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下“大都会”

2022-07-15姜森

检察风云 2022年13期
关键词:皮尔逊大都会马车

姜森

伦敦地铁首班列车

6月6日,约4000名伦敦地铁工作人员举行罢工,抗议资方近期的裁员计划及退休金修订条款。英国伦敦交通局表示,整个伦敦地铁网线受到罢工的严重影响,多个地铁站关闭,部分运行路段出现交通中断。交通局建议人们尽量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出行。

伦敦地铁系统近年来多次发生罢工,严重影响公共交通体系的运行,令大量伦敦市民饱尝出行不便之苦。例如2015年7月8日傍晚,伦敦地铁两万名员工发起24小时罢工,11条线路和270个车站全面停运。由于正值暑假,加上温布尔登网球赛正举行,对成千上万的市民造成严重影响。

许多英国人不禁心生感慨:曾几何时,伦敦作为地下公共交通模式的开创者,是世界各国大型城市争相学习借鉴的标杆……

据美国《历史》杂志报道,当我们每日都在享受地铁带来的便捷、准时的服务时,很难想象150多年前,在人们的出行方式还以走路和坐马车为主的时候,居然有人能够想出将火车运行线路建到地下的主意。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是伦敦,其地铁线路于1863年1月10日正式投入运营,只连接帕丁顿和法灵顿街,长度仅6.5公里。为了建造这条线路,工人们挖掘街道,在沟渠中铺设轨道,然后用砖石建设隧道,最后重新铺上路面。这是一条非常成功的运输线路,其建成的第一年就运送旅客超过950万人次。

伦敦地铁是全球地下轨道交通的开端。如今随着世界各国大城市扩建的规范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密集,路面的交通也日益复杂。地铁凭借其庞大的运载量和不堵塞的优势,成为许多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已有61个国家和地区的199座城市拥有自己的地铁系统。

19世纪中叶,英国首都伦敦比任何城市发展得都要快——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伦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特大城市。

工作、生活和梦想吸引着越来越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在伦敦这个新兴的工业革命之城。据1841年和185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仅10年间就有33万移民涌入伦敦。另有统计数字显示,1800年到1850年的50年间,伦敦人口从不足100万增加到250万。

人口过度密集,加上1832年致命的流行病霍乱肆虐伦敦,使得19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富有的中产阶级逐渐向伦敦西部的郊区搬迁,这导致了“潮汐式”通勤的出现。一次实施于1854年的调查,首次统计了从早8点到晚8点之间进出伦敦的人流情况:每天依靠步行进入伦敦,穿梭于不同的街道之间的人多达20万;约3.4万名乘客分布在3700辆公共马车中进出伦敦;乘坐火车的人达2.7万;另外还有2.6万人选择乘坐自己的私家马车或者租马车进城。马车造成的另一个麻烦在于,随着其数量的增加,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城镇每年要处理300万吨马粪,维多利亚时代更是3倍于此。

其时,有人如此形容伦敦:“整座城市就像一个快要窒息的巨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城市的“现代病”频发,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名叫查尔斯·皮尔逊的人改变了这一切,他也因此被誉为“地铁之父”。

皮尔逊于1793年出生在伦敦一个工人家庭,读书努力且对机械很有兴趣。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市政律师,每年都要处理很多因车辆拥挤引起的糾纷和事故。

有一天,皮尔逊很早就出门上班,然而拥挤的街道堵住了他去往法院的马车。眼看就要开庭了,无奈之下他只好跳下马车一路狂奔冲向法院——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跑着赶往法院了。

很多的发明创造,往往都出自爱观察生活和爱思考的人。当皮尔逊被堵在熙熙攘攘的伦敦大街上时,他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法:如果能将火车开进城市,不就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了吗?火车速度快,载人多。皮尔逊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个念头很疯狂:火车庞大的“身躯”岂不是会让道路更加拥挤吗?

在某些事情上拥有执念并且坚持不懈的人,往往已经成功了一半。皮尔逊辞掉了律师的工作,舍弃了高收入,独自在家潜心研究这项伟大的计划。这一举动遭到他身边人的反对,朋友说他疯了,家人骂他是傻子,但是,皮尔逊从未放弃要改变城市拥堵现状的想法。

1845年,皮尔逊在一本小册子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将法灵顿大街向北沿着弗莱特河谷延伸至新大道,修建一条铁路,列车可从北部和西部车站运行至伦敦市中心。最奇特的是,这条铁路将被一个玻璃罩所保护,形成拱廊。

当时,皮尔逊的这个方案并没有赢得公众的支持。为了能让火车跑进城市,还不至于造成拥堵,皮尔逊废寝忘食地思考。

某天,皮尔逊半夜起床去卫生间时,忽然发现墙角有一个老鼠洞,一直通到墙外。一只老鼠在洞里跑进跑出。他一边堵塞老鼠洞,一边惊讶地想:“这老鼠太厉害了,在地上、地下都可以活动。”就在那一瞬间,皮尔逊获得了灵感:火车如果能在地下行驶,不但不会阻碍地面交通,还能缓解交通拥堵!

