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沧市古茶树(园)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

2022-07-14雷永琴马潇源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临沧市临沧古树

黎 鹏,雷永琴,田 燕,马潇源

(宁夏大学农学院 宁夏,银川 750021)

古茶树是指山茶科山茶属且树龄100 年以上的野生型茶树、栽培型茶树,用于制作饮用茶。古茶树资源是指栽培型、过渡型、野生型古茶树以及由古茶树与其他物种和周边环境形成的古茶树群落,其具有林木资源和经济作物的双重属性,既有自然资源属性,又有财产属性。

古树茶从本质说不是一种茶,而是一种原料,它可以通过特殊的工艺发酵压制成普洱茶,同样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制成红茶、绿茶等其他茶类,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近年来,随着古树茶“品牌效应”显现,古茶树的价值也被不断发掘出来。由于古茶树资源具有稀缺性,其相关茶产品价格也是节节攀升,部分茶农为了短期利益,过度采摘古茶树、古茶树生长环境不同程度遭到破坏,导致古茶树资源严重退化、数量不断减少。保护古茶树,实现古茶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刻不容缓。

1 临沧市古茶树资源概况

临沧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东临普洱市,西接保山市,北靠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与缅甸接壤,处于怒江和澜沧江之间,境内河谷纵横,重峦叠嶂,海拔在450m 至3504m 之间,高差巨大,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6.5℃~19.5℃之间,全年日照时长2000h以上,光质好,无霜期高达290d 以上,年降水量在1100~1500mm 之间,是我国最适宜茶树种植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古茶树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据临沧市林草局2020年统计,临沧市古茶树资源面积41.32 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46.8%,其中野生型古茶树面积33.58万亩,栽培型古茶树面积7.74万亩,共1083.47万株,其中野生型598.43万株,栽培型485.04 万株。从统计数据可知,临沧市的沧源县和永德县野生古茶树面积巨大,分别占野生古茶树分布区面积的28.37%和27.32%,云县和凤庆县栽培古茶园面积最广,分别占栽培古茶园面积的29.71%和23.75%,古茶树总面积最多的是沧源县,达87646 亩,古茶树群落资源主要集中在双江县勐库镇,面积约12000 亩,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古茶树群落,其中冰岛古茶园是勐库大叶茶的原种园。双江县邦马大雪山天然林中保存着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凤庆县香竹箐古茶树是世界上现存最粗壮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表1)。

表1 临沧市古茶树分布情况

2 临沧市古茶树(园)保护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古茶树原生环境破坏,资源退化

从整体上看,临沧市大部分的古茶树、古茶园的生态环境保护较好。但由于近50 年来人口持续增长,一度出现大面积毁茶种粮的情况,使古茶树面积持续减少。另一方面,由于茶农采用单一化茶园种植替代原始古茶山和古茶园,或在古茶树、古茶园周围建设新茶园导致基因发生变化,致使古茶树资源面临退化的风险。还有一些原本处于森林覆盖地区的古茶树群落,由于开发建设毁坏森林,导致古茶树群落赖以生长的森林生境遭到破坏,古茶树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2.2 过度采摘导致古树茶品质下降

近年来随着市场上由古树茶加工而成的天然有机茶热度高涨,资本炒作不仅打乱了整个普洱茶的价格体系,还带来了一个更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对于古茶树的过度采摘。茶农为了追求眼前利益,缩短了古茶树的采摘周期,同时为了保持古茶树的天然、无污染的特性,大量采摘茶叶的同时却没有给茶树补充肥力,导致古茶树生长营养不良,叶片变薄、品质下降。已经导致临沧古茶树、古茶园这一重要的世界性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面临严重危机。

2.3 古茶树资源缺乏专业的保护和利用

由于茶农普遍缺乏科学栽培管理古茶树的相关知识,粗放的栽培管理方式使古茶树的生存遭受了巨大的威胁。虽然临沧市的古茶树资源总量较多,但是缺乏合理的管理养护措施和积极的保护意识,古茶树资源日渐衰退。目前临沧市古茶树各类保护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业务能力较弱,在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方面,难以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且在古茶树监测、病虫害防治研究等方面科研项目滞后,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严重危及到古茶树的生存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4 政府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

