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社区(村委会)图书室的实证性研究

2022-07-15杨淑丽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公共文化服务公众参与

杨淑丽

摘要:近年来,我国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为社区图书室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社区图书室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进步。但是,我国城市社区图书室的建设存在着“重建设轻发展”等问题。社区图书室在制度建设和筹资形式上应采取多元化发展模式;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扩大资金保障;加强自我建设;建立业务标准并应用管理控制规则和法规,充分利用社区图书室的潜力和作用。

关键词:公众参与;社区图书室;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创意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离居民生活最近的社区图书室被誉为“居民身边的大书房”,获得了无与伦比的人气和发展。社区图书室为居民提供公益、教育、娱乐、文化等方面的文献信息服务,对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但是,由于社区图书室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发展”等问题,社区图书室的潜力和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1]

1建设社区图书室的必要性

1.1增加建设社区文化的必要性

2001年,按照文化部要求,在全国城乡建设街道文化馆、社区文化馆、农村文化站,建设活动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街道文化中心和社区文化站建设用房,培训室符合要求。2006年,国家和省提出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对符合标准的文化站建设提出补助,进一步强调以社区为单位的文化建设。引导辖区内人民群众开展健康文化娱乐活动。在几年的实际运营中,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实训室正在逐渐发挥其实际功能,而社区图书室则因分配不合理,处于尴尬的境地。没有足够的管理,还有。好处。发展并实现其适当的作用。

随着城市社区各项功能的日益成熟,社区逐渐成为独立的生活系统,社区居民已经习惯于利用社区功能来满足日常需求。大型图书室虽然在设施、馆藏、质量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数量少,辐射带动区域内人数少;图书相对陈旧,且畅销书和新出版的图书数量不多、体积大、位置偏远等难以借阅等因素。

1.2社区居民阅读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寻求更高的兴趣和生活领域已经变得更加普遍,对知识的需求也在增加。由于时间的限制,他们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距离内得到他们需要的知识和信息。随着教育的普及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品位和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得乐趣和娱乐的方式之一。近年来,电子书已经普及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离居民生活最近的社区图书室被誉为“居民的大书房”,获得了无与伦比的人气和发展。社区图书室为居民提供公益、教育、娱乐、文化等方面的文献信息服务,对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和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社区图书室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发展”等问题,社区图书室的潜力和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成本低、阅读方式简单,对传统纸质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书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阅读载体的辐射和电子屏幕的视觉刺激已经损害了选择电子书的人的健康。有报刊指出,寒假过后,学生视力的下降幅度明显,这是对假期可阅读的电子产品的依赖所致。第十一届全国阅读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成年公民更倾向于“纸质书阅读”,更多的读者和学生家长开始回归书本。[2]因此,省、市、区三级图书室虽然在馆藏设施和质量上具有相当的优势,但数量有限,且地处偏远。而如果作为长假消遣,则舍弃距离远的缺点,大型图书室是首选。电子书的劣势与寻找健康人相反,因此,社区图书室凭借借阅快捷、区域连通的优势,可以为所有社区居民提供服务,“零距离”满足整体教育娱乐需求的居民。需求,更容易被大多数居民接受和喜爱。

2社区图书室建设的意义

2.1开展社会教育,引导终身学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保持精神生活的质量,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的生活条件。社区图书室常被称为没有围墙的社区大学,是社会教育的延伸。利用社区图书室的资源,提供各种职业、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让想学习的社区居民汇聚于此,提升自我,提升自我,拓展新知识,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总之,社区图书室以其开放的特点、丰富的馆藏资源、优雅浓郁的学习氛围、种类齐全的服务设备和现代化的服务方式,成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理想区域。在居民小区建设小型、多功能、高效、实用、方便、快捷的小型图书室的需求很大。