1847年,说干就干的皮尔逊经过缜密的分析,认为“让火车入地”是一个大胆而可行的设想。于是他开始独自在家专心致志地设计在城市中开挖地下铁路的方案。经过3年的努力,1850年,皮尔逊正式向伦敦市政府提交了在城市修建地下铁路的方案。

在170多年前,这个想法无疑是非常大胆的。虽然皮尔逊提供了一系列可靠的论据,但伦敦市政府并不认为其建议具有实施的价值。直到1860年前后,伦敦的交通状况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市政府才采纳了皮尔逊的地下铁路修建方案。

在首席工程师约翰·富勒的指导下,一支约900人的施工队伍正式开始在街道上“开膛破肚”。这便是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的开端。

19世纪的伦敦地铁站出入口

在沒有先进机械支持的百余年前,施工者们遇到的难题不少。为了修建一条横断面高5.18米、宽8.69米的单拱形砖砌隧道,只能采取笨拙的“挖”了再“盖”的方式:首先让地面上的住户全部搬迁,工人们从地面向下挖掘一条10米宽、6米深的大壕沟,在沟底部铺设铁轨,用黄砖加固沟壁,搭成拱型的砖顶后将土回填,然后再在之前搬迁过的地面上重建道路和房屋。

在当时,这种“随挖随填”的方式虽然快速有效,但对设计排烟、污水处理等系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使得工程耗资巨大且修建时造成了严重的堵塞。于是这种方式在19世纪末以后逐渐被淘汰,此为后话了。

在修建这条闻所未闻的地下铁路之前,决策者饱受质疑与挖苦:地道会不会塌下来?蒸汽机车喷出的浓烟会不会对旅客造成伤害?地铁运行后的资金回报如何?这些问题,人们的心里都没有底。

简陋的环境、木质的车厢、呛人的燃料烟雾……这一切都让地铁饱受争议。尤其是1862年的河岸坍塌事故,工地灌入两米多深的河水,脚手架横七竖八地泡在水里,建筑工地一片狼藉,更让人们在这条地下铁路尚未“出生”之时便提前给它判了“死刑”。当年坍塌事故的场景,现如今还被保留在伦敦贝克街站的地铁建造纪念壁画中。

攻克了技术上的各个难关,经过近4年的施工,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终于在1863年1月10日正式开通。它可以说是迫于伦敦的交通压力而建,被称为“大都会”,是伦敦的主要交通系统。它在英语中常被昵称为“管子”(TheTube),这个称呼源于车辆在像管道一样的圆形隧道里穿行。“大都会”全长约6.5公里,在帕丁顿和法灵顿街之间运行。

伦敦地铁开通的那天,约40名官员坐在没有顶棚的木制车厢里,进行了第一次地下巡游。尽管初生的地铁并不完美,但还是吸引了4万名伦敦市民在全线7个地铁站排起长队,等待体验这一新鲜事物。地铁每到一站,人们都会脱帽欢呼,以表达喜悦之情。

每15分钟一班的发车频率(高峰期每10分钟一班)不仅解决了困扰伦敦人的通勤问题,也对人类城市建设有着重大意义。开通仅一年的时间,“大都会”地铁就运送了超过950万人次乘客。1868年的一篇新闻报道称:“地铁线路的修建,令全世界都感到震惊。‘大都会’的收入是‘每周每公里不低于1000英镑’。”这个数字居然是当时整个英国铁路干线收入的12倍。

伦敦地铁最早采用了深埋的圆形隧道。1880年起,利用圆形盾构并辅以压缩空气,修建了长约5.23公里的一段线路,于1890年12月18日通车,并改用电力机车牵引,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电力机车牵引的地下铁路。

就在第一条地铁开通的那一年,约翰·富勒提出了由直线向环线发展的思路。4年后,环线地铁投入建设。到了1880年,经过扩建后的“大都会”地铁的载客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伦敦地铁线路在建造之初就被设计为整齐划一的美学形态,并在后续的升级工程中得到保留。车站墙壁一般用白色瓷砖覆盖,因为20世纪初的车站灯光亮度较低,使用白色瓷砖可以最大程度反射光线。墙壁上有商家广告,用上色的方砖外框包裹,外框上刻有伦敦的标志。站名通常以绿底白字的形式书写于站名牌上,但最初建造的车站直接将站名以蓝底白字写于墙砖上。

为了彻底解决伦敦的交通问题,“大都会”地铁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进行了多次扩建和改良。地铁车辆在伦敦市中心地底运行,至郊区在地面运行,其中地面运行线路占55%。

在进入20世纪之前,欧美国家在马力和蒸汽机的双重牵引下“向前行进了100年”。其间,蒸汽机车雄霸整个长途运输市场,有轨马车承载了城市内部及近郊的短途运输。直到一种革命性的牵引动力异军突起,彻底终结了有轨马车,并在几十年后又终结了蒸汽机车,这就是如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电气化牵引技术。

在地下轨道交通实现电气化后,伦敦地铁建设每年都有新进展。今天,伦敦地铁已有12条线路纵横在6个区,总长460多公里,车站275个,每日载客量高达300万人次。地铁车辆保有总数超过420辆,年客运总量突破8.5亿人次,成为伦敦市民出行最便捷的工具。

第一条地下铁路的诞生,不仅让英国成为当时世界的焦点,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此后不久,世界各国拉开了兴建地铁的大幕:匈牙利布达佩斯地铁在1896年开通,美国波士顿在1897年开通地铁,奥地利维也纳在1898年开通地铁,巴黎地铁于1900年开通,纽约则在1904年开通地铁……20世纪上半叶,德国柏林、日本东京和俄罗斯莫斯科等12座城市先后修建地铁。中国则于1965年开始修建北京地铁,天津和上海分别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开始修建地铁。

现如今的地下铁路,车站更加宽敞明亮,无障碍通道、卫生间、线路指示牌、安全疏散通道、烟雾通风报警系统、站台安全门等等,无论是环境还是设施的完善程度,都在继续向着更快、更新、更安全的方向发展。这种“城市的地下骨架”为解决世界各国城市的拥堵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

猜你喜欢

皮尔逊大都会马车
马车与游船
马车
驾着马车去打仗
现代统计学之父:卡尔·皮尔逊
现代统计学之父:卡尔·皮尔逊
Excel在水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卡方分布的探源
我的食物大都会飞
Zootopia 《动物大都会》
过膝伞裙 大都会女孩蜂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