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睡眠养生研究分析
2022-07-15彭嘉颖曹泽云邓石峰何可卓越周睿璇朱盼张泓
彭嘉颖 曹泽云 邓石峰 何可 卓越 周睿璇 朱盼 张泓
(1 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10208; 2 湖南晚安床垫有限公司,长沙,410006; 3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长沙,410005)
文献计量学是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1],可借助文献的各种特征,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描述和评价现状并预测研究发展趋势[2]。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种数据库关键信息可视化分析的工具[3],可集合文献计量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
中国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体包括睡眠养生、饮食养生、精神养生、运动养生等内容[4]。睡眠是人体重要的生理现象,人每天有近1/3的时间用于睡眠,中医经典医籍《黄帝内经》认为“昼精而夜瞑”,即正常睡眠是常人养阳气的不二法门[5],可见睡眠养生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于生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围绕睡眠养生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成为养生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然而睡眠养生文献质量参差不齐,养生保健行业服务水平规范不一[6]。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CiteSpace软件梳理睡眠养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旨在为今后睡眠养生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选择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作为中文文献的资料来源,采用专业检索。检索式为TKA=“睡眠” and TKA=“养生”,时间为自建库以来到2020年,共检索出1649条记录,对题名进行筛查,排除重复文献和不切题的文献,最终得到相关文献727篇,其中相关学术论文317篇。
1.2 分析方法 利用Excel对相关文献进行题名、发表年份、期刊等进行分析;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和时间演化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
2 结果
2.1 发文量 图1列举了1980—2020年不同年份的所有文献数量的分布情况。由图可见,从1980—2012年间,国内关于睡眠养生的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06年以前,关于睡眠养生的文献数量较少,在2006—2016年期间,关于睡眠养生的文献数量较多,并在2012年达到最高峰,为79篇,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睡眠养生的关注也逐渐增加。在2006—2016年期间,人们对于睡眠养生的关注度较高。2016年之后文献数量呈递减趋势,可能与其研究内容受限有关。
图1 1980—2020年不同年份的文献数量的分布情况
2.2 期刊 按文献出处进行排序,列举出排名前10的期刊全为科普类特色期刊。对文献出处按数据库类型进行分类,分为学术期刊和特色期刊。学术期刊为317篇,占比43.6%;特色期刊为410篇,占比56.4%。学术期刊占比较小,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大众对睡眠养生的认识仍停留在基础阶段,而科研工作者对睡眠养生的研究仍然不足,存在研究不够深入、研究面不广的问题。由于学术期刊有传播学术信息,对研究起到承前启后的中介作用,因此分析学术期刊更有实用价值。由此,后文缩小分析面,着重对睡眠养生相关的学术期刊进行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1980—2020年睡眠养生文献数量排名前10的期刊
2.3 作者及机构 统计论文发表的作者可以考察睡眠养生研究领域较为活跃的学者,从而进一步追踪他们的研究;而统计发文机构可以了解对睡眠养生研究较深的高校。从CiteSpace的生成的作者合作图可以看到,作者的名字有大小差异,名字越大,说明作者出现的频次越高,整体而言,大部分学者的发文量差异不大,由CiteSpace分析可知,发文量3篇以上的学者有30个,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有5篇,作者是许冠生和王碧辉,发文4篇的作者有蔚晓慧、张小艳、李玮、闫雪、赵玉英、于秀芬、刘娜。作者之间的连线分为有无和粗细之分,存在线条说明作者之间有合作,反之则无,线条越粗代表合作越密切。由图2可知,各节点的连线较少,说明1980—2020年间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之间合作较少,多为单独发表,而合作密切的作者发文量少(<2篇)。
图2 1980—2020年发表睡眠养生论文的作者的分布情况
与发文作者相对应的为发文机构,其中发表2篇及以上的有38家机构,发表3篇及以上的有8家机构。图3展示了1980—2020年各机构的文献数量的分布情况。排名前8的机构中,绝大多数为中医院校。中医对睡眠的认识源远流长,自先秦时期以来对睡眠就有不同的认识和学说[7],现代中医沿袭了对睡眠的研究。
图3 1980—2020年各机构的论文数量的分布情况
