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实训教学模式研究
2022-07-14吴琪珍
吴琪珍,周 敏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药学系 江西,赣州 34100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医药产业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为人民提供了健康产品和服务,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部分地区发展地方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然而多数药农仅凭借“种庄稼”的经验种植中药材,管理方式粗放,刻意追求产量,导致中药材品质较差。且没有良好的种植规划,盲目跟风种植,导致中药材价格暴涨暴跌,多次发生“药贱伤农”事件。中药材种植行业尤其是基层对中药人才需求较大,但高等院校培养的中药人才出现了人才就业与行业用人需求脱节的现象。因此,应加强高职中药专业学生的中药栽培能力的培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高职中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不同类型中药的栽培方法。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传统教学模式理论大于实践,学生实践不足,容易与岗位脱节。疫情后线上教育的发展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带来了重要启发。
1 药用植物栽培实训课程现状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实训课主要在户外进行,主要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的演示未能覆盖全体学生。实训人数较多,教师演示时很多学生离得较远,未能看到操作细节和要点,如植物的播种,修剪等操作,若不注重细节,实训结果差别很大。(2)现场教学时间较长,学生实训时间有限。如植物的田间管理技术,教师演示完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学生剩余练习时间较短。(3)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在线下教学安排下,教师指导项目有限,不能演示多种实训项目,实训内容较为单一。且由于栽培操作时间较长,学生实训项目比较统一单调。(4)实践课时不够,学生未能充分锻炼。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理论知识需进行实践才能内化,然而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变化,课程学时不断压缩,实验教学也不断减少。因此,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新冠疫情爆发后,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也开设了一部分线上课程,线上教学发现可以对一些知识进行提炼,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逐渐成熟,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将打破传统教学,颠覆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样态和未来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打破实训教学的局限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实践能力。
2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实验教学内容设计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一定的药用植物栽培技能,为中药材种植、加工、鉴定等岗位打下基础。围绕此教学目标,药用植物生长规律和校内实训基地,对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课程设置为7个大实验和16 个实训模块。其中,根据植物生长周期,每个实训模块可以进行灵活安排。由于植物栽培的特殊性,植物种植后需要长期的观察、浇水施肥等管理,因此发布作业,学生可以通过拍摄、编辑等方式记录植物生长状况,上传学习平台(表1)。
表1 药用植物栽培实训教学内容
2.2 使用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
借助学习通学习平台,将线上教学应用于药用植物栽培实训课程,形成了“线上学习-线下实训-线上反馈”的教学模式(图1)。
图1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实验教学流程图
在课前,教师设计实训内容,根据实训内容寻找网上优质视频资源、结合当地特色,拍摄教学“微课”。教学微课应具有知识点完整精炼、操作细节明确、注意事项概括等特征,方便学生随时查看、学习,也便于教学模块的前后调整。学生在线上学习完成后,可上传相关实训设计,完成实训课前准备工作。在线下实训过程中,教师对一些操作要点进行示范,让学生进行分组实训,进行线下指导,并通过学习平台对学生的实践水平进行评价。实训结束后,学生可在线上上传实训成果,如药用植物的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根据实训成果进行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一些需要后续维护的实训项目,如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等,通过“作业”形式,学生在后续进行管理,记录植物生长过程,整理成视频或文档上传作业。线上和线下的交互使用,不仅便于学生的课堂教学考核,同时便于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梳理总结、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逐步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2.3 建设多元化实训基地
一般实训教学是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和手法,然而药用栽培技术则不然,它对操作技能要求不高,更多的是在实训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经验,会对不同植物的栽培方法、植物生长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所以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非短暂的播种、施肥的普通操作。所以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实训基地,来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图2)。
图2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多元化实训基地建设
2.4 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
传统的实训技能考核存在单一性和片面性。为了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了线上和线下综合考评体系。由于实训时长和空间的限制,不对学生进行期末考核,而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考核学生在教学中各个实训环节的表现。且引入“学生互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激发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图3)。
图3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实训综合评价体系
2.5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效果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给药用栽培技术实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1)视频教学实现一定程度的“一对一”指导,学生掌握技能较为迅速,也能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2)线上和线下相融合,提高课堂的灵活性,实现栽培的系统化。按传统教学,必须充分学习水肥管理、耕作技术再进行植物播种、移植,不利于实训的开展。通过线上教学,可按植物生长规律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教学;(3)线上平台促进评价体系的改革。在线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且在实训的各个阶段进行过程性评价,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实践能力;(4)学生自主性提高,综合培养实训能力。线上平台的融入,学生作业不再是简单的手写实训报告,而是可以通过文档、视频等方式多方面进行记录和整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3 小结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过程,并且由于实验的特殊性,对季节、气候的要求较大。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灵活教学,能够顺应气候和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科学合理地种植中药材。同时,在学生学习栽培能力的同时,要提高学生的中药质量意识,牢记用药安全和药物的治疗本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产量。药用植物栽培和中药种植产业密切相关,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局限于课堂,要让学生多走访校外基地,了解中药行业的人才需求,成为留得住、用的上的中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