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语文学科规律,强化学生生涯规划
2022-07-16罗文成
罗文成
生涯规划是对职业生涯进行持续、系统计划的过程,是指个体通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权衡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点,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依据自身的职业倾向,科学确定个人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之做出具体安排。
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让人触目惊心:约40%的职场人士认为自己不幸福;约50%就业者所学的专业与职业不匹配;大一约50%的学生对所选专业不满意,要求换专业;浙江省高一约98%学生不知如何选择高考科目。这与高中阶段没有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无关系。高中生普遍存在不了解潜能、不明确目标、无动力当前,大部分高中生职业规划意识不强,容易出现自我定位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盲目填报志愿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45.9%的学生表示不明确自己将要报考的专业,这说明高中生填报志愿时不了解大学专业设置及社会职业类型,容易出现专业选择偏差,导致大学期间学习动力不足,进而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有必要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高中教学的每个学科都可以根据学科特点渗透职业生涯规划。语文是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高中语文是对学生职业生涯影响特别大的主要科目之一,因此做好高中语文学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满足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及服务的需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人生定位和职业生涯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把握学科性质,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语文是我国如今各个教育阶段都开设的一门课程,但不同的教育类型决定了各个教育阶段实施语文教育的目的、学科性质有所不同。高中语文学科的特点、目标决定了高中语文课程是集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的一门课程,语文学习兴趣、语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职业取向和职业获得感、成就感的好坏。
(一)把握高中语文学科的基础性,让学生热爱语文,发展语文素养
语文基础好、语文能力强的人,其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优于别人,学习其它学科容易理解接受,学习效果也会比较好。薄弱的语文基础和语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其他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影响他们个性潜能的施展和发挥。所以,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语文,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对语文的浓厚兴趣。要抓好基础知识积累与基本能力训练,引导学生打好进入工作岗位和继续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引导学生学习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语法和修辞知识,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读和写的一般方法及文学鉴赏的基本常识;要继续进行听说读写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对未来职业选择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把握高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学会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人文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成熟的思维、娴熟的交流写作能力已成为选人用人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高中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职业生涯计划等都处于一片迷茫状态,“我喜欢干什么,我能干什么”这样简单的问题,学生却无法准确回答。这种情况将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在高中语文教育中,一方面要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体现语文的基本能力、基本素养,另一方面又要立足于人文性,通过语文教育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在精神上陶冶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理想,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人文文化素质等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生涯,学会选择,学会生涯决策,能够根据自我认识选择合适自己的人生之路,准确定位生涯方向,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把握高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培養学生未来职业生涯需要的语言交际能力。从高中教育的目标来看,语文教育既包含课堂上的语文教学,也包括课堂外的语文学习。一方面,通过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本常识,培养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另一方面,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理念,通过组织语文活动,如社团活动、学术讲座、文艺活动、社会实践和课外阅读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学习语文,开阔视野,运用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通过课堂内外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培养他们熟练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日常应用写作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流畅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未来职业生涯需要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从而对学生职业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
把握高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从语文学科性质来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负载着丰富的人类文化,包孕着多姿多彩的人文精神,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入选语文教材的每一篇作品,其作者无不具有高大光辉的形象,其作品无不是对人生、社会、自然、未来等的感悟与思考,这些都是绝佳的职业生涯教育教材。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品行和人格还没成型,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和濡染,高中语文要用文质兼美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抒情散文,是作者由自己遭受的厄运引发的关于苦难、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死观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再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演讲辞,文章主要是表达马丁·路德·金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表现的是生命不息、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这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为他们未来生涯规划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把握高中语文学科的审美性,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职业规划意识。语文学科是一座风光无限的艺术宫殿。语文课本中所选的绝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作家对自然、生活、社会的独特见解和审美体验。