2.4 研究热点 文献的关键词是研究涉及的主要领域,是文献内容的高度提炼。通过研究关键词可以把握研究热点[8]。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图4为CiteSpace生成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可通过该图分析提炼出1980—2020年睡眠养生研究的相关热点。图中文字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文字越大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也代表该主题越为热点。线条的颜色越灰,说明年份越久远。由于资料来源是以睡眠和养生为检索条件,所以图中出现“睡眠”和“养生”的字最大,频次最高。
图4 1980—2020年睡眠养生论文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2为1980—2020年睡眠养生关键词频次表,结合图4和表2可知,除了“睡眠”和“养生”以外,高频次的关键词是老年人(12次)、失眠(11次)、睡眠障碍(11次)、中医养生(10次)、睡眠质量(10次)等。由此可见,睡眠养生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老年人、失眠、睡眠障碍、中医养生、睡眠质量等。由表2可知频数大于5的关键词绝大多数在2009年前都已出现,说明关于睡眠养生的研究主题相对较稳定。
表2 1980—2020年睡眠养生论文的关键词频次表
为进一步了解关于睡眠养生的研究主题,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0个聚类,除了“睡眠”和“养生”,最终得到8个关键词聚类,分别为老年人、中医、睡眠障碍、生物钟、养生保健、代理商、中医干预、中医学。见图5。
图5 1980—2020年睡眠养生论文的关键词聚类图
研究热点并未一成不变,往往会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科进步而变化。通过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时序排列,得到1980—2020年睡眠养生的关键词时序图,可以对睡眠养生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关键词节点为该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我们大致将睡眠养生的研究发展分为3个阶段。阶段一:起步阶段(2002—2006年),表明睡眠养生开始受到关注;阶段二:稳步发展阶段(2007—2012年),研究开始注重传统功法对睡眠的养生作用,如太极拳、八段锦;阶段三:持续发展阶段(2013—2020年),关于传统功法的养生作用继续深入研究,如五禽戏,并从中医角度探讨中医体质和少阳病、太阴病等。并且开始深挖古籍,从《千金要方》入手,研究睡眠方式的养生作用,如卧之时宜、卧之方向等。见图6。
图6 1980—2020年睡眠养生论文的关键词时区图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和CiteSpace软件对睡眠养生文献进行了研究现状、研究作者、研究机构的合作情况、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3.1 整体发展仍有不足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可知,目前睡眠养生研究整体水平较低,多为科普类文章,学术文献影响因子较低,影响力不足,偶有高质量临床研究,但数量较少,且缺乏理论探讨;从事睡眠养生研究的关键作者少;研究机构之间往往单独发展,缺乏学术交流。近年来发展稍停滞,有上升趋势。可能与健康中国行动有关,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各方协同推进,引导群众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因此,睡眠养生的研究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3.2 研究内容有待深入 一方面,对于中国传统睡眠养生的研究,主要基于中医理论研究传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和五禽戏等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经典古籍中的睡眠养生理论,如《黄帝内经》认为睡眠调控的机制可为天人调节、营卫调节、阴阳调节、脏腑调节、经穴调节等[9]。然而,中国睡眠养生文化中道教、儒教、佛教都有睡眠养生的重要观点和理论[10-12],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另一方面,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开展的睡眠养生研究,主要围绕生物钟、慢性病等热点内容展开,存在与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结合不够、研究设计水平不高等不足,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3.3 研究对象有待扩大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且老年人睡眠存在生理性衰退的表现,目前睡眠养生研究对象多为老年人,但是现今社会睡眠问题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各年龄阶段的人群中普遍存在,对于睡眠质量的要求也是全社会成员的广泛诉求。因此,后期的研究应当更充分地结合社会现实。建议相关学者扩宽研究对象,关注不同人群的睡眠养生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仅针对CNKI数据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可能因为文献检索不全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综上所述,睡眠养生研究日益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低水平、不平衡等问题,未来需要扩宽研究方向、深化研究内容,使睡眠养生研究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