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枭雄”卡扎菲的一生
2022-07-15
卡扎菲,有人敬他是枭雄,有人对他充满仇恨。2011年,他的车队在利比亚苏尔特附近受到北约战机轰炸。受伤的卡扎菲进入下水管道中躲藏,而后被愤怒的人群找到,开始对他拳打脚踢。后来,很多当地人排长队去围观他血肉模糊的尸体并拍照。一名男子告诉现场的记者:“从电视上看到的他高大、强悍,眼前的他是如此不堪一击。”
在帳篷中冥想
卡扎菲1969年开始执掌政权时,利比亚民生凋敝。此前数十年间,它是多个西方列强的掠夺对象。二战开始时,利比亚被纳粹德国和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权控制,利比亚的国名就是墨索里尼取的,来自希腊语。战后,它被英法接管,直至1951年独立,但国王伊德里斯是英国人的傀儡。
那时的利比亚民众非常贫穷且几乎全是文盲,国王不得不向美国寻求援助。1955年,利比亚境内发现了大量油田,扭转了国运。1950年代时,这里的人均GDP仅30美元左右,1970年代初已突破了2000美元。然而,大多数利比亚人并未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政府贪婪腐败,西方企业纷纷进入利比亚开采石油,攫取了大量钱财。民众示威则遭到残酷镇压。
1965年,从班加西军事学院毕业的卡扎菲进入人们的视线。有关他在利比亚和欧洲受训的经历,存在不同说法。历史学教授叶戈罗夫说,卡扎菲表现非常优秀,“勤于思考”;传记作家吉斯伯恩说,卡扎菲在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训期间遭遇了种族和阶级歧视,他对西方的仇恨便肇端于此。
卡扎菲的身世也充满谜团:1942年他出生在距苏尔特32公里处的牧羊人家庭,但究竟何时,无从可考。6月7日只是官方宣布的他的生日。卡扎菲一直以家人在二战期间积极反抗意大利侵略为傲,然而,当他获知自己的母亲可能有犹太血统时,却残忍地下令杀害了所有的知情者。
出生在沙漠的卡扎菲,将沙漠视为力量的源泉,他可以抛下政务,于沙漠中搭起帐篷,在里头冥想数日;他还喜欢邀请他国政要入帐篷一叙,但有时也暗藏心机。1998年,他曾邀请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帐篷里跟他讨论洛克比空难,但又令人拉来一头骆驼,整夜在帐篷附近发出叫声,别有用意。就连出国访问时,他也不忘带帐篷。他试图说服法国和俄罗斯政府允许自己在当地的公园里搭帐篷过夜,巴黎断然拒绝,莫斯科勉强同意。
尽管家境清贫,但父母仍节衣缩食送他念书。1950年代中期,他因为在学校组建进步团体而被开除。这位年轻“革命者”当时的偶像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埃及总统纳赛尔,所以他选择前往班加西军事学院就读。在那里,深具魅力的他将一批对国王不满的年轻军官团结在自己周围。后来,这个团体被取名为“自由军官组织”。
扇挑衅者耳光
1966年,卡扎菲从英国返乡后开始积极谋划政变。“自由军官组织”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设了两个地下活动中心,开始搜集有关政府军的情报并展开积极宣传。
1969年夏天,“自由军官组织”意识到时机成熟。他们决定利用国王出国的机会,将军事领导层隔离起来,占领了若干城市的军事设施。9月1日清晨7时,卡扎菲通过电台宣布发动政变。
领导政变的军官组成了革命指挥委员会,国家所有决策都由它作出,卡扎菲出任主席,并晋升为上校,成为国家的实际领导人。他公布了自己的改革计划,包括取消外国军事基地、限制外国企业垄断、对石油公司国有化等。
1969年,卡扎菲宣布当时的石油贸易规则不合理,西方企业从中拿走了过多利润,超过了利比亚人的所得。以此为契机,政府抬高了能源价格,此举可谓立竿见影,新政府上台的第一年便给国库带来了近10亿美元的额外进项。
1971年,利比亚将英国石油公司在该国的业务收归国有,两年后又对美国的邦克·亨特石油公司如法炮制。卡扎菲当时说:“是时候对着自以为是的美国挑衅者的脸扇一个响亮的耳光了。”
他将石油收入用于实施社会保障计划,主要是兴建住宅,认为取缔贫民区有助于战胜贫穷。10年间,利比亚国内的医院数量增长了1倍,医生数量是原来的4倍,义务教育从6年提至9年,高等教育免费。他积极打击官员和军队腐败,很多贪官被迅速投入监狱;他还着手制定严苛的伊斯兰法律,包括禁止售酒,原本遍布全国的葡萄种植园遭到砍伐,沦为荒漠。1979年时,利比亚的人均GDP便超过了英国、意大利和日本,经济指标在非洲大陆一骑绝尘。
利比亚逐渐变为卡扎菲最勇敢措施的实验场,他希望通过团结阿拉伯民族、夯实阿拉伯国家来战胜西方帝国主义,并发展多年来处于美欧压迫下的利比亚。这些念头均产生于他的学生时代,他将之详细记录于自己的《绿皮书》中,后者堪称他的施政宣言。这部三卷版著作于1976年问世,阐述了他对于“真正的民主”之实质的思索。
他主张男女平等,建议取消很多穆斯林国家对妇女设置的种种限制。1970年代中期,利比亚的女性就业率大幅上升,44%的女性接受过中等教育,是10年前的4倍。但在对待女性问题上,他并不总是言行一致。他死后被爆出经常强暴自己的女保镖,并以由10位情人组成的隐秘“后宫”为傲,他的私人卫队系1970年代初组建,是清一色的娘子军。
