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智库人才机制影响因素与模型构建研究*
2022-07-14齐少波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文/齐少波(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一、引言
科技创新智库是以政府、企业等用户信息需求为核心,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通过对科技信息采集、分析与利用进行科技信息生产与共享,从而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的科技发展策略和智力支持。在智库建设中,智库专家是科技创新智库核心要素。一直以来,智库建设以人才为本,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核心任务。因此,如何建成一支专业过硬、素质一流、结构合理的高端科技创新智库人才队伍,着力破解当前科技人才队伍流动和紧缺局面等重大问题,是科技智库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创新人才机制,培育人才新动能,从而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
二、科技创新智库人才机制构建意义
(一)理论意义
围绕合作链内生原则,以大数据技术平台为支撑,创新科技创新智库人才管理新机制,丰富科技创新智库理论研究成果,拓宽科技创新智库人才研究体系与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侧重点在于科技创新智库人才管理整个流程和机制创新,研究成果将扩大科研成果研究范围,丰富理论研究成果体系,具有一定理论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二)实践意义
1.宏观方面
响应了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和高质量经济发展需求,《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变革的创新布局。“智库+产业”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方向,通过进行科技创新智库人力资本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人才治理体系,提升中国科技创新智库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2.中观方面
科技创新智库人才具有专业性、创新性、独立性,发挥智库人才研究优势,可以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发展战略、政策法规等分析报告和前瞻性政策建议,服务社会并加快决策专家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3.微观方面
通过大数据手段建立科技创新智库人才管理新机制,为客观科学作出人才评价提供标准化依据。同时,开阔选才用才视野,加快缓解智库人才短缺现象,优化智库人才结构,发挥科技人才作用,构建良好人才生态。
三、科技创新智库人才现状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选取河南科技智库“中医药强省战略研究基地、黄河国家战略研究基地、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研究基地、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基地、供应链管理研究基地”等10所不同地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实地走访调研、进行深度访谈,从包含智库人力资源总体结构、培养渠道、分布特征、素质要求等要素等方面,设置访谈提纲,针对人才现状进行调研。整体上来讲,当前科技创新智库人才机制建立起步较晚,力度不大,大部分智库建设水平有待提高[1-4]。具体调研情况论述如下:
(一)总体结构
据调研情况显示,结构不全面,总体结构相对单一化。人才队伍构成主要包括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三部分。基本构成一般都是高校毕业生,具备硕士和博士学位,高端人才与顶尖学科门类带头人少之又少,如院士。同时,智库内部绩效管理、职称晋升、科研奖励与考核等问题凸显,人才结构以兼职为主。聘请行业、企业领域综合专家,多数还有专职任务,项目研究效率较低,专职研究员相对缺乏。
(二)培养渠道
大多数智库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人才机制不是很完备,在人才政策方面更加重视“外引”,通过制定大量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人才,解决人才缺失及高端人才流动问题,缺乏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激励进行人才培育,尤其是培训、学习、锻炼等培养计划缺失,导致阻碍内部人才的专业发展与成长,留不住智库高端人才,流动性和离职率增大。
(三)分布特征
现有科技创新智库机构分布主要为学会、研究院、高等学校等机构为主,行业企业较少。在调研的10所机构中,科技创新智库人才中领军人才比较稀少,一般分布在高等学校,学科背景具有先天性优势,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其他机构则分布较少。
(四)素质要求
科技创新智库具有创新性和科技前沿性,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除具备一般智库人才所具备的管理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性基本素质要求外,还需要具备专业性和复合型,素质要求较高。因此,知识背景具有多学科与交叉性,跨界融合,尤其是生物、医药、计算机工程、农业等领域较多,同时还要对科技政策与背景有深刻了解,要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四、科技创新智库人才机制影响因素
在上述基础上,以调研结果中我省科技创新智库中人才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总结出影响科技创新智库中人力资源特点及组织流动的基本因素,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智库人才机制建设提供研究基础。具体来讲,从智库人才主体、智库人才客体、智库人才外在环境和智库人才内部机制四个方面对科技创新智库中人才机制建设影响因素进行阐释分析[5]。
(一)主体因素
科技创新智库人才机制建立主体是智库中人才队伍建设,每位智库人才自身所具备的因素将直接影响智库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主体因素的影响主要涉及人力资源自身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水平和专业背景。
(二)客体因素
科技创新智库人才客体是智库机构的管理人员,影响因素有人员结构配置、人员分布特征、人员研究项目分配以及团队团结协作的紧密度等。
(三)外在环境
科技创新智库受影响与干扰最多的是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有政府政策、法律保护制度完善、公共关系宣传、激励手段、经费投入情况、信息化水平服务以及人才在社会上影响力和知名度等。
