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双重任务下的流动人口协同治理研究

2022-07-15骆函绮徐德顺

现代管理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协同治理义乌疫情防控

骆函绮 徐德顺

[摘要]新冠疫情初期,如何在疫情突发公共危机中主动有序引导大量人员流动,如何平衡人员管控与复工复产对人力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公众对疫情防控机制的思考。运用协同治理理论,以义乌为蓝本,研究全面应急防控阶段,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商贸类大流动社会开展流动人口管理的区域实践。通过对义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中流动人口管理的分析发现,在政府的主导引领下,市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与社会全员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是迅速取得抗疫胜利、经济快速复苏的基本经验,展示了危机中县域政府基层社会的治理能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治理短板,据此提出应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组织与各界共同参与”的长治机制,求解最大公约数的协同治理机制,提升全社会公共安全治理能力。

[关键词]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流动人口管理;协同治理;义乌

一、 引言

本文中的流动人口是指登记在册并已取得当地居住证或居留证的来自境内外的人口,而把那些还未登记在册的来自境内外的人口称为日客流量或临时人口。协同治理理论是自然科学中的协同论和社会科学中的治理理论综合而成的交叉理论,对于社会系统协同发展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协同治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参与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协同治理是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或公民等主体之间互动的合作治理模式,即社会力量利用机制。在主体间关系上,国内学者普遍是在政府处于协同治理核心地位的基础上来探讨政府与其他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关系[1]。即政府是社会治理协同的主导者,但不包办。社会组织与人民团体是社会治理协同的主要主体、基层自治组织是基础主体、企业是重要主体,尤其是危机时,既要强化政府的统一决断权,又同时调动多元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的力量,进行协同应对[2]。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内疫情以2020年4月28日取得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1为标志,全国范围由此从全面应急防控阶段,转入总体常态化防控与局部地区因出现“散发病例或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应急防控的阶段。本文梳理全面应急防控阶段,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商贸型大流动社会开展流动人口管理的区域实践。以典型城市——义乌为蓝本,实证分析疫情之初(2020年1—4月),县域单位面对抗疫与复工复产的双重压力,如何协同开展流动人口治理。

选择这个案例,因为义乌是国内以中小微企业为主、流动人口经济参与主体型商贸城市的标志性地区[3]。其流动人口的体量大比例高、人口结构复杂,流动人口管理对当地有独特意义,并富有代表性。同时国内外对义乌的关注度很高,能够收集到的信息资料比较多。疫情期间当地的政策與管理方式灵活有效,有很多值得研究之处。另外,也观察到与疫情之初相比,当地2021年的复工复产过程与流动人口返岗情况,虽然基本过程相似、最基础层面的做法也相似,但是表现出来的治理进程与特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现阶段国内不断出现的多点散发疫情,传播速度更快,周期更加短暂,不断迭代升级的精密智控处置措施却还是离不开类似义乌在疫情初期的基本应对方法。因此,回顾研究该时段的基层应对,对今后各类突发公共安全危机的第一时间迅速系统化处置的组织,颇有裨益。

二、 文献综述

疫情以来,诸多学者从公共危机应对[4-5]、政府治理理念与社会治理方式[6-7]、疫情对经济影响[8-9]等多方面进行探析。一些学者从人口学视角出发对疫情之下人口流动问题开展研究,但主要聚焦于运用百度迁徙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证研究疫情防控对人口流动的影响[10-11],或者分析人口迁移对疫情传播的影响[12-13]等。也有学者利用百度迁徙大数据研究疫情下人口流动情况与缓解复工复产中“用工荒”的政策问题,如张蔚文等提出不能仅仅依靠短期扶持政策,更需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包容性城市建设等方面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14]。与本文相近的是疫情下结合社区治理做好流动人口管控的研究,如吴晓等结合社区治理探讨了对流动人口有效保护和分类管控的综合策略[15]。综观上述研究,却很少有学者将公共管理与人口学相结合,对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商贸型大流动社会,在疫情初期的抗疫与复工实战中,基层开展流动人口管理的区域实践,开展深度考察。

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协同治理理论角度,清晰地梳理出区域内流动人口管理发展脉络的实证证据;二是对疫情初发阶段,在政府的主导引领下形成有效协同应对机制的一般场景进行剖析;三是为疫情初期抗疫与复工复产中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同时有助于今后更加科学合理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三、 义乌抗疫与复工复产的实践考察