这些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结构美和意境美可以为学生提供多面审美感受。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高中语文学科的审美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逐步改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学生人格,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在今后的人生和职场生涯中走理性和感性协调发展的道路,成为真正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规范语文学科教学行为,打好学生职业生涯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着眼于让学生逐步拥有清晰的自我认知、确立明确的目标、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于这个特点,在语文具体教学行为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职业兴趣、职业志向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影响深远。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语文学科具体教学行为中,大致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组织五大方面开展。
(一)坚持先进的教学理念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进行自我认知,包括对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与能力的认识,但要使选择的职业实现最大的价值,最终要服从价值观的指导。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崇高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语文学科必须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关键作用,必须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让崇高价值观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引导作用。
2.以提高职业素养为本,培养职业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将直接反映在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能力上,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视野开阔,提升就业能力,在职业竞争中占得先机。语言建构与运用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交际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重在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重在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重在培养学生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力,传承优秀文化,从而正确认识本土文化,外来文化,做到学贯中西。加大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对形成学生的职业观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3.以实践性为要,培养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当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培养创新人才发挥重要作用。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探求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路径。自主学习、自我实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目标。语文教学要坚持实践性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合作研究、紧贴实践,为实现自我职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设置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教学目标的设置极为重要。
1.使学生树立崇高价值观与远大目标。语文课程为学生树立正确、宏大的职业生涯规劃目标提供了许多优秀的范本。杜甫、范仲淹等文学家以及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杰出的政治家的课程会教导学生树立人生远大的目标——报国爱民;钱学森、孙家栋、屠呦呦等科学家的课程会教导学生树立科研报国的思想;大国工匠高凤林、胡双钱、陈行行、乔素凯等课程会教导学生立足平凡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事业;“非典”疫情、“新冠肺炎”疫情中,钟南山、李兰娟以及广大的医务工作者的事例告诉学生,什么是伟大与价值……这些内容与素材,是语文课程特有的,或在教材经典篇目中,或在大语文、生活语文素材链接中,在学生职业生涯目标规划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在分析文本人物形象中认识人生,观照自我。在成长过程中,中学生不免会遇到生活困难或挫折,这些因素又会反过来影响他们的人生职业规划。所以,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人生、观照自我,找准自我的人生定位非常重要。阅读经典文本材料可以起到关键而具体的作用。如《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如何面对人生的抉择,《赤壁赋》中苏轼如何面对人生的坎坷,《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孙少平兄弟如何追求人生的价值……这些都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如何认识人生,如何看待挫折,如何找到人生定位。
3.在社会生活素材中,激发职业兴趣,找准职业方向。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材料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也带给学生广阔的社会视野。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阅读材料,激发学生职业兴趣,帮助学生找准职业方向。例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相关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对卫星制造与应用的兴趣;阅读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等有关载人航天科学实验空间实验室的资料,将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游学社会课程的相关调查让学生看到社会的方方面面;AI制造与应用的相关阅读,可以让学生看到科技发展的前沿……这些阅读,既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觉察意识,有利于引导学生选择职业发展方向。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新课标强调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行为中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素养,为提高职业素养打下基础。
高中语文新课程其结构由18个学习任务群构成,以活动项目为任务开展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形式会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自学的空间和时间,使其自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是学习的计划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行为中,要改变以往肢解式的知识讲授方式,设计有梯度、有价值的活动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设计三、四个活动项目,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能力和特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学会自我监控和学习管理,并在此过程中磨砺品质,树立信心。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设计兴趣盎然的语文实践活动,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学会倾听和分享、沟通和协作,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这些学习能力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设计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围绕“会写”“会说”“会综合分析”来为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志向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服务。“会写”,即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会写规范的不同文体的文章;“会说”,即要培养学生清晰、流畅的表达;“会综合分析”,即要能对听到的、看到的进行综合分析,明辨是非,作出判断,提取刚要。教师要依托教材,突显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渗透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提高学生在职业竞争中占有先机。