2.2开发休闲时间,提供休闲娱乐服务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可以利用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人们迫切需要将乐趣和学习结合起来。社区图书室是第一选择。不仅为居民提供更合理、更健康的娱乐休闲服务,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丰富多样的娱乐图书享受,还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居民身心得到放松和发展,培养文化素养和品味。因此,社区图书室是社区居民重要的娱乐休闲平台。[3]

书籍是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图书室是作为人类书籍和文化经典的保存地,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其最古老的功能,社区图书室通过文件的组织和交付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当然,收集社区图书室文献是为了使用,不再需要收集样书了。但是,由于不同社区的文化特征不同,他们往往会制作反映其文化特征的文献,比如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文献和社区习俗作者的作品社区和社区内印刷的宣传材料等,这些材料是反映特定地区历史和文化的独特地方文件,必须妥善收集保存和分发,以防止这些材料没人收集而自动消失,这是中华文化的不可估量的损失。據了解,在不同省市的图书室中,很难通过收集非正式出版物来建设地方文献资源。[4]社区图书室是社区文明的忠实记录者和奠基人,扮演着社区发展的倡导者、参与者和继承者的角色,它是社区文化的象征,是社区文明的象征。

3社区图书室建设模式改进建议

3.1改善片区环境,增加配套设施

通过对选定社区图书室的建筑面积、阅读座位、电脑数量、网络宽带接入等项目进行统计,组织读者围绕建筑、阅读环境、信息设备等进行满意度测评,同时与参考《社区图书室服务规范》的相关要求,发现以下问题。

首先,除了个别分馆面积较大外,其他分馆一般都比较小,桌椅小,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导致馆内空气流通不畅。其次,分馆通常只有一台电脑,仅供馆员使用,无法为读者提供电子阅读服务,而且大部分分馆没有无线网络。此外,部分分馆还存在楼梯陡峭、湿滑、门锁破损等现象。科技严重威胁儿童和老年读者的人身安全,也带来一定的财务安全风险。上面讨论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动机。

建筑环境和阅读材料的建设是读者阅读的基本条件。社区图书室的环境和设施质量直接影响图书室所做工作的有效性,也直接影响公众对社区图书室生理和管理的认可。因此,存在的问题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解决。

基于上述建筑环境狭小、阅读设备不足等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将社区图书室的可用面积扩大至至少110平方米;增加阅读椅,不少于20个座位;增加电脑配置,最好保持5-6台;连接无线网络供读者使用;保持通风以改善图书室空气质量;加强安全防护,消除图书室安全隐患;精准配置老花镜等人性化阅读设备。只有做好基础设施建,才能保证读者的阅读环境。

3.2加大人力投入,优化工作结构

通过统计入选社区图书室专职人员人数、人员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专业图书室技能培训、参加继续教育和每年学习的时间等,组织专业读者及员工服务行为水平经过满意度测评,参考《社区图书室服务规范》的相关要求,发现以下问题。

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和服务质量非常值得肯定,但其他方面存在具体问题。例如,工作人员开展的宣传活动很少,导致很多读者不知道有社区图书室,大多数分馆只有1名专职人员,岗位配置不灵活。此外,可以帮助读者进行手工和中国研究等活动的专业教师短缺。此外,员工工资福利不高,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工作人员是社区图书室的主要运行力量,是衡量图书室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图书室作为服务机构,更应该依赖质量和馆员体现其角色和职能的能力。因此,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针对上述宣传力度不够、人员不力等问题,现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增加一个对社区图书室进行人力资源投入,通过招聘实施替代工作和分担现有工作来增加人员压力,从而增加开放时间,也可以增加现有人员的工资和福利,激发他们的职业道德,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二是在完成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以及其他推广社区图书室的现代方法。

3.3合理配置资源,完善文件种类

统计馆藏总数、人均馆藏量、年馆藏变化、文献类型、是否与中央图书室共享数字资源等,组织读者查阅文献数量和文献更新频率,对文献类型、数字资源等进行满意度评价,针对有相关《社区图书室服务规范》要求,发现以下问题。