1. 义乌概况

义乌被誉为世界“小商品之都”,是全球小商品贸易的“货地”和“码头”,背靠拥有7.8万个商位、从业人员23多万人、日客流量达20多万人次的义乌市场,连接着全国2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与219个国家(地区)保持贸易往来,物流通达国内321个地级城市。义乌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县级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流动人口达152.1万人,远超本地户籍人口83.6万人。每年来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56万人次,有100多个国家(地区)的1.5万多名外商常驻义乌。义乌市近5年流动人口数据情况见表1。

国内疫情爆发时,义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疫情初现迅速行动,抗疫首战告捷后,抢先开始复工复产,同时严防国外输入。战疫与复工复产中,当地全社会被非常规、高强度、高效率地动员起来。期间对流动人口开展“主动有序引导大量人员流动”的有效管理,是最大的工作难点与特色,在当时疫情肆虐背景下成为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排头兵”。义乌迅速胜利抗疫并复工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仅仅依靠政府力量很难实现,协同治理的做法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 疫情发展情况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义乌迅速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全员返岗,奔赴抗疫一线。火车站、高速路口、村社区等卡口严密布防,同时一个不漏通知常住流动人口,尤其是重点区域人员暂缓来义。鉴于往年上述区域人员在义数量达几十万之多,专门设置隔离观察点。1月26日,义乌确诊首例输入性病例1。2020年1月26日—2020年1月31日,连续6天每天都有新增病例。期间,政府不断增派人员充实一线防控力量,关停各类集聚场所,所有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道路仅开放受控主干道。1月31日,义乌首例治愈的患者出院。此时,义乌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2例,以返义流动人口为主,至2月3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4例。2月11日,新增病例1例,为当时疫情最后一例。3月10日,义乌最后一例确诊病例宣布治愈,累计报告病例16例全部治愈,义乌实现“清零”(疫情发展情况见图1)。据2021年12月底统计:疫情以来义乌共发现确诊病例17例,确诊无症状感染者34例。自第一波抗疫告捷之后,再没有发生输入关联本地病例。

3. 复工复产进程

2020年2月3日,抗疫最吃紧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特别严重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思想”2义乌迅速调整战术。2月10日,义乌始发中欧班列并恢复正常运行。

元宵是往年返工返岗高潮节点,在返岗难、复工难的疫情初期,道路不畅、人流物流停滞,有人就意味着占据发展先机,于是“抢”人就成了“重头戏”。2020年2月16日,义乌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加强企业用工保障的意见》,通过给予企业包车补助、自行返义员工补贴、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工补助等方式,鼓励务工人员返义。同日起出动44个工作组,奔赴劳务输出大省,包大巴、包高铁、包飞机接回务工人员。2月18日,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的义乌市场——国际商贸城新春开市。市场开市,跟往年相比推迟了13天,这13天被当时义乌各界称为“需抢回的13天”。3月9日,规上企业全部复工,同日又公布实施《促进市场繁荣第一批20项行动》,内容涵盖八大方面。3月10日,首架载着165名采购商专机从重庆起飞、首批60多名采购商包车从衢州抵义。义乌成立20个国内采购商招引小组,分赴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招引采購商。同时发挥龙头作用,选择125个国内二级市场加深合作。3月13日,李克强总理视频连线义乌市场,勉励义务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保持国际市场份额上打头阵,并要求有关方面提供融资服务3。同日,境外采购商招引组招的第一批外商抵义。招引组分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对接招引常驻中国的外商以及入境超过14天的境外客商。3月20日,义乌快递业务量接近上一年度全年日均水平。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义乌商城集团作为浙江省代表、全国36家企业之一参会4。义乌市复工复产进程见表2。

4. 抗疫与复工复产成效

至2020年3月10日,义乌已连续28天无新增确诊病例,累计报告病例16例已全部治愈,发病率0.72/10万,低于浙江省平均比率。4月21日,义乌海关在“一季度外贸情况通气会”上公布数据:一季度,义乌以市场采购出口420.3亿元,同比下降13.6%,但3月份就较快恢复,市场采购出口134.3亿元,同比增长14.2%,高于义乌市整体出口同比增长8.2%的增速6个百分点。同时,一季度义乌跨境电商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同比增长139%,其中保税电商(1210)同比增长188.1%。直播电商风起云涌、“地摊经济”全国火爆,又助推义乌市场强劲恢复,成为全国商贸复苏的窗口。义乌市邮政管理局发布:2020年1—7月义乌快递业务总量36.74亿件,同比增长52.3%。全年全市快递业务总量71.75亿件(与排名第一的广州只差4.4亿件),同比增长51.6%。据义乌市统计局数据,2020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9.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0.9%,实现由一季度下降7.0%到二季度的转正,分别比全国、全省同期高2.5和0.4个百分点。一年后,义乌年终经济报告出炉,2021年GDP增速为11.6%,跑赢全省的8.5%与全国的8.1%,成绩明显。

