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声乐视域下声乐艺术指导的本土化发展

2022-07-14郑园梦

歌唱艺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钢琴伴奏歌剧声乐

郑园梦

一、声乐艺术指导的起源与发展

早在17世纪初,歌剧艺术诞生时,乐队中的羽管键琴演奏者往往是整个乐队的指挥。这个时期的键盘演奏家已具有了“Vocal Coach”(声乐指导)的概念。随着歌剧不断的兴盛,歌手们就会向键盘演奏家学习新的音乐作品。渐渐地,键盘演奏家成为现在所说的更专注于声乐的艺术指导。

声乐艺术指导长期存在于声乐教学和舞台实践中。1947年,格温多林·科尔多夫斯基(Gwendolyn Koldovsky)教授首次创立了这一学科。最初,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更专业的为声乐伴奏的演奏人才,也是为了培养为其他器乐伴奏的演奏人才。此后,美国各大音乐院校相继开设了这一学科,并扩展至欧洲。

这门学科在刚刚创立的时候,被命名为“钢琴伴奏”;20世纪90年代,萨穆尔·桑德斯(Samuel Sanders)将“钢琴伴奏”改为“合作钢琴”(Collaborative Piano)。至此,西方的艺术指导,或者说合作钢琴学科,发展进入相对成熟期。进入21世纪后,声乐艺术指导开始受到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的普遍关注,并且逐渐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纳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必修科目中。由此,声乐艺术指导摆脱了“钢琴伴奏”的称谓,受到越来越多歌唱家的重视。声乐艺术指导已经成为现代声乐艺术发展的组成因素,两者相互配合,从而形成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

二、国外声乐艺术指导学科概况

20世纪初,在苏联的部分音乐院校中,钢琴专业的学生从入学便要学习艺术指导这门课程,一直到毕业。

在美国,声乐艺术指导这门课程在1985年后飞速发展。在欧洲,如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艺术指导专业的学生以钢琴演奏作为主科,同时还要习得意大利语、德语、法语、俄语、西方音乐史、歌剧史等专业基础课。复杂与严格的考试,足见学科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从课程设置上能够观察到,此类人才的培养不是由钢琴系单独完成,而是形成跨学科、跨院系的横向交织。各系教师通力合作,细化培养方向,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音乐市场上需要的声乐艺术指导人才。从学习内容上看,声乐艺术指导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艺术歌曲、歌剧唱段,更需要掌握语言、风格,以及拥有大量的舞台演出经验。

三、声乐艺术指导在我国的现状

1. 发展现状

随着国内声乐演唱专业水平的日趋提升,演出市场的日益扩大,声乐艺术指导这个与声乐演唱息息相关的实用型专业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国老一辈声乐艺术指导,如胡适熙、赵碧璇等,除了登台表演也为这支职业队伍培养了很多人才,近些年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中青年一代。但,我国的声乐艺术指导专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接下来以我国专业音乐院校内的声乐艺术指导教师的普遍工作情况为例做进一步说明。艺术指导教师的日常工作基本以合伴奏为主,作品涵盖歌剧咏叹调、各国艺术歌曲、中国作品等,样样涉猎,却不精不专。教学目标:以与学生默契配合为佳,却不过多涉及作品处理。职责范畴:包含与学生合伴奏,进声乐课堂进行随堂伴奏,参与学生的考试、演出及比赛等。

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等级的划分及工作的分工没有明确、细化,即每个人要演奏、教学样样兼顾。这表面上看起来很全能,实际上分工不细、专业研究不深。其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对声乐作品的把握能力参差不齐,能真正胜任声乐艺术指导的人并不多,大多数基本还停留在伴奏阶段,并不能在演唱和艺术处理等方面给学生以切实有效的帮助。再次,外语教学能力非常有限。少数教师能为学生讲解、拼读意大利语,但在德语、法语方面,具备给学生范读、纠正语音能力的教师凤毛麟角。

沈阳音乐学院教授孙辉曾对国内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现状进行过总结:“国内声乐艺术指导学科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的目标上,即教学目标分类不明确,学习者对作品理解得不全面、表达不出作品本身的内涵。大多数声乐艺术指导教师的外语水平有限,很少有能够在学生的语音发音上帮助学生。”从和谐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适应了中国声乐教学的国情和特点”,但换一种角度来看,这就是“阻碍钢琴艺术指导提升专业水准的因素”。这一观点比较客观地概括了我国声乐艺术指导职业的发展现状,也被广大业界人士所认同。

2. 培养模式与存在问题

1999年,戴嘉枋同志在“全国钢琴艺术指导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上指出: “钢琴伴奏可以说是一个操作层面上的名词,作为一个学术层面上的名词应该叫作钢琴艺术指导,这样的正名意味着一个学科的成熟。原来叫伴奏只是使它成为独唱、独奏的附庸,现在则是承认它是一门独立的学术学科。”由此开始,很多院校陆续开设此专业。国内第一所开设钢琴伴奏艺术课程的院校是天津音乐学院,此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相继招收该学科的硕士研究生。2018年,中央音乐学院开始招收歌剧艺术指导专业博士研究生。