(五)教学组织与过程
1.突出“多读”。“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气和语调,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统编语文教材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语文教师在教学组织中,时刻不能忽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不论是教读、自读,还是精读、泛读;不论是略读、速读,还是朗读、默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都是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基础上的。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理解,没有深入的分析。这里的“多读”,不仅指要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课本课文,而且还包括学生以多种方式,甚至是多媒体方式的阅读,例如,看电视,看报纸,等等。可以说,学会了“读”,学生就有了最基本的职业发展的能力。
2.突出“多说”。我们发现,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面试时,口头语言表达不畅,态度不自然,难以将自己的优点恰到好处地介绍给用人单位。有的人甚至介绍自己的姓名,都面红耳赤,汗流浃背,更遗憾的是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优秀,但是由于平时缺乏听说训练,在招聘者面前表现不好,大大地影响应聘的结果。因此,教师要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在仪表、谈吐、举止、情商等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突出让学生“多说”,注意培养学生准确、流畅、清晰表达的能力。教学中要大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互评,多给学生发言、表达思想的机会。在师生间、生生间的交际中,学生也可以懂得交际礼仪。加强对学生进行礼仪方面的渗透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和人文素养,对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敢说、能说,是职业发展的第二把钥匙。
3.突出“多写”。语文教学必须要突出“写作”。我们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式,除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写作任务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外,还要结合语文课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究”“口语交际”等内容完成写作任务,同时,还是结合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鼓励自由作文,我手写我心,有感而发,因事见理,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4.突出“多思”。语文学习,必须要勤于思考。语文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语调、语速要恰当,讲解内容要精当,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同时,还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三、把握新课标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一)着眼于核心素養的整体发展,引导学生制定符合个人发展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
核心素养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着眼于人文核心素养发展,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核心素养中的人文性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外在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内在的学习品质。学生在进行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综合发挥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注意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觉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人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康品格的学生。
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与结果,发现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和具体问题,及时引导,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的看法,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适当地做出评价并予以引导,来培养学生性格里的职业意识。如教科书中的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所涉及的人物往往性格十分鲜明,这些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关联。烛之武、蔺相如巧舌如簧、能言善辩,所以他们成了出色的说客;廉颇骁勇善战、闻过而改,所以他成了一代名将;鲁迅成为著名作家,跟他的心系国家、笔锋犀利不无关系。这些资源在课本中随处可见,我们要善于观察,关注学生对这些人物的态度,及时引导,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进而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我们对课本中人物性格作分析时,可以从书中人物评价及学生性格类型上给予引导,让学生总结反思自己的性格类型,这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很大的帮助。
(二)全面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点,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依据
语文课程评价要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点,综合统筹评价过程。每个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各自独立又彼此关联。评价时既要突出每个任务群的学习重点,又要兼顾任务群之间的联系,体现学习目标、内容与评价的一致性。
评价时要充分考虑语文实践活动的特点,注意考查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参与程度、思维特征,以及沟通合作、解决问题、批判创新等能力,记录学生真实、完整的任务群学习过程。以学习任务群13“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为例,针对语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例如网络语言与汉字汉语规范问题,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论著,整理事实与数据,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小组的沟通合作、解决问题、批判能力做出评价,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给出合理建议。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全面审视自己,做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都是以教师评价为主,作为课堂主角的学生却被剥夺了评价的权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鼓励学生、家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参与课程评价。语文教师应利用不同主体的多角度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语文学习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学会自我监控和管理。在这里,评价主体多元化对学生全面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有重要意义,让学生对于自身的特点重新审视,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