四、 义乌抗疫与复工复产中流动人口管理的演进过程

人是社会经济系统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观察抗疫首战中义乌的应对,可以发现最后的落脚点与关键点就是人员流动管理,各项举措主动作为的特点十分鲜明。四个阶段:疫情初期严控、复工复产“抢”人、减负稳岗助企、千方百计招商。从人员流动管理看,就是从“拒人”到“抢人”,再到“留人”“请人”,可谓一波多折。四个阶段实施的各类政策,都体现了阶段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有效推动了人员科学合理地流动。核心内容是特殊时期阶段性精准的资金补助,紧扣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出台政策组合拳,有序地逐步推进解决困难与问题。

1. 疫情初期——拒人

疫情初期,如何面对大量返义人员,是义乌面临的第一道选择题。政府采取强制有力的措施严控重点区域人员来义,做好已返人员隔离医学观察,确保其他在义人员正常的生产生活。2020年1月21日—2月2日,指挥部多次就摸排管控在义重点区域人员、做实劝返工作等事项下文,6号、8号令分别就实施医学观察、近期拟回人员发放“绿色通行证”等公告;10号令明确“非本市车辆、非本地户籍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14个督导组每天督查落实情况并通报。市纪委从严从速查处了18起各级工作人员违反抗疫工作纪律问题。

2. 复工复产——抢人

防控仍处于吃紧的关键时刻,复工复产面临巨大压力和风险,管控疫情与恢复经济社会活动矛盾突出[16],流动人口管理因与市场、企业的复工复市交织在一起更加复杂困难。是否仍将返义人员“拒之门外”成为第二道选择题。2020年2月4日,12号令发布做好“三返”人员工作指令,公告全市防控必需、保障城市运行和企业生产、群众生活必需、重点工程等企业,即日起正常开工开业,宣布提供4万张隔离床位,食宿费用由政府承担。标志着义乌防控的同时,正式拉开复工复产“抢”人战序幕。2月12日,16号令公告由全面管控转为重点、精准管控,义乌欢迎包括采购商在内的世界各地朋友来义创业、工作和生活等,对初次来义人员提供3天免费食宿。这意味着“抢”人战进入高潮。

3. 助企稳岗——留人

随着国内外疫情进一步发展,“用工荒”变成了“订单荒”。面对严峻复杂形势,义乌加码出台《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和市场经营户复工健康发展四条意见》《金融支持企业渡难关促发展八项举措》等政策,帮扶企业降低用能成本,解决资金紧张困难。然而这些措施仍无法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2020年3月份,义乌市经信局、商城集团等单位排摸发现,义乌大多数市场商户、生产企业与外贸公司的订单仅能延续到五六月份。下一步,是面临市场凋敝还是逆境飞扬,义乌政府要未雨绸缪。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如何妥善安置,并服务好辛苦“抢”来的人,成为义乌的第三道选择题。对政府来说,越是困难时期越要想办法留“人”。为降低运营成本,对企业来说,裁员减负是一种无奈选择。对务工人员来说,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将陷入回家则收入降低、留下只能当“房客”[14]的两难境地。2020年4月24日,义乌出台《关于帮扶企业渡过难关的六条意见》,其中第一条即为开展企业稳岗技能培训。明确按培训完成人数给予企业每人每次800元的培训补贴,本年度内每人可参加3次不同岗位的培训。义乌选择用帮扶企业和开展员工培训等方式留人。通过这种形式,基本保障了上述人员的最低收入,实现成功留人,为预测中的下一阶段国外订单大幅回流,储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4. 招采购商——请人

疫情全球蔓延,企业订单锐减,想方设法开拓内外贸易,不仅是为了促进市场持续繁荣,更是对带动关联的全国2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采购商“请”回来。如何更好招引采购商是义乌主动有序引导人员流动的第四道选择题。2020年3月5日与14日,义乌先后出台《防疫期间国内采购商招引奖励政策》《关于邀请非常驻义乌境外采购商来义采购奖励实施细则》等。同时组建专班列车,推动国内采购商来义进货补货。通过发挥外贸公司、侨商组织、海外商协会等作用,实施常住外商房东招引、非常驻境外采购商邀请等行动,全力招引境外采购商。

