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CT 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2-07-14曹欣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3期
关键词:乳头状符合率多普勒

曹欣宇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甲状腺癌,也是甲状腺癌病理类型恶性程度较低的肿瘤,该肿瘤生长缓慢,患者发病后会出现颈部包块、声音嘶哑、咳嗽、咯血、骨骼疼痛等症状,尽管恶性程度不高,但大部分患者发现疾病到医院就诊时就已经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这种情况会增加疾病复发风险,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加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同时术前判断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对于疾病治疗有积极意义[1-3]。术前CT 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检查中常见的方式,为观察疾病诊断价值以及预测性作用,本文以74 例需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例,探究术前CT 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20 年1~12 月收治的择期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74 例,其中男28 例,女46 例;年龄25~68 岁,平均年龄(36.45±4.06)岁。所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项目依据研究需要,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开展研究。

1.2 纳入标准 ①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验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4];②T3 分级以上;③同意接受CT 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④接受医学观察。

1.3 排除标准 ①甲状腺曾有手术史;②肢体障碍;③严重精神性疾病;③妊娠/哺乳期女性;⑤资料不全;⑥拒绝医学观察;⑦合并其他癌症/肿瘤。

1.4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术前CT 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1.4.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选择荷兰飞利浦ELTE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检查前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同时利用软枕将患者颈部抬高,头部保持与设备相对,完成基础的检查需求后设置设备数据,探头频率调整为5~10 MHz,对患者进行一般扫描,扫描范围重点涵盖横、纵、斜切等多方位,在扫描过程中需要对淋巴结血流的情况进行掌握,同时观察颈部淋巴结回声情况,边界是否清楚,以及形态正常等信息。

1.4.2 CT 检查 选择GE 公司的64 排螺旋CT。在为患者检查前同样需要对患者姿势进行指导,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并且在扫描前需要指导患者练习正确的屏息方式,完成指导后检查以患者颅底为初始检验位置,同时逐渐对患者胸部进行检查,初期检查方法为平扫,在平扫过程中可疑位置进行增强扫描,扫描中需要设置检验参数,管电压为130 kV,电流为50 mA,层厚为5 mm,造影中造影剂为碘海醇,造影剂输注2 ml/kg。在扫描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动脉期、静脉期的横断面图像检查。

完成检查操作后需由2 名影像学医师在双盲法辅助下进行阅片,2 人阅片后结论一致,对患者进行确诊;结果不一致,需要继续进行阅片。

1.5 观察指标 分析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74 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病理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62 例,占比为83.78%,未发生转移12 例,占比为16.22%。

2.2 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比较 CT 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77.42%、50.00%、72.9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79.03%、75.00%、78.38%,CT 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96.77%、91.67%、95.95%。CT 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灵敏度、符合率均高于CT 诊断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异度高于CT 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不同诊断方式的结果分析(n)

表2 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外科中极为常见的疾病,通常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高细胞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柱状细胞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固体型或小梁型以及岛型[5],均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目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原因尚不确定,但与患者遗传、基因突变、放射暴露、甲状腺激素异常分泌等因素存在重要联系,而且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50%的新发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灶直径<1 cm,<2 cm 的占87%,>5 cm 的发生情况并未上升,但同样会导致患者死亡,且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年龄峰值为31~40 岁。疾病出现后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治则极易导致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响疾病预后[6-9]。

CT 以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是临床中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使用高频彩超可以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进行有效检出,部分学者认为颈部淋巴结转移集中出现在颈部中央位置以及侧区,转移发生在纵隔区域较少,进而提升了彩色多普勒超声疾病检查的准确性,而且在检查过程中实施CT 检查可以对患者颈部情况进行直观且全面的检查,更加利于判断患者是否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10]。彩超检查的诊断标准:淋巴结存在丰富的血流,伴随内部回声明显增强,而且出现不规则细胞形态,细胞表面边界较为清晰,形状以圆形或者类圆形为主,淋巴门结构消失,器官食管沟处淋巴结>0.5 cm,颈侧区淋巴结>0.8 cm。CT 检查依据:检查过程中发现囊性坏死区域,出现钙化,并且在增强扫描中发现淋巴结边缘强化。通过这些情况进一步对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进行判断,可以辅助医生制定疾病的治疗方案,以及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疾病的复发率[11,12]。

此次研究中,74 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病理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62 例,占比为83.78%,未发生转移12 例,占比为16.22%。CT 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灵敏度、符合率均高于CT 诊断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异度高于CT 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检查的效果更加理想,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高度一致,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过程中实施CT 联合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可以有效弥补单一检查的缺点,提升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性,值得在临床疾病诊断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乳头状符合率多普勒
肿瘤相关因子TSHR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