在教学中,多元化评价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为主,其中,学生之间的评价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能从同学的身上发现闪光点,或者发现同学自己没察觉的闪光点,在互评中认清自己、发现他人,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如在《项脊轩志》的教学中,在讨论环节,学生一般都是提到他们读了归有光在仕途、亲情、爱情方面的故事,为归有光的遭遇惋惜;但有一学生却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归有光,认为归有光有着不肯轻易示人的追求,而人生,正是因为有所求,才会有所念,当求而不得的缺憾越大,心中越渴望圆满。这样的思考,于讲者而言,当有所获,已决定好职业生涯之路的方向;对听者而言,如醍醐灌顶,当有所思,并规划今后的道路。
(四)注重实践性,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助学生找准职业生涯方向
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教师应根据特定的评价目的选择使用。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有对基本目标的确定性要求,确保底线;也要注意以恰当的方式对希望继续提高的学生予以引导。
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呈现鲜明的个体特点,每位学生都是一个鲜明的个体,体现在表达、情感、思维、价值观方面。我们要注意搜集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材料,如测试试卷、读书笔记、文学作品、小组研讨成果、调查报告、体验性表演活动和个人反思日志等,通过这些材料了解学生在任务群学习中表现出的个性品质和精神态度,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全面记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轨迹,在实践性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理想等,以助学生参考,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以语文教学中的体验性表演活动为例,教师可有选择地开展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经典阅读活动、记者采访活动、演讲活动、课本剧表演等,在活动中,学生展示与发现自己的个性,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所在。在此期间,教师可以给学生适时介绍与语文相关的职业,如媒体编辑、记者、节目主持、文秘、教师等职业,让学生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例如,在学习完《离骚》后,让学生搜集屈原和司马迁的资料,然后举行一个以“择死或择生”为辩题的辩论赛,分析为何屈原选择死,司马迁选择生,二者都能受到后世的景仰。在辩论分析原因,剖析其价值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对屈原和司马迁的选择有客观全面的认识,又塑造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认识了自我,对自我有了新定位;老师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可加以引导,同时以伯乐的眼光发现有辩才的学生,对学生的发展选择给予一定的建议,助学生找准职业生涯方向。
(五)明确必修和选修课程评价的重点和联系,为职业生涯规划打好基础
必修课程评价应立足于共同基础,考查学生在不同学习情境和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重点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学习策略,以及梳理、探究能力,尤其是基于社会情境的阅读、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读写活动中的思维表现以及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审美感知、评价欣赏、独立创作情况。
选择性必修的评价应该更关注学生语文学习内容“面”的广度。评价重点包括:语言积累、梳理与迁移运用能力;在独立研习古今中外经典作品过程中阐释文本阅读体验的能力。
四、把准新课标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助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形成
学业质量标准是新课标背景下对学生的重要评价。从这个角度说,在帮助学生达到理想的语文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同时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谓是一箭双雕。结合高考实际,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语文教师应以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即水平四作为工作的重心和目标。比如,“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程度,察觉其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向”和“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主动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均与未来职业中沟通、分享等品质有关。可以想见,一个善于沟通乐于分享的人,可以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
再如,“尝试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解决学习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讲究逻辑,注重情感”与职业生涯中必须具备的探究意识、实干能力、情理兼备等品质有关。如在教授科普类文章如《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时可强化职业提升过程中探究意识(好奇心)、实干能力的重要性,在《出师表》《陈情表》等文言文的讲授过程中可设置与情理兼备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自身生涯规划有所思考有所体悟。
又如,“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和“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与职业生涯中必须具备的创新意识、高尚价值观等品质有关。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文言文及相关诗歌讲解时不同表达方式带来表达效果的区别,并提醒学生注意其与职业生涯的关聯性;在《沁园春·长沙》的讲解中可适当加入毛泽东高远思想境界的内容,引导学生向其学习。
还有,“主动参与”“主动吸收”“尝试撰写”与职业生涯中必须具备的主动学习等品质有关。如在新闻单元或综合性学习部分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并提醒学生该素质在职业生涯的关联性,相信也能提升其生涯规划的品质。
综上所述,在学业质量水平四的描述中,有较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涯规划有着直接的关联性。学业质量水平是国家层面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划定,也是教学工作目标的重心所在。所以,借助此评价标准的落实过程贯穿学生生涯指导完全具备可行性和必要性。
因此,从评价层面引导学生有效开展生涯规划,要紧密结合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可以尝试从两个方面入手:
1.从课堂授课的评价层面来看,我们可以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所提供的评价标准出发,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下,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展示、教师点评等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具备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并能掌握实际的操作方法。
2.从学习检测的评价层面来看,未来的测试必将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提供的评价标准,所以可以在选择试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倾向学生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在评讲相关题目时也可以朝这个方面去努力,让学生将试题中的要求与自身的职业生涯的要求结合起来。
五、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职业生涯前期体验
“生涯”其实就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过程。高中阶段是学生生涯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帮助学生对自我有良好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正确规划好自己的生涯,不断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促进自身不断成长,得到良好的发展。很多学生在步入高中后,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没有针对自己未来发展制定明确的学习规划,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帮助高中学生找到学习动力以及学习兴趣。