之后,又推出《关于支持市场发展的六条意见》与《关于加强采购商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共涉及政务、商务与公共服务三大方面17条举措。该政策是目前国内首个专门针对采购商量身定制的人才政策,旨在寻找流动人口管理的新抓手。

五、 协同治理视角下流动人口管理的特点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場人民战争,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阻击作用’。”1抗疫与复工复产中,义乌在当地政府的主导引领下,市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和全体在义人员有序协同作战。这种有效协同的做法在本研究的时间区间内,特别是健康码、行程码等数字化技术还没有完全跟进应用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观察实践过程,可以发现期间义乌始终抓住流动人口管理的根本。疫情初期,义乌及时按下“暂停键”停摆人口流动密集场所与行业,以巨大的“代价”为长远的繁荣发展积蓄能量。疫情态势初步好转之下就又率先按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恢复键”和“快进键”,平稳促进人员有序流动。疫情防控在宏观层面涉及对全社会的动员,微观上涉及对个体日常生活的细致管理[16]。人员安全回流后一度出现“订单荒”,为避免出现“房客”现象,同时为企业渡难关起到间接的重要作用[14],义乌又出台各项培训补贴融资政策,以明确的指令划出共同努力的跑道,以有限的财政与金融资金撬动了庞大市场主体与社会各界的强大力量。

1. 市场主体勇担责任——主要动力

至2020年4月26日,义乌在册市场主体数量已突破60万户,其中外地籍人员担任法人的市场主体489180户,占比81.53%1。市场主体在义乌经济社会建设中一直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这也是义乌成为商贸型大流动社会的基础。抗疫与复工复产中他们也是当之无愧的推动力。

疫情风险下大企业自主复工能力强,中小微企业生存能力弱,没有政府的主导极可能无法正常复工[16]。义乌率先开启政府买单的“包邮式”抢人方式[14],成本很高,但市场与几十万中小微企业是义乌经济的命脉与压舱石,没办法“抓大放小”[16],也别无选择。市场主体的社会网络(包括商会协会)迅速响应,全面启动,直接参与:一是严格按指令守住门管牢人,人员管理发挥作用,服务好抗疫一盘棋。二是积极及早开工开业,“抢”人确保企业用工,同舟共济共享员工,千方百计招引采购商确保订单。不到一个月就“抢”回几十万人。至2020年3月20日,全市登记在册常住流动人口总数已超140万人,接近往年数据。5月20日,已达157多万人,同期增长率9.15%,为当地企业复工复产有力保证了人力资源。同时,至4月1日已累计招引境内采购商2.8万多名,并在境外疫情蔓延前“抢”回境外采购商4710多名。三是发挥优势开足马力生产防疫物资,利用市场平台服务国内辐射全球,推动经济双循环。对市场主体来说做好人员管理与复工复产是紧密融合的。面对境外环境更趋复杂的情况下,在各商会协会的组织下,市场主体踊跃支持并参与做强中欧班列、深化与各电商平台战略合作、加快拓展跨境电商和社交电商等行动,流动人口管理因而在市场主体的自觉与自发中向纵深推进。

2. 社区实施“巷战”——基本动力

危机治理和流动人口管理的双重压力使义乌的基层组织必须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在此情况下,“党建+单元”基础上的“巷战”三级作战体系正是义乌恢复市内畅通的底气所在。2020年2月16日,义乌市委办印发了《义乌市镇街疫情防控“党建+单元”作战标准化指导意见》通知,要求各镇街、单位成立“党建+单元”作战指挥部,结合各级基层党组织体系架构,分设三级作战单元。以区域共建委、社区党委、工业园区、镇区等主体建立一级作战单元;以街区、村、小区、企业建立二级作战单元;以所有在义党员、网格员、党员联系户、楼道联系户、车间班组、商户建立三级作战单元。三级作战体系要求“让该静的继续静下去,让该动的有序动起来”。全力做好抗疫前提下,让经济要素自由流动起来,平稳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社区和农村作战单元重点任务是“静”,市场区块、街区和工业园区的重点任务是“动”。按照“市级指挥、有静有动、单元阻击、五员2协同”总体思路,明晰各级职责,把管控措施落实到最小单元,这就是当地称为“巷战”的作战体系。义乌市域共组建了一级作战单元152个,二级作战单元3467个,三级作战单元33455个,30万名群团骨干、民兵和志愿者共同参与“巷战”。形成党群全员战、单元纵深战,抗疫精准战、复工抢先战,复苏全面战。