(四)内部机制
科技创新智库在运行、管理与维护整个过程中还有属于自身的人才内部机制,主要包含引进机制、培育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等。
五、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智库人才机制构建
(一)构建原则与模型
1.构建原则
(1)全流程原则
当前科技创新智库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可能只具备某一方面机制,不全面、衔接不顺畅,没有形成“引人—育人—用人—留人”系统化人才管理体系[6]。而高质量经济发展阶段下科技智库人才需要一个流程化、全方位的人才机制。通过再造科技创新智库人才管理流程,构建多元化人才管理机制,以遵循合作链内生为原则,优化整个管理流程,不再仅仅是使用人力资源,还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培育和提升,逐步建立起适合人才队伍多元化特点的管理机制。
(2)协同性原则
以大数据技术为手段,构建出“智库+平台+资源”协同集成模式,变人才“堵点”为“出口”,促进智库人才的共建共享。大数据背景下,以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信息可视化等为代表的新兴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新技术的兴起为科技智库人才管理带来了机遇[7-8]。通过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整合科技智库人才资源,构建智库人才共建共享的绿色生态服务体系,打通人才流动的堵点,使人才在各创新智库间畅通,从而推进科技创新智库健康可持续发展。
(3)客观性原则
科技创新智库人才机制构建时还应遵循客观性原则,需要保持客观性与实际性相统一。通过结合实际弥补了科技创新智库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选拔渠道单一、人员流动大等一系列人才管理问题。目前,我省科技创新智库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人才资源规划不完备,尤其是引进、培养、管理、激励、流动等管理机制不健全,特别缺乏能够围绕国家战略布局,预判发展趋势,在科技决策方面提供专业化和综合性决策意见的高端智库人才。同时,结构配置也不合理,大部分为科研机构学术人才,缺乏复合型、多学科、多领域交叉人才。此外,选拔人才和招聘渠道都是基础学术人员,缺乏领军人才和有经验实践人才。在构建科技创新智库时,要多角度解决上述问题。
2.构建模型
协同创新是以创新的方式将系统内部子系统以非线性作用形式产生协同效应,使整个系统有序改进并提升。它是一个持续改进并提升的上升式螺旋过程,是基于系统理论而产生的,能够促使系统达到科学、合理与有序。构建基于协同创新视角河南省科技创新智库人才机制模型,是在充分考虑以上人才机制影响因素基础上,改变传统科技智库人才机制架构,分别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构建以协同创新为视角的人才机制模型(见图1)。
图1 科技创新智库人才机制模型
宏观方面,主要是依托人力资源生命周期理论,包括引人机制、育人机制、用人机制和留人机制,形成闭环全方位人才机制。微观方面,依托智库架构与环境建立人才组织机构,成立人才委员会,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提供人才资源服务,做好科技智库人才评价工作。从两个维度形成科技智库人才机制建设矩阵,建立起长周期稳定性高的可持续机制,加大科技智库人才支持力度,做到引得进、留得下、干得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智库的智力作用。
(二)具体运行流程
1.人员组织架构
优化智库人员结构,在智库内部单独成立科技智库人才委员会,与其他事务性委员会一样,保持机构的独立性,主要负责科技创新智库人才的选拔、考评、培育、管理以及聘用等,包括智库专兼职专家、智库工作人员、智库高层次人才、智库管理人员等,明确各类人才的职责和范围、角色与定位,形成智库内部组织人才理念、价值观,维持智库内部人才的稳定性,避免大规模人员流动和智库人员的流失。
2.人才管理平台
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人才库。投入专项资金,搭建科技创新智库人才大数据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人才进行动态管理和监督。数据平台设立智库人才库,提供现行人才政策,包括选拔、培育、激励等系列政策宣传以及人才培训专家讲座、领域动态等信息服务。同时,加大智库平台科技项目的共建共享,以智库交流促使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化协作,加大智库人才之间的流通、流动,综合性提升素养。对科技智库产品进行转化和推介,提高人才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进而提升人才的工作效率,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留住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智库。
3.人才服务模式
做好科技创新智库人才服务。依据科技创新智库人才的需求,构建集成化、专业化、智能化、协同化以及个性化等5大服务,为智库人才在开展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时提供充分保障。
集成化服务即将所有人才政策以及智库项目进行集成,任何人员都可以资源共享;专业化即面向科技创新领域进行人才引进,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智能化是依据互联网平台进行服务;协同化是建立科技创新智库研究团队,共同协作;个性化是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和优势制定不同的人才选拔、培育等政策,实施不同的人才待遇;人才服务模式的转变最终为“科技创新智库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服务。
4.人才评价机制
根据科技创新智库人才胜任力模型要求,制定管理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两类人才评价标准,从人才数量、质量、能力、贡献度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全方位、多角度对科技创新智库人才进行评价,从而有效激励人才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人才使用效率。
六、结语
科技创新智库作为科技成果创新与产出的重要阵地,智库人才机制建设甚至影响到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当前,解决智库人才机制建设中存在的“人才选拔方式比较单一、人才培养不够重视、人才使用不够高效、人才评价不够全面”等问题。优化并做好智库人才机制建设工作是一项紧要任务,通过构建科技创新智库人才机制模型,打破制度壁垒,改革人力资源配置,符合科技人才发展规律。一方面,通过改进机制流程,促进人才之间的流通、流动;另一方面,完善了人才机制建设,形成了引人、育人、用人与留人的人才网络系统,形成高效可持续人才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智库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