结合笔者的从业经历,分析目前我国声乐艺术指导学科人才的培养模式,窍以为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比照国外成熟的课程设置体系,我国艺术指导专业课程设置依旧缺乏语言类、艺术歌曲、歌剧、室内乐、教学法等课程。课程不全、不专、不细,就很难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第二,教学缺乏连贯性和针对性。大部分学生本科阶段并没有真正接触过声乐钢琴伴奏,系统性知识和相关技能欠缺,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更多还是处于帮助学生了解声乐演唱、涉猎常用作品的初步阶段,遑论更加细化的歌剧和艺术歌曲两个专业方向的划分。

第三,针对中国声乐演唱风格的专项教学设置和占比很少。学生基本以学习西洋作品(如歌剧、艺术歌曲)为主,对具有中国精神实质与艺术特征的声乐作品研究甚少。很多学生、教师不重视,甚至忽略中国作品的系统学习与研究。对于如何使用钢琴这个来自西方的乐器为中国声乐作品伴奏,并充分展现出中国声乐作品的独特艺术性和情感、情景研究不足。

四、推进声乐艺术指导本土化发展的建议

美声唱法自20世纪初传入我国以来,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高等专业院校已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歌唱人才,并在国际上频频获奖。近年来,随着国内声乐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加之国家大剧院等高水准演出平台的建立,经典歌剧等音乐作品频繁展现在舞台,各方面都力图与国际水准接轨,势必对声乐艺术指导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改善和发展要根据国内实际情况,而不是盲目照搬国外标准。任何事物的成长都需要合适的土壤和环境,欧美国家的声乐艺术指导也是基于所在国市场需求而逐渐成熟的。因此,在中国声乐视域下推动声乐钢琴艺术指导的本土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有效推进声乐艺术指导的本土化发展,笔者以为,可从专业化、民族化、实效化等方面着手,以改善我国现有声乐艺术指导的专业性与声乐演唱不匹配的现状。

1. 专业化

专业化,即对声乐学科的特点、声乐演唱的种类、作品风格和体裁等进行深入系统学习。著名艺术指导赵碧璇教授曾指出:“声乐艺术指导关键是看你去指导什么,你能指导什么,你能给人多少帮助。不能说刚刚毕业、刚刚从事声乐钢琴伴奏就是艺术指导了。”

从一般规律上讲,想要成为一名声乐艺术指导,先要从声乐钢琴伴奏做起 ,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其间,需要学习、掌握大量的声乐作品、熟悉各种声乐体裁及风格的作品的演唱及伴奏特性。想要进阶成为“艺术指导”,除了具备成熟的钢琴伴奏能力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能够发现并帮助演唱者解决在作品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通常涉及音准、节奏、语言的规范化发音、语气语调、音乐处理、演唱风格及音乐形象的准确塑造、如何与伴奏默契合作,甚至可以提供演唱技巧上的建议等。通过对诸多细节的精益求精,最终使演唱更加完整,富有音乐表现力。

举个例子,歌唱是人声的艺术,美声唱法常用的歌唱语言,如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等,都讲求元音的饱满、连贯和辅音的准确,同时各自又有不同的发音特点与规则。正确的咬字概念对于理想的声音展现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咬字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歌曲演唱水平的发挥。但演唱者往往会忽略这一点,演唱时过分注重声音效果,并没有考虑咬字的规范、语气的准确表达,以至于即便是大量的练习也没能获得理想的效果。作为声乐艺术指导,就必须深入研究和熟练掌握歌唱语言的特性,以便客观地从音乐角度出发,帮助演唱者寻求歌词与音乐节奏、旋律线条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在“字正腔圆”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声音效果,使得演唱的语言真正成为歌曲抒发情感的载体。

2. 民族化

著名声乐教育家张权这样阐释,“所谓民族化,就是要在保存欧洲传统唱法基本特点及其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表达我们民族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方面,力求其深入、完善,达到真正地为我国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熟悉中国作品的风格特性和演唱特点,是声乐艺术指导应该且必须具备的能力。例如,中国声乐作品中有许多取材民族民间音乐的创作歌曲,如《一杯美酒》就是典型地运用了新疆塞乃姆节奏。此外,在一些古诗词谱曲的声乐作品中常采用钢琴来模仿古琴、琵琶等民族乐器的音色效果,使作品富有浓郁的古韵色彩,如《枫桥夜泊》《春江花月夜》等。如何使用钢琴为中国声乐作品伴奏,并以最佳音乐语汇展现出中国声乐作品的独特艺术性,需要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再如,要熟悉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脉络,了解作曲家如何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才能与演唱者默契配合,共同营造出独特的中国韵味。

3. 实效化

针对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体裁的作品,声乐艺术指导先要对作品的旋律内涵、语言、风格、音乐线条等做全面的分析、研究,进而才能给予演唱者有效的帮助。

此外,声乐艺术指导的重要功能还体现在歌剧排练中,相当于担任着乐队与指挥的双重角色,既要与演唱者默契配合,又要控制好音乐发展进程。除了独唱段落以外,还要兼顾重唱、宣叙调等的排练工作。因此,优秀的声乐艺术指导对于一些成熟的歌唱演员来说,更具价值和实效,更像是他们的老师,而不仅仅是个伴奏。

猜你喜欢

钢琴伴奏歌剧声乐
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运用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论钢琴伴奏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歌剧
童话歌剧
强化服务学校音乐教育意识 加大钢琴伴奏能力培养力度
歌剧