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机农艺结合问题研究

2022-07-14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2年7期
关键词:农艺作物农机

陈 飞

(杜尔伯特县克尔台乡人民政府,黑龙江 杜尔伯特 166252)

0 引言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地域辽阔,耕地面积广泛,但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技术相对较为落后,因此尚未跻身世界农业强国[1]。农业发展是国家发展的核心产业,也是保障社会进步的重要经济支撑,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是保障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研究重点与难点。

农业机械技术,简称农机技术,其本质是在减少农业生产人力投入、降低农户劳动强度的同时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解放农业劳动力;农艺技术是针对不同作物种类、不同作业类型及不同生产环境下,运用一些先进手段提升农业种植水平,主要包括作物高效栽培、农产品质量监督、土壤环境改良、病虫害防治、种子繁育等[2-3]。我国农业农村部在2019年提出的《关于做好我国农业现代转型》相关政策中指出,在进行现代农业生产时,结合不同地区实际生产情况,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坚持以高品质农业生产为问题导向,以绿色生产为发展理念,以农机农艺结合技术为突破口,实现我国农业生产高效、快速发展。因此,农机与农艺技术相结合为目前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4]。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艺技术与农机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在分别提升农机与农艺技术的同时,将二者深度融合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基于目前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矛盾进行系统阐述,基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基本国情探讨了我国未来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的主要发展领域与研究重点,研究结果为农业生产中农机农艺技术相互融合提供技术参考与理论支撑。

1 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的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

1.1 发展历程

农机与农艺技术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条件,二者结合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3个阶段,分别为:农机技术适应农艺技术、农艺技术配合农机技术、农机与农艺技术协调发展。

1.1.1 农机技术适应农艺技术阶段特征

随着农业的逐步发展,农艺技术应运而生,农机技术是后期为解放农业劳动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机械技术,因此,在农业发展初期,农机技术主要是为解决农艺技术,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种植的一种技术手段,是完全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一种工具,这是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1.1.2 农艺技术配合农机技术阶段特征

随着农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不断提升,运用农机技术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优势显现,在这一阶段,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选择单一以种植业为主要家庭收入的农户大幅度减少,农业经济效益低促使更多人选择“弃农务工”,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与研究重点转变为改变相应的农艺技术可以实现大规模农机发展与生产,使相关农艺技术更适合农业机械的使用与发展,逐步扩大农业机械耕作面积。例如,水稻移栽是我国水稻种植的主要生产方式,但是秧苗移栽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且移栽时间紧迫,人工劳动量巨大,因此,研制了水稻插秧机用于高效、快速的水稻秧苗移栽,为了更好地使用水稻插秧机进行秧苗移栽,农艺技术侧重于提升水稻秧苗的种植密度,并配套研制相关肥料,从而适应水稻插秧机的使用。

1.1.3 农机与农艺技术协调发展阶段

未来提升作物栽培水平及农产品质量等问题,高效栽培技术、良种繁育技术、各类病虫害防治技术应运而生,因此,在保证农机与农艺技术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下,提升单位面积作物产量与作物品质是目前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需要对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进行不断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二者相互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农业生产的高效、优质、绿色可持续发展。

1.2 应用现状

农机创新主要服务于新型农艺技术,包括作物种植前期、中期及后期各个作业工序,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作物育种、播种、土壤管理(主要为田间除草技术)、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整地(翻耕、深松、秸秆还田等技术)、作物收获、产品加工等环节。目前,农机与农艺技术相互融合主要是通过科研创新、项目实施等渠道进行技术探索,以专业培训、知识宣传、技术科普等推动农机与农艺技术相互融合发展的宣传。具体农机与农艺技术相互融合发展路径及方法如图1所示。

图1 农机与农艺结合概况

在农机与农艺技术的不断融合推动下,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新型成果与发展模式。石河子大学在宁夏中卫通过近4年的枸杞种植栽培,提出4种新型枸杞高产栽培模式;山东农业大学以玉米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玉米收获问题,研制出4YT-243型联合收获机,在进行玉米联合收获时,提高收获效率,降低籽粒破损率与含杂率,玉米收获后可以对玉米秸秆进行整株保留、秸秆切割后自动打捆及秸秆粉碎还田3种模式,可以根据实际农业生产条件与发展目标进行选择;针对南方丘陵地区及小地块种植区域,研制出一批适合山区种植的小型机械,包括播种机、深松机、打药机及收获机械等,有效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与转型。

