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茭白-鳖共育模式的效益分析及关键技术

2022-07-15陈建明张珏锋钟海英李芳马雅敏施德云周锦连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茭白共育中华

陈建明,张珏锋,钟海英,李芳,马雅敏,施德云,周锦连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2.缙云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缙云 321499;3.丽水市农业农村局,浙江 丽水 323050)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国内大多数省份均有种植,全国茭白种植面积约7万hm2,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浙江、安徽等。浙江省是全国茭白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茭白面积约3万hm2,已成为浙江省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1]。随着茭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大面积单一种植茭白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化肥用量明显提高、病虫害发生频率和为害日趋严重。改变目前这种局限性,可以通过增加茭白种植环境的多样性,降低病虫草害发生频率和危害水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单位面积茭白田产值。

茭白-鳖共育模式于2001年最早提出,并首先提出用于控制茭白田福寿螺的新思路和新方法[2-3]。茭白-鳖共育模式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经济效益最好的一种生态生产模式,既保持茭白种植面积,又充分利用茭白田的空间和水面,同时促进茭白生长,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减肥、减药、控害、提质、增效、生态”目标,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符合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和畜牧业绿色发展方向[4-6]。本文评价了茭白-鳖共育模式对茭白产量、品质、经济效益以及中华鳖营养品质的影响,并提出茭白-鳖共育模式的关键技术,对促进浙江省茭白产业和中华鳖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鳖苗:购于缙云县新建育苗鱼种场,品种为中华鳖,每只体重0.25~0.35 g。

1.2 试验方法

1.2.1 茭白、鳖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

试验茭白品种为丽茭1号,4月上旬移栽,每667 m2种植茭白1 500穴,每穴2株,病虫防治以非化学农药为主,9月下旬开始采收茭白直至10月下旬结束。5月上旬放养甲鱼,每667 m2放养150只,12月份捕捞甲鱼。在饲养甲鱼期间,定期添加少量新鲜小鱼,以补充田间的食物不足,每个处理区每次采集的所有茭白称重,直至茭白采收完毕为止,统计每个处理区茭白的总质量。

1.2.2 鳖品质、绿色指标检测

在中华鳖捕捞时,随机取体重相当的中华鳖10只,冷藏保存送到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按照《绿色食品 龟鳖类》(NY/T1050—2018)的要求,检测甲鱼水产品主要营养品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的指标。同时在当地市场购买中华鳖,作为对照处理。

1.2.3 茭白-鳖共育模式关键技术的示范

2017—2019年在缙云县新建镇新建村邹红杰家庭农场茭白基地对茭白-鳖共育模式进行试验示范,并结合在省内其他茭白产区示范推广的茭白-鳖种养模式,提出茭白-鳖共育关键技术。

2 效益分析

2.1 产量和经济效益

茭白-鳖共育模式中茭白的品质明显提高,销售价格也平均提高0.4元·kg-1,茭白田中华鳖质量好,销售价格高(300元·kg-1),远高于养殖场养殖的中华鳖销售价格(80元·kg-1),套养模式总收入明显增加,从非套养田的每667 m2收入7 130元,增加到每667 m2收入20 230元,扣除生产成本后,净收入增加7 350元(表1)。

表1 单季茭白-中华鳖共育模式对每667 m2茭白、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2 鳖品质、绿色指标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表2),茭白田中华鳖最主要营养品质裙边胶原蛋白、十八碳酸、十八碳烯酸的含量明显高于人工养殖的中华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含量略低于人工养殖中华鳖。茭白田中华鳖的重金属、农药均未检出,按照《绿色食品 龟鳖类》(NY/T 1050—2018)的要求,所有指标全部符合国家龟鳖类绿色产品质量标准;人工养殖中华鳖的磺胺类药物(磺胺甲噁唑4.78 μg·kg-1)有检出,但《绿色食品 龟鳖类》中规定该类药物不得检出,故人工养殖中华鳖不符合国家绿色产品质量标准。由于当地市场上购买不到与茭白田取样的中华鳖大小,所以测定营养品质时人工养殖中华鳖均比试验茭白田中华鳖大,这可能是造成茭白田中华鳖和人工养殖场中华鳖部分营养品质差异不显著的原因之一。

