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动脉形态异常状况与后循环TIA 症状持续时间的相关性

2022-07-15王振凤刘南海田克瑶胡成王励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18期
关键词:椎动脉持续时间基底

王振凤 刘南海 田克瑶 胡成 王励辉

1.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西赣州 341600;2.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西赣州 341000

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TIA 发作最常见血管病理表现,而椎动脉容易形成不对等的血流模式,对血管壁造成不相当的机械作用力,进而加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促使血管狭窄,影响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供应量,导致TIA 的发生。后循环是TIA 常见的发病区域,后循环TIA 占比达25%。随着后循环TIA 发生率的升高,如何预防和治疗TIA 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临床研究发现,先天性形态学异常与后循环TIA 的发生息息相关,但临床尚未明确椎动脉形态学异常与后循环TIA 的关系。鉴于此,本研究选取84 例后循环TIA 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椎动脉形态异常与后循环TIA 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 年9 月~2020 年12 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4 例后循环TIA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IA 症状的持续时间进行分组,分为甲组(<10 min,n=34)、乙组(10~59 min,n=29)和丙组(≥60 min,n=21)。甲组中,男18 例,女16 例;年龄41~83 岁,平均(62.58±3.64)岁。乙组中,男8 例,女21 例;年龄41~83 岁,平均(61.36±3.29)岁。丙组中,男6 例,女15 例;年龄41~83 岁,平均(62.33±3.19)岁。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①84 例患者经颅脑CT 检查确诊为后循环TIA;②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知情,并主动配合开展研究。排除标准:①患者的心肝肾等器官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②患者的精神异常或存在认知障碍,不能配合完成治疗和检查。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84 例患者开展头颈部血管检查(vascular examination of head and neck,CTA)或头颈部血管影像学检查(angiogtaphic examination of head and neck,DSA)。(1)CTA 检查:①仪器参数:采用飞利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4 型64 排螺旋CT 机扫描仪(型号:Brilliance)进行检查,参数设置:管电压控制在120 Kv,管电流设为250 mA,螺旋距设为0.688 mm,层厚设为1 mm。②检查方法:指导患者维持仰卧姿势,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定位扫描,随后进行增强扫描,取370 mgI/ml 碘海醇作为造影剂,利用筒高压注射器注射碘海醇造影剂,注射速度为4 ml/s,注射总量不超过60 ml。(2)DSA 检查:采用GE 公司生产的脑血管造影系统,利用Seldinger 术进行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指导患者保持平卧姿势,置入椎动脉造影导管,在导丝引导下进行造影检查,造影总剂量20~30 ml,造影速度为每秒2~4 帧;随后调整高压参数和采集模式,对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灌注检查。

1.2.2 收集一般资料 由专业人员仔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①性别;②年龄;③生活习惯(抽烟、饮酒);④既往疾病史;⑤前循环狭窄率≥50%;⑥后循环狭窄率≥50%;⑦锁骨下动脉狭窄率≥50%;⑧椎动脉形态异常状态。对比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评估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后循环TIA 症状持续时间的单因素分析

三组患者在男性、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率≥50%、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后循环TIA 症状持续时间的单因素分析[,n(%)]

2.2 后循环TIA 症状持续时间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发现,基底动脉狭窄率≥50%、椎动脉狭窄是影响后循环TIA 症状持续时间的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2~3。

表2 各因素赋值

表3 后循环TIA 症状持续时间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再加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导致脑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预后效果较差,患者残疾与死亡的风险性极高,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后循环TIA 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阻塞所致,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在早期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既往临床研究发现,后循环TIA 同先天性形态学异常具有相关性,先天性形态学异常包括:①椎动脉发育不良;②椎动脉迂曲。但关于椎动脉形态学异常与后循环TIA 关系的文献报道较少,是目前此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研究显示,经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基底动脉狭窄率≥50%与椎动脉狭窄是影响后循环TIA 症状持续时间的危险因素(均P<0.05),这与金戈等的研究报告相似。究其原因是:作为后循环的主干部分,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若是出现狭窄,其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导致后循环TIA 症状的持续时间延长。本研究显示,椎动脉迂曲、椎动脉发育不良及椎动脉起源异常与后循环TIA 症状持续时间无相关性,不是影响后循环低灌注的病因。虽然理论上认为前循环狭窄会诱发后循环TIA,但是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前循环狭窄与后循环TIA 无相关性。但需要注意的是仅考虑TIA 持续时间来判断椎动脉迂曲、椎动脉起源异常、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TIA 相关性是比较片面的,今后仍需深入研究影响后循环TIA 卒中的因素,为临床防治后循环TIA 卒中提供依据。虽然研究发现基底动脉狭窄率≥50%与椎动脉狭窄是影响后循环TIA 症状持续时间的危险因素,但本研究没有使用常规TCD 检查和头颅MRI 灌注成像检查微栓子栓塞,没有分析微栓子栓塞、持续性脑低灌注与后循环TIA 症状持续时间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客观性。此外,本研究所纳入的样本容量比较少、随访时间比较短,导致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在今后的研究中,建议与其他医院合作,增加研究例数,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研究影响后循环TIA 症状持续时间的因素。

综上所述,基底动脉狭窄率≥50%、椎动脉狭窄与后循环TIA 症状持续时间之间关系密切,临床治疗疾病时需引起重视,尽可能缩短后循环TIA 症状持续时间,以期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但仅关注症状持续时间是不够的,因为后循环TIA 的症状与前循环TIA症状之间的差异比较大,临床研究认为利用ABCD2评分量表来评估后循环TIA 患者发生卒中风险性的学术价值不高,需要深入研究后循环TIA,进一步探索影响后循环TIA 卒中的危险因素,从而防止发生缺血性卒中。

猜你喜欢

椎动脉持续时间基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基于SVD的电压跌落持续时间检测新方法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观察
极寒与北极气压变动有关,持续时间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