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辅助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7-15雷韵玉骆宇平占文君
雷韵玉 骆宇平 占文君
1.江西省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江西景德镇 333000;2.江西省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江西景德镇 333000
湿疹属于一种变态反应相关疾病,是一种皮肤病,儿童是高发人群,皮肤丘疹、红斑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渗出、糜烂伴发剧痒等表现,极易反复发作,对患儿正常发育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长此以往还会导致患儿抑郁,促进家庭负担的加重。诱发因素为多种内外因素,包括过敏、胃肠功能紊乱、机体自身免疫等,长期以来一直对患儿及其家长造成困扰。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是西医通常采用的治疗药物,但其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缺乏理想的治疗效果。相关医学研究表明,过敏婴儿和不过敏婴儿肠道中具有不同的肠道菌群。据此,相关医学学者在采用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基础上添加益生菌口服的方法治疗湿疹患儿,发现其能补充患儿的肠道菌群,获取显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观察益生菌辅助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江西省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婴幼儿湿疹患儿60 例(包括门急诊患儿及住院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30)年龄1 个月~2 岁6 个月,平均(8.81±1.12)个月;女12 例,男18 例;病程1~5 个月,平均(1.37±0.28)个月;病情严重程度:轻度5例,中度17 例,重度8 例。观察组(n=30)年龄1 个月~2 岁5 个月,平均(9.13±1.24)个月;女10 例,男20例;病程1~6 个月,平均(1.55±0.36)个月;病情严重程度:轻度6 例,中度15 例,重度9 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江西省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符合《褚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 版婴幼儿湿疹诊断标准,均有如下临床特点:①皮疹多见于头面部、如额部、双颊、头顶部,以后逐渐蔓延至颏、颈、肩、背、四肢,甚至可以泛发全身。②初起时为散发或群集小红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并可见小水泡,黄白色鳞屑及痂皮,可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③多伴有轻重不等的瘙痒。④湿疹反复发作。
纳入标准:①均有脱屑、疮疹、红斑等急性或亚急性改变;②皮损均在颈部及头面部分布;③均符合婴幼儿湿疹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②有血压系统疾病者;③有免疫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基础治疗。(1)局部治疗:外用非激素软膏(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不含激素湿疹膏,规格:10 g/支,国药准字H44024984),可与外用激素软膏配合交替使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卫生,尽量避免搔抓、开水烫洗等因素刺激。(2)全身治疗:①饮食管理:避免喂过量的食物以保持正常消化,如疑牛奶、鸡蛋过敏,可改用水解蛋白奶粉、避免进食蛋白等。②抗组胺类药物: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111,规格2.5 mg/包):6~11 个月患儿,1.0 mg/次,每日1 次;1~3 岁患儿,1.25 mg/次,每日1 次。③皮质类固醇激素:无论口服还是静脉注射,都能很快控制症状,有明显的抗炎止痒作用,但停药后易复发,不能根治,且长期应用后有依赖性和各种不良反应,故应酌情慎用;泛发急性湿疹其他疗法效果不佳者,可短期口服强的松,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停药。④抗生素:仅用于继发局部或淋巴结等感染、白细胞增高和体温增高的患儿。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04,规格:0.5 g×24 片×3 板/盒)口服,<6 个月患儿1 片/次,6 个月~3 岁患儿2 片/次,每日2 次,温开水或温牛奶冲服,小婴儿可将药片碾碎后溶于温牛奶冲服。
两组均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随访3 个月。①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皮疹密度降低、皮疹数量减少、皮损程度减轻、分布面积减小;②复发情况。治疗2、3 个月内,皮损再度出现;③情绪好转时间、皮损消退时间;④血清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应用上海恒远生化试剂有限公司是国内外专业的酶联免疫试剂盒,运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Th1/Th2 水平,运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干扰素-α(IFN-α)水平;⑤家长满意度。自制调查问卷,总分0~10 分,0~2 分、3~5 分、6~8 分、9~10分分别评定为不满意、一般、较满意、很满意。⑥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治疗2 周后患儿皮损全部消退或消退>90%;显效:治疗2 周后患儿皮损消退>70%但≤90%;好转:治疗2 周后患儿皮损消退30%~70%;无效:经治疗2 周后患儿皮损消退<3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皮疹密度降低、皮疹数量减少、皮损程度减轻、分布面积减小比例与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复发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儿的情绪好转时间、皮损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情绪好转时间、皮损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的情绪好转时间、皮损消退时间比较(d,)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10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3.365,3.306,均P<0.05),血清Th1/Th2、IFN-α水平均高于治疗前(t=3.300,3.182,2.776,2.571,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10、Th1/Th2、IFN-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86,1.638,1.533,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t=5.208,P<0.05),血清Th1/Th2、IFN-α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4.785,4.501,均P<0.05),即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血清IL-10水平降低幅度、Th1/Th2、IFN-α 水平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5 两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90.00%(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χ=4.812,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婴幼儿时期是高发时间,发病时患儿会有多种形态皮损出现,通常情况下伴一定程度的瘙痒。急慢性期湿疹交替发作对患儿及其家长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湿疹具有较为复杂的病因,多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发其发病,和变态反应关系密切,大部分患儿有家族过敏体质倾向。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外用治疗辅以饮食管理是临床通常采用的传统治疗方法,虽能以较慢的速度对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控制,但停药后极易复发,同时,长期应用还会促进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因此其在临床的应用受到限制。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婴幼儿消化道功能会在肠道感染或缺乏恰当喂养的情况下紊乱,极易诱发婴幼儿湿疹。相关医学学者给予婴幼儿湿疹患儿金双歧辅助治疗,发现其能够对患儿的胃肠功能进行调节,临床疗效显著。相关医学研究也表明,湿疹患儿存在Th1/Th2 平衡失调,存在湿疹发病因素免疫干扰因素。相关医学学者在对湿疹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益生菌治疗,结果表明,益生菌能纠正机体Th1/Th2 平衡失调状态,通过下调Th2 等途径,从而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这就为临床应用益生菌提供更多的临床参考数据。
益生菌属于一类活力细菌,在肠道定居,将治疗作用发挥出来的途径为改变宿主肠道共生菌。纽曼斯益生菌的成分主要为鼠李糖杆菌LGG、双歧杆菌BB-12,双歧杆菌菌株益生菌能够促进患儿对病原体免疫反应的提升。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湿疹患儿的IL-10、TGF-β、IFN-α 等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水平在鼠李糖杆菌治疗后极大程度提升,同时提供Th1 免疫有益调节信号,从而抑制IgE、IL-10 等抗体产生、过敏性Th2 反应。以此认为对婴幼儿肠道微生物菌群进行调节、促进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水平的提升能促进患儿过敏性的有效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P<0.05)。观察组患儿的皮疹密度降低、皮疹数量减少、皮损程度减轻、分布面积减小比例、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情绪好转时间、皮损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血清IL-10 水平降低幅度、Th1/Th2、IFN-α 水平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90.00%(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χ=4.812,P<0.05),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基础治疗联合纽曼斯益生菌治疗能够对湿疹患儿肠道免疫机能进行刺激,对宿主免疫活性进行调节,促进其免疫力的增强,从而促进患儿湿疹治愈率的提升,将患儿湿疹复发率降低到最低限度,最终有效提升家长满意度。
综上所述,益生菌辅助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