一方面,目前临沧市政府针对古茶树资源保护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加之古茶树分布的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相关的管理措施也难以落实。另一方面,临沧市未设立专项保护资金用于古茶树资源的保护,现有资金投入渠道主要是依托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等项目,投入的资金极为有限,同时关于古茶树资源的保护缺乏顶层设计,地方政府对古茶树保护的重视程度不足,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等相关工作落实困难,保护工作压力巨大。

2.5 古树茶文化挖掘不足,品牌竞争力弱

临沧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而古茶树是古树茶文化的基础,是古树茶文化的本源实物,正是因为这些千年古茶树的存在,临沧的古树茶文化才得以延续。作为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镇,临沧市拥有丰富多彩的古树茶文化,采茶、种茶、制茶的历史悠久,茶歌、茶舞、茶艺、茶俗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但是,目前临沧市对古树茶文化的挖掘层次较低,对临沧古树茶文化的宣传更多的是体现其在古茶树起源地带的历史意义上,而缺乏对古树茶文化进行与时俱进的传承与创新。另一方面,临沧市对古树茶的品牌挖掘和塑造严重不足,未能形成与古树茶这一极具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稀缺资源相匹配的区域文化品牌,这就导致临沧古树茶未能形成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

3 临沧市古茶树保护和开发利用对策

3.1 加强古茶树原生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原生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是古茶树健康生长的关键。在古茶树保护管理区严禁新建房屋、毁林开垦、乱砍乱伐、砌坎筑坝,挖掘采石、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等破坏古茶树生境的行为,维护古茶山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清理整治古茶树周边村庄违法违章建筑,结合古茶村庄建设发展规划,有计划地迁出古茶树保护范围内影响古茶树生长环境的居住户、加工厂和其他建筑物,恢复和改善古茶园周边生态环境。在生态修复方面,坚持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茶地补植遮荫树等技术措施,修复古茶山受破坏的生境。

3.2 强化古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

古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百年大业。要实现古茶树资源的源远流长和永续利用,首先,要确立宽严相济、分级分类因地制宜地保护模式。古茶树资源类型丰富,不同树龄的茶树,具有不同的价值,保护价值和目标都不尽相同,保护的侧重点也会不一样,应建立和完善古茶树资源的分级分类保护模式,精细化管理,宽严相济,科学保护。第二,制定古茶树保护管理区区划,充分考虑边缘效应对物种的影响,对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区域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提升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水平。第三,设立专项保护资金用于古茶树资源的保护,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加强资金使用的监察力度,确保资金切实用在刀刃上,同时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地方对古茶树保护的重视程度,从而进一步推进古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

3.3 加强古茶园建设,提升古茶树保护管理水平

临沧古茶园是最典型的有机茶园,而临沧古树茶则是品质最好的有机茶。临沧古树茶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就必须加强古茶山、古茶园的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开发有机茶产品。同时,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单位、管护人员,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开展对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科研、宣传、数据管理、执法、巡护等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古茶树保护管理各类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结合宣教、巡护等工作,开展适用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古茶园茶叶采摘、树体养护、古茶树提质增效、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实用技术,切实提升古茶树保护管理水平。

3.4 深度挖掘古树茶文化,打造知名古树茶品牌

临沧古茶树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是中国茶文化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实现临沧古树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首先要充分挖掘以“锦绣茶尊”为代表的天下茶尊历史文化,让世界真正认识和认可临沧古树茶文化,真正知晓临沧古树茶产品原生态、高品质的地缘优势,从而更好的打造临沧古茶品牌,更好的传承临沧古树茶文化。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临沧目前冰岛、滇红、昔归等知名古树茶品牌,打造更具影响力的茶产地文化、茶产品文化、茶企业文化、茶历史文化,提升临沧古树茶文化的渗透率和影响力,进而提升临沧古树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最后,要办好茶博会,以茶博会为平台,加强临沧与国内外茶商、茶企的交流与合作,扩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临沧古树茶文化的发展,让国内外更多的人领略临沧古树茶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临沧市临沧古树
我省6 株古树、4 个古树群入选全国“双百”古树名单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6月25日全国铁路调图 云南临沧与丽江间首次开行动车
临沧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迁规律分析
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古树炼成记
坚守教育的美好——临沧市临翔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杨世良访谈
登高方觉天地厚 继往开来谱新篇——云南省临沧公路局发展回顾与展望
古树绿荫
百年古树东岛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