2 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机械通用性较差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区域较为分散,多数地区仍然存在散户农业生产,由于作物种植品种及种植模式的不同,造成农业机械通用性较差,针对不同作物要更换不同的农业机械,相同作物由于种植模式与种植习惯不同,在使用相同农业机械的同时,也会出现不匹配的问题,也需要在田间进行参数调节,参数调整不合适还会导致作业质量降低,限制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开展。

2.2 自主创新性低

由于我国相关农艺技术与农机技术起步较晚、技术不成熟等原因,我国目前仍有部分地区以引进国外农机或相关技术为主要生产方式,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种植方式存在差异、地理条件、生产环境大不相同,从国外引进的相关农业机械即使具备优良的工作性能,也不能与我国农业实际生产条件相结合。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农机与农艺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协调发展,基于我国实际生产条件与基本国情研制出适宜我国农业发展的农机产品及农艺技术。

2.3 农机与农艺沟通渠道及专业人才缺失

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分别属于两个管理部门,由于相关部门沟通不深入或不能及时沟通导致农机与农艺技术沟通渠道缺失。例如,农机部门只注重农业机械的田间工作性能,重点研究相关机械的配合与调试工作,农艺技术的缺失导致农业机械生产、加工及田间试验时不能较好地与农艺相配合,导致工作效率低,实用性差等问题;农艺部门在农业生产时,主要是实验室小型试验研究,在实验进行中,不计成本及是否适合在大田推广应用,研究结果对于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导致难以在大田进行推广应用,限制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农机与农艺结合发展需要相关技术人才进行技术支撑,但是由于我国农业人才缺失,导致地区农业推广人员不足,限制地区农业生产与发展。由表1可知,2019—2021年,我国相关农业技术人才正在逐年降低。

表1 我国地区农业推广技术人员概况

3 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的具体措施

3.1 培养农机与农艺技术复合型人才

农业是世界历史发展最为悠久的行业,农机技术在近期得以发展,现阶段,农业与农机领域相关人才培养较为广泛与全面,人才并不短缺,但是农机与农艺技术相互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缺失。在我国改革初期,就曾经在国内选拔10名农业人员赴美留学辅修农机知识,选拔8位农机人才赴美留学辅修农业课程,因此,我国关于农机与农艺相互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意识较强,在当代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应该发展多元化创新人才,或者不同地区农机与农艺部门在工作中应该相互配合,在解决实际农业问题时共同探讨,从而推动我国农机与农艺技术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3.2 加强区域管理与组织领导

不同农业发展地区应该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农业发展策略,根据当地生产特点与优势作物进行宏观把控,制定适合当地区域发展的工作规划与种植特色,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组建一支专业的农业生产队伍,从而加快地区农业生产与发展。

3.3 加强政府引导与相关政策宣传

利用多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农业知识的宣传,或者召开培训班进行线下培训,大力推广农机与农艺技术相互结合的优势与特点,在农业种植区域营造良好的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生产的工作氛围;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建立示范区域进行宣传,并制定农业技术与作业标准,以地方特色的示范园区起到带头作用,提高农户种植过程中对农机与农艺技术相互融合的思想认识,推动区域农业发展。

4 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主要发展趋势

在未来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农机农艺技术的部门合作机制,深入探索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发展模式,针对不同地区挖掘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潜力与优势并进行规划布局,建立农机与农艺技术长效合作机制与体系,强化相关农机与农艺知识培训,加强关于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发展的宣传,提升农户相关发展意识,建立地区农业发展标准示范园区与生产模式,培养一批具有农机农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推进农机农艺技术协调发展。

5 结论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户劳动强度与生产成本的重要技术保障,农艺技术是提高作物品质,实现良种繁育、保障高产优质的重要基础,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将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相互结合、共同发展是目前农业生产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发展目标。本研究通过对目前农机与农艺结合发展的主要研究区域与发展现状进行阐述,探讨了目前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发展的主要矛盾,提出未来农机与农艺技术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与研究方向,旨在为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与发展水平提供技术参考,研究结果对于提升我国农业品质与国际农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农艺作物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不一样的农机展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