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无须过于忐忑
2022-07-16李菊秀
李菊秀
以往教科书上都这样指出:萎缩性胃炎肠化是癌前病变。由此让不少确诊为萎缩性胃炎肠化的患者痛感时日不多,一些患者为此患上了抑郁症。所谓肠化指患者发生萎缩性胃炎后,因为分泌的胃黏液减少,胃黏膜层在自我修复过程中通过杯状细胞分泌黏液。由于此类细胞和小肠、大肠杯状细胞形态接近,所以称之为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
萎缩性胃炎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性因素,只要人年老体衰,均可能患病;二是病理性因素,如由于生活方式、感染Hp、遗传、药物、人体免疫等导致的萎缩。从萎缩性胃炎演变成胃癌,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一个缓慢发展的长期过程。只要在异型增生时期管控住,即可得到逆转;即使无法逆转,也可以保持其不再发展,实现治疗目标。
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大致向两个方向发展。其一,胃黏膜腺体的增殖中心在致癌因子作用下,未分化细胞产生基因突变,其中腸型基因开放,向着肠型细胞分化;持续演变就会变成胃癌。其二,由于胃黏膜腺体萎缩或壁细胞数目下降,壁细胞受到破坏,腺体萎缩,分泌胃酸下降,导致胃内pH值上升,腺体颈部干细胞朝肠黏膜方向分化,直到变成异型增生甚至胃癌。当然,此进程十分缓慢,约10~15年,部分患者一辈子都没有变化。
事实上,轻度萎缩者癌变率极低,10年癌变率不足1%。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清除病因之后,甚至变成0。肠化癌变率亦极低。不典型增生方称得上真正的癌前病变,应给予密切的监测与管控。
萎缩性胃炎每年癌变率平均为0.1%,肠化的每年癌变率为0.25%,轻中度异型增生每年癌变率达到0.6%,而重度异型增生每年癌变率高达6%,表明胃癌风险由于病程的发展而持续增加。
对于轻度异型增生及其之前阶段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一些患者可以实现逆转。所以,单一的萎缩性胃炎无须多虑。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目标是清除病因、改善症状及缓解胃黏膜组织学状况。对于Hp阴性、无症状患者,不需要采取专门的治疗措施;而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并发上皮内瘤变患者,则要防止恶变。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变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方法。
1.轻中度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原则。有症状的,清除幽门螺杆菌,去除病因,实施针对性治疗;无症状的,除菌后积极随访;重度萎缩往往并发肠化或不典型增生,参见以下治疗原则。
2.肠化。完全型肠化、轻度肠化,治疗原则与单一的萎缩性胃炎相同;不完全肠化,应每年开展一次以上的胃镜+病理检查。
3.不典型增生。轻中度不典型增生,需根除幽门螺杆菌、改善生活方式,进行针对性治疗,半年复查1次胃镜;重度不典型增生(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应马上开展手术或内镜下切除治疗,术后亦应定期胃镜检查及复查幽门螺杆菌。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并非一定要达到逆转,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首先,重度萎缩及中重度异型增生患者无法逆转。其次,大多数轻度萎缩、肠化患者,部分年纪较大的患者,则无须逆转,控制住不任其发展即可。
需要且可以逆转的萎缩性胃炎患者要满足如下条件:年纪较小、轻度肠化、轻中度萎缩。科学治疗包括如下措施:①关键措施:根除幽门螺杆菌(Hp)。根除Hp感染可以管控、延缓及减轻肠化及胃黏膜萎缩的严重程度,同时可以改善胃黏膜组织学状况,最终实现逆转。②针对性治疗:如治疗消化不良,就用消化酶;提供胃动力,就用莫沙必利;黏膜发生损伤,就用黏膜保护剂等。此外,最好定期复查。③改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准时定量用餐,少吃烟熏、腌渍、烧烤类食品,多吃新鲜蔬果、放松心情等。④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等。如维生素C、维生素B、大蒜素制剂、叶酸、多种维生素等,均能改善萎缩性胃炎的组织病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