表2 茭白田中华鳖和人工养殖的中华鳖质量检测结果

2.3 共育关键技术

2.3.1 茭白、鳖品种选择

茭白品种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虫性好、丰产性好的品种,如美人茭、金茭1号、龙茭2号、浙茭3号、余茭4号等。

鳖品种选择体表光洁,无损伤,裙边宽阔有弹性,健康无病灶,活力强的中华鳖。

2.3.2 茭白田改造

田块改造:根据面积大小在田块周围开“口”字型或“田”字形沟,沟宽80~100 cm、深50 cm,沟面积约占茭田面积的10%,田块中央每隔8~10 m堆一个土墩,或者以多块田为一个单元,连在一起,中间田埂作为鳖活动场所。

防逃设施:选用彩钢瓦、石棉瓦、砖墙、水泥墙等材质,彩钢瓦、石棉瓦要埋入土中20~30 cm,每隔3 m,用木桩加固;或者用砖墙、水泥墙,顶部压沿内伸15 cm,压沿内壁光滑;茭白田进、出水口做两道防逃栅。

茭白田消毒:在中华鳖放养前10~14 d,667 m2茭白田用75~100 kg生石灰消毒。

2.3.3 茭白种植

采用宽窄行或等行距种植,穴数比常规田减少10%~20%;单季茭白3月中旬至4月上旬定植,每穴2株,双季茭白7月上中旬定植,每穴1株。

2.3.4 鳖放养

放养时用15~20 mg·L-1高锰酸钾溶液或5%食盐水浸泡鳖5~10 min;5月上旬到7月上旬选择天气晴好上午放养鳖,每667 m2放养体重为250~500 g的鳖种100~150只,并尽量选择雄性鳖种。

2.3.5 田间管理

水位控制:按照“浅-深-浅”的原则,即定植至分蘖前中期保持浅水位,分蘖后期至孕茭期加深至深水位,采收期控制浅水位[7]。

施肥:单季茭白定植前7~10 d施基肥,每667 m2施商品有机肥500~600 kg;追肥分3~4 次,分别在缓苗后至分蘖期、定苗后、孕茭初期,施缓释氮肥15~25 kg、配方肥(20-10-18)50~75 kg。双季茭白秋茭追肥分3 次,分别在缓苗后、分蘖初期、孕茭初期,施缓释氮肥15~25 kg、配方肥55~70 kg。夏茭追肥3 次,萌芽后每667 m2施缓释氮肥5~10 kg;定苗后、孕茭初期各施配方肥30~40 kg。

投饲:在6—9月鳖生长季节,可适当投喂小鱼虾、螺蛳、福寿螺等新鲜活饵。

有害生物防治:鳖病害主要为疥疮病和白底板病,选用合适的渔药防治,按NY 5071—2002的要求执行;茭白病虫害主要有二化螟、长绿飞虱、胡麻叶斑病、锈病等,可以茭鳖共生互利、诱虫植物、昆虫性诱剂、杀虫灯等生态防控措施为主[8]。

2.3.6 茭白采收

孕茭部位明显膨大,叶鞘一侧被肉质茎挤开,露出0.5~1.0 cm宽的白色肉质茎时采收。秋茭宜2~3 d采收一次,夏茭宜1~2 d采收一次。在不影响茭白质量情况下,采收间隔期可适当延长。

2.3.7 鳖捕捞

秋茭采收结束后,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捕获鳖,采用钩捕、地笼及干田捕捉等方式捕捞。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表明,每667 m2茭白田套养150只中华鳖,经过一个生长季节,扣除生产成本后,净收入增加7 350元,而且茭白和中华鳖品质明显提高,尤其是裙边胶原蛋白、十八碳酸、十八碳烯酸的含量明显;在总结试验和实践应用基础上,提出茭白-鳖共育模式的关键技术。目前,茭白-鳖共育模式已在浙江余姚、缙云、桐乡、德清、黄岩、磐安等茭白产区示范推广,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猜你喜欢

茭白共育中华
太湖茭白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