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颡鱼养殖中迟钝爱德华细菌的抗生素、生物防治试验

2022-07-15简康

水产养殖 2022年6期
关键词:致病菌氨氮爱德华

简康

(济宁市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中心,山东 济宁 272115)

黄颡鱼(),俗称昂刺鱼(黄骨鱼,黄拉丁,嘎鱼),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是常见的底栖杂食性鱼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体中均有分布。其肉质嫩、细刺少、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有巨大的市场,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也是济宁地区近几年主要推广品种之一。黄颡鱼在自然水域中生长速度缓慢,上市规格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而黄颡鱼市场售价高,养殖效益较好。在养殖过程中,黄颡鱼体常感染迟钝爱德华细菌,出现“红头病”症状,给渔业养殖户造成了损失。济宁市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中心于2015年对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病害“红头病”,进行了致病菌的鉴定以及抗生素、生物防治试验,旨在解决黄颡鱼“红头病”难防难治的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

试验地位于济宁市水产良种繁育基地3个标准化池塘,分别为1—3号,其中3号池塘为对照池塘。面积均约0.1 hm,水深均约1.5 m,底泥厚均约25 cm,其进水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每个池塘均符合标准化池塘相关要求。

放鱼前15 d,对池塘干法清塘消毒,每667 m使用生石灰75~90 kg全池泼洒。每个池塘中心位置安装1台3 kW的增氧机。池塘消毒后第2 d,加注水至0.8~1.0 m深;第3 d,按4 500 kg/hm投入发酵好的腐熟有机肥,培育水体天然饵料;第10天,加注水至1.5 m深,再用225 kg/hm漂白粉全池泼洒;第16天投放鱼苗。

1.2 苗种放养

试验苗种符合检验检疫要求,体格健壮,规格为20~40 g/尾,无出血、烂鳃、肠炎等疫病现象。于4月30日投放,密度为30 000尾/hm。

1.3 日常管理

于每日早、中、晚巡塘,认真观察鱼类活动、摄食与生长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处理。池塘每隔10 d注入20~30 cm新水,阴雨闷热高温天气要及时开启增氧机。饲料投喂按照“定质、定时、定位、定量”要求,投饲量以1 h内吃完为宜。黄颡鱼开口料以粒径2.0~5.0 mm颗粒饲料为主,成鱼料以5.0 mm颗粒饲料为主,一般以浮性饵料为主。池水的pH值为7.0~8.0,以保证鱼类正常生长。每隔15 d,用300 kg/hm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1次,改善水质。

2 试验

2.1 仪器与试剂

恒温培养箱、无菌工作台、生物显微镜、血球计数板、18 mm×180 mm试管、高压灭菌锅、100~1 000μL移液枪及枪头。

MHA培养基、0.65%无菌生理盐水、PCA培养基。

2.2 鱼种

8月中旬,黄颡鱼鱼种生长至体长(12±1)cm时,可以开始池塘内致病菌泼洒感染试验。

2.3 菌液洒

2.3.1 泼洒浓度

迟钝爱德华细菌的菌液在37℃下培养48 h后,经过血球计数板稀释后计数,浓度达到10cfu/mL。每个池塘各泼洒2 000 mL发酵后的菌液。

2.3.2 泼洒剂量

菌液泼洒剂量3个池塘均一样。

2.3.3 观察池塘

观察周期为4周,迟钝爱德华细菌泼洒到池塘之后,时刻关注3个池塘内黄颡鱼的吃食、活动、水质情况等。池塘中的黄颡鱼如果出现明显吃食量下降、巡边独游、在水中旋转等现象,需详细记录。发现死鱼,捞出后进行无害化处理。每次投喂需定量并记录。

2.3.4 水质检测

试验开始前1 d,检测1次池塘水样,参数为pH值、水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亚硝态氮;感染致病菌之后24 h、96 h各检测水质1次。鱼体出现明显症状后,每隔5 d检测1次,连续28 d,水质采样依照《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494—2009)要求执行。

2.3.5 治疗方案

菌液洒泼洒3个池塘,其中3号池为对照池塘,泼洒之后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1号池、2号池塘在泼洒迟钝爱德华细菌的同时进行病害防治处理。试验结束后,对池塘鱼回捕。

2.3.5.1 生物防治

1号池塘选择益生菌(益生菌为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生物防治。开始感染时,池塘同时泼洒致病菌和益生菌;此后每隔5 d泼洒1次益生菌,持续4周,每日记录池塘情况。试验结束后,对池塘鱼回捕,记录捕获的健康黄颡鱼数量。