每个楼道、店面、车间等都构成最小作战单元,守“小门”打“巷战”。建立“一疫情多联合”机制、执行来义人员落地一小时报告制度,实行防控“一号响应”和微信塔群快速处置运作体系。全域推行来义人员“一人一档”制、全面落实“亮码+测温”,抓好重点管控对象精准施策,确保人员即返即管闭环。“巷战”管理体系是义乌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经验,在疫情之初逐步建立的适合当地既是国际化商贸城市,又是城市化与农村长期双轨并存的复杂环境与多元需求,在全国范围属首批创新,其目标是实现高效、持续稳定的疫情常态化精密智控。义乌认为,“巷战”管理体系是推进义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一环,不仅为当下,更是谋将来。

3. 社会组织嵌入——重要动力

战“疫”不易,复工更难。义乌依靠的是当地各界的力量,包括外来建设者3大军。义乌市域通过市委两新工委、各级工团妇组织引导了3647支社会组织投身抗疫与复工复产。义乌火车站卡口工作团队、市民间紧急救援协会、“红领青年志愿者”“红色代跑”、快递小哥与货运司机联盟——这些社会组织中不乏外来建设者,很多组织甚至以他们为主要力量。吸收、发挥社会组织与流动人口群体的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治理,成为疫情危机应对的关键环节,有效降低了治理张力[3]。

相较其他城市,外商集聚是义乌特色。访谈记录显示,期间该市鸡鸣山社区就有25个国家59名外籍人士参加了社工志愿者组织,并融入社区“巷战”体系,充当作战单元“五员”力量。如伊朗籍在义商人哈米非常热心社工活动。得知疫情形势,他和家人毅然决定留义过年,并第一时间主动参加抗疫活动,向市民、外籍人士以及在伊朗的亲友宣传防疫知识与义乌疫情防控有力高效的措施等。哈米积极参与社区卡口值守,主动要求值守夜班,连续一个多月每天如此,风雨无阻。40多名外籍人士在他的积极发动下也加入抗疫活动,不分国籍、不分肤色的外籍志愿者队伍,为义乌抗疫与复工复产增添了异样风采。

4. 社会全员参与——直接动力

国内不断出现“封城”、疫情区域性暴发等情况,义乌却在大量“抢人”,复工复产的同时迅速控制疫情蔓延,离不开当地社会全员的主动参与、担当作为与精诚协作。这是一支敢于创造、富于责任,能打胜战的坚强队伍。这种必然的路径导则与“群众全员发动,全民协作参与”的传统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无中生有、莫名其妙、点石成金”义乌市场发展经验,以及当地以“鸡毛换糖”精神为核心的地域文化,就是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家万户从夹缝中闯出一条共同富裕道路的精神,抗疫与复工复产的实践又是一次生动的诠释1。

访谈记录显示,2022年2月22日晚义乌赤岸镇溪西村的村民报告,该户回来了5名外地籍租户。按防控指令,村级作战单元立马安排5人到镇“新义乌人”服务站登记。经核查,这5人回义途中曾路过湖北地区,又当即安排相关人员集中隔离。从5人进村到最后落实隔离,全过程不超过20分钟。由此可见,以织密防控网格为目标,以守好各环节与各关口为抓手,协同发挥好各方力量的良好局面已基本形成。

六、 政策建议

本文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流动人口经济参与主体型商贸城市为切口,以协同治理理论为支撑,考察基层在危机应对中流动人口管理的区域性具体实践与内在逻辑,来解释在政府的主导引领下,协同好社区、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全员的关系并发挥各自作用,开展“主动有序引导大量人员流动”的有效管理方式及其意义。按本研究分析,从协同治理的角度来看,义乌在此次疫情公共危机初期的应对处置模式具有实践参考意义。

戰疫终点尚未到来,通过对义乌抗疫首战与复工复产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实例的深度分析与思考,发现也存在较多的困难与问题,如疫情初期政府和公众对疫情的知识储备不够、抗疫专业人员短缺、隔离医疗基础设施和防护物资储备不足等共性问题,尤其是线上线下市场未融合、经济发展高度外贸化的短板与问题,导致了当地不得不依赖人员集聚性的经营模式,在类似疫情这样的全球化危机中抗风险能力较弱。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直接影响了当时流动人口管理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地。

