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单元内课文内在逻辑 构建二级语文学习任务群

2022-07-16潘红胜张胜书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6期
关键词:研习革命文本

潘红胜 张胜书

统编版《语文》教材打破惯例,特别是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新概念的提出,给当前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要求一线老师要打破思维定势,重构教学方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单元内的课文与课文之间还是存在内在逻辑,也就是说,尽管单元内的各篇课文体裁和内容差别甚大,但我们总能发现其内在的有机联系,完全可以在“异”中求“同”,在“同”中求“异”。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解构语文单元学习群,落实单元教学任务,达到立德树人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教材赋予了教师灵活运用的权利,我们完全可以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教材规定的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下,设计适合学生的二级语文任务学习群来解构单元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内容。下面就以群文教学的方式,以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以下简称“第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为例,谈谈对构建二级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一些想法。

一、抓住单元母题,构建二级语文学习任务群,梳理单元内容

语文教材既然选择人文主题作为单元编排和课文选择的依据,那么,每个单元内的课文,肯定有一个母题,否则,课文很难编排在一起。第一单元以阅读和写作为主,要求构建“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这是一个总的学习任务群,具有立德树人、固本培元的作用,囊括了很多内容。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将其分解成一个个专题——也就是构建二级语文学习任务群,供学生研习。第一单元人文主题是“伟大的复兴:体会革命志士的革命精神和伟大人格,感受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獲得崇高的体验和革命传统浸润;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涵,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本单元按照这样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安排了6篇文章。我们可以通过上述表述和课文的具体内容,概括出本单元的母题——革命文化。

根据这个母题,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单元通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二级语文学习任务群来梳理单元内容:从不同角度反映革命文化。

这个二级语文学习任务群表述具体明确,要求学生作深入的多向度的探究。老师可以给予一些点拨和启发。比如可以提示学生,这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可以转化为这样的问题:本单元的母题是革命传统,请谈谈本单元各篇课文分别是从哪些角度反映这一母题的?这样,学生的思路就会畅通,提出和思考的问题就会有针对性,思维也会有广度和深度。

在推动这个语文学习群任务的研习的时候,学生可以按课文所反映的时代顺序重新排序,分别概括归纳出各篇课文所表现的具体的革命文化(事件和精神),做到尽可能完备。老师可以作如下重点提示:在战争年代,人民军队形成了哪些优秀的革命传统文化?毛泽东同志的两个讲话是如何高屋建瓴地总结革命传统文化的?他对未来又作了哪些富有前瞻性的预估和设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期,建设者继承了哪些革命传统文化并且赋予了怎样的时代精神?是什么样的力量保证了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不断地取得胜利?此外,尤其要注意《大战中的插曲》这篇文章,八路军为什么要救助日本小女孩,这件事所体现出的精神,在当时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有何意义。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讨论,读了这个单元的文章,对自己的理想和人生有何启迪。这个讨论,既有利于固本培元,又为作文写作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二、抓住具有引领性的课文,构建二级语文学习任务群,梳理单元主题

统编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共有一个人文主题,各篇课文之间又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探究单元主题,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重要举措。对于统编版《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来说,教材的编者在第一单元有意安排了一篇特殊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放在单元之首,仔细玩味第一单元的课文,不难发现,这篇课文带有引领性质——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讲话,几乎关涉到第一单元每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抓住这篇课文的引领性,把它作为突破口,构建二级语文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探究各篇课文的主题,从而达到理解革命文化传统的目的。

为此,在单元通读的基础上,为研习新中国的创建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如何体现和践行革命传统文化,本单元可以构建两个二级语文学习任务群:研习叙述者(含演讲者)和叙述对象的形象特点。

对第一个二级语文学习任务群,可以引导学生分解为如下问题:

研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文章,你能感受到一个什么样的伟人形象?从《长征胜利万岁》和《大战中的插曲》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开国元勋的形象?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你能体会到一个什么样的新社会的建设者形象?从《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中,你能读出怎样的社会主义新时期新型建设者群像?