1979年,卡扎菲表示自己已完成了对于国家的义务,非常郑重地宣布辞去一切行政职务。但即便如此,他依旧大权在握。他当时给出的解释是想心无旁骛地继续革命,要国民尊称自己为“革命领袖”。然而,他当时的国内政策已开始引发越来越多的不满。
孤家寡人
执政初期,卡扎菲的外交胃口并不大,只是团结阿拉伯人反对以色列。他想巩固与其他北非国家的关系,但做的却是另一套。他向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的反对派提供援助,并威胁当地的合法政府;他觊觎邻国乍得北部的一块土地,还被传闻曾策划暗杀埃及总统萨达特。
利比亚跟欧美关系也出现了嫌隙。在访问他国时,他总是摆出不可一世的样子,只要有人向他提出不同意见,他就会与之死磕到底,他还喜欢突然更改会议时间。
虽然传得沸沸扬扬,但苏联并不是利比亚主要的武器供应国。卡扎菲主要从苏联购买坦克、战斗机、汽艇以及某些导弹。但他的装甲车、直升机、水面军舰、大炮都是从欧美买的。尽管如此费心劳力,美国政府却似乎并不领情,里根总统就毫不掩饰自己对利比亚政权的负面态度。他认为,像卡扎菲这样的政治家“不尊重”华盛顿,所以不值得善待。
美国称卡扎菲为“需要切除的毒瘤”“像狐狸一样的狂人”“中东狂犬”“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些语句常常出现在全球报纸的头版头条。利比亚则反唇相讥,称美国为“地狱”“撒旦”“全球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罪恶的源头”。
这样的局面持续了数年,直到1988年12月21日的洛克比空难(1988年12月21日,泛美航空103号班机正在执行法兰克福-伦敦-纽约-底特律航线上的飞行任务。该飞机成为了恐怖袭击的目标,飞机在苏格兰边境小镇洛克比上空时发生爆炸,270人罹难)。1992年,联合国指控卡扎菲涉嫌此次空难以及发动其他袭击,对利比亚实施包括石油禁运在内的制裁,导致该国石油出口收入从250亿美元跌至70亿美元。卡扎菲突然发现自己沦为孤家寡人。1999年,他将两名被控制造洛克比空难的利比亚人移交国际审判,并在2001年“9·11”事件后积极参与美国打响的反恐战争,利比亚政府开始与反恐联盟分享恐怖组织情报。
卡扎菲甚至承认了国家近30年来一直试图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此前,美英曾向利比亚提出过相关指控,他总是断然否认。如今,为了避免被国际孤立,他不得不承认且积极参与销毁核武器。2005年,利比亚宣布彻底销毁了本国的核武器,2007年,因“反恐有功”,它甚至当选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最终,西方国家接受了利比亚的努力。2000年代末,利比亚所受的大部分制裁被撤销,美国总统小布什还决定向利比亚提供援助,原本会于2010-2011年到账,未料利比亚国内爆发革命,援助便不了了之。
对权力的贪恋
数十年间,卡扎菲一直被国际组织指责刑讯逼供和杀害反对派。2000年代初,为修复与西方关系,他开始让步,成立了人权保护机构,但批评者说这只是为了挽回面子和作秀,酷刑和杀戮仍在继续。
卡扎菲施政的短视所导致的失业和贫困也非常严重。激进的经济政策令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饭碗。当2010年代初外国企业重返利比亚,允许人们开办中小企业后,情况有所好转。然而,2011年时,仍有40%的利比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010年末,随着“阿拉伯之春”在中东等地蔓延,利比亚人也走上街头,军警使用警棍、催泪瓦斯驱赶并对被捕者施刑。2011年2月,反对者们便拿下了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抗议变成了政权与反对派之间的武装对立。
卡扎菲对叛军的残酷镇压招致西方的强烈批评,2月底,联合国、欧盟、俄罗斯都对利比亚实施制裁。西方尤其是美国,向反对派提供了大量援助,美国及北约军队轰炸利比亚的政府设施以及卡扎菲可能的藏身之处,他的小儿子赛义夫在袭击中殒命。同年8月底,反对派挺进首都,卡扎菲仍留在的黎波里,并接受了现场采访,呼吁支持者挺身而出。但大势已去,在首都攻防战中,他的儿子哈米斯丧生。两个月后,他的车队在离开苏尔特时遭遇北约轰炸,终被俘虏。据说,他跟儿子穆塔西姆先是遭到拷打,而后被杀。
卡扎菲的一生与利比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不只是因为他执政该国42年。他是血腥的专制者,他的手下說,他喜欢用狩猎时击毙的动物的鲜血洗手。但他自认是爱国者、浪漫主义者,从小就希望成为第二个纳赛尔,让利比亚变得伟大。为何没能成功?或许是政策前后不连贯,或许是钱不够,或许是处理不好跟他国的关系,或许上述原因都有,加上他无法适时收手,对权力的贪恋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终结。
(摘自《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