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

2022-07-15何帮荣

新农民 2022年16期
关键词:产城融合

何帮荣

摘要:文章结合对区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围绕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的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了加速推进产城融合建设发展、面向农村产业融合持续完善各类服务平台建设、持续优化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转型升级建设、加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展开的关注度,这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展开路径,以期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升级,并为同类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产业融合;现代化农业;产城融合

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

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紧邻芜湖市湾沚区市郊,区域面积117km2,总人口8.8万,耕地面积5933.33hm2,可养水面面积1666.67hm2。近年来,六郎镇紧紧围绕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方向,着力打造优质粮油、高效水产、精品果蔬、特色苗木花卉四大主导产业。镇内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5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20家,县级21家;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65家;注册家庭农场194家;注冊农产品商标36个,通过国家级无公害产地认证2个,产品认证11个,绿色食品认证35个,有机食品认证3个。

六郎镇紧紧围绕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标准,依托“一长廊”(沿G329国道--六郎特色休闲观光采摘长廊)、“二核心”(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殷港“艺创”特色小镇核心区),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培植壮大以六郎郁金香花海、中益木榨产业园、野树林百菇园、原野森林等为代表的集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一批现代农旅结合产业集群。核心示范区建设始终坚持高端引领,做大做强休闲农业、文创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大力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分析

2.1 产城融合建设方面的问题

产城融合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当前的实践中,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包括总体空间规划不科学、现有产业资源利用程度不理想、资金支持力度不足等等。目前,区域空间发展布局规划设计中,存在着并没有切实纳入对区域特色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优化建设的考量,对于农村地区特有资源以及特色农业资源的利用程度维持在偏低水平,导致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差异性愈加增大。而从资金支持的角度来看,虽然当前区域政府部门针对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一定程度的专项资金补助,但是总体资金投入量难以切实满足现有建设需要,融资渠道、资金来源较少,促使产城融合建设速度以及质量水平难以达到预期。

2.2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多种服务支持与保障方面的问题

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为农村地区的农民群众、农业企业等提供更为多样的保障支持与服务支持,以此弥补其在知识储备、资源获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而就当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存在部分地区并未针对农村产业融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农户与相关企业在获取各类发展资源方面所面对的难度与问题依然维持在偏高水平,这使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流于形式,整体发展建设效果表现出明显下滑的趋势。

2.3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方面的现存问题

示范区目前高质量、实力强、带动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还不多,有待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由于农业企业投资回报周期长,比较效益低,加上受自然风险、市场经营风险影响大,对农业企业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制约。核心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镇级财力有限,还需要上级部门加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和项目扶持力度。

2.4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旨在驱动农村群众经济收入的增加,并为乡村振兴进程的加速实现提供支持,而此时就面对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多数地区在给推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时并没有将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融入其中,促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割裂,容易产生“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问题,不利于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的构建,这也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推行受到较大阻碍。

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展开路径探究

3.1 加速推进产城融合建设发展

3.1.1 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在湾沚区六郎镇的实践中,着重打造六郎特色休闲观光采摘长廊、殷港艺创特色小镇核心区及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促进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

3.1.2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在湾沚区六郎镇的实践中,依托文创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水环境整治、官巷景区提升、六郎湿地花海等项目建设,在大力发展一产的基础上,培育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二产和以休闲观光为主导的三产,配套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生产性服务等三产服务行业,实现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完善的产业链条推动了农业人口就业转移,吸收了大量本地及外地农村劳动力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需求来源;蓬勃发展的一二三产业,逐渐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独具特色的殷港艺创小镇,吸收了大量的本地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优美舒适的园林式居住环境,价格适中的物价,丰富的农产品供给满足了园区各类人员的生活生产需求,留住了人才。大量人口的文化艺术需求及众多学生的教育需求,形成了殷港小镇的生存土壤,小镇的存在助推了园区生活配套设施和居住条件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了文创农业的下一步发展,实现了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3.1.3 拓宽筹集资金渠道,保障产城融合发展

在湾沚区六郎镇的实践中,芜湖市湾沚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600万元财政资金、并积极争取上级现代农业专项债资金,通过财政资金引导驱动,撬动工商资本、民间资本、信贷资金等社会资金。同时不断优化农业经营环境,加大农业招商力度,专门成立现代农业招商中心,重点为区域招商服务。在后续的发展中,区域规划招商引进30余家企业,合同投资8.2亿元入驻区域建设,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并不断探索PPP建设管理模式。

3.2 面向农村产业融合持续完善各类服务平台建设

根据区域产业特点,重点引进和建设技术支撑、质量检测、信息交流、产业培育、人才培育、金融服务、仓储物流服务、展览展示、法律及知识产权等九大平台,形成主业鲜明、配套服务完善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在湾沚区六郎镇的实践中,围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推出如下服务平台:

3.2.1 技术支撑服务平台

为区域企业、合作社等提供育种、灌溉、温室暖棚建设、农药化肥使用等技术指导,同时协助农户进行种植、养殖技术改进,在农副产品加工时提供技术支撑等,为企业解决共性技术需求。

3.2.2 质量检测服务平台

质量检测服务中心为企业、农户等提供便利的农产品农残检测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区域农产品合格率和产品质量。

