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公卫事件中的作用
2022-07-15仲颖
仲颖
为了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上海积极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为了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上海积极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今年3月初,上海市卫健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由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制定的《2022年春季易感人群外感疫病中药内服预防方案》,向隔离点及重点封控的街镇、小区、楼宇人群提供中药预防方药,截至2022年4月5日,中药发放量达2300余万份,阳性感染者中药使用率保持在98%以上,已初步建立全民中医药抗疫屏障。
面对依然严峻的抗疫形势,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引发了人大代表们的思考。代表们认为,上海市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创新不足、人才紧缺、宣传普及不够等问题,只有有效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上海市人大代表刘民钢表示,中医药不仅在历史上保护了中华民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传统中医药在利用现代科技理论和手段创新发展方面还存在不足。
“现代西方医学正是充分地吸收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和手段,才有了巨大的进步。”刘民钢表示,尽管中医药在与现代科学结合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不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这就有点像别人已经发明了步枪,而我们仍在苦练弓箭的百步穿杨。别人已经有了巨型计算机,我们还在苦练打算盘。这必然会使中医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为此,他建议,借助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这一有利时机和态势,在上海市的中医医疗机构和有关高校设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推动中医与现代科学的结合,运用现代科学理念和技术手段,对中医的传统理论和方法进行解释,并最终建设成为国家实验室,使之成为张江国家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民钢表示,这也是贯彻落实《中医药法》中“国家鼓励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促进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继承和创新”这一法律条款的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令中医药人才有机会大显身手,发挥其在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的独特作用。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谈到人才的培养,上海市人大代表王芳表示,目前基层社区医疗机构普遍缺少中医人才,对中医医生的进一步培养也还不够。由于基层中医人才的紧缺,导致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近年来,上海对中医药人才积极培养,有上海市中医师带徒培养、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和社区千名护士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等课程,但基层留下人才的概率较低。”王芳表示,按照《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标准》(2019版)要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人员数为每万名居民配备0.6—0.8名,以金山区山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目前山阳镇常住人口12.54万,至少应配备中医医师8名,但是实际上,配备人数是不足的。
如何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建设?王芳建议,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对培养对象给予多方面支持,市级层面针对远郊应给予相关政策倾斜(如出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项补贴政策),吸引中医人才和年轻中医医生加入远郊社区的队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她还建议,对社区推广有一定影响力的新技术,并予以专项奖励,鼓励推动社区中医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此外,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中医设施设备:“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堂服务面积有限,相关设施配备投入尚不够,治疗床位少,不能满足中医药服务患者的大量需求。”
“疫情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目前抗疫成功的实践来看,这也是中医药知识普及并走进百姓生活的一次機会。”上海市人大代表严俊瑛认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中医药疗效的认识,有助于提高中医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参与度。
2020年下半年,严俊瑛和同事对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暴发之后公众对中医的认可度有所提升。有大约6.5%的受访者对中医的态度较为肯定,但是仍有46.67%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很难找到好的中医医师”;36.41%的人认为“宣传欠缺或不足”。
调查还发现,人们对中医的认可度随年龄增长呈现“U”字形变化。“青少年中,对中医认可度是随年纪增长而下降的趋势。而很多成年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长辈的经验逐渐认识到中医的有效性和价值。”严俊瑛道。
针对这一现状,严俊瑛建议:
一是在公卫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中增加中医课程,并使之成为规范。让公卫医师对中医药在防病抗疫类公共卫生事件中具有的独特作用有直观认识。
二是改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方法,以普及中医药文化的思辨思想为重点,从源头上提高中华传统文化自信。“可将中医的辩证观、整体观等中医药文化的思想方法纳入学校的思政类课程。既有现代实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又有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辨方法,在学生内心种下兼容并蓄的种子。”
三是大力培育一支“专家+专业”的中医药科普专家队伍,“把深奥的中医药文化用通俗易学的科普语言讲出来,把简单易行的中医药知识和方法送到老百姓身边”。
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一些城市将部分中药制剂和中药处方纳入医保结算。“这些中药在缓解症状,减少轻型、普通型患者向重型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以及促进恢复期患者康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市人大代表陆永妹说,将这些中医药制剂纳入医保,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新冠肺炎诊疗的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
从上海的情况来看,2021年9月,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上海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工作方案(2021版)》,提出针对重点人群和风险人群服用代茶饮预防方。陆永妹说,由于代茶饮预防方未纳入医保结算,且无专项资金支持,普通人群对于自费服用代茶饮预防方的意愿并不强烈。
为此她建议:一方面,上海市卫健委、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结合奥密克戎等毒株的特点,根据不同人群分类制定中医药预防方剂和举措;另一方面,上海市医保局可以参照浙江等省份的做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将上海市卫健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针对新冠肺炎的中医预防方式,如代茶饮、中医自制剂等临时纳入医保结算,从而更好地推广中医药预防方式;结合“三件套”“五还要”,更好地抵御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