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多学科一体化”康复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心肺功能恢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07-15庄月娥曾珊珊蔡晶晶周世彬赖玲治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心肺重症康复

庄月娥 曾珊珊 蔡晶晶 周世彬 赖玲治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泉州,362000)

肺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肺实质病变,重症肺炎可引发呼吸衰竭[1],具有较高致死率。老年人多合并基础疾病,身体状况较差,重症肺炎发病率较高。老年重症肺炎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气道梗阻等,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为机械通气疗法[2]。常规康复护理仅对重症肺炎相关临床症状进行干预,如咳痰、呼吸困难等的护理干预,但缺乏对患者心理和身体素质方面的照护,造成最终康复效果不佳,心肺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康复活动来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科学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重症肺炎患者预后[3]。“临床多学科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打破了传统康复护理模式的分裂状态,避免分阶段康复可能出现的延迟康复进程现象。本研究旨在探究“临床多学科一体化”康复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心肺功能恢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8.72±13.26)岁;病程3~12 d,平均病程(5.41±1.12)d;肺炎CURB-65评分0~2分28例,3~5分16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47±13.08)岁;病程3~13 d,平均病程(5.82±1.17)d;肺炎CURB-65评分0~2分26例,3~5分18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1)符合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4];2)年龄60~80岁;3)意识清晰,能正常交流。

1.3 排除标准 1)有睡眠障碍病史者;2)合并心力衰竭或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者;3)诊断为医院获得性肺炎者。

1.4 干预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调节电解质平衡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宣教、病情监测、饮食干预、呼吸道清洁、饮食管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临床多学科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成立多学科干预小组:由1名护士长、1名营养师、1名呼吸治疗师、1名康复医师、2名责任护士和1名心理咨询师组成,小组由呼吸内科护士长主导,小组成员皆从业5年以上,临床专业技能丰富。2)分工协作:护士长负责患者康复护理工作的总体安排,护理工作在患者撤呼吸机的当天开始实施;责任护士负责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协助患者排痰、置管护理等工作的实施和记录并排查影响患者夜间睡眠质量的原因如咳嗽、呼吸困难等,可通过采取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体位调整等措施,改善患者夜间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夜间护理交流时应降低音量,避免影响患者睡眠;患者开始康复护理的当天,由责任护士联系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和康复科医师进行会诊,心理咨询师对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若患者存在消极心理,通过面对面谈话的方式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消除其负面情绪,责任护士在进行每天的护理工作时对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监测,若患者出现明显心理波动,及时联系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干预;营养师对患者开始康复护理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地给予高蛋白、营养均衡等个性化饮食方案,当患者刚撤呼吸机时,饮食应以流质食物为主,帮助患者锻炼吞咽功能,当恢复进食后,应增加蛋白、蔬果摄入;由康复科医师对患者制定针对性康复训练如呼吸运动康复和肢体康复,指导患者建立有效呼吸方式,例如蝴蝶式呼吸训练,卧位呼吸训练等,训练中以无呼吸困难为准,待患者不耐受时停止训练,待患者卧床生命体征稳定后,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开展肢体训练,如上肢关节屈伸运动、下肢抬腿运动等,指导患者尝试步行练习,并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3)制定健康教育模式:患者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其心肺功能恢复和睡眠质量情况。2组均干预2周。

1.5 观察指标 1)比较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2组患者6 min步行实验(6-Minute Walk Test,6MWT)、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VO2max)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变化,嘱患者在6 min内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在平直路面行走,测量其行走的最长距离,患者穿戴心肺功能仪在跑步机上运动,调整速度至患者最大耐受强度,心肺功能仪收集患者呼出气体并分析其VO2max;2)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5],该量表包含7个维度,总分21分,分数越低提示睡眠质量越好;3)比较干预2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

2 结果

2.1 2组患者心肺功能比较 干预2周后,2组患者6MWT、VO2max和FEV1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6MWT、VO2max和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心肺功能比较

2.2 2组患者睡眠质量PSQI评分比较 干预2周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PSQ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2周内,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88%,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4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重症肺炎常常合并多种疾病,可能引起多器官受累[6],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功能。重症肺炎患者待病情稳定后,若只重视对相应临床症状开展护理干预,对患者长期预后不利,此时应注重开展患者呼吸功能、肢体运动、心理状态和营养状况的系统性康复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老年急性重症肺炎患者由于身体素质较差,且长期卧床、缺乏活动,呼吸系统换气功能较差,氧合功能不能满足机体需求,故应在疾病恢复期尽早开展心肺功能康复护理。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2周后观察组6MWT、VO2max和FEV1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提示“临床多学科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显著促进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心肺功能恢复。该干预模式通过呼吸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改善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康复科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肺功能恢复指导,营养师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营养饮食方案,心理咨询师通过面对面聊天的方式缓解患者内心的焦虑和恐惧情绪,诸多学科的共同协作不仅满足了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生理需求,还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使患者拥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提高了其治疗的依从性[7],治疗效果得以保障,故患者心肺功能恢复进程得以加快。此前有研究表明给予重症肺炎患者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8],进而减轻炎症,加快心肺功能恢复,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由于疾病较严重,且身体状况较差,夜间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进而影响其睡眠质量[9],对患者预后十分不利。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2周后,观察组PSQ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提示“临床多学科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睡眠质量。考虑其原因是该干预模式通过重症医学科及呼吸科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改善患者夜间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进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该干预模式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患者树立疾病恢复的信心,以更加积极阳光的心态接受治疗、配合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进程。除此以外,本研究还发现干预2周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临床多学科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该干预模式通过对患者心理、生理的干预,帮助患者建立信心,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促进疾病恢复[10],进而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临床多学科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心肺功能恢复,改善其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心肺重症康复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