对第二个二级语文学习任务群,可以分解成如下问题: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产生于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具有巨大的文献价值和继往开来的意义,《长征胜利万岁》和《大战中的插曲》这两篇文章是如何表现其中伟大精神的?焦裕禄和抗疫斗争中各行业的人士是怎样践行毛泽东同志在这篇文章中所阐发的建设新中国的思想的?毛泽东同志所阐述的外交思想与《在大战中的插曲》《别了,不列颠尼亚》和抗疫过程中的外事活动等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外交思想是否矛盾?从中可以看到我国政府外交思想是怎样与时俱进的?

三、抓住课文写作特点,构建二级语文学习任务群,探究文章写作特色

文章写作技巧的探究和理解,要求学生思维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飞跃,又要求学生完成从抽象到具象的复归。这是因为语文学习任务群必然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须从课文的具体行文中归纳概括出写作特点,这是一个分析归纳过程,也是一个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归纳完成,又必须从归纳出的观点出发,用文本相关内容来证明、验证和阐述,这又是一个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这样看来,分析文章写作技巧是研习语文学习任务群中的难点。

俗话说,文无定法。作为经典的课文,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独到的艺术特色和写作特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但要动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多向思维。归纳和证明课文写作特点,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性认识程度,也为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模仿和创新奠定基础。所以,探究文章写作特色,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的重要环节。

第一单元6篇文章,采用的体裁共有4种——演讲词、回忆录、新闻特写和通讯,回忆录和通讯各有两篇,写法各具特色。为此,探究本单元文本写法可以设置如下二级语文学习任务群:探究单元课文的写作特色。

经学生讨论和老师点拨,可以把这个二级语文学习任务群分解成以下四个问题:

1.分组分析各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而分析其写作思路和内在行文逻辑,选出代表予以总结,在全班交流。

2.以小现大是文章的基本写法,请从选材和具体描写角度分析本单元回忆录和新闻通讯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法的。

3.本单元很多课文除了叙述主要事件外,还写了很多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请分组讨论下列问题:《长征胜利万岁》结尾写毛主席的讲话有什么作用?《大战中的插曲》为什么要写反战同盟、美惠子的回访、日本老兵的道歉、日本人给聂荣臻元帅送来礼物?《别了,不列颠尼亚》为什么要回顾历史?《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什么要写焦裕禄去世后的事情?这些材料,对文本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4.各篇课文语言风格各异,请做探讨。

四、抓住课文体裁特点,构建二级语文学习任务群,推动写作活动

写作水平在某种意义上,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承载着培养语文四大核心素养的任务。因此,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群的研习中,每个单元均应将写作训练置于重要地位。

就体裁来说,第一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演讲词(就其内容看,是政论文),其他课文均为实用类文本,分别是回忆录、新闻特写和通讯。这种密集的实用类文本编排在一起,而且均为典范文章,为学生的写作实践提供了范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机会,落实学生的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训练。

依据本单元文本特点,可以构建一个二级语文学习任务群: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训练。

我们可以将这个二级语文学习任务群分解成以下三个任务:

1.就学校或者本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写一则新闻报道,或者截取新闻事件的一个横截面、一个侧面,写一则新闻特写。本项写作实践可以当堂完成,为达到教学目的,老师应当提供课本以外的新闻范例供学生研习,如果要求学生所写的新闻比较复杂、内容陌生,老师还应提供新闻素材供学生选择。

2.就本单元六篇课文的阅读感受,写一篇带有较强思辨性的演讲词,小组内交流,选出优秀演讲稿在全班演讲。这项写作实践可以结合作文写作实践课进行。

3.访问邻居或者亲友,就其经历的重大事件,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写一则回忆录,或者就本地重大事件或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写一篇通讯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演讲词、新闻特写,还是回忆录、通讯,都有纳入学生写作训练内容的必要。但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所以,這些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训练可以灵活机动处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一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内全部完成。特别是回忆录和人物通讯,篇幅较长,内容复杂,我们可以让学生二选一,在假期完成。现在很多学校开设了劳动课和综合实践课,语文老师可以和这些课程的指导老师合作,指导学生完成这两个文本的写作。

猜你喜欢

研习革命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中国的出行革命
司法改革背景下民法实例研习课程设置构想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