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期四:她做了个寻求正义的“局”

2022-07-15韩雪

检察风云 2022年13期
关键词:歹徒受害者印度

韩雪

“从你开始看这部电影(到现在),据以往统计数据预估……印度已有8名妇女被强奸。”以上这段骇人听闻的文字,赫然出现在印度电影《星期四》的结尾。

这是一部令人刮目相看的印度电影,讲述了一件发生在印度某个星期四的绑架案。主人公奈娜是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女性,她开设了一家私立幼儿园,孩子们很喜欢她,她马上要与家境富裕的男友结婚。然而,在她三十岁生日这一天,她将助理打发走,拉上窗帘掏出枪——秒变“绑匪”,将16名孩童劫持为人质,通过网上直播向官方索要巨额赎金用以补偿性侵案的受害者,并要求与新任的女总理对话。她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随着故事的发展,真相浮出水面。看似一切顺遂的奈娜有着悲惨的遭遇,在学生时代,她在校车上曾遭遇两名歹徒强暴。由于警方的轻视和办案不力,这起案件长期悬而不决,歹徒一直逍遥法外,并错过了追诉期限。为了伸张正义,奈娜精心设下这个“局”。其实无辜的孩子们并没有受到伤害,奈娜以此局亲手惩罚了当年的歹徒,并推动女总理修改法律,将强奸罪引入死刑,推动了司法的进步。

影片取材于2012年震惊世界的“新德里黑公交轮奸案”,以此事件为蓝本的影视作品还有好几部,比如印度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等。《星期四》用了一个观众不熟悉的“配方”调制同样的“食材”,却产生了不一样的“味道”。本片用一个悬念迭起、险象环生的绑架案作为“壳”,里面装着的却是令人压抑的、血淋淋的社会问题。

这部电影的主创很厚道,设计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局,但联系印度的现状,我们知道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期盼和愿望。印度的性侵案件发生数量之多,频次之高,情节之恶劣,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据官方统计,当下的印度每隔十几分钟就有一起强奸案件发生。这一切的根源,是因为女性权利被无视,性犯罪的法律成本太低,不仅对罪犯形不成震慑,受害者往往还会受到舆论的“二次伤害”。本片在揭示這一社会现象时,展现得更加深刻,尽管女主人公是受过良好教育、家境不错的中产阶级女性,同样会遭受如此不幸。这说明在糟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下,人人都可能是受害者。

奈娜的“人设”很有印度特色,在《误杀瞒天记》等影片中都有这样以暴制暴、快意恩仇的形象,毕竟在一个法治不健全的环境下,选择私力救济来实现正义,也是无奈之举。然而,作为一个原本善良的人,报复的快感只是暂时的,其负面效果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就如同本片的女主,虽然凭一己之力,为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受害者争得了公平正义,推动了法治进步,但也给无辜者造成了心理伤害,同时也将自己推入了犯罪的深渊,付出了自由的代价。

看完这部悬疑感和现实感满满的电影,笔者在想,如果这部片子只是描写一个复仇的故事,或许带给观众的就不是如此这般的暴击和震撼,正是因为有沉重的社会现实作为背景,这个故事才显得更加厚重和立体,更加发人深省。一部好的影片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感官的刺激,还应该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深度的思考。就比如,本片的后半部分,奈娜被抓时愤怒地呐喊,虽然画面没有声音,但观众似乎都听懂了她的控诉,无声的呐喊直指人心,产生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

近年来,印度电影在批判现实的道路上突飞猛进。面对着残酷的现实,艺术家们试图通过影视作品揭露社会阴暗面,唤醒沉睡者,反思社会弊端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歹徒受害者印度
今日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显未成年人保护精细化
歹徒开的是哪辆车
歹徒是如何被识别出来的
歹徒究竟露脸了没有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如果的事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