社区图书室馆藏文献数量普遍偏少,文献种类很少,更新速度也很慢,没有可供读者使用的数字文献资源,阻碍了读者的阅读。此外,大部分社区图书室的文献资源配置也不合理。分配给相邻分行的资源是相同的,书籍类型没有根据社区读者群体进行分配,不利于文献的有效利用和使用、流通。文献资源是读者阅读的必要条件,文献资源的建立是社区图书室开展新服务的保障。社区图书室文献资源是图书室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石,也是衡量社区图书室资质的最重要指标。因此,只有保证社区图书室文献资源的建立,才能在此基础上推动其他的发展。[5]

由于上述文献数量少,文献种类不足,现提出以下建议:一、增加文献资源数量,5000册左右,增加文献种类,增加试听文献根据实际情况;二、根据读者的需要,增加图书种类,如少儿读物、经典读物、畅销书、杂志等;最好根据社区图书室的地域分布和社区居民的年龄结构来配置文献信息资源,这样更有利于文献的流通和利用。

3.4延长开放时间,加强读者活动

通过统计所选社区图书室的开放时间、服务内容、每年举办的活动次数、参与年度活动的读者总数,组织读者开展开放时间、文献借阅服务、响应咨询服务、读者活动等。在评价满意度的同时,参照《社区图书室服务规范》的相关要求,发现以下问题。

大多数社区图书室每周开放时间不到36小时,只有少数图书室周六开放,周末也不开放。此外,每周至周五的营业时间并未转为正常工作时间,这阻碍了上班族的阅读。此外,大多数社区分馆不做读者活动或做的很少,也没有积极吸引读者阅读。

时代在变,人们对社区图书室服务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传统服务已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社区图书室需积极寻求改进和建设新的服务模式。因为只有好的服务才能吸引图书室读者阅读。基于上述较短的开放时间和较小的活动,我现在提出以下建议:首先,确保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36小时,以便最好地与每周到周五的上班族互动。学生错时开放时间一般不少于23小时,周末及周末不少于13小时;其次,图书室员应积极开展读者活动,吸引读者使用社区图书室,如讲座、沙龙、培训、展览等活动等,每年至少举办10场,参加读者活动的人数每年不少于300人。

3.5扩大社区图书室建设公众参与的深度

社区图书室建设中公众参与的深度包括价值的基本选择和社区图书室目的的确定,社区图书室的建立要充分考虑公众参与的问题。如果涉及专业或技术问题,专家应该获得更多的决策权,公众的讨论和参与也应该做出回应,而不是最终的计划。因此,应详细分析社区图书室的深度公众参与,不应单独追求深度参与。在信息技术时代,公众参与社区图书室建设的方式应充分考虑将技术引入工作流中,工作流(workflow)是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已经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電子数据流、交易处理流和信息管理流。其基本含义是通过工作流将独立的、分散的业务系统整合成一个完整的、集成的系统。

结语:

作为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不仅适用于政府部门,也适用于图书室事业。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理念与我国社区图书室的服务理念是一致的。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看,我国社区图书室服务存在着忽视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和作用、服务模式单一落后、馆员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社区图书室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多主体参与的治理结构,增强馆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促进社区图书室服务建设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庆伟.数字化时代社区图书室服务转型与创新探索[J].内江科技,2020,41(06):9+52.

[2]胡俊平,石顺科.我国城市社区科普的公众需求及满意度研究[J].科普研究,2011,6(05):18-26.

[3]李小梅.关于建设和发展县级社区图书室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档案,2019(03):111.

[4]陈诚.推进社区图书室建设进一步延伸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松江区社区图书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4(05):201.

[5]陈敏,李仲眉.论中小城市图书馆网络一体化服务——以湖州中心城区社区图书室建设为例[J].图书室研究与工作,2010(02):36-38.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公共文化服务公众参与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基于熵权—TOPSIS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