协同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处理好防疫与复工复产,如何在政府的主导引领下,协同好各主体关系,求解最大公约数,用新理念、新机制促进今后常态化防控与发展经济工作,本文提出以下几条思路。

第一,健全协同治理权责体系。加快建设“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组织与各界共同参与”长治机制。疫情之初,政府主导组织调配了全市力量,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也纷纷加入,但不可否认这些力量多数非专业。提升基层危机治理能力,社会化专业力量应该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完善协同治理应急机制。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基建体系。以非常态下城市社会维持正常运转为标准,提升城市韧性。同时要有一定的防疫等危机物资储备和应急场所,打造区域内闭环发展与一定程度上自给自足的能力。

第三,搭建协同治理信息平台。完善疫情防控综合应用平台,健全监测预警网络。将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对全社会加强疫情等知识的科普。加快储备建设公共卫生领域专业队伍,培养更多懂预防、能应急、善处置的复合型人才。

第四,丰富协同治理社会参与渠道。应时提升健全“巷战”等服务管理体系并不断创新。做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文章,更好发挥该群体的社会资源促进基层治理。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常态化防控阶段,义乌乃至国内更多商贸型城市,更需要思考研究怎样平衡“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有效减少人员集聚风险”等问题。

随着常态化防控工作的不断推进,各种应对手段与措施不断丰富完善。特别是健康码、行程码等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疫苗、核酸等预防检测手段大量使用之后,社会民众在相关知识普及之下,对防疫与复工复产的认知也发生了彻底地变化,防疫效果因而更加有效。

需要讨论的是,在运用协同治理理论方面,由于受到收集信息资料等限制,无法做到用理论来涵盖问题的各方面,比如开展地区之间的比对分析等。协同治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析维度是其如何自主形成协同体系。义乌为什么这样应对,其背后的根源分析或者说系统自主生成的机制,可以进一步研讨,比如可以从地域文化角度展开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仲涛,周蓉.我国协同治理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社会治理,2016(3):48-53.

[2] 张立荣,冷向明.协同治理与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模式创新——基于协同理论的视角[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11-19.

[3] 陈家建,钱晨.流动人口的“组织性嵌入”与基层危机管理——对广州Y街道的疫情应对机制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2):29-40.

[4] 张双鹏,刘凤委.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协作治理能力——中国省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文本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1,41(5):17-31.

[5] 陈朋.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人民性与政治性——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初步分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11):90-95.

[6] 包心鉴.完善政府治理体系 增强政府治理能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J].观察与思考,2020(3):70-75.

[7] 陈武,张海波,高睿.新冠疫情应急管理中的管制政策与疫情分布的时空关系——以2020年春节期间湖北省各地区应对策略为例[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0,9(3):16-28.

[8] 蒋震,刘洪娇.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与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20(6):86-90.

[9] 赵红军.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启示[J].区域经济评论,2020(2):17-19.

[10] 童昀,马勇,刘海猛.COVID-19疫情对中国城市人口迁徙的短期影响及城市恢复力评价[J].地理學报,2020,75(11):2505-2520.

[11] 杨冕,谢泽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中国人口流动的影响——基于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的实证研究[J].人口研究,2020,44(4):74-88.

[12] 刘涛,靳永爱.人口流动视角下的中国新冠疫情扩散时空动态——传统数据和大数据的对比研究[J].人口研究,2020,44(5):44-59.

[13] 方英.疫情防控需关注“四流”[J].人民论坛,2020(11):82-85.

[14] 张蔚文,卓何佳,董照樱子.新冠疫情背景下的用工荒:基于人口流动与复工复产政策的考察[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30(6):29-39.

[15] 吴晓,张莹.新冠肺炎疫情下结合社区治理的流动人口管控[J].南京社会科学,2020(3):21-27.

[16] 桂华.流动背景下的农村疫情防控体系建设[J].人民论坛,2020(11):71-73.

作者简介:骆函绮(2001-),女,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管理学;徐德顺(1966-),男,工学博士,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际经贸与国际金融、复杂经济系统。

(收稿日期:2022-01-06  责任编辑:顾碧言)

猜你喜欢

协同治理义乌疫情防控
中国航空公司新开义乌直飞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线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京津冀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协同治理: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参照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