(一)挖掘教学资源,搭建活动平台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需要充分挖掘语文教学资源,搭建活动平台。语文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充分调动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不断挖掘潜力。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报任安书》以及《屈原列传》文章内容时,可以针对“择生或择死”作为辩论赛题目,全面分析为何司马迁选择生、屈原选择死,二者都受到了后世敬仰?通过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赛,全面分析原因以及价值,对司马迁和屈原的选择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帮助高中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通过开展激烈的辩论赛,充分调动高中生学习积极性,对自己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兴趣活动内容例如:征文比赛、诗歌朗诵比赛、阅读文学经典、演讲活动、播音主持活动等,激发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充分展现出学生特长、兴趣以及个性。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介绍与语文有关的职业,自媒体作家、文秘、记者采访、媒体编辑、教师以及电视编导等相关职业,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逐渐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通过给学生介绍相关行业从业能力、特点等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二)借助网络媒介,关注课内课外
近年来,多媒体的发展十分迅速,并且运用非常广泛。多媒体运用到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中,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生涯教育素材,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涯规划意识。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节目,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涯规划环境,增强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比如说在平时的课余时间,可以给学生播放“职来职往”“中国好生意”“非你莫属”等相关节目,增强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杂志,如《经济导报》《企业家》《环球人物》等,让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了解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生涯规划意识,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相信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能够总结出相应的经验,形成良好的生涯规划意识。
(三)阅读经典作品,吸取营养力量
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榜样力量,通过学习更多的文学经典作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打下职业基础。例如在学习《谏太宗十思疏》内容时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劝谏技巧,学习《六国论》时需要在学習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有意识地锻炼高中生表达能力,给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帮助学生逐渐实现自我、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逐渐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自主性以及独立性。在课堂上给高中生留出一些空间和时间,合理设置一些问题让高中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充分发挥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课堂上给学生创建不同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方式,加强学生独特性以及变通性训练,设计更多具备创造性的题目和练习。
(四)走进社会生活,扩大职业体验
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关心社会,认识社会,思考人生,扩大职业体验。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即语文”观点,教学中要课内课外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带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和职业生涯的享受。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及早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明确人生目标、树立合理的人生理想、制定具体的职业方向,强化学生对未来职业以及人生规划的意识;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优势资源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从而去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董华翱.在学科建设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以语文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12.
[2]何一萍.苏州中学:生涯教育语文学科渗透初探[J].中小学德育,2017(11).
[3]朱凤爱.高中语文学科渗透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9(08).
[4]郑泽萍,林梦洁.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对策析[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5(08):007.
[5]赵润孝.高职语文学科性质探析[J].文学教育,2019(05):037.
[6]杨婷,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7]张健.浅谈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1.
[8]聂玉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5(3).
[9][美]杜威,王承绪.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0]杨爱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初探[J].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16).
[11]董华翱.在学科建设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以语文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12).
[12]孙彦斌.语文课堂人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21).
[13]杨爱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初探[J].汉字文化,2018(21).
[14]李学军.由语文学科的特点谈语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
[15]艾鹏.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21).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6-38.
[17]杨昇华.浅谈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意义及其可行性操作[J].新课程,2017(12):235.
[18]周江.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涯规划教育[J].语文天地,2016(13):87-88.
[19]郭佳硕.高中语文教学助力生涯规划研究[J].文学教育,2018(07).
[20]聂玉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5(9):11-13.
[21]马美新,闫丽花.高中语文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研究设计[J].新课程·下旬,2018(9):20.
[22]刘俊良.试谈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7(25):2.
[注:该论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研科研重点项目“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语文学科引导策略的研究”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