面上的影响。例如部分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大量的融入传统文化内容,不仅造成学生课业负担上的增加,也导致教师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促使教师需做好传统文化的筛选,并将其合理渗透到思政教育中,才能发挥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难度。需在融入多元文化上注重适度原则,才能发挥多元化的促进作用。
2.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浓厚的文化积淀。但由于我国在发展进程上出现较多的朝代,也经历了不同历史发展时期,而不同的时期在社会结构以及政治经济体制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封建主义制度宣布被彻底推翻,从政治思想的角度来说,这种共和理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较强的先进性以及前瞻性。但相较于传统文化来说,其仍旧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很难立足于当代角度来对其进行解读。而在高校中开展思政教育,其核心则是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思想进行,这也使得现代思想与传统思想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若在开展思政教育时仅从一方面来进行,可导致学生的学习进行下降。在多元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抨击多元文化的消极影响,而是借助多元文化来指明高校思政教育方向。对于高校来说,需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以及高校实际情况来制定思政教育计划,降低教育风险的出现几率。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
(一)明确教育方向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明确教学方向,遵循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相关要求,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强化时代精神教育,合理把控其政治方向。由于多元文化体系在当下已经形成,其内容也借助新媒体等方式传入到大学校园。由于大学生仍旧处于受教育阶段,社会经验以及社会阅历上均存在不足之处,这种多元文化中不仅有着积极向上的内容,更有着较多的消极内容。由于高校学生缺乏阅历,对于这些消极内容的判断能力并不强,导致多元文化也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较大影响,增加了高校思政教育难度。对于教师来说,需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进行,结合社会主流价值观来做好思政教育,利用主流意识来进行引导,并利用网络渠道或者共享平台来加大思政理念的宣传力度,并认知多元文化的本质特征,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将全新的价值观融入其中,真正凸显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
(二)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为提升多元文化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保障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一方面,需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实际需求纳入到考虑范围内,依照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以及成长规律进行,做好因势而新以及因时而进。从思政教育的本质来说,其属于服务于人的教育工作,需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针对其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分析,避免出现固步自封现象。与此同时,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还需围绕学生的生活需求以及学习需求进行,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上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于思政课程来说,需引导学生树立政治意识以及核心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辩证思维以及战略思维,引导高校学生立足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转变传统单一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利用问题导向模式来开展教学,并在多元背景下及时收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学生问题,为学生营造出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在制定教学计划中,还需与前沿理论相结合。由于思政教育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不仅可满足人们对于话语权的要求,更可实现学科的长远发展。当下,我国的高等院校思政教育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尤其是在融媒体不断发展的当下,高校学生可接触到的信息数量不断增加,多元文化对于高校学生所造成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而这些文化中,也存在较多的消极内容,如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消费主义等,对学生的思想也造成极大影响。在制定思政教育计划的过程中,教师需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把控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将先进理论以及科学理论均融入到思政教学计划中,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使得学生了解先进逻辑,为开展思政教赋予全新的时代内容,对于教育政策也需不断进行更新,来提升思政教学质量。
(三)打造专业教师队伍
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其中占据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灌输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其对于教师的教学思维以及教学模式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提升教学成果,教师需掌握教学资源的整合方式,并利用实践的方式来深度挖掘全新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理念,对于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并对于外来文化做好筛选,实现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有机融合。针对于此,高校需重视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可在招聘的过程中拓宽招聘门槛,实施准入制度,选择专业水平较高且思想认知程度较高的教师来从事思政教育工作。针对于已有的思政教师,也需做好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中加入先进的理论知识内容,并加大实践教育力度,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需不断提升自我,吸收各地先进教育理念,并为学生打造交流合作平台,对于教学资源需及时进行扩充,并组织学生利用分析案例、专题讨论以及演讲辩论等形式来促使高校学生在思想层面上的转变。
(四)创新教育方式
传统高校思政教育由于受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其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方式也较为单一,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还需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及心理特点,加大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以及思维变化,找出当下在开展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模式。除学校教育之外,还需重视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思政教育中可发挥的重要作用,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利用社交平台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与指导,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更可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利用校园文化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程度,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认知。校园文化的内容较为广泛,除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层面上之外,行为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也属于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可起到重要作用。针对于此,高等院校需在开展教学同时加大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利用校园文化来渗透思政内容。可结合校园已有的资源来打造实践基地,做好相关设备设施的配备工作,更要打造校园文化管理平台,建设有关于校园文化的微信以及微博公众号,利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来展示学校的校园文化,营造出校园内的正能量氛围。更要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党建的重要作用,利用作风建设、思想建设以及组织建设的方式进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作用,构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在开展社团工作时融入思政教育,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思想上的启发。
(五)创新考核模式
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在考核模式上较为单一,仅以开卷或者闭卷的形式进行考试,没有发挥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而在多元文化的促进下,思政教育的考核模式也需进行创新,可将学生的出勤情况、社会实践参与情況以及读书笔记的制作情况等均纳入到考核范围内,并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点评。还可利用调查报告、论文以及各类竞赛的形式来开展对于学生的点评工作,提升考核的全面性以及科学性。
结语:多元文化对于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有着积极意义上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消极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需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吸收多元文化中的积极内容,明确教育方向,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并打造专业教师队伍,创新教育形式,并对考核模式进行创新,真正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带动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全面践行高校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鄭海珊,丁爱云.多元文化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0(1):8.
[2]罗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载体合力——评《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J].高教探索,2020(7):封3.
[3]李怡婷,郭秀兰."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探析[J].大众文艺,2020(9):208-209.
[4]任薇,李秀青,陈立,等.浅谈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3):55-57.
[5]夏昕.多元素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影响——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4):42-44.
[6]戴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公民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J].中国科技论文,2020,15(6):后插12.
[7]谭娜,李智敏.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中国思政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山东青年,2020(9):104-105.
[8]高葆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中教师党员作用的研究[J].人文之友,2020(4):124-125.
[9]段立彬.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教学研究——评《后危机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20,15(4):后插14.
[10]韩芳勤.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1):38-39,103.
[11]白一淼.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评《思政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10):后插2.
[12]姜舟.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提升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3):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