3.2.3 信息交流服务平台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充分有效的信息交流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把握市场走向,从而更好地调整发展路线。实践中,充分整合和优化各类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信息交流服务平台,从而促进区域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型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

3.2.4 产业培育服务平台

主要帮助企业代办各类综合业务、开展产学研合作、组织各类鉴定和认证,整合区域上下游企业资源,完善和拉长农业产业链。

3.2.5 人才培育服务平台

为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服务,为大中专对口院校学生提供实习基地。

3.2.6 金融服务平台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尽最大努力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3.2.7 仓储、物流服务平台

与各家快递公司以及其他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迅捷的上门物流配送服务,同时,由于农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对保鲜技术要求较高,因此,着力与合作的快递、物流企业共同打造冷链物流体系,从而尽最大努力降低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3.2.8 展览展示服务平台

定期组织区域企业举办综合展销会,建设产品展销平台,为企业提供商品及服务展示和宣传窗口[1]。

3.3 持续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转型升级建设

3.3.1 加快核心示范区转型升级建设速度

进一步加大核心示范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时间倒排、责任到人,确保各项进行有条不紊、快速推进。

3.3.2 创新核心示范区土地流转机制

规范引导土地流转,充分发挥家庭农场经营的基础作用,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对流转面积过大,要严把产业关和经济实力关,切实防范土地规模经营风险。同时对核心示范区附近以及沿芜屯快速通道、湾周路等重要地段,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对区位较好的地块先行收储,再招商、选商,对新引入的农业企业进行前置把关,实行准入制,力争把一批实力强、带动面广、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农业企业引入我镇,无时间差地进驻投产。

3.3.3 因地制宜、农旅结合、发展生态休闲农业

充分利用示范区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鼓励引导示范区内相关农业企业,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在抓好自身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生态休闲农业目前是现代农业的新兴产业形态,也是现代旅游的新型消费业态,特别是结合“水上慢城、生态六郎”的旅游观光打造,使六郎现代农业发展与旅游发展融为一体,形成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传统村落为形、创新创造为径的农旅结合模式。

3.3.4 鼓励引导发展文创农业

示范区建设力争与殷港特色小镇建设上寻找相契点,使示范区农业企业在形象、品牌上融入“艺+”“文创”色彩,每个企业都以一个特色鲜明的农业要素为主题,辅以范围、果园、田园、菜园等观光环境,为游客提供农业文化欣赏、游乐、休闲品尝,同时购买文创农产品、文创工艺品等。借力文化创意和电子商务,打响六郎农产品品牌。

3.3.5 大力培育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示范区内生动力

对示范区现有农业企业,通过“以奖促建”,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扶优扶强,鼓励创新、升级、扩规,特别是对像“乐摘”“益然香”“原野景观”等蓄势待发的农业企业,激励他们重新注入社会资本、重新拓展经营项目,从而在产业层面、经营层面、跨行跨界发展层面等多方面转型升级。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一批综合实力强、企业模式运营成熟、市场广阔的企业落户示范区,从而使六郎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全县、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间”,休闲旅游观光的“风景田”,深入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加速田”。

3.3.6 要坚持产业特色鲜明、引领示范效益明显、农业科技整体水平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销售模式不断创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要坚持政府为主导,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包括农开、增粮工程、水利工程、新农村工程、土地项目等,示范区内水、电、路、渠、涵、闸、林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全力完善示范区的各项基础设施。要转变思想观念,跳出农业抓农业,把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水利兴修、人文环境的改善等有机结合起来。珍惜和合理利用区域丰富的水资源,对境内水系进行沟通、整治、景观提升,继续对政和大港、八仙岛等大水面进行综合整治,提升旅游品牌。

3.4 加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展开的关注度

需要农村基层部门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区域全民参与到美丽家园建设行动之中,配齐环保设备及专职环卫人员,对村庄环境进行长期维护,使群众改习惯、改风貌,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2]。在湾沚区六郎镇北陶村的实践中,于2020年在文化广场及村庄主干道种花种草4000m2,美化墙体1200m2,设置微景观30余处,行道围栏2000余m,硬化入户道路3000m2。在此基础上,需要区域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充分利用“三变改革”提高群众收入。群众收入大幅改善的同时,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增强,人居环境整治成了自发性的行动,湾沚区六郎镇将村庄打造成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美丽新家园。另外,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湾沚区六郎镇主要以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带动,建点成线、连线成面,着力实现“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开花”的工作目标,使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优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

4 结语

在当前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依旧面对着产城融合建设、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多种服务支持与保障、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实践中,通过加速推进产城融合建设发展、面向农村产业融合持续完善各类服务平台建设、持续优化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展开的关注度等措施的实施,提升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加速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金晓彤,左晓萌,赵雨柔.我国民间资本与农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6):73-79.

[2] 高元武.武陵山区农村產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基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走马镇的调查[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3):46-55.

猜你喜欢

产城融合
基于产城融合的常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探讨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怎么样
关于江苏中关村实现产城融合的调研与思考
兰州新区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基于产城融合的经济开发区规划探析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产城融合背景下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驱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