2.3.5.2 抗生素治疗

2号试验池选择诺氟沙星、恩诺沙星进行综合治疗(因为迟钝爱德华细菌容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药物拌在饲料中,配比为1 kg饲料中加入1 g恩诺沙星和1 g诺氟沙星。拌药饲料每天定时定点投喂,分别于11:00、17:00各投喂1次。发病症状出现之后,治疗持续2周,然后对鱼类回捕,统计存活试验鱼数量,计算死亡率。

3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采用不同处理方案的养殖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1号池塘采用益生菌进行生物防治,发病鱼最少;2号池塘在发病时及时采取敏感抗生素治疗,疫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3号池塘发病情况严重。

表1 采用不同处理方案的养殖试验结果

3.2 池塘水质参数

水体pH值、水温、COD值的监测持续了4周,测定了7次,结果发现水体pH值没有明显变化,池塘水温维持在25~26℃,也没有明显变化。1号池塘的COD值为0.25~0.53 mg/L,随时间的变化持续降低;2号池塘COD值为0.40~0.51 mg/L,先降低后逐步升高。3号池塘COD值为0.52~0.76 mg/L,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反映出水体在喷洒致病菌后,水质有恶化趋势,见表2。

表2 不同处理方案的池塘COD监测结果 mg/L

不同处理方案的池塘氨氮监测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1号池7次测定的氨氮值为1.77~0.98 mg/L,呈现逐渐下降趋势;2号池的氨氮值为1.72~1.99 mg/L,呈现逐渐升高趋势;3号池氨氮为1.74~2.57 mg/L,升高幅度大于2号池。

表3 不同处理方案的池塘水质氨氮监测结果 mg/L

不同处理方案的池塘水质亚硝态氮监测结果见表4。由表4可见,1号池的亚硝态氮值随时间的变化持续降低,从0.220 mg/L降低到0.091 mg/L。2号池亚硝态氮值变化较小。3号池塘亚硝态氮值随时间变化略有升高,水质有恶化趋势。

表4 不同处理方案的池塘水质亚硝态氮监测结果 mg/L

养殖试验结束后黄颡鱼回捕结果见表5。由表5可见,1号池塘无发病情况,且捕捞率达到94.2%;2号池塘回捕率也达到了83.3%;3号池塘回捕率只有19.6%,回捕率远低于1号池塘、2号池塘,差距非常明显。

表5 养殖试验结束后黄颡鱼回捕结果

4 结论

试验结果证明,1号池喷洒的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明显抑制迟钝爱德华细菌的生长,而且在池塘感染试验过程中,明显抑制池塘内黄颡鱼的发病。2号池塘在出现发病症状之后第一时间进行抗生素的拌料投喂,虽然有鱼发病死亡,但是经过25 d的治疗,鱼未发病死亡,基本遏制了迟钝爱德华细菌造成的损失。3号池塘为对照池塘,感染之后出现大批持续死亡现象,说明在池塘内的迟钝爱德华细菌浓度在持续增长,黄颡鱼自身的免疫力可能降低,池塘持续有病鱼、死鱼出现。

池塘的COD、氨氮、亚硝态氮3个检测指标的变化趋势相近,均表现为1号池水质改善,2号池略有变化,3号池水质恶化的趋势。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对致病菌生长具有拮抗作用,能有效预防水产动物病害发生。

枯草芽孢杆菌菌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许多活性物质,如枯草菌素、制霉菌素、多黏菌素和短杆菌肽等,对致病菌或内源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 结语

试验表明,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定期定量喷洒益生菌能够明显抑制致病菌迟钝爱德华细菌繁殖,进而抑制黄颡鱼“红头病”的发生。养殖生产中,如果池塘管理不善,不慎发生了黄颡鱼“红头病”,应采用多种组合治疗方案,一方面喷洒益生菌,抑制病菌生长,改善水质,提高存塘鱼的免疫力;另一方面,采用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等敏感抗生素,及时治疗,减少损失。

猜你喜欢

致病菌氨氮爱德华
你必须充满希望
生活饮用水氨氮的检测
次氯酸钠去除电镀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生活饮用水氨氮的检测
你总要爱一个人,也总有一个人爱你
读《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有感
急性盆腔炎的致病菌分析及治疗
基因芯片快速检验细菌的临床应用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天然